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什么身体乏力(糖尿病为什么身上出现红点)
糖尿病患者浑身乏力,可能与这6个原因有关
有些糖尿病患者日常的体力消耗并不大,但总是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
1.血糖升高
当空腹血糖升高到8mmol/L以上时,超过了肾糖阈,出现了尿糖,人体就会感觉浑身没劲。
2.血糖波动大
如果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反复波动,就容易出现浑身乏力的症状,容易困倦,有时待着待着就睡着了。
3.低血糖
如果发生了低血糖,也会出现乏力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低血糖应该与脑血管意外相鉴别,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血管意外。
4.维生素B12缺乏
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维生素B12缺乏的情况,从而出现疲乏无力的症状。此外,维生素B12缺乏还可能会引起贫血,也会出现乏力、头晕的情况。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时,也会出现乏力、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机体的微循环出现障碍,会导致心肌收缩力降低,有可能会出现昏迷的情况。
6.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短距离行走后会出现肢体的疲劳、酸痛感,休息后就能缓解,但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这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否则病情继续发展,可能会出现跛行。
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出现浑身无力的症状,可能是血糖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比较危急和严重的,应该尽快纠正,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
糖尿病人为什么会身体无力呢?
药物和胰岛素治疗都是建立在严格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体重增加。具体机制包括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答有些病人刚发现糖尿病的时候,由于饮食不节制,大量吃甜食,血糖显著升高。
乏力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胰岛素受体不足:
一提到脂肪肝,人们势必会想到身体肥胖,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还跟大量喝酒、营养不良以及药物有关,不妨具体来了解一下脂肪肝的原因。无糖食品的关键在于不添加蔗糖,但不能因为标记了“无糖”就随意摄入。当患有败血症、结核和细菌性肺炎时可导致脂肪肝。
第二严重的高脂血症:
当体内血糖水平升高,机体会分泌胰岛素以调节血糖水平,但胰岛素也会促进糖原、脂肪的合成,特别是血糖升得太快、太高时,很容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
第三低血糖:
空腹喝酒可加快身体对酒精的吸收速度,更容易醉。少见大便异常、低血糖、肌痛、头晕、指甲异常、皮疹、出汗增加、味觉异常、胸部不适、寒颤、流感症状、潮热、心悸、体重减轻等。
糖尿病患者浑身乏力,中医认为和哪些原因有关,怎样用药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浑身乏力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这通常被认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乏力症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中医用药治疗方法。
首先,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患者乏力可能与脾胃运化失司有关。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从而引发乏力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是调理脾胃,增强运化功能。常用药物包括健脾益气、消食化积的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
其次,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乏力还可能与气阴两虚有关。气阴两虚是指气虚和阴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消渴,耗伤气阴,导致气阴两虚,进而引发乏力症状。治疗时,中医会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等。这些药物能够补益气血,滋养阴液,从而缓解乏力症状。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因为痰湿内阻、血瘀等病理因素导致乏力。痰湿内阻会使气机不畅,影响气血运行;血瘀则会导致血脉不通,进而影响全身脏腑功能。针对这些病理因素,中医治疗时会采用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的化痰祛湿药物有薏苡仁、半夏等;活血化瘀药物有桃仁、红花等。
在用药治疗方面,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同时,中医治疗糖尿病不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注重整体调理和根本治疗。因此,在用药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规律,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浑身乏力的症状在中医看来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脾胃运化失司、气阴两虚、痰湿内阻和血瘀等。针对这些原因,中医治疗会采用调理脾胃、益气养阴、化痰祛湿和活血化瘀等方法,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