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食谱的书(糖尿病饮食食谱大全图表)
糖友必看!这8本书让你从“控糖小白”逆袭成“抗糖达人”
各位糖友,今天不聊血糖仪,不聊胰岛素,咱们来聊聊书”!
对,就是那些能塞进你床头、背包、甚至马桶边的纸片儿们。
作为一位和糖尿病斗智斗勇多年的科普作者,我深知:“知识就是控糖力”!但市面上的糖尿病书籍多如牛毛,到底哪些值得读?哪些能真正帮你少走弯路?
别急!今天按“糖友类型”精准推荐,总有一本让你直呼“相见恨晚”!
推荐书单:
1. 《向红丁:我能让你战胜糖尿病》
推荐理由: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的遗作,堪称糖尿病界的“新华字典”。从“啥是糖尿病”到“怎么吃、怎么动”,用大白话讲透基础。书里独创的“三五防糖法”(五个要点、五驾马车、五项达标),帮你一键理清抗糖思路。
适合人群:一头雾水的新手,尤其适合爱问“为什么我得了糖尿病?”的朋友。
2. 《糖尿病看这本就够了》
推荐理由:协和医生陈罡写的“抗糖说明书”,没有晦涩术语,直接甩干货!比如“血糖监测怎么做?”“口服药和胰岛素怎么选?”书里还贴心标注了哪些内容适合1型、2型或妊娠糖尿病,堪称“分类指导小能手”。
推荐书单:
3. 《控糖革命》
推荐理由:作者杰西·安佐斯佩的核心理念是**“吃糖不用戒,顺序调一调”!比如先吃蔬菜和蛋白质,再吃碳水,能有效平抑血糖波动。书里还有“20分钟冷静期”“醋汁控糖法”等奇葩但科学的招数,专治“馋虫上脑”。
适合人群:奶茶续命、蛋糕爱好者,想快乐控糖的“佛系选手”
4. 《向红丁:糖尿病饮食 运动》
推荐理由:协和专家手把手教你“挑食”!比如哪些蔬菜升糖慢?火锅怎么吃才不爆表?连“糖尿病能不能喝酒”这种刁钻问题都有答案。书里附赠的食谱可直接照搬,懒人福音。
推荐书单:
5.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推荐理由:官方权威指南,直接告诉你**“血糖、血压、血脂”三大指标的控制目标**(比如糖化血红蛋白<7%)。书中强调“心肾双护”理念,推荐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既能降糖又护心肾的药物。
适合人群:已有并发症苗头,或想科学预防的“未雨绸缪型”糖友。
6. 《糖尿病自我管理大讲堂》
推荐理由:69万字的“抗糖百科全书”!从急性酮症酸中毒到慢性视网膜病变,所有并发症的预警信号、急救措施、日常护理全涵盖。书里还揭秘了“1.5型糖尿病”等冷知识,帮你成为朋友圈里的“抗糖学霸”。
推荐书单:
7.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
推荐理由:海军总医院郭启煜医生写的“糖尿病人间实录”。37个真实病例,道尽糖友的纠结:**“特效药真的有用吗?”“胰岛素会成瘾吗?”** 医生视角的吐槽和感悟,让你秒懂“医患沟通潜规则”。
8. 《我们糖友的甜蜜人生》
推荐理由:糖友亲身经历的“抗糖故事会”。科普作家杨历军主编,收录了职场求生、恋爱结婚、中老年抗糖等真实经历。每章结尾还有专家点评,“故事 科普”双管齐下,治愈你的焦虑。
推荐书单:
9. 《实用糖尿病学》(第4版)
推荐理由:医生案头必备的“抗糖宝典”,新增减肥手术、干细胞治疗、连续血糖监测等前沿内容。适合想深入研究发病机制、治疗原理的“学术型”糖友。
10. 《美国糖尿病协会治疗指南》
推荐理由:国际权威指南,每年更新!如果你想了解全球最新疗法(比如人工智能胰岛素泵、肠道菌群调控),这本书能让你“站在抗糖科技最前沿”。
最后划重点:
选书原则:刚确诊选基础书,老糖友看并发症管理,吃货盯饮食指南,焦虑党读故事疗愈。
终极秘籍:读书≠照搬!个体差异大,用药和饮食方案务必咨询医生。
控糖路上,书是战友,不是枷锁。愿你左手血糖仪,右手好书,活得比糖甜!
(P.S. 文中书籍可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
糖尿病人每餐必吃:对控血糖好,附控糖蔬菜清单
糖尿病人都知道要控制饮食,但你知道每餐都要吃够蔬菜吗?蔬菜不仅营养丰富,更是控糖的好帮手!今天就来聊聊糖尿病人为什么要多吃蔬菜,并推荐几种适合糖尿病人的蔬菜。
01
蔬菜是控糖“利器”,三大理由不可不知
低热量,饱腹感强: 蔬菜普遍热量低,即使多吃也不用担心热量超标。而且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帮助控制食欲,避免暴饮暴食。
延缓血糖升高: 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有利于血糖平稳。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糖尿病人容易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02
糖尿病人吃什么蔬菜好?推荐这三种!
绿叶蔬菜: 菠菜、油菜、空心菜、芥蓝等绿叶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选择。
瓜类蔬菜: 冬瓜、黄瓜、苦瓜等瓜类蔬菜水分含量高,热量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
菌菇类: 香菇、金针菇、平菇等菌菇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糖,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控制血糖。
其他: 西红柿、茄子、芹菜、洋葱等蔬菜也是糖尿病人的不错选择。
03
糖尿病人吃蔬菜要注意什么?
保证摄入量: 建议糖尿病人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最好能达到750克。
种类多样化: 不同种类的蔬菜营养价值不同,建议每天至少摄入5种不同的蔬菜。
注意烹饪方式: 尽量选择清炒、凉拌、蒸煮等低油低盐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炸等高热量烹饪方式。
04
小贴士:
可以将蔬菜与主食搭配食用,例如在米饭中加入蔬菜丁,或者用蔬菜代替部分主食。
可以将蔬菜制作成蔬菜汁,但要注意不要过滤掉蔬菜渣,以保留膳食纤维。
如果担心蔬菜摄入不足,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总而言之,蔬菜是糖尿病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餐吃够蔬菜,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补充营养,预防并发症。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蔬菜对糖尿病人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蔬菜。
糖尿病人饮食实操指南,赶快学起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该指南充分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优势,将食药物质融入合理膳食中,辅助预防和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和我们日常饮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面对日益大众化的糖尿病,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饮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呢?下面两篇文章就为大家解读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吃。
这3种食物糖尿病人往往不敢吃,但万万不能少
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也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提到某些食物就提心吊胆不敢吃,实际上这也是一些误区,比如下面这三大类食物,就是典型的“日常不敢吃,但万万不能少”的食物。
第一种:主食不能少
即使对于糖尿病患者,主食也是一个“好帮手”,而非“破坏王”。
没有主食,能量就有一个大的缺口。主食是糖尿病人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主食是糖尿病患者的能量基础。只有把主食吃对吃好了,血糖才能控制住。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如果没有主食做保护,热量就主要来源于脂肪和蛋白质,很多蛋白质会像柴火一样被燃烧掉,起不到营养作用,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往往不敢多吃,本来蛋白质就可能摄入不足,再被用来供能,长期如此,会带来脱发、皮肤状态变差、肌肉松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那么,吃哪些主食对血糖控制有利呢?
必须和大家说明的是,没有食物具有直接降血糖的作用,食物本身具有能量,在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导致血糖升高。
不过,有的食物升血糖快,而一些主食升糖幅度比较小,比较平缓,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全谷物和杂豆类等含膳食纤维丰富的主食,消化速度和升糖速度都比较慢。
如果习惯吃大米,可在米饭中适当加点红豆、绿豆、芸豆、燕麦米、荞麦等食材,这样不仅升糖速度变慢,营养也更丰富。
第二种:水不能少
一些糖尿病患者会有意识减少饮水,在他们看来,“多饮”会造成“多尿”。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糖尿病的多饮是由于血糖浓度过高,迫使身体增加尿量以排出过多的糖分,而尿排得多,身体丢失水分过多,才不得不多喝水,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简而言之,是“多尿”引发“多饮”,而非“多饮”导致“多尿”,搞清了这两者的关系,自然也就会走出“害怕饮水”的误区了。
糖尿病患者也应养成定时、定量饮水的好习惯。
心肾功能正常、没有特殊禁忌的糖尿病患者,每日饮水量不要低于1500毫升。如果糖尿病患者处于缺水状态,血糖可能因此大幅度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其结果是高渗性尿量增多,致使身体内的水分进一步丢失,形成恶性循环。
喝什么水最好?毫无疑问,最佳饮品就是白开水。
大量研究表明,白开水的安全性、纯净度、穿透性都很好,希望大家都以白开水作为饮品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
第三种:水果不能少
水果中有三宝: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鼓励人人食用,包括糖尿病人。
对于患糖尿病的朋友,吃水果需要遵循以下2个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一:血糖平稳
如果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以下,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控制在11毫摩尔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这三个条件满足的时候,那么享受水果的前提就成立了。
相反,如果近期血糖控制不够平稳,忽高忽低,经常波动,则不具备吃水果的前提。
基本原则二:控制好量
糖尿病人吃水果要选择好种类。对于糖分在15%以下的水果,可适量选用:如西瓜、甜瓜、草莓、樱桃、苹果、雪花梨、柑橘、柚子、桃子、李子、杏、哈密瓜、猕猴桃、菠萝等。
其实,大部分水果都处于低血糖负荷,即使患糖尿病的朋友,在血糖平稳的基础上,可以放心作为加餐食用。吃的时候必须控制好量。每天吃水果的量最好控制在150-200克之间,并且要放在两餐之间吃。
文/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知识链接
控制血糖,饮食牢记“四个要”
要控制血糖,应该吃什么?怎么吃才科学?应急总医院(原煤炭总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韩旸来支招。
每日要规律吃三餐 可加餐2-3次预防低血糖
糖友一定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一天至少吃三餐,两餐之间的间隔应该是4-5个小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或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需要在三主餐之间加餐2-3次,可从三主餐中取出部分食物进行加餐,这是预防低血糖的有效措施。
并且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早餐建议早晨6-8时进食,因为早晨8点以后所有的升糖激素开始作用,对血糖影响很大。睡前如果饿了,可定时小吃,防止夜间低血糖发生。注意不要随意加餐,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加餐宜选用低糖蔬菜,比如黄瓜、西红柿等,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内的糖友可以适当进食水果,时间选择在两餐之间进食。一定要吃新鲜应季水果,也不要榨汁,因为果汁纤维素含量低,不仅没有饱腹感,还会迅速升高血糖。
水果摄入总量要控制在每天100-200g以内,相当于普通人水果摄入量的一半。加餐零食也可适量吃一些坚果,如核桃、杏仁、开心果、扁桃仁等,以每天30-50g为宜,计算好总能量,同时减少正餐中油脂的摄入。
食物要多样 避免偏爱某一种食物
糖友一定要做到饮食多样化,不能偏爱某一种食物,否则长期会导致血糖逐步升高,也会出现营养不良。按照合理比例,要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类、奶类和油脂,才能达到营养均衡,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具体来说,每日食谱可细化成——
每日1袋牛奶、200-250g碳水化合物(包括谷类、水果、蔬菜、豆类);
每天3个单位优质蛋白(1个优质蛋白=猪肉1两=鱼2两=鸡蛋1个);
每天500g蔬菜;
多摄入鸡蛋、牛奶、豆制品,最好每天都不要缺;
每日摄入约50克瘦肉;
每周进食2-3次海鱼,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
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好血糖,蛋白质的摄取非常重要。血糖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吃水果,宜选择苹果、梨、橘子等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少吃香蕉、大枣、荔枝、柿子等含糖量相对较高的水果。黑色食物也是糖友的首选,比如乌鸡低脂肪、低糖、高蛋白,很适合体质弱且畏寒怕冷的糖友食用。还有香菇和黑芝麻,硒含量丰富,而硒有着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有助于降低血糖。
碳水化合物要选择复合型 每餐主食不超过100克
每餐主食不要超过100克,多吃玉米、红薯等粗粮,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60%左右。在日常饮食中,糖友应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富含高纤维的蔬菜、豆类和全谷物。糖友主食特别推荐红薯或紫薯,大米饭升糖指数为87,而红薯升糖指数为54。和同等重量大米相比,红薯热量只有大米29%,膳食纤维约是大米的2倍。红薯替代米饭能减少热量摄入,减少血糖波动。杂粮饭也是糖友很好的主食,因为杂粮饭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矿物质元素,咀嚼感强,有助于平稳血糖,控制体重。煮杂粮饭(1:2)要比煮白米饭(1:1-1.3)多加些水,煮出来的米饭体积更大,同样的一碗饭,摄入的能量会更小。像红豆(杂豆)、糙米等吸水慢的谷物,需要提前1小时浸泡。
食物要清淡 吃油建议选择植物油
糖友的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选择少油少盐的清淡食物。烹饪宜选用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这些质量较好的植物油中都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能够帮助胆固醇的正常运转,避免胆固醇的沉积,对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另外,还有一些清淡饮食的注意事项要提醒大家:
一定要限制盐的摄入,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限制6g以内,6g一般指一个啤酒瓶盖铺平的量;
多吃绿叶蔬菜,比如菠菜、油菜、青菜等,以及胡萝卜、洋葱等,坚持每天吃500克以上;
不要吃油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油条、油饼、麻辣烫都不要吃;
尽量不要吃地瓜、土豆、粉条、芋头等含淀粉很多的食物;
尽量控制无糖糕点的摄入量,虽然这类食物不含蔗糖,但是蛋糕是淀粉做的,制作过程中会用很多油,也会产生热量,不能随便多吃。
文/莫鹏(应急总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