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怎么会住院(糖尿病怎么会引起)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血糖出现这3种情况,必须住院!否则生命有危险

糖尿病人遇到什么情况之下,必须要去医院呢?

1、刚确诊为糖尿病

刚刚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这时先不让盲目用药,应该住院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因为刚患病,胰岛活性还很好,通过强化治疗可以很好的修复胰岛功能,个别患者还有逆转的可能性。

2、血糖波动很大,无法稳定血糖

波动较大的表现为:空腹血糖不在正常值范围,今天7点明天9点,每天空腹血糖数值差距较大,餐后血糖也是一样不稳定。

几日的血糖波动还好,如果较长一段时间血糖始终波动加大不能稳定,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并找到病因,不然很可能会引起其他方面问题的出现。

3、出现急慢性并发症

比如: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严重低血糖、中风、严重感染等情况。必须马上住院进行全面检查治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出现6种情况,必须马上住院,否则生命可能有危险

王大叔是一个农民,平常以种地为生,由于种的地多,养活老两口绰绰有余。

前段时间王大叔的小腿上出现了一些疤痕,起初以为是种地时不小心划伤所致,也就没放在心上。

可后来,小腿上的疤痕越来越多,王大叔以为是皮肤病,就在儿子的陪伴下到了医院检查。

结果皮肤科医生让他们到内分泌科诊治,最终王大叔小腿上的疤痕被确诊糖尿病并发症。

本来以为是皮肤病,结果却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迹象。如果小腿上出现这种斑,要警惕是糖尿病作祟!

一、小腿上出现这种斑,预示糖尿病并发症已经出现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徐远主任医师表示:一般出现糖尿病胫前色素斑多数预示着糖尿病已发展到并发症阶段。如果出现了这种色素斑,即便没有确诊糖尿病,也最好测下血糖,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则要警惕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一般没有痛痒感,大小可大可小,数量无法估算,而且患者下肢会有干燥脱屑、皮肤向下凹陷的特点,色素沉着的颜色有深有浅。

糖尿病胫前色素斑和老年斑不同,前者是糖尿病所致,后者是皮肤的脂溢性角化,老年斑一般是凸起或偏平、淡褐色的。

出现胫前色素斑的糖友更容易被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动脉异常、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盯上,心血管危险因素也高,因此如果腿上有这个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的腿脚除了可能会出现糖斑之外,还会有腿脚发麻、皮肤瘙痒皲裂及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要及时提高警惕,尽早排查。

二、糖尿病人出现6种情况,建议马上住院治疗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但有些必要的情况下是需要立马住院治疗的。山东济南医院主任医师王建华提醒:糖尿病患者出现这几种情况,要立马住院治疗!

1、血糖居高不下或不稳定的患者

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如果血糖居高不下或者总是忽高忽低,要尽快住院治疗,通过全面检查、严密监测,找到病因根源对症治疗,已达到血糖的稳定控制。

2、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眼底出血、糖尿病肾病、顽固性腹泻、心血管病变、严重周围神经病变、足部坏疽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要及时住院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3、出现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如果已经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及严重的低血糖昏迷现象,那就需要立马住院治疗进行抢救,不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4、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

对于处于高热、肺结核、尿路感染、严重呼吸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应急状态或围手术期的患者,都应该住院治疗。

5、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无论是I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建议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要住院治疗,看除糖尿病外有无其他并发症。

6、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对于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友来说,本身胰岛功能衰竭,口服药效果不佳,最好住院治疗,以更好的监测血糖,控制病情。

三、糖尿病预防胜于治疗,养成健康习惯很重要

据统计,世界上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平均每五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

2011年到2021年的十年时间,我国糖尿病患者从9000万增加到了1.4亿,但其中超半数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慢性病,如果控制不好的话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可以波及全身。

糖尿病一旦引发了眼部视网膜病变就可能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一旦引发了糖尿病肾病,就可能出现肾衰、尿毒症,而危及到心脏和大脑,就可能被冠心病、中风等疾病盯上。

第三军医大学内科硕士蒋永源提醒:糖尿病的预防大于治疗,预防糖尿病要做到下面几点!

1、合理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健康合理、营养均衡全面,多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以更好的控制血糖和体重,预防糖尿病。

2、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补单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有助于控制体重,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心态乐观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助于身体血糖的稳定。

4、定期检查

上了年纪的人可通过定期的检查,来判断血糖水平有无异常,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不要以为糖尿病不可怕,血糖长期控制不理想可能会危害到全身健康。

如果小腿上出现干燥脱屑、皮肤凹陷、大小不一的斑点,要警惕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现象,一定要提高警惕尽快就诊排查,平常更要做好糖尿病的预防。

参考资料:

[1]《【注意】腿脚发出以下5个信号,说明血糖已经超标!》.广东卫生信息.2024-02-21

[2]《你以为看糖尿病就是门诊挂号开药回家?这些情况下还是要住院~》.家庭医生报.2020-08-30

[3]《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科普中国.2023-12-2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20岁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反复住院,才发现是这种“罕见病”

文 | 健康求知所

编辑 |健康求知所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点刺激的——20岁,风华正茂的年纪,结果血糖高得像“坐过山车”,反复住院,最后竟然查出是一种“罕见病”?!这到底是啥情况?糖尿病不都是中老年人才容易得的吗?难道是奶茶自由惹的祸?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事儿讲清楚!

20岁小伙血糖失控,医生一查:不对劲!

故事的主人公小李(化名),20岁,大学生,平时也算“养生派”——不怎么吃甜食,偶尔熬个夜,饮食也算正常。可最近,他总觉得口渴得要命,一天能干掉五六瓶矿泉水,尿频得像水龙头漏水,人还越来越瘦,体重直接掉了十几斤!

家里人一看不对劲,赶紧带他去医院,结果一查——血糖高得离谱,直接飙到20mmol/L(正常人空腹血糖应该在3.9-6.1mmol/L之间)!医生当场就让他住院,说这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年轻人也得糖尿病?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专属”,但其实,年轻人得糖尿病的也不少,尤其是现在奶茶、炸鸡、熬夜三件套,真是“糖尿病培养皿”

不过,小李的情况有点特殊。他既不是胖子,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更别说啥暴饮暴食了,那为啥血糖还能飙这么高?医生一看病例,觉得哪里不对劲,赶紧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结果出来后,大家都惊了——这不是普通的2型糖尿病,而是“1.5型糖尿病”!

啥是“1.5型糖尿病”?比1型、2型还“神秘”!

你可能听过1型糖尿病(胰岛素完全缺乏,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常见于肥胖、年纪大的成人),但1.5型糖尿病(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估计听都没听过吧?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披着2型糖尿病外衣的1型糖尿病”。刚开始看着像2型,能靠口服降糖药控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胰岛功能被自身免疫系统悄悄摧毁,最终变成必须依赖胰岛素的“真·糖尿病”

所以,1.5型糖尿病=“潜伏期更长的1型糖尿病”,一般在30-50岁才被发现,但小李20岁就中招了,算是比较“倒霉”的例子。

误把1.5型当2型?治疗方式完全错了!

因为1.5型糖尿病前期和2型很像,很多医生可能会先给患者开口服降糖药,但这其实是个坑!因为1.5型的本质是“胰岛功能逐渐衰竭”,如果不早点用胰岛素保护胰岛,等到完全衰竭就晚了!

所以,1.5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吃口服药,可能会导致血糖越来越难控制,最终不得不住院!这也是小李反复住院的原因——他一开始被误诊为2型,吃了降糖药,但血糖根本压不住,最后才发现是1.5型。

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1.5型糖尿病?

如果你或者身边有人年纪轻轻就得了糖尿病,体型偏瘦,家里没有糖尿病史,血糖总是控制不好,那就要警惕是不是1.5型了!

医生一般会做这些检查来确诊:

  1. C肽检测(看胰岛功能)
  2. GAD抗体检测(看是不是自身免疫攻击胰岛)
  3. 其他自身免疫标志物(比如IA-2A抗体)

如果这些指标异常,那十有八九就是1.5型糖尿病了!

确诊了1.5型糖尿病,该咋办?

别慌!虽然1.5型糖尿病“隐藏”得很深,但只要早发现、早干预,还是可以“稳住血糖,不让它狂飙”的!

1.尽早使用胰岛素

关键!关键!关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1.5型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胰岛功能逐渐衰退,早点用胰岛素,可以减轻胰岛负担,延缓衰竭速度

2.合理饮食,稳定血糖

少吃高GI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包、含糖饮料),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全谷物、蔬菜),这样血糖不会突然飙升。

3.规律运动,别过度

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过度运动可能让血糖忽上忽下,所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安排运动计划

4.定期监测血糖和胰岛功能

别等到血糖飙升才慌张!定期测血糖、C肽水平,看看胰岛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别让“伪糖尿病”把你骗了!

很多年轻人得了1.5型糖尿病,刚开始以为是2型,结果吃错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等到血糖彻底失控才发现问题。所以,如果你年轻、瘦、血糖飙升又控制不住,一定要警惕是不是1.5型!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误诊 拖延!早点确诊,科学管理,咱们照样能活得潇洒自在!

参考文献:

周伟等. (2023).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管理》. 中华糖尿病杂志, 15(2), 89-95.

医学科普网. (2024). 《1.5型糖尿病:你真的了解吗?》. 在线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