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能自测吗(妊娠糖尿病自己在家怎么测)

认真医生说 0
文章目录:

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办?注意这几点,帮助你安全度过孕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指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的糖代谢紊乱,通常在怀孕24至28周时被诊断出来。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约有5%至10%的孕妇可能会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虽然听起来有些让人担心,但只要在孕期及时发现并加以控制,大多数女性能够安全度过这一阶段,保证母婴健康。

1.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你并不孤单

妊娠期糖尿病并不是罕见的情况,它通常是由于怀孕时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胰岛素的作用受到影响,造成血糖水平升高。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帮助身体使用食物中的糖分,但妊娠期间,胰岛素的作用可能被干扰,导致血糖偏高。

有些女性可能会感到惊慌失措,尤其是在刚刚得知自己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时。但是,请放心,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你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怀孕过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生们已经有了有效的办法来管理这种情况,让你和宝宝都能平安度过这一阶段。

2. 如何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是关键

健康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第一步。你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确保糖分的摄入量保持在合理范围。通常,孕妇在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时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建议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豆类等。

适量运动: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并且能够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孕妇可以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运动能够帮助调节血糖,同时增强体力,改善孕期的不适感。

定期监测血糖: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离不开定期的血糖检测。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血糖仪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并且根据测量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3. 维生素D2: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潜在益处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2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维生素D不仅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还参与调节胰岛素分泌和糖代谢。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更容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而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维生素D2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剂形式,可以帮助孕妇补充维生素D,减少胰岛素抵抗的风险。尤其是在孕期,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适量的补充能够帮助孕妇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并有助于正常的孕期进展。

4. 监测并与医生密切合作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离不开医生的支持。定期产检和血糖监测,能够帮助及时发现血糖水平的变化。如果发现血糖控制不理想,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推荐胰岛素注射或者口服药物,帮助你更好地管理血糖。

除了血糖监测外,孕期的其他指标,如血压和体重,也需要定期检查。通过这些数据,医生能够更全面地评估你的健康状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你和宝宝的健康。

5.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策略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不能完全预防,但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可以降低发生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

保持健康体重:在怀孕前保持合理的体重,对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至关重要。如果你的体重超标,怀孕前采取适当的减重措施能够帮助降低患病风险。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饮食不仅能够帮助你控制体重,还有助于减少血糖升高的风险。尽量避免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

保持适度的运动:保持日常运动习惯,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血糖水平。怀孕期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

6. 分娩后的管理和恢复

虽然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会有所缓解,但部分女性可能会在产后继续出现血糖问题。因此,在产后,仍然需要继续关注血糖水平。医生可能会建议在产后进行糖尿病筛查,以确保你的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已经恢复正常的女性来说,依然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避免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适当的饮食、定期运动和体重管理对于预防长期糖尿病至关重要。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治疗,大多数女性可以顺利度过孕期,确保母婴安全。在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补充维生素D2,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将大大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

记住,健康的孕期始于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管理。无论是饮食、运动,还是定期检查,每一步都能为你和宝宝提供保障。

妊娠糖尿病不可怕,做好这3点,轻松控糖!


怀孕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很多准妈妈在产检时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瞬间感到焦虑和担忧。其实,妊娠糖尿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好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妊娠糖尿病的那些事,并教你通过3个关键点,轻松应对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怀孕期间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现象,通常在孕24-28周通过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怀孕后,胎盘分泌的激素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很多人忽视对妊娠糖尿病的管控,认为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就好了。虽然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然较高。因此,产后也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定期检查血糖。

还有的朋友觉得妊娠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宝宝,其实妊娠糖尿病并不直接遗传,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增加宝宝未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大家学习一些孕产及控糖知识,也能缓解焦虑的情况。

如果发现妊娠期高血糖,要积极加以控制,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增加胎儿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同时也可能让妈妈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但别担心,只要及时干预,这些风险都可以大大降低!

妊娠糖尿病不可怕,做好这3点!

饮食控制

饮食是控制妊娠糖尿病的核心。大家可以优先选择低GI食物,低GI食物消化慢,血糖上升平缓,也适合妊娠糖尿病患者。比如主食可以选择糙米、燕麦、全麦面包代替白米饭、白面条。多吃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瓜类(如黄瓜、冬瓜)。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柚子,避免荔枝、龙眼等高糖水果。

定期监测

妊娠糖尿病的监测和管理离不开医生的指导,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产检,按时随访。

医生通常会建议准妈妈在家自测血糖,记录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通过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了解自己各个时期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更频繁的产检,医生会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积极治疗

如果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准妈妈不必过于担心。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是安全有效的控糖手段。一定要按医嘱使用,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准妈妈们不必过于焦虑,妊娠糖尿病是可以管理的。只要科学应对,你和宝宝都能健康平安!如果你身边有正在经历妊娠糖尿病的朋友,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她,一起轻松控糖,迎接健康宝宝!

你有妊娠糖尿病的经历吗?你是如何控糖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经验!

策划:龙溪

作者:龙溪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

22岁健康人竟被诊断出糖尿病!线上“疾病自测”套路深

不知何时,网络上涌现出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测试题。在回答诸多问题后,答题者被要求必须支付19.9元至29.9元的费用,才能解锁答案。一番答题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不少人会选择付款解锁答案。然而,此类问卷却被许多保健品贩子利用,成为了其制造健康焦虑,兜售高价保健品的工具。

一些保健品贩子通过制作高血糖自测、高血压自测等题库,以付费解锁答案的方式,将测试者引流至某某“专家”微信号上,再以专家一对一帮助的名义,引导测试者花费比市场价格高出数倍的价钱,购买高价保健品。

记者通过暗访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专家”或自测问卷,其实已涉嫌冒用医生的身份进行线上问诊,这些问卷或“专家”对疾病的诊疗一知半解,却敢于快速给出患病的结论,甚至将健康人确诊为疾病患者。不仅如此,为了销售保健品,“专家”们还会阻拦咨询者线下问诊,劝说测试者先吃药再“查一下”。

调查

“疾病自测”套路深

参与测试,健康人被测出糖尿病

为了测试疾病自测题的真伪,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记者先后选择了多个线上自测题库进行测试。这些题库大多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见病相关联。市民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问题时,很容易被这些自测问卷吸引,并参与测试。

在网上搜索病情时出现了自测问卷

在参与了多个疾病自测后,暗访记者被分别要求支付19.9元、29.9元等,获取测试结果,并通过添加专家企业微信号的方式,获取答案。

这些问卷结果显示,尽管暗访记者在测试前刚刚体检,各项指标十分健康,但还是被对方认为已出现了糖尿病早期症状。

“你这个情况是糖尿病早期了。”健康专家-何主任告诉记者。微信资料显示,他来自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紧接着,他就将话题引到了兜售保健品之上,并给记者直接发来了两款降糖保健品的链接。两个链接都来自于一个叫做“知你健康商城”的小程序。

面对如此迅速的诊断过程,暗访记者质疑:“我需不需要去医院先测个血糖,之前血糖没有过异常啊。”

谁知,“何主任”却表示:“你要先去调理,后续症状恢复以后再去查一下看看就可以。”“血糖值只能参考。”

“何主任”与暗访记者的对话中已确认记者的血糖异常

解读“专家”实则对自测报告一无所知

在多轮测试中,记者发现,这些名义上的“专家”,虽然以解读报告为由引导测试者添加了微信并为此支付了费用,但这些“专家”们,大多对测试者在问卷中回答的内容,一无所知。

企业微信号隶属于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专家”“健康管理-肖老师”在和暗访记者的沟通中,就对暗访记者提出的解读问卷的要求,表示抗拒。

她不断重复问卷中已存在的问题,要求暗访记者重新给出答案。

“是否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瘙痒、伤口不愈合等情况啊?”她问道。

“你这些问题,问卷中我都回答过了。你们到底是不是问卷结果解读啊?”面对重复的问题,暗访记者回答。

对此,“肖老师”并未解释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到问卷,而是回答称:“你可以去医院跟医生犟一下的。”随即,再也未进行过任何回复。

“肖老师”并未解释自己到底能不能看到问卷

和前述“何主任”一样,尽管对记者是否患有疾病了解不多,但这位“肖老师”却乐于向记者分享各类补品的链接。她向记者发来了许多内含购买秋冬进补品链接的公众号文章。记者所花费的29.9元咨询费,更像是花钱给自己的微信里插入了一份广告。

“肖老师”向记者推荐的滋补品链接

冒充医生,头像和名字都是假的

可以看出,在这些“专家”眼中,所谓的自测报告不过是一种引流工具。如果有人不幸连续被引流到一位“专家”处多次,那么他甚至可能会遇到报告解读费用打了水漂的情况。

在暗访过程中,记者就曾遇到了这种情况,在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链接支付了19.9元和29.9元后,记者被告知,需要付费添加同一位名为“健康调理专家—王主任”的企业微信,才能获得结果。

这位“专家”的企业微信同样隶属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添加微信后,这位专家只字未提暗访记者曾两次购买了服务一事,仅向记者发来一份评分为66分的“糖尿病自测题报告单”,就开始了他的分析。

记者的糖尿病分析报告仅有66分

在分析中,他同样表示,暗访记者“已有糖尿病早期症状”,并要求记者购买降血糖的保健品。言语之间,似乎很负责任。

“健康问题很严谨,不合适不会给你推荐,对你负责。也是对我自己负责。”“王主任”说。

然而,当暗访记者提出是否能够进行线下问诊时,这位看似严谨的“专家”,却话锋一转,推拒了起来。

“这个要预约比较久,线下基本都是约满了。”“王主任”说。语毕,他还给暗访记者发来了一张像是拍自医院病房的照片。然而,当记者表示愿意等待,并咨询具体地址时,这位“王主任”却不再回复了。

在此次暗访所接触的所有“专家”中,这位“王主任”是看上去最像医生的一位,他也始终以医生自居,微信头像也是一位医生的形象。

为了弄清楚“王主任”是否确有其人。记者辗转联系到了“王主任”头像的所有人。这位所有人确实是一名医生,但他既不姓王,其工作地点也不在“王主任”自称的深圳。他是来自山东某中医院的一位叶姓肝病专家。

在得知叶医生的形象被人盗用后,叶医生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叶医生始终在山东行医,从未与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其擅长的治疗领域也并非糖尿病。

叶医生所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被人盗用他们也很无奈

起底

线上疾病自测已成保健品贩子引流工具

那么,诸如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网络上冒称医生或“专家”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答案或隐藏在这些“专家”们不断试图向咨询者推送的链接之上。

以“何主任”和“王主任”所属的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在为咨询者快速确诊后,他们都要求咨询者去一家名为“知你健康商城”的小程序,购买其推荐的保健品。

资料显示,“知你健康商城”的开发者就是武汉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记者随机对比几款商城的保健品发现,这些保健品的价格大多远超市场价格。

例如,一款名为金奥力牌葛根苦瓜铬胶囊,在“知你健康商城”的售价为每瓶188元。但同品牌同规格产品,在淘宝的售价仅为每瓶约27元。

一些曾在“知你健康商城”购买过保健品的消费者,似乎也发现了问题。“知你健康商城”仅有的几条评论,均是差评。

有消费者问:“平台上面的医生就是骗子吗?”

网友对“知你健康商城”的评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需获得相应资质。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该机构需为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必要条件为医疗机构在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取得包含“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记者通过调查核实,发现无论是卖保健品的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还是卖膏方的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都不具备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资质。

在和暗访记者的交流过程中,武汉市韵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家公司并不是医疗机构,平台上所谓的老师是“一些从医院出来的人员”。平台上所销售的产品,也大多是保健品。

“就是纯保健的,肯定不会是医院的。”“知你健康商城”客服人员说。

与湖北杏林时珍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相关的“灵熙康城”客服人员表示,他们所属的集团虽有自己的医院,但该集团医院的互联网诊疗许可,尚在申请之中。

“所以我们在前端咨询的都是老师,卖的这些膏滋类的(产品),它都是属于普方,是药食同源的,本身比较温和。”两家公司的客服人员均表示,即使血糖正常的人吃了他们的降血糖产品,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它们对身体不会有任何的一个刺激性和伤害性的。”“灵熙康城”客服人员说。

记者 张益维、贺佳君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