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导致脚痒吗(糖尿病会导致脚痛走不了路吗)
脚痒或是糖尿病前兆?忠告:若不想血糖飙升,这几个习惯尽量避免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徐先生,你最近脚有没有痒得厉害?”李医生拿着体检报告,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徐景浩。
徐景浩,五十出头,是一家物流公司的主管,平日里工作忙得团团转,吃饭也总是随便凑合,最近一年,他总觉得自己脚底痒得不得了,尤其是晚上,简直挠心挠肺。
刚开始,他没太当回事,以为是皮肤干燥或者鞋子不透气。但最近体检报告出来后,他脸上那点淡定瞬间消失了——医生告诉他,这脚痒还真不是小事,可能是糖尿病的前兆,甚至,他的体检结果显示,他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徐景浩瞪大了眼睛,半信半疑地问:“脚痒和糖尿病还有关系?”
李医生轻轻叹了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很多人都像你一样,以为脚痒不过是皮肤干燥、过敏或者真菌感染,但其实,糖尿病早期的一个常见症状就是脚部出现异常感觉,比如麻木、刺痛、瘙痒等。”
这源于高血糖对神经系统,尤以周围神经为甚的影响,遂使脚部产生异样感觉。
“你的体检结果显示血糖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属于糖尿病前期,脚痒确实可能与此相关。尤其是你已经开始出现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这个问题不能再忽视了。”
李医生耐心地继续解释:“糖尿病足,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神经损伤,容易产生溃疡、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需要截肢。你现在脚部的瘙痒,就是周围神经受损的一个早期表现。”
“这也太吓人了吧,我只是脚痒,结果就扯上糖尿病足了?”徐景浩听得背后直冒冷汗,忙问道:“那我该怎么办?我可不想我的脚出什么问题!”
李医生严肃地看着他,缓缓说道:“你要明白,糖尿病和它的并发症很多时候都是‘温水煮青蛙’,你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病得很重,但它会慢慢吞噬你的健康。”
如果不想血糖进一步飙升,这几个习惯你一定要尽量避免。他说完,掏出一支笔,在徐景浩的病历上圈了几个重点。
“第一,饮食控制。你平时是不是很爱吃甜的东西,尤其是各种含糖饮料?”
徐景浩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勉强笑了笑:“确实,工作忙的时候,我经常喝那些甜甜的冰饮,就是为了提提神。”
李医生点了点头,语气严肃地指出:“这正是问题所在。高糖饮食是造成血糖飙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来说,过多地摄入糖分是非常不可取的。”
无论是含糖的饮料、甜食,还有一些高淀粉的主食,如白米和白面包,这些都会在体内迅速转换成葡萄糖,使血糖迅速上升。
因此,你应该学着挑选那些低糖分、低升糖指数的食品,比如糙米和全麦面包,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精制糖。
“第二,不运动也是血糖飙升的元凶之一。”李医生接着说道,“你是不是平时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锻炼?”
徐景浩有些心虚地点了点头:“对啊,一整天忙着跑客户,回到家也懒得动,就想瘫在沙发上看看电视。”
李医生摇头叹气地说:“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不经常活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变慢,血糖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久而久之,胰岛素对身体的作用就会减弱,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胰岛素抵抗,结果就是血糖水平持续走高。”
所以,每天保持一定的有氧运动非常重要,哪怕是快步走、游泳或者骑自行车,坚持每次至少30分钟,都可以大大帮助调整血糖水平。
“第三,熬夜。”李医生郑重地补充道,“你平时是不是经常加班熬夜?”
徐景浩点点头:“对啊,公司事情多,尤其是最近项目多得要命,不加班都做不完。”
“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不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还会增加应激激素——皮质醇的分泌,这个激素会让你的血糖不受控地上升。”
晚上是身体恢复的时间,熬夜会扰乱身体的代谢系统,长期下来,血糖会越来越难控制。你必须保证每天至少7-8小时的优质睡眠,才能帮助身体恢复。
李医生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战斗刚刚开始,但至少徐景浩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愿意为了健康做出改变。这对于一个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来说,已经是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关于血糖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
糖尿病患者脚痒脚麻,误以为脚气,险酿大祸!这个并发症或致截肢
老李今年65岁,退休教师,患有糖尿病多年,平时血糖控制时好时坏。近几个月来,他发现自己的右脚底部出现了轻微的瘙痒、脱皮现象,似乎是感染了脚气,便自行购买了市面上常见的脚气药膏进行涂抹治疗。
起初,涂抹药膏后症状似乎有所缓解,但不久后,老李发现右脚底的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疼痛,并逐渐有小的溃疡面形成。他以为是脚气药膏不够“劲”,于是加大了使用量和频率,甚至尝试了几种不同的脚气药物,但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老李并未将此和糖尿病联系起来,因为在他的认知中,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一点,怎么也不会和脚扯上关系。直到老李的右脚疼痛难忍,行走困难,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
经医生详细检查,老李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李先生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加之错误地将糖尿病足当作脚气治疗,导致病情严重延误,使得右脚部分组织已经坏死,险些截肢。
糖尿病足的危险信号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这些病变不仅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还可能导致感觉神经受损,使患者无法准确感知脚部的疼痛、温度变化或创伤,进而引发严重的足部感染、溃疡甚至坏疽,最终可能需要截肢。提醒各位糖友,出现以下症状务必提高警惕。
1、脚部疼痛与麻木:当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持续升高时,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导致神经传导受阻,影响神经对血管的控制。这不仅会使血管收缩,阻碍脚部的血液循环,导致皮肤温度降低,还会使患者感受到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这些症状往往被患者忽视或误认为是“脚气”,从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2、皮肤干燥与溃疡: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高血糖导致的末梢神经营养不良和血管损伤,患者的脚部皮肤会变得干燥、脆弱,容易出现裂纹和溃疡。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溃疡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形成深层的感染和组织坏死,最终导致坏疽。
脚气,俗称“香港脚”,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其典型症状包括脚痒、脚臭、多汗以及足趾间出现水疱、糜烂等。虽然脚气也可能引起脚部的不适,但它与糖尿病足有着本质的区别。
脚气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通过抗真菌治疗通常可以有效缓解;而糖尿病足则是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和血管病变,治疗起来更为复杂和困难。
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出现疼痛、麻木、皮肤温度低、干燥、溃疡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诊断并随意使用药物治疗。
1、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保护双脚: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穿着过紧或不透气的鞋袜。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双脚,并彻底擦干,特别是趾缝之间。
3、定期检查双脚: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肿胀、破损、裂口、水疱等异常情况,注意皮肤的颜色和温度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4、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合理饮食与运动: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总之,糖尿病患者出现脚部的病变、破损,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及早治疗。以防严重后果的发生。
糖尿病足的皮肤信号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自身的血糖一直过高,处于长期波动的状态,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就会逐渐损伤你的神经及血管,尤其是下肢神经,还会导致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出现溃疡及异常疼痛,这就是糖尿病足。
而糖尿病足作为严重并发症之一,已经给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伤害,所以,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信号,对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至关重要。
皮肤出现6个信号,小心糖尿足来了,降血糖,谨记饭后“三忌”!
1
脚趾麻木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血糖控制不理想,导致下肢神经出现损害,由此脚部神经会有反应迟钝、出现麻木的现象,如果还伴有灼热感,就说明你已经有糖尿足的趋势了。
2
皮肤溃疡
糖尿病患者足部最容易出现问题,一旦发生了糖尿足,皮肤就容易出现干裂、坏死,出现伤口时还容易发生溃疡,愈合困难,甚至是发生穿孔的现象。这时就要及时治疗,平时也该注意皮肤护理保养。
3
下肢跛行
跛行是糖尿病足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患者如果抬高下肢,脚部的皮肤就会变得苍白,足背发凉,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就会导致出现间歇性跛行的现象。
当下肢缺血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疼痛,这种疼痛主要出现在脚趾或者足部的远端,且夜间还会加重,患者躺下时也会加剧,只有保持足部下垂时才可以缓解。
4
脚趾发白
一般来说,脚趾发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肝病人群;二是得了糖尿病。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其他的身体症状来综合判断,但最直接的判断方法还是去医院,毕竟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小问题。
5
异常出汗
糖尿病会使患者出现神经损害,这种损害一般在下半身较为明显。病人的下半身出汗会减少,严重者下半身还会停止出汗,这称之为“汗闭”。一旦下半身出汗减少,上半身出汗就要增加,即代偿性出汗,得以保持出汗的平衡。
6
脚痒
一般人脚痒,多数会想到脚气,其实不然,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脚痒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的血糖过高,代谢不及时,就会刺激到皮肤,引起皮肤瘙痒,需要警惕。
糖尿病饭后“三忌”
俗话说:病从口入!糖尿病患者在吃上,一定谨记饭后“三忌”原则:
1.饭后忌喝饮料
吃完饭后,多数人都会选择来一瓶冰饮料消暑解渴,但是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则弊大于利。
市面上很多瓶装饮料都是含有白砂糖、钠、香精等成分,其中多种糖类进入体内会使血糖迅速上升,使血糖水平不易受到控制。
2.饭后忌立即吃水果
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物,就是在两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1小时吃,但切记,最好不要在餐后立即吃水果,不利于控制血糖。还有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水果,防止使胰腺负担过重。
3.饭后忌运动过大
高强度的运动,会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同时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加重并发症。
糖尿病足做好3件事
最后提醒糖友:防糖尿病足病,一定做好3件事:
1.控好血糖
学会吃
饮食要有节制。夏季水果多,但不要过量食用,否则会引起血糖骤升,对血糖控制不利。
另外,还要记得少食多餐,每餐八分饱,保证身体热量和营养的需求。
学会饮
夏季,人体出汗多,多喝茶水,不仅能补充身体水分,还有助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2.防止外伤,避免磕磕碰碰
天气炎热,穿着少,下肢常常暴露在外,很容易被磕伤、碰伤。而对糖友来说,一旦发生外伤,则很难愈合,甚至还会诱发感染。所以,预防是关键,尽量避免各种磕磕碰碰,出行更应小心提防。
提醒:糖尿病患者最好穿宽松的鞋袜,鞋子,因为紧身鞋造成的反复创伤可能是一个触发因素。还要避免光脚走路。
3.保持足部卫生
最好每晚用38度-43度温水泡脚,泡完后擦干,保持趾间的清洁、干燥。洗脚后记得修剪趾甲,千万不要剪过短,经常检查足部有无外伤、鸡眼、水泡等,一旦发现有红肿、水泡、足癣等,应立即就医,不要拖延。
【免责:本平台部分文章改编自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重在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
投稿邮箱:jilinsheng12320@163.com
联系电话:0431-12320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健康吉林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