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筛查准吗(糖尿病筛查准吗可靠吗)
在家测血糖结果准吗?
读者刘先生来电:和在医院查的血糖相比,我在家测血糖有时候高有时候低,到底该以哪个为准?
泰州四院检验科检验技师赵阳:医院测量血糖是抽取静脉血来检测,并且使用生化分析仪自动完成,无论是从采集血液标本还是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小,因此准确性较高,而糖尿病的诊断也只能以医院静脉采血后检测的结果为准。
现在家用血糖仪采集的是指尖血,是毛细血管全血,取血量较少。理论上来讲,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值要比静脉血浆血糖值低一些,但是由于是患者自行操作,涉及的操作细节比较多,比较容易产生误差,结果相比会时高时低,因此其检测结果不能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只能作为日常监测血糖的参考。
血糖,这么监测才准确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监控糖友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效地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那么,血糖监测应该在何时进行?糖友应间隔多长时间监测一次血糖才算合适?
下面我们将针对糖友关心的一些问题,简单地介绍如何做好血糖监测。
一般来说,血糖监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监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时的血糖,主要反映人体的基础状态,适用于血糖水平很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的监测。
餐前血糖:有别于晨起的空腹血糖,是指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的监测。
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满2小时测定,可较好地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
睡前血糖:一般指21时~22时的血糖值,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随机血糖:指一天中任何时候的血糖值,其意义在于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低血糖后机体中升糖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因此应立即测量。
血糖监测方案:因血糖控制非常差或病情危重而住院治疗者,应每天监测4次~7次血糖,包括餐前、餐后及睡前,或根据治疗需要监测血糖,直到血糖得到控制。
使用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3天,分别配对监测早餐、午餐和晚餐前后两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血糖监测。
1. 使用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开始阶段应每天监测血糖5次~7次,涵盖空腹、三餐前后、睡前。如有低血糖表现需随时测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2次~4次。
2. 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空腹、三餐后、睡前)。在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早餐后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
3. 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2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血糖达标后每周监测3次血糖,即空腹、晚餐前和晚餐后,每月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5个时间点血糖谱。
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 郭洁茹 杜光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唐筛”和“糖筛”,仅1字之差,这5大不同,准妈妈要注意啦
妈妈
怀上宝宝是小家庭最快乐的事情了,为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孕期的各项检查是不可少的。
最近,有位准妈妈小萌就问,孕期让查“唐筛”,查过了,过了一段时间,医生又让查“糖筛”,自己就迷糊了,是不是医生搞错了,不是已经查过了吗?
“唐筛”和“糖筛”,虽然都姓[táng],却不是同一项检查,它们有5大不同,让我们一一来揭开神秘面纱吧。
【一】检查目的不同。
“唐筛”和“糖筛”都是妊娠期疾病重要的筛查手段,但是它们的名字是不同的,检查目的也不相同。
“唐筛”的全名是“唐氏综合症筛查”,是为了筛查18-三体和21-三体等先天性染色体疾病的。唐氏综合症也称先天愚型,生下这样的宝宝对社会和家庭都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糖筛”的全名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是为了筛查妊娠期糖尿病而做的检查。准妈妈如果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造成流产、早产、难产,巨大儿出生率增加,严重的会威胁妈妈和宝宝的生命安全。
【二】检查时间不同。
“唐筛”的检查时间是15-20周,以16-18周最佳。而“糖筛”的检查时间是24-28周,以24周最佳。
【三】检查方法不同。
“唐筛”和“糖筛”都是抽血检查。“唐筛”检查前一般无需禁食,而“糖筛”检查前需要禁食12小时,一般从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不能再吃东西喝水。
“唐筛”抽完血直接送检即可,而“糖筛”抽血前需要做准备工作,医生会将葡萄糖粉50克溶于200毫升水中,准妈妈5分钟内喝完,从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后再抽血检查。
【四】检查内容不同。
“唐筛”检查的是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激素(μE3)的值,还要结合准妈妈的年龄、体重、孕周、B超等各项指标,将所有数值列在一起计算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唐氏综合症的胎儿检查的结果可能AFP低、HCG高、μE3低。35岁以上准妈妈,年龄就是高危因素,所以没有做“唐筛”的必要了。
“糖筛”检查的是空腹喝下糖水后1小时的血糖值,血糖≥7.8mmol/L为异常。与“唐筛”不同的是,35岁以上的准妈妈是妊娠期糖尿病重点人群,必须要做这项检查。
【五】后续检查不同。
“唐筛”如果是高危,可以进一步做无创DNA或羊水穿刺检查明确诊断。而“糖筛”检查结果异常,则需要进一步做糖耐量检查,也叫OGTT试验,目前这是诊断糖尿病的权威标准。
结束语:孕期一定要重视这两项筛查,如果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方案,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各位准妈妈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查,不要错过哦!
今日话题:这两项检查宝妈都做过了吗?结果如何?欢迎在屏幕下方分享互动!
【天使妈咪育儿】妇产科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一手读书写作,一手陪娃成长,坚持科学理念,养育聪明孩子。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评论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