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需要大量喝水吗(糖尿病一定要多喝水吗)

医者良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病人应该是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医生一文说清楚

“医生,我糖尿病十多年了,不喝水容易感觉到口渴,喝水后小便次数增多,那我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

糖尿病

今天门诊来了一个病人,他糖尿病十多年了,由于之前没有把糖尿病当回事,也没有按时吃药,所以血糖控制得并不太理想。血糖控制得不好,那小便次数就会增多,再喝水小便次数会更多,因此这位病人对自己到底是否应该多喝水比较疑惑,所以就发出了开头的疑问。那糖尿病患者到底是应该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呢?如何科学喝水呢?今天医者良言跟您好好聊一聊这个问题!

1.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太敢多喝水:

消瘦

有点医学常识的人估计都知道,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不少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本身小便次数就多,如果这个时候再多喝水,那小便次数肯定会更多,这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而且还会把多喝的水排出体外,因此多喝水也是白喝。

还有一些糖尿病病人错误地认为自己小便次数增多就是多喝水引起的,为了减轻小便次数增多的情况,他们就选择尽量少喝水。

脑梗死

但是需要注意一点,糖尿病患者尿液增多的话,就会造成体内丢失水分的增加,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那肯定对身体是不利的。尿液增多、喝水减少,就会使得血液的粘稠度增加,这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而且还会增加栓塞性疾病(比如脑梗死、心肌梗死、肺栓塞等)和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等)的风险。

根据权威的数据,糖尿病患者之中因为饮水不当而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高达15%。

2.糖尿病患者适合多喝水吗?

喝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地多喝水是有好处的。至于具体为什么,下面且听我细细解释。

人体内存在着三种体液,即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正常情况下这三种体液之间的渗透压是一样的。大家可能不知道,血浆、组织间液、细胞内液渗透压一样有何意义,学过高中生物的朋友估计都知道,液体流动的方向是从低渗向高渗。如果这三种体液的渗透压不同,那就有可能会造成细胞的脱水或者吸水胀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血液中的葡糖糖含量是偏高的,这就会使得血浆中的渗透压升高,当血糖以及血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肾脏进行代谢的时候,就会造成肾脏小管液得渗透压升高。这样的话肾脏对水和氯化钠的吸收就会减少,从而形成渗透性利尿。

细胞

当血糖很高的时候,就会造成血浆中的渗透压明显升高,根据液体从渗透压低的地方流向渗透压高的地方的理论,细胞内液和组织间液的部分水分就会向血浆移动,这会造成细胞脱水,可引发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如果糖尿病患者喝水喝得少的话,那就会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增加,而这不仅会增加小便的次数,还会增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本身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这样的话人体就不能很好地利用葡糖糖。但是人的日常活动是需要能量的,那这些能量只能从脂肪和蛋白质中获取。然而,脂肪和蛋白质在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对人体不利的物质。如果喝水少的话,那就会增加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这对于人体来说肯定是不利的。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的。适当多喝水不仅仅能降低血糖的数值,而且还能避免血液粘稠、增强新陈代谢。#健康明星计划#

3.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喝水?

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天应该喝1600ml左右的水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点饮水量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对水的需求量是大于正常人的。具体每天要喝多少水,这个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变化来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小便的次数很少或者尿量很少、小便发黄,基本就可以断定喝水的量不足,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不过需要注意,一定要排除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否则这个判断的不准。

可能糖尿病患者想知道应该喝什么水为好,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可以优先选择白开水,因为它不含有任何糖类,而且还容易获得。如果喝不惯白开水,也可以在里面放点茶叶,当然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豆浆、矿泉水、纯牛奶等。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尽量不要在水里面加入糖类,而且也不要用饮料替代白开水,否则的话不仅仅会引起血糖的升高,还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

尿频

在喝水的时候,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可能大家不太理解为何糖尿病病人为何少量多次喝水,其实这个是因为一次性喝的水太多,那就会造成尿液量明显增加,这不仅仅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与此同时,一次性喝水喝水的太多,人体来不及吸收,这些被喝进去的水分就被排出体外了,压根就起不到补水的作用。

最后总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当增加饮水量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因为多喝水造成多尿就减少喝水的量。只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喝水也不能喝的太多,而且尽量要采取多次少量喝水的方式!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

糖尿病病人,应该是多喝水还是少喝水?告诉你真相,很多人想错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张叔叔站在厨房水槽前,手里握着一个玻璃杯,眉头紧锁。他刚被诊断出糖尿病,医生叮嘱要注意饮食控制。可是关于饮水量,他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邻居王大妈告诉他,糖尿病人要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另一方面,他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多喝水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糖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张叔叔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他该相信谁呢?

就在张叔叔犹豫不决的时候,他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女儿小芳打来的视频电话。小芳是一名营养师,在一家知名医院工作。看到父亲愁眉不展的样子,小芳关切地询问情况。张叔叔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女儿。

小芳听完后,轻轻摇了摇头,"爸,您别听那些道听途说的。糖尿病患者的饮水问题其实很有讲究。"她开始为父亲详细解释。

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指南,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1500-2000毫升左右,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适量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减轻肾脏负担,同时还能帮助排出多余的糖分。

小芳解释道,许多人之所以认为糖尿病人应该少喝水,是源于一个误解。他们担心多喝水会增加尿量,从而加重肾脏负担。实际上,适度饮水反而有利于保护肾脏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研究者发现,每天饮水量达到2升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明显低于饮水量不足的患者。

听完女儿的解释,张叔叔恍然大悟。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有多么荒谬。"那我是不是可以敞开喝水了?"张叔叔兴奋地问道。

小芳赶紧纠正道:"也不是这样的,爸。虽然适度增加饮水量很重要,可也不能毫无节制地狂饮。过量饮水同样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她解释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均匀分配一天的饮水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最好的方法是每隔一两个小时喝一小杯水,保持全天水分摄入的均衡。

小芳还提醒父亲,选择饮用水的类型也很重要。纯净水或矿泉水是最佳选择,应该避免含糖饮料、果汁等高糖分饮品。即使是无糖饮料,也要适可而止,因为某些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饮水选择上存在误区。有些患者过分依赖所谓的"降糖茶"或"保健饮品",忽视了最基本的白水摄入。专家们强调,纯净水才是糖尿病患者最安全、最有效的饮品选择。

张叔叔听得连连点头,他感觉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层。"小芳,你说得太对了。我以后一定会更加注意饮水问题。"

小芳继续为父亲支招。她建议张叔叔可以用一个专门的水杯来记录每日饮水量,这样能更好地控制和监督自己的饮水情况。另外,在运动或天气炎热时,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张叔叔突然想起一个问题:"那我喝水的时间有讲究吗?"

小芳解释道,饭前半小时和饭后两小时是比较理想的饮水时间。这样可以避免影响消化和血糖水平。睡前一两个小时也要适当控制饮水量,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小芳还提醒父亲要注意观察自己的口渴感。糖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口渴感减弱的情况,这可能导致不自觉地减少饮水量。因此,即使不觉得口渴,也要有意识地保持规律饮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发现,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研究人员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来提醒自己按时饮水,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张叔叔听完女儿的一番讲解,感到受益匪浅。他意识到,原来看似简单的饮水问题,背后竟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这让他对自己的病情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和动力。

小芳见父亲听得认真,决定再多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她告诉张叔叔,除了饮水,还要注意监测尿液颜色。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呈淡黄色。如果尿液颜色过深或过浓,可能意味着水分摄入不足。

张叔叔好奇地问:"那如果我喝了很多水,尿液却还是很浓呢?"

小芳解释道,这种情况可能意味着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导致身体通过尿液排出更多的糖分,从而使尿液浓度增加。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尿液颜色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存在一定关联。研究者建议,糖尿病患者可以将尿液颜色作为一个简单的自我监测指标,配合血糖检测,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小芳还强调,合理饮水不仅有利于血糖控制,还能帮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适量饮水还能帮助预防尿路感染,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保持良好饮水习惯的糖尿病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饮水不足的患者。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体内环境稳定有关。

张叔叔听得入神,他突然想到自己的工作。"小芳,我是个建筑工人,经常在户外工作,出很多汗。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安排饮水呢?"

小芳告诉父亲,户外工作确实需要特别注意补水。她建议张叔叔可以随身携带一个大容量的水壶,定时小口饮水。在炎热的天气或剧烈运动后,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电解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盐分。不过,要注意选择低糖或无糖的运动饮料。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表明,对于户外工作的糖尿病患者,科学的补水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波动的风险。研究者建议,这类患者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工作强度,适当增加每日饮水量,甚至可能需要达到2500-3000毫升。

小芳还提醒父亲,要注意饮水温度。她解释说,过冷或过热的水都可能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影响消化功能。最好选择常温或略低于体温的水。

此外,小芳还告诉父亲一个小技巧: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柠檬片或薄荷叶。这不仅可以增加水的口感,还能提供一些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不过,要注意不要加糖。

听完女儿的详细解说,张叔叔感到豁然开朗。他意识到,合理饮水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习惯,更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多饮多尿,糖尿病要少喝水吗?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包括多尿、口干多饮、多食及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天气闷热且潮湿,需要大量补水,但很多糖尿病患者犯了难,喝得多,尿得也多,很多患者甚至因此有意减少补水量。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会出现多饮多尿的症状,是因为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增高所致,导致的渗透性利尿作用,而并非是多饮水所致。想要解决多饮多尿的问题,关键在控制好血糖。糖尿病患者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还应适当多饮水。如果体内发生缺水,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糖升高,会引起糖尿病高渗状态,危害非常大。通常人体一天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分。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除了饮食中含有的部分水以外,还应该补充1600~2000毫升的水。尤其是在夏季,气温高、出汗多的情况下,饮水量还可以适当增加。不过,对于肾功能异常,或者尿崩症患者,饮水量需要根据他的尿量来决定,过多的饮水反而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另外,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生活中有些患者常常等到有明显的口渴症状时才会喝水,这样不可取。因为只有当机体缺水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有口渴的感觉,此时血糖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另外关于饮水的温度也有讲究。建议糖尿病患者饮水的温度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一般在25℃~30℃为宜。饮水应采取少量多次原则,这样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喝水要注意小口慢喝,若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可稀释血液,部分水易转化成汗液排出,使得水分和盐分流失过多。另外避免喝含糖饮料(包括鲜榨果汁),优先选择白开水、矿泉水、豆奶或牛奶。

来源:医药养生保健报社

作者:陈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