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人有没有糖尿病(以前的人有没有看见过龙的存在)
患糖尿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她得益于4件事
上次给大家分享了一篇糖友控糖的经历,反响热烈,很多网友都想再看一点这种例子,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患者姚女士病史是40年,她的儿子也是糖尿病患者,目前正在用她的法子一起控糖,母子二人经常交流心得。那么,为什么她的血糖一直很稳定,也没有出现并发症呢?她说得益于4件事。
患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得益于4件事
第一件事:转变心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在患病前,姚女士听说过糖尿病,但是对它不了解,也不知道严不严重,患病后她听身边的朋友说该病治不好,一辈子都得吃药,她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没了色彩,连最喜欢的二胡都不想去碰。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去医院复查,血糖又升高了,医生说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转变心态,不能任其发展。
姚女士专门买了一本关于糖尿病的书,终于对该病有了一定认识,它虽然治不好,会跟着一辈子,但是它能被控制,只要按时吃药、改变生活习惯,把血糖稳定住即可,它的并发症很可怕,对眼睛、神经、心脏都有危害,所以,一定要预防并发症出现。
身边有朋友好心建议她,要不要从网上找“大师”看一看,买点“秘方”回来吃,姚女士拒绝了,她知道网上能保证治愈的药都是假的,千万不能迷信,不能病急乱投医。就算要吃药,那也是听从医生吩咐服用正规的降糖药。
姚女士非常爱吃肉,每顿都要吃,以前她最爱吃红烧肉、糖醋排骨,所以身材很胖,如果让她把肉戒了,简直比登天还难,她后来想到一个方法,既能顿顿吃肉,又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其他爱吃肉的糖友也可以借鉴。
姚女士吃肉有“三个原则”,红肉不吃、肉皮不吃、不放调料,在看了相关书籍后,她了解到经常吃红肉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加了大量调料和食用油烹饪出来的肉,从那以后,每次吃肉优先选择鱼肉、虾、鸡肉,而且不吃皮,烹饪的方法很简单,用水蒸或者用砂锅炖,豆瓣酱、花椒、猪油都不吃,只放点葱姜蒜增香。
另外,在整体饮食上她还把握了六个原则,那就是粗粮为主、荤素搭配三七分、规律进餐、绝不多吃、先喝碗汤、禁烟酒。晚上8点以后坚决不加餐,实在饿了会喝一杯牛奶或吃个苹果,油炸的食物一口都不会吃。
姚女士之前没有运动的习惯,吃饭后喜欢坐在那修剪花草,有时也会出去遛遛狗,连广场舞都很少跳。患病后她一反常态,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身运动服,每天晚上人少的时候去跑步。她165斤,个子不高,刚开始跑的时候不到五分钟就喘个不停,两条腿发软,心里只想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这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一定要坚持下去,凭着这股毅力,从五百米坚持到了3公里。
运动后她发现自己的血糖降得很快,从15mmol/L,降到13mmol/L、10mmol/L,现在餐后血糖已经能控制在7以下。因为她太心急了,运动三个月后发现自己膝盖疼得厉害。
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运动过度了,减肥控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定要注意两个“度”,一个是运动的难度,一个是运动的速度,要适合目前的状态,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做起。姚女士调整了运动量,从3公里降到1公里,膝盖就不再疼了,血糖也很稳定,身材有肉可见地瘦下来,肚子上的游泳圈都变小了。
不能因为你运动了、吃得少了就不吃药了,要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不是血糖轻微偏高。吃多少药、怎么吃,应听从医生指导,同时还要把复查结果告诉医生,根据当前的变化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再提醒一句,不要害怕吃药对身体不好有依赖,它没有那么可怕,如果经常换药,很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不能乱听别人忽悠。
姚女士最后想告诉大家,关于糖尿病的注意点还有很多,每一天都不能放松,不想并发症找上门,就要端正态度,从饮食、运动、吃药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体重、腰围都可以在家自己测,抗糖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健康,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糖尿病并非无迹可寻,其实身体早已给出提示,可惜很多人都没察觉
一说起糖尿病,相信大家也都比较熟悉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而是在偶然检查身体时才惊讶地发现体内血糖水平超标了。但血糖升高不是悄无声息的,早期的时候其实身体就发出了以下几个求救信号,可惜只是被你忽视了,若是能早发现早缓解,或就能避免出现该问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东西会模糊,视力会突然下降,这看似是用眼过度或眼部问题,但其实当体内血糖升高时,葡萄糖等代谢物会进入眼球的晶状体,其中的盐分大量排出了,渗透压也会随之下降,会使得晶状体凸出,就会影响到正常的视力,若是视力本来正常但突然模糊了,要考虑这个原因。
还经常会犯困,即便在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水平偏高,使得大脑对氧气十分敏感,缺氧让人打哈欠想睡觉,白天很嗜睡,特别是午饭后不睡就受不了,特别是在老年人身上更多见。
身体很容易出汗,糖分也是能量,出现该问题,体内最多的是糖分不可缺少的就是能量热量,如果你以前没有反应但最近却频繁出汗,晚上睡觉盗汗白天也莫名的会出汗,要注意。当然,若是一直以来都是易出汗体质,不用担心,或者是女性在更年期期间出汗,也是正常现象。
也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现象,可能有人会疑惑不是血糖过高吗,又怎么会变低?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迟缓了,无法与血糖保持同步,后者低的时候前者反而高了,在吃饭前会异常饥饿,不吃点东西就容易心慌。
皮肤还会变得干燥发痒,血糖水平高,体内葡萄糖含量就会升高,会影响到神经的调节能力,刺激到皮肤,让其处于一种慢性的缺水状态,变得干燥,逐渐地甚至还会出现化脓、感染等现象,别总以为是皮肤问题。
其实该问题的前兆还是比较多的,也较为明显,但可能由于比较常见,易混淆,很多人都没有当回事,也有的人忍耐力比较强,总觉得挨一挨就过去了,对问题的敏感度降低了,但若是不尽早的采取措施控糖,还可能会引来其他问题。
想要避免出现该问题,及时降糖是首要任务,建议大家要做到:饮食上不碰高塘食物,也要注意辨别“隐形糖”,以清淡为主,可以遵循少食多餐、少油少糖少盐的饮食原则,控制体重;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到修复,坚持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血糖水平或能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综上,该问题并不是毫无预兆,只是以上几种刚开始的信号你没有察觉,若中招,建议及时检测一下血糖值,如有异常,也能做到早发现早重视早缓解,或许就能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了。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在我国,有上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却不自知
放假期间,小康妹儿约上了三五好友一起出去玩,全队“力气担当”小涛当然也在其中。但是小涛一路上的行为,引起了眼尖的小康妹儿的注意!
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2小时的路程,小涛愣是跑了5趟厕所,没有错过服务区的任何一个WC。上完厕所,小涛就开始嚷嚷着口渴,每次拿的都是可乐,理由简单粗暴:口渴,喝可乐过瘾。于是乎,整个行程,变成了喝可乐,找厕所,口渴,喝可乐的无限循环~
经验丰富的小康妹儿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呐!这不就是以前采访内分泌科室时,医生强调的“糖尿病前期”典型症状吗?!此时的小涛正在咕嘟咕嘟大口吞着可乐,天真的ta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着的是什么……出于关心,小康妹儿建议小涛抽个空去医院检查一下血糖状况,小涛一开始并没有重视这个情况,不过还是半信半疑地去了一趟医院。这不,近日检查结果出来了——小涛患上了2型糖尿病前期。
01 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化20出头的小涛绝对不是个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马红艳副教授介绍:“以前2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绝大部分为1型糖尿病,现在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简单来讲,1型和2型糖尿病均和遗传有关,但1型糖尿病更多是自身免疫缺陷等先天因素导致的,2型糖尿病则多是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造成的~)
马医生近日的门诊上遇到一位年仅23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 体重90 kg,家族并无糖尿病病史,问诊中发现他几乎天天喝含糖饮料、蔬菜水果偶尔吃一点,运动量也很少,并且经常熬夜。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Michael Yafi也曾报告:一例仅有3岁半的西班牙裔女孩,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小女孩父母都无糖尿病病史,但其家庭饮食习惯较差,未控制热量及脂肪摄入。
同时,马医生强调,在诸多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在标准体重的基础上,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危险将至少增加5%。
所以,月半们,要运动起来了!
02 很多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却不自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耽搁最佳干预时机,马红艳医生建议:
“
出现了'三多一少'典型症状,就要向上文的小涛学习——及时到正规医院做检查。
即:喝得多、小便多、吃得多,体重还减少了。
”
但同时马红艳医生也介绍到,根据我国3次大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超过6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典型症状。
因此:
● 如果出现原因未知的低血糖反应(心慌手抖出汗饥饿等)、视物模糊、感到疲乏、易出汗、手脚麻木、伤口愈合缓慢、皮肤瘙痒干燥、反复真菌感染(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牙龈反复感染、肢端溃烂坏疽等症状,也需怀疑是否是糖尿病。
03 糖尿病前期有机会逆转吗?俗话说的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健康人到糖尿病患者,两者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决定疾病走向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 ▷ 中国的大庆研究证实:在“糖尿病前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率减少60%。但如果不加以注意,每年约10%~20%患者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如何逆转呢?
马红艳医生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多学习。糖尿病前期人群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提高自我管理的意识,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相关知识,积极进行疾病预防。
● 管住嘴。不仅要控糖,同时还要限制淀粉类主食的数量。米、面为主的主食虽然没有明显的甜味,但升高血糖的速度却非常快。 ● 迈开腿。年轻人尽量选择有氧运动,老年人则需选择散步、太极拳等强度较小的运动。 ● 放轻松。心情差、压力大,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这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勤监测。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如果长期高血糖,就相当于我们的器官被“泡在糖水里”,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但是,具体如何服药控制,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哈!!04 长期放任不管截肢、失明都可能找上门来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它会累及全身器官,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将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 1、各种急性感染,高血糖高渗状态,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会上升2-3倍。
● 3、足部神经病变与血管病变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者足部溃疡、感染以及最终需要截肢的风险。● 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的症状。● 5、糖尿病位居肾衰竭主要病因之列。
因此,马红艳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今日互动#你身边的朋友有小涛这样的症状吗?记得提醒ta去医院检查一下噢~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 1833
文/编辑:热心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