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办重症(糖尿病病重)
警惕!具备这5种情况之一,属于重症糖尿病
作者 | 控糖参考
责编 | 双花
出品 | 医食参考
今日话题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情如何是患者及其家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往往片面地把血糖高低作为评价病情的唯一标准。事实上,糖尿病绝非只是单纯的血糖升高,而是一种聚集了多种危险因素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危害并非高血糖本身,而是来自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评估,除了血糖之外,还要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一并考虑在内。一般说来,如果糖尿病患者具备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认为其病情较重。
01
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较大者
It's a Title
长期高血糖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越差,上述并发症出现得越早、越严重。研究证实,血糖波动的危害较之稳定高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换句话说,血糖波动越大,对机体的危害越严重。从这个角度讲,不仅要降糖,还要稳糖。
02
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于一身者
It's a Title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单纯高血糖患者相比,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03
反复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It's a Title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严重感染等。这些急性并发症反复发作,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预示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糖友害怕血糖高,对低血糖却不以为然,其实低血糖的危害较之搞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严重低血糖所诱发的心血管事件,足以使长期的降糖努力付之东流。
感染也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的存在增加了对糖尿病控制的难度,两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如果一个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血糖升高,首先应从感染方面去查找原因。
04
已经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It's a Title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自它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大约3/4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是否发生慢性并发症是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05
1型糖尿病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
It's a Title
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病以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共同特点是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完全衰竭,自身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不仅血糖很高,而且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不仅如此,这类病人胰岛功能差,血糖往往忽高忽低、波动较大,控制起来非常困难,所谓“脆性糖尿病”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重要方案发布!这几类患者可按重症管理
1月13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通知明确,对于未达到重症病例诊断标准,但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且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亦可按重症病例管理:年龄>65岁、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合并较为严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肺部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
详细内容如下
☟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总结前期医疗救治工作经验,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以下简称《方案》)。重点修订内容如下:
一、对疾病名称进行调整
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调整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关口前移加强重症临床预警
《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重症高危人群,对未达到重症诊断标准,但是年龄>65岁、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合并较为严重慢性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可以按重症病例管理。对重症高危人群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特别是对静息和活动后的指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强调低氧在重症临床预警方面的作用,轻微活动后指氧饱和度<94%,应警惕病情恶化。
三、将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纳入《方案》
在一般治疗中增加了高热和咳嗽等对症处理;在抗病毒治疗中增加了已在我国审批上市的小分子药物;增加了抗凝治疗;强调了清醒俯卧位通气的重要性;在氧疗和呼吸支持治疗方面,结合最新认识和研究证据,指出经鼻高流量氧疗优于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进了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定方法,加强机械通气的肺保护措施。
四、修订完善中医治疗部分
增加了部分证型及“病证结合救治”内容,加强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指导,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转自国家卫健委网站
来源: 封面新闻
宁波一医院连收10例糖尿病患者,病情危重
来源:宁波晚报
近期宁波持续高温,除了备受关注的重度中暑外,糖尿病重症患者数量也出现激增。
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内分泌科门急诊数据显示,自7月8日起,该院已接诊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累计10例,还有10余例患者出现单纯出现高血糖症状,血糖值30-60mmol/l不等,显著高于平时患者的血糖值。
小辉(化名)今年18岁,平时十分喜欢喝饮料。由于天气炎热,又正值暑假在家休息,小辉喝起冰冻饮料更是没了节制。
一周前的一天夜里,小辉贪凉把房间里的空调温度开得很低,第二天开始就有了发热咳嗽的症状,吃了感冒药也没有缓解。因为感觉到口干、口渴,于是他喝了比平时更多的饮料,躺在床上感到四肢无力,甚至起不了床。
小辉妈妈发现后,立即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血气分析中的PH值7.12,血糖高达20.6mmol/l,是正常血糖最高值的3倍,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同样出现“血糖警报”的是45岁的糖尿病患者王女士(化名)。王女士糖尿病史已长达10年,一直都使用降糖药。但最近因为天气热,胃口差,降糖药服用得不规律,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甚至出现了浑身疼痛,碰都碰不得。
她前往医院一检查,血气PH值6.98,血糖16.2mmol/l,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我没想到就疏忽了一两次,就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王女士十分后悔。
人体的血糖值是反映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的血糖值范围在3.9mmol/L到6.1mmol/L之间。血糖持续飙升,人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神经性麻木、中枢思维受阻、脑部供血、供氧能力阻碍的现象。长期血糖偏高会影响自身新陈代谢作用,导致机体免疫能力逐渐下降。若在短时间之内未通过药物稳定治疗,会损伤人体心、脏、脾、胃、肾等功能实质运行,导致并发症状。
“高温天气中,人体出汗较多,体液丢失严重。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所需水分,血液呈浓缩状态,血糖浓度就会升高。高血糖引起渗透性利尿,则会加重体液进一步丢失。”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内分泌科夏芳主任医师解释,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原有的治疗方案可能无法控制住血糖的升幅。在这种情况下,还有部分糖尿病人群夏天胃口较差,减少进食,想当然地减少甚至停止服用降糖药物,导致血糖失控。
而部分原本不清楚自身糖代谢水平的糖尿病人群,如果喝了很多冰镇含糖饮料或进食大量含糖较高的水果,则会在短时间迅速加重病情。
为了贪凉,长期呆在空调房间或空调温度过低,受凉后出现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综合征的常见诱因。
夏天怎么照顾好自己的血糖?
夏芳强调,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水,“首选凉白开,而不是用饮料代替”;其次,食欲不佳也要尽量维持规律进食,切忌擅自减药或停药,不要贪凉。另外,所有人群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糖监测,若有不适,尽早就医。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陆麒雯
通讯员 杨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