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鲈鱼吗(糖尿病人可以吃鲈鱼吗为什么)

医脉通内分泌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常吃这10种鱼,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2022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最好吃2次鱼或每周吃300-500克鱼。

合理吃鱼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帮助预防某些糖尿病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吃什么鱼,怎么吃鱼呢?

吃鱼有助于预防3种糖尿病并发症

0 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鱼肉的脂肪含量比较低,食用鱼肉不会增加身体的脂肪含量,并且鱼肉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还可以降低体内甘油三酯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同时,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适量补充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0 预防糖尿病肾病

有调查显示,每周吃鱼超过2次的糖友出现蛋白尿的比例远远低于每周只吃1次鱼的糖友。

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并不是造成肾脏损伤的关键,而蛋白种类比摄入量对肾脏的影响更为重要。

鱼类含有的营养成分,可通过改善血糖控制或血脂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0 有助于预防失明

发布在中国食品学报的一篇文章显示:每周吃2次鱼可能会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风险。

因为视网膜含有丰富的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鱼类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为n-3系(包括亚油酸、EPA、DHA等),因此多摄入鱼类会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推荐糖尿病患者吃这10种鱼

金枪鱼金枪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和热量都较低,有利于控制血糖。

很多糖友因为饮食控制,一定程度上存在营养不良。而金枪鱼富含优质蛋白可以很好地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不用担心升高血糖,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平衡。

黄花鱼黄花鱼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脂肪含量为2.5%-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达20%左右,能够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尤其适合伴有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

河鳗鳗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其含有的大量DHA及EPA被称作“脑黄金”,对于老年糖友而言,可以延缓大脑的功能衰退。

④鲈鱼:鲈鱼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鲈鱼含有的铜元素,可以维持神经系统及多种物质代谢关键酶的正常功能。

⑤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易于被人体吸收,并能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有预防血脂异常的功效,对于糖友而言,能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三文鱼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⑥鳕鱼:鳕鱼肉富含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说鳕鱼可以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⑦带鱼:带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磷、钙、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强心补肾、消除疲劳的功效,尤其适合糖尿病合并气短乏力、久病体虚、血虚头晕以及皮肤干燥者食用。

⑧鲤鱼:鲤鱼是一种常见的鱼类,也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鱼,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且其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利于降糖、保护心血管。糖友常食鲤鱼,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⑨鲫鱼:鲫鱼所含蛋白质齐全且优质,容易被消化吸收,是糖尿病患者摄取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⑩草鱼: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硒元素,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吃鱼的2个注意事项

① 控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糖友每周最好吃2次鱼,每次100克左右为宜。

②烹饪方式:首选清蒸、清炖,这样既可以保证蛋白质的鲜美,又不会增加过多油脂的摄入。

同时不要吃烤鱼、咸鱼、腊鱼、油炸鱼,这些高盐、高脂饮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血糖达标。

适宜糖尿病吃的水产类

糖尿病吃鱼肉比吃猪肉好,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从前天我们发送的文章得知,不是所有的鱼都适合我们糖友食用?但哪些水产又比较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呢?就让下面的文章来揭晓答案吧。

海带

宜吃原因:海带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促进体内糖类代谢。海带性寒,脾胃虚寒者忌食;患有甲亢的患者不要吃海带。

推荐食谱:豆皮干丝海带(干海带200克,豆腐皮350克,葱丝少许)

紫菜

宜吃原因:紫菜中含有丰富的紫菜多糖,糖尿病患者在饭前食用紫菜,具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胃肠消化功能不好,脾胃虚寒的人应少吃紫菜。

推荐食谱:鲜菇紫菜汤(紫菜10克,鲜草菇150克)

牡蛎

宜吃原因:牡蛎中的铬与胰岛素的合成有很密切的关系,可有效缓解糖尿病病情。牡蛎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者及尿酸过高者不宜食用。牡蛎不宜多食久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推荐食谱:牡蛎平菇汤(牡蛎肉、鲜平菇各200克,干紫菜20克)

泥鳅

宜吃原因:泥鳅富含磷、钙、硒、锌等营养物质,不仅能降血糖,还可有效遏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尤其适合肾虚型糖尿病患者食用。有过泥鳅食用过敏经历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泥鳅。

推荐食谱:泥鳅汤(泥鳅100克)

三文鱼

宜吃原因:三文鱼所含有的Ω-3脂肪酸是大脑、视网膜及神经系统必不可少的物质,以糖尿病并发症眼病和神经系统有预防的作用。过敏体质、痛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生三文鱼。

推荐食谱:美味牛肝菌三文鱼(美味牛肝菌150克,三文鱼肉100克,油菜1棵)

宜吃原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B1等,对阴虚内热所致的糖尿病有改善作用,还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蚌肉性寒,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感冒期间不宜食用蚌肉。

推荐食谱:天麻蚌肉煲(蚌肉、薏米各60克,天冬、天麻各10克,北沙参30克)

鳝鱼

宜吃原因:鳝鱼中含可调节血糖的黄鳝鱼素A,且所含脂肪极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鳝鱼中含有一定量的硒,而硒能改善糖类代谢功能,糖尿病家庭调养公众号提醒糖友经常适量食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症状。有瘙痒性皮肤病、痼疾宿病以及病属虚热或热症初愈、痢疾、腹胀属实者不宜食用鳝鱼。

推荐食谱:双椒炒鳝鱼丝(鳝鱼肉250克,青椒、红椒各1个)

蛤蜊

宜吃原因:含有硒元素,硒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糖类代谢,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还可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阳虚体质和脾胃虚寒腹痛、泄泻者忌用蛤蜊。

推荐食谱:丝瓜蛤蜊意面(意面200克,丝瓜半根,蛤蜊150克,姜2片,葱1根,鸡蛋1个)

海参

宜吃原因:含有丰富的镁元素。糖尿病是导致缺镁最常见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多食海参对病情的控制十分有益。海参中含有的酸性黏糖具有降血糖活性,能抑制糖尿病的发生。患急性肠炎、菌痢、感冒、咳痰、气喘及大便溏薄、出血兼有瘀滞及湿邪阴滞的患者忌食。

推荐食谱:土鸡烧海参(土鸡腿1只,水发海参150克,金针菇100克,姜2片,大蒜6瓣)

田螺

宜吃原因:田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等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可以补充因机体代谢紊乱而流失的各种营养素,预防视网膜病变、骨质疏松、贫血等并发症。脾胃虚寒、便溏腹泻的人忌食田螺。田螺肉性寒,所以风寒感冒期间忌食。

推荐食谱:田螺老鸭煲(田螺500克,老鸭1只)

黄鱼

宜吃原因:是低热、低糖食品,糖尿病患者食用可以补充各种营养元素,增强机体免疫力。黄鱼还含有硒,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黄鱼是发物,哮喘病人和过敏性体质的人应慎食。

推荐食谱:清蒸小黄鱼(小黄鱼3条)

鲈鱼

宜吃原因:鲈鱼可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人体体内血糖代谢。常食鲈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病变等并发症。还能有效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患有皮肤病如疮肿者忌食鲈鱼。

推荐食谱:清蒸鲈鱼(鲈鱼1条,葱5根,姜5片,香菇5朵)

草鱼

宜吃原因:草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管硬化,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并发症。草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能调节人体血糖代谢,对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利。鱼胆有毒不能吃。草鱼不宜大量食用,吃得太多,容易诱发各种疮疥。

推荐食谱:鱼片豆苗汤(草鱼中段500克,豆苗200克,鸡蛋1个取蛋清)

鲫鱼

宜吃原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稳定人体体内血糖,对糖尿病病情控制有利。富含蛋白质,易于消化,并且脂肪含量低,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感冒发热期间不宜多吃鲫鱼。

推荐食谱:鲫鱼豆腐汤(鲫鱼1条,豆腐1小块,小油菜3棵)

黑鱼

宜吃原因:黑鱼富含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可有效预防贫血、水肿、骨质疏松等并发症。有些人对黑鱼过敏,症状通常为腹泻、呕吐、皮肤起疹伴有腰酸背痛等症状,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黑鱼。

推荐食谱:莲藕黑鱼汤(鲜黑鱼1条,老藕300克,红小豆100克)

龚仆 北京大医康民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更多内容和服务请关注微信公众号:(jiankangbaizhen)糖尿病家庭调养

糖尿病人:两种肉坚决不吃,另一种肉要多吃对血糖好,享受美味!

糖尿病,如今像个 “隐形的健康杀手”,悄悄影响着不少人的生活。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每一口食物都关乎血糖的稳定。在这饮食的 “战场” 上,肉类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今天,咱就来唠唠,哪些肉糖尿病患者坚决不能碰,而哪种肉多吃对血糖有益,让糖友们既能大饱口福,又能稳稳控制血糖。

加工肉:甜蜜陷阱里的 “血糖刺客”

走进超市的熟食区,香肠、火腿、腊肉等加工肉类琳琅满目,它们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买回家大快朵颐。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加工肉实则是隐藏在美食背后的 “血糖刺客”。

就拿香肠来说,你看那一根根色泽诱人的香肠,咬上一口,咸香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但你知道吗,在制作香肠的过程中,为了让它口感更好、保存时间更长,商家会加入大量的盐、糖和防腐剂。这些成分就像一个个小 “炸弹”,一旦进入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就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过多的盐分摄入,会让血压升高,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而糖分的大量涌入,更是直接冲击血糖的稳定防线,使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大幅波动。这对本身胰岛功能就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胰岛负担会变得越来越重,血糖控制也会变得难上加难。

再看看火腿,切片整齐、纹理清晰的火腿,无论是夹在面包里,还是直接食用,都十分美味。可它同样暗藏 “危机”。那些添加进去的盐和糖,就像潜伏在身体里的 “敌人”,悄无声息地破坏着血糖的平衡。而且,为了延长保质期,防腐剂也必不可少,这些防腐剂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腊肉,经过腌制和熏制,有着独特的风味,深受很多人喜爱。但糖尿病患者得警惕,腊肉里的高盐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对血糖控制和身体健康都极为不利。想象一下,一块腊肉下肚,盐分和糖分迅速被吸收,血糖瞬间升高,身体的代谢系统也开始忙乱起来,努力应对这些 “不速之客”。

油炸肉:香气背后的健康隐患

在街头巷尾,炸鸡、炸鱼等油炸肉类的香味常常扑鼻而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金黄酥脆的外皮,鲜嫩多汁的内里,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诱人的香气背后,却隐藏着重重健康隐患。

以炸鸡为例,你看那一块块裹着面粉或面包糠,炸至金黄的鸡肉,咬下去 “嘎吱” 作响,口感极佳。但这背后,是大量油脂的浸润。当糖尿病患者食用过多油炸肉类时,这些油脂会在体内堆积,导致体重增加。大家都知道,肥胖是糖尿病患者的大敌,体重的上升会进一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更难以控制。而且,在油炸过程中,高温会让食物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比如丙烯酰胺。这丙烯酰胺就像身体里的 “捣乱分子”,不仅对身体的各个器官有潜在危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增加了健康风险。

炸鱼也是如此,原本富含营养的鱼肉,经过油炸后,虽然味道变得更加香浓,但却失去了原本的健康优势。大量的油脂附着在鱼肉表面,进入人体后,会让血脂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鱼肉:糖友的健康美味之选

在众多肉类中,有一种肉却如同糖尿病患者的 “救星”,那就是鱼肉。走进菜市场的水产区,各种新鲜的鱼活蹦乱跳,散发出大海的气息。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就像身体的 “建筑材料”,能够帮助修复和维护身体组织。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 D,这些营养成分对糖尿病患者有着诸多好处。

首先,鱼肉的热量相对较低,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不用担心摄入过多热量导致体重飙升。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清蒸一条鲜嫩的鳕鱼,鱼肉洁白如玉,入口即化,既满足了味蕾,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轻松控制体重。

其次,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是个 “厉害角色”。它能够像一把 “小钥匙”,打开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门,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比如三文鱼,那橙红色的鱼肉,不仅色泽诱人,而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经常食用三文鱼,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着积极作用。

再者,鱼肉中的欧米伽 - 3 脂肪酸,具有强大的抗炎功效,还能降低血脂。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简直是双重福利。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而欧米伽 - 3 脂肪酸就像一位忠诚的 “卫士”,能够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守护着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像鲈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烹饪时选择清蒸或炖煮等低脂方式,既能保留鲈鱼的鲜美,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价值,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咱来看看李大爷的例子,李大爷患糖尿病多年,一直为血糖控制发愁。后来,他了解到鱼肉对血糖有益,便开始调整饮食。每天,他会精心挑选新鲜的鱼,有时是鲜嫩的鲫鱼,有时是肥美的草鱼,然后用清蒸的方式烹饪。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李大爷还借助一些血糖管理工具,详细记录自己的饮食和血糖变化。一段时间后,李大爷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逐渐稳定下来,身体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