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烂图片(糖尿病脚烂图片 轻微)
糖尿病女子足部红肿破溃,“足”够重视要了解发生原因
先看一张图片,照片有点令人不适,因此处理了一下,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脚趾部分的变化,可能是什么情况?
这就是糖尿病足并坏疽,预后一般来说比较差。治疗时间长,花费高,效果不好,截肢的可能性大。
但是这个病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足部病情的严重性,15天的时间,眼看它变红了,眼看它肿胀了,眼看它变黑了,可是她没有感觉啊!不痛不痒!#关注她健康
因为是外地来本地经商的,据说医保不在本地,坚决不住院,要求2天后回家治疗,说医生,你给我处理处理就行!
伤口需要彻底清创,不住院怎么处理,只好告诉她和她的家人,局部应用双氧水和碘伏,尽快正规治疗,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
看着她就这样离开了医院,真的非常担心。即使所有的糖尿病科、外科、烧伤科、创伤科等医生都非常不愿意接诊糖尿病足,因为确实非常麻烦,而且效果还不好,因为是截肢,也是非常没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但是接诊了,我们一样认真积极的对待。
全球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一半是糖尿病患者,而这些患者85%是因为足部破溃造成的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
三种因素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
机体持续的高血糖造成组织器官的非酶糖化改变脂类代谢紊乱,血压高凝,是糖尿病人的下肢血管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下肢血供减少,使组织呈慢性长期缺血缺氧状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使四肢末梢的感觉迟钝或者消失,肢体末端的保护性机制减弱或者消失,足部容易发生机械和温度损伤,皮肤破损出现溃疡,加重缺血缺氧状态。
感染:
患者抵抗力下降,非常容易合并感染,感染部位白细胞趋化能力下降,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下降,感染不容易控制,而且易于扩散。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足很可怕,但是可以预防日常鞋袜一定要舒适,鞋子选择大半码,袜子穿浅色的棉袜,禁止光脚走路,剪指甲和洗脚时最好有他人协助,千万不要弄伤足部皮肤。
糖尿病女性减少穿高跟鞋,尽量穿平跟,或者粗跟皮鞋,穿一段时间要休息一会,发现有破皮或者水疱要及时处理。
如果发现足部皮肤颜色变化,发红、发紫、破溃,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等待自愈或者自行不规范处理,通常都是加重的。
血糖控制好,保证糖化血红蛋白的长期平稳才能防止和延缓糖尿病足的出现,即使足部破损,及时的处理也能使伤口尽可能快的好转。#寻找真知派# #守护她健康#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
几天时间双脚碳化、溃烂,早期出现这几种症状,可能是糖尿病足
一位56岁长期患糖尿病的老汉,年前还好好的,过了元旦,突然双脚变黑,接连几天双脚开始溃烂,且不断蔓延,两个月时间已经蔓延至脚踝、小腿部。由于长期糖尿病,对肾脏损伤比较严重,做过肾透析,所以没办法截肢,只能一天天看着双脚的碳化与创面蔓延。
56岁老汉的这种情况属于比较严重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糖尿病足,治愈比较困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有生命危险。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毕艳教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全球糖尿病足平均患病率为6.3%,其中我国患病率为5.7%,我国糖尿病人群按1.6亿计算的话,大概有912万糖尿病足患者等待治疗,但目前一旦患有糖尿病足,国内目前治疗方法,较严重的为截肢。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目前针对糖尿病足还没有较好的诊疗方法,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尤为重要,但也不是说,只有糖尿病患者需要预防,日常生活中如果足部出现以下几种症状,都要注意,可能是糖尿病足。
首先是感觉。糖尿病足早期患者足部会出现双脚发麻,特别是脚底部位,如同蚂蚁爬过,或是针扎一般,走路像踩了棉花一样。经常提及糖尿病足,很少说到手,其实手也可能出现这种状况。足部发麻,可能属于综合性糖尿病足或是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这两种状况都会导致双脚发麻,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溃烂。
其次是足部形状与颜色。足部皮肤变色成紫红色,肤质干燥无弹性;足部关节变形。颜色发紫,可能是缺血型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代谢紊乱,导致血管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足部供血不足,导致肤色成紫红色。
第三,足部温度和足压。糖尿病足患者会感觉足部冰冷,足部发胀等。
附患者故事:
并不是只有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糖尿病足,其他人也需要注意。小李的母亲,平时脚底发麻、像针扎一样,一直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神经压迫导致的足底发麻,经常性去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但脚底发麻症状并不见好转,一年后检查出糖尿病。其实很多不经常体检的人,很难自我察觉糖尿病。这个案例就说明,有时候脚底发麻、冰冷、变形甚至是发紫变色,都可能是血糖升高的征兆。
糖尿病足该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对自己足部进行检查,例如,足部压力检查,X线检查,皮肤温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日常中,糖尿病患者也要对自己足部经常性观察,比如是否出现畸形、溃疡、肤色的变化等。
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任何时候不要赤脚行走,避免造成足部皮肤受伤。足部出现老茧或是趾甲过长时,需要平剪或找专业人士修剪,避免损伤甲沟皮肤。
其次,尽量用温水洗脚,泡脚时间不要过长,20~30分钟为宜,水温不要过高,避免足部烫伤。洗完脚将脚趾之间的水擦拭干净。
第三,为了降低足部压力,选择宽松的鞋子,尽量穿棉质袜子,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足部护理专业人士的建议,量身定制减压鞋或鞋垫。
经常去复查,不可吸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周围血管发生病变。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控制血糖。
总之,当足部出现发麻、针扎感疼痛、变色等症状,及时就医,很可能是血糖升高的征兆,对于糖尿病患者,平时在注意控糖的同时,也要时常关心一下自己足部的变化,早发现,早预防。
参考资料:
《中国慢性疾病防治基层医生诊疗手册》2016年版
#39健康超能团##科普一下#
糖尿病足病“烂脚”前有6个症状,早知道早预防
很多糖尿病患者早期并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只有当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大家知道的“三多一少”的症状,既吃的多,喝的多,小便多,而一少是体重减少。也有的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可能只是表现为疲乏无力,手脚麻木等。这其实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血糖升高造成身体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或者说是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出现糖尿病足前通常会有一些征兆。要时刻保持警惕!
1、走一段路腿肚子酸疼:许多患者在发病1—3年前出现,每当走一段路腿肚子酸疼,停下来站一会就好转,这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整个下肢到脚的供血严重缺乏的表现。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不走路也疼。
2、下肢皮肤干燥: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严重缺血,在营养不良的基础上会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因此下肢皮肤会变得干燥、无弹性、无血色,随着皮肤温度下降也会逐渐产生色素沉着的情况,如果皮肤破损感染还会引发溃疡和坏疽的问题。
3、双小腿逐渐变细,双脚逐渐扁、瘦、色暗紫、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出现之后,会导致整个下肢都处于营养缺乏的状态,肌肉得不到及时的养分供应出现营养不良症状,最终表现在双下肢逐渐变细,双脚逐渐扁、瘦、色暗紫、灰。
4、趾甲变厚、干燥脱屑:糖尿病患者因神经、血管病变,可以出现趾甲变厚,皮肤干燥脱屑,生脚垫,起水泡,有裂口等。特别是出现水泡和裂口,最好请医生确认是否是严重的信号。
5、脚变形:这多数是因为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因为肌肉的牵引力失去了平衡,很容易就会出现关节移位。这种情况会导致穿鞋磨损、受力不均匀出现损伤等。
6、休息时疼痛: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进一步病变会引发休息痛症状,即休息时也会有下肢疼痛之感,通常夜晚会加重。
1、保护好足部的皮肤:糖尿病会使导致血管病变,我们的皮肤屏障会变得脆弱,即使是轻微的伤口也不容易愈合,弄不好还会感染的。除了不让皮肤受到外伤之外,我们平时也要保持足部干净干燥。
2、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可以进行足部按摩,动作轻柔,应从趾尖开始向上按摩,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嘱病人鞋袜应宽松、舒适,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
3、选择合适的鞋袜:糖友在生活中不可以打赤脚,多准备几双大小适宜且柔软舒适的平底鞋子方便交替使用,同时穿着棉质的袜子,保证足部透气可以降低足部感染的机会。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
4、每天检查足部健康: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
5、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坚持治疗,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范围内。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通过以上的医学科普,希望广大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及时发现它,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它,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