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有关糖尿病的小游戏(有关糖尿病的小知识)

极目新闻 0
文章目录:

护士自制糖尿病教育棋盘,“糖友”在游戏中掌握控糖技能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刘姗姗

“下列食物中哪个升糖最快,哪个升糖最慢?”“每次运动时间多少合适?”“冰箱里拿出来的胰岛素要放置多久使其复温后使用?”近日,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糖友”们正在进行下棋闯关游戏,棋盘上的每个格子都是护理团队精心设计的糖尿病管理相关问题,涵盖了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糖友”们在互动游戏中获取更多健康管理知识。

“糖友”们在进行下棋闯关游戏,在游戏中获取更多糖尿病相关知识

70岁的陈婆婆患有糖尿病十余年,是名副其实的“老糖友”。刚查出糖尿病时,家人劝她重视起来,她却不以为意,虽然每天都在服用降糖药,但日常饮食上却不控制,血糖更是难得监测一次,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导致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像陈婆婆这种只服药,却不改变生活方式,疏于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提前出现的患者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患者还很年轻。为了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易兰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开动脑筋,创新健康教育模式,自创了糖尿病健康教育游戏棋盘,将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等内容设计成问题,融入棋盘游戏中。

患者在下棋的时候,通过投掷骰子的点数前进,并回答停留在格子上的问题,回答正确可以继续挑战,最后先到达终点即获胜。在有疑惑的地方,内分泌科护士在一旁及时讲解并补充相关知识,加深记忆。参与的“糖友”们纷纷表示,这种下棋闯关的形式很有趣,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学习到了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了更多控糖技巧。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内分泌科易兰护士长介绍,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驾马车”。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时间都需要自我管理,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友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据了解,为了让糖友们更全面地掌握糖尿病健康知识,该院内分泌科不断创新健康教育模式,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模拟体验、下棋闯关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科学认识糖尿病,掌握更多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

(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体验糖尿病“游戏式”看诊

赴台学习收获很多,感悟颇深,不仅领略到了台湾医护团队的做事精神——严谨、精湛、研究、总结、提升;而且真正感受到了他们以“病人为中心”的团队管理模式——医师、卫教师、营养师、护理师通力合作;处处都能感受到同理心——“换成是你自己,你会怎么做?”这句话铭刻在每位医护工作者的心中。

值得一提的是:医师在与患者沟通时,耐心地把医学术语转化为通俗的白话,还贴心地利用患者看得懂的卫教工具与其交流。卫教师还会经常组织患者联谊活动,让他们通过做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知识,其中“幸福一起来”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戏通过5个阶段,把患者平素对胰岛素的负向看法,运用图片、动画片、积极讨论等方式,让患者直接明了的学习胰岛素的基本功能,注射后的好处,安全性及对各脏器的保护,解除他们的顾虑,从而轻松愉快的接受胰岛素。

还有就是对并发症的认识,同样是用团体卫教形式,让患者用双足在规定时间做撕报纸、卷团、平铺等动作,来评估其足部的反应,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让患者佩戴事先改装过的眼镜(眼镜上用黑色水笔划上黑点,代表眼底出血点)夹豆子游戏来亲自感受高血糖引起视网膜病变后的生活。

这些游戏非常有趣,患者像孩童一般玩得非常投入,大家争先恐后,尽最大努力去做,气氛非常激烈。另外,他们会把糖友当家人,想方设法丰富他们的生活,学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他们每三个月组织一次的“控糖达人生日会”,诺大的会场聚集了好多糖友,他们享受着卫教师、营养师精心准备的生日patty,品尝着美味的巧克力蛋糕、果冻、代糖饮料,同时享受着营养师的饮食指导,卫教师生动有趣的足部护理照护等精神食粮,然后一起做健康操,给寿星赠送精美礼物……整个会场气氛高昂,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让糖友过上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台湾同仁们说到了,也做到了,不禁让人感慨,在这么优秀团队照护下的糖友不幸福才怪呢!

关注微信公众号laoke1114,精彩不断;糖友唠嗑,与您一起改变糖尿病!

几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需要个体化,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需根据患者个体的健康、体力状况以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采取适当的运动种类和运动负荷。普通糖尿病患者没有特殊的情况,可以遵循一三五七的运动处方,具体包括:①每天有至少一次的运动;②每次运动的时间,或者每天运动加起来的时间大于3 0分钟;③每周至少有5次或5天能坚持运动;④运动要有一定的强度,运动时的心率应是170减去年龄,运动过程坚持30分钟。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供大家参考。

怎样进行有氧运动

1.低强度有氧运动 低强度有氧运动的目的是增加人体脂代谢,增强有氧运动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体重和减少体脂含量。坚持低强度有氧运动还可减少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运动项目:中速走(70~80米/分钟)或健身走(90~100米/分钟)

运动强度:低或中(可以目标心率或主观身体感觉计算)。

运动时间:10~15分钟/天。

运动频率:3~4天/周。

2.中强度有氧运动 中强度有氧运动的目的是增加人体糖、脂代谢,增强有氧运动能力,增强循环呼吸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减体重和降低体脂含量,减少胰岛素用量,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运动项目:健身走或慢跑(110~120米/分钟)

运动强度:中或高(以目标心率或主观体力感觉计算)。

运动时间:30分钟/天。

运动频率:4~5天/周。

3.高强度有氧运动 高强度有氧运动的目的是增强机体糖、脂代谢,提高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增强循环呼吸功能,控制体重和降低体脂含量,减少胰岛素用量,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不能采取高强度有氧运动。

运动项目:健身走或中速跑(120~140米/分钟)。

运动强度:高(以目标心率或主观体力感觉计算)。

运动时间:30分钟/天。

运动频率:3~4天/周。

怎样进行协调运动

协调运动有助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提高反应判断力,发展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协调运动项目:按口令做相反的动作,比如发号者喊举起右手,施行者则举起左手。一群锻炼者减、乘、除简单运算后,按得数进行抱团组合活动;一对一互看对方背后号码游戏;跳绳、踢毽;打手心手背,叫号留人、追逃游戏;燕式平衡、侧搬腿平衡、单腿跳、原地跳转,前后、左右、交叉的快速移动,单脚为轴的前后转体的移动,右左侧滑步移动等。

运动强度:中或高(按目标心率和主观体力感觉计算)。

运动时间:(2~3次)×(2~3组),组间休息5~7分钟。

运动频率:3~5天/周。

怎样进行抗阻运动

人体骨骼肌在克服外来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动运动就是抗阻运动。简单地说,抗阻运动就是一种克服阻力的运动。例如举哑铃或举沙袋等。当然,最简单实用的是用我们自身身体的重量作为阻力进行训练。比如抬腿、仰卧起坐或平板支撑等。抗阻运动可以增加机体的糖脂代谢,增强骨骼肌力量,减少骨骼肌间脂肪沉积。抗阻运动应循序渐进,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如器械练习阻力最终可达本人最大力量的50%~75% ,即达到中或高运动强度,运动频率为2~3天/周。

热身运动和恢复运动不可缺

在有氧运动或抗阻训练前应进行热身运动,训练后应进行恢复运动,热身运动和恢复运动可增强骨骼肌的柔韧性,有利于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广播体操、太极拳和有氧舞蹈等(有节奏和速度较快的动作方式,多次重复的拉伸练习),各种伸臂和踢腿练习,各种摆腿练习等均可作为热身运动或恢复运动。注意练习幅度应由小到大,可根据个人情况每个动作练习两个8拍。

怎样进行健步走

步行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糖尿病运动方法,也是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列为糖尿病运动的首选方式。下面以健身走为例,介绍糖尿病患者(无其他合并症)运动处方的具体实施方法(以田径场400米跑道为单位递增距离,或用配备距离显示器的跑台计算距离):

第一阶段——初始期

第一周:练习前用中慢速度走5分钟,然后用中速走1600米/天,3天/周。练习的距离和强度都不变,稍微感觉疲劳即停止,持续两周。

第三周:距离增加到2400米/天,不计算练习时间,要保证完成行走距离。3天/周,持续3周。

第六周:距离增加到3200米/天,不计算练习时间,保证完成行走距离,3天/周。

注:以上训练距离如过大,可将其分2~3次完成。当身体已适应此强度即可以开始第二阶段训练。

第二阶段——适应调整期

第一周:中速走3200米/天,3 天/周。训练强度略加大,开始计算训练时间,持续两周。

第三周:距离增加到4000米/天,3天/周,持续3周。

第六周:距离增加到4800米/天,3天/周。如果身体已适应这一强度即可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稳定期

第一周:中速走4800米/天,3 天/周,以45~60分钟完成练习为目标,持续两周。

第三周:中速走4800米/天,4 天/周,持续3周。

第六周:距离增加到5600米/天,4天/周。如果身体已适应这一强度即可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期

第一周:中速走6400米/天,4 天/周。以35~60分钟完成练习为目标,持续两周。

第三周:中速走6400米/天,5 天/周,持续3周。

第六周:中速走7200米/天,5 天/周。如果身体已适应这一强度就可进入第五阶段。

第五阶段——达标期

第一周:中速走10分钟,然后慢跑,不考虑时间和距离,尽量持续跑20分钟,3天/周,以逐渐达到自己目标心率上限为目标,持续两周。

第三周:每次持续跑的时间增加1分钟,直至可坚持连续跑30分钟。4天/周,持续3周。

第六周:维持30分钟的持续跑,4天/周,目标心率保持在上限。

运动者根据处方训练一段时期(数周或数月)后,应遵医嘱接受身体检查,以评定运动效果,通过适当调整以制订下一阶段的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