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脚底板麻(糖尿病脚底板麻木怎么治疗)
糖友注意 脚麻脚痛或是失明前奏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病例,这是十年前的事情,当时我自己从事疼痛专业有五年了,一个要好的朋友介绍了一个患者,60岁,男性,糖尿病八年,一直没能控制好血糖。
半年前他开始有一些手麻、脚麻伴疼痛,也没太在意,直到一个月前,突然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一个月内几乎完全失明,只有简单的光感。雪上加霜的是,一周前开始出现一只脚坏疽,来就诊时,查体发现右足拇指湿性坏疽,右侧踝关节及以下皮温低,肤色青紫伴有剧烈疼痛。请了血管外科和骨科医生会诊,建议右膝关节以下截肢。
后来疼痛科综合考虑后,先给予抗感染
及右足创面处理,紧接着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右侧腰交感神经节酒精毁损,手术后,右侧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感染控制,最后截掉了右足大拇指,保住了右脚。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由这件事,引出两个问题,糖尿病人出现脚麻、手麻疼痛,到底问题大不大?跟眼睛失明又有啥联系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产生并发症。而手足麻木疼痛,又往往最先出现症状,却又常被人忽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引起的手足神经痛有啥特点:
初期可能仅仅是若有若无的麻木感,轻微的间断出现的刺痛,如果不重视并加以控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有的轻微疼痛和麻木,逐渐加重为持续性症状,疼痛麻木特点开始多样化;
可出现双侧手足自发性烧灼样疼痛、闪痛或电击痛;有针刺感或刺痛;
也可以表现为行走痛,常描述为“赤脚走在热沙上”,就算穿最宽大舒适的鞋,也会觉得有难以形容的不适感;
进一步发展,轻微刺激就可引起重度疼痛,常从足趾开始,随后双侧对称性扩展,呈套袜状分布并逐渐影响到足部和下肢。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常于夜间加重,导致患者无法入睡。疼痛症状偶尔也可累及双手,指尖常最先受累。
当手足麻木疼痛伴有如上特点,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出现这样的症状,说明糖尿病的多种机制诱导的线粒体产生反应性氧化产物生成增加,已在不知不觉中开始造成微血管炎,大血管与神经病变,并且有可能已经形成相当程度的损伤。
糖尿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都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渐形成,并会在某一时期凸显出来,正如本文开始提及的患者,就是在长达八年时间无明显症状,先出现肢体麻木疼痛,其后半年很快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和足部溃疡。
此外,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等等。这些并发症进展缓慢,但有可能会在疾病某一个阶段突然爆发,造成重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上医治未病,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手足麻木疼痛这样的早期并发症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防患于未然。
文/岳剑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糖友夜间手脚麻木咋治
广东读者马女士问:我今年77岁,12年前发现2型糖尿病,打门冬胰岛素8年,原先早晨20单位,晚上18单位,夜里经常发生低血糖。近一年睡觉时出现脚麻、手麻、脸麻,确诊为周围神经病变,目前药物调整为早晨打门冬胰岛素11单位,晚上睡前打8单位,未再出现低血糖。目前血压正常,睡眠时全身麻木明显,夜间浑身发热,吃弥可保等,效果不好,请问针对神经病变有什么好办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张倩解答:患者应先控制好血糖。患者现在胰岛素减量,没有出现低血糖症状,但还是要多监测血糖,晚上睡前或凌晨血糖应该在5毫摩尔/升以上,避免无症状低血糖的出现。老年人平时的血糖控制在餐前7毫摩尔/升左右,餐后不超过10毫摩尔/升就可以了。
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使用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如弥可保,还可以配合使用针对发病机制的药物,如贝前列素钠、依帕司他等治疗。如果口服药物效果不好,可以考虑住院静脉用药。
1 / 1
糖人脚麻是神经病变预兆
糖尿病患者脚麻为神经病变预兆
糖尿病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疾病,在现代的很多人身上出现。糖尿病的存在这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生活中人们应该注意了解糖尿病的伤害和严重的后果的,就要注意了解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麻怎么回事呢?
脚麻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内分泌科专家解释,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麻现象是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的表现。原因为,长期高血糖刺激,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我感觉四肢酸痛,麻木。而糖尿病患者四肢疼痛也因糖代谢紊乱,能量利用障碍,导致局部糖异生作用增强,肌肉中大量乳酸堆积,导致腿脚酸重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神经病变还可能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因病史较长,血脂代谢可能发生紊乱,局部血管粥样硬化影响血供,导致腿脚麻木。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血糖长期偏高,控制血糖才是关键所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同于一般的病,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首先要了解症状,根据自身症状及时的发现及时接受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具体体现
糖尿病是慢性高血糖状态所致的综合征,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均可累及,统称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此组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最复杂的并发症,它们的具体表现有:
1.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往往很少单独出现,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反之,有躯体性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例中,通过功能检查,发现某些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40%。可是一旦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则预后可能就比较差。
2.周围神经病变:远端肢体感觉障碍。下肢比上胶重,呈对称性,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突出表现为两下肢麻木,伴有针刺样及烧灼样感觉异常,有时难忍受,夜间加重,有的呈自发性闷电痛或刀割样痛。检查时四肢远端有“手套型”、“袜套型”分布的感觉障碍。
3.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此型少见,主要发生于病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急性发病的剧烈疼痛和痛觉过敏,在下肢远端最为显著,也可波及整个下肢、躯干或手部。常伴有肌无力、萎缩、体重减轻与抑郁,有些病人呈神经病性恶液质。此型对胰岛素治疗的效果较好,但恢复的时间常较长。
专家提示,生活方式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达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为许多临床试验所证实,应该贯穿糖尿病治疗的自始至终。所以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也应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它是其它治疗的基础,通常需要维持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