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与神经系统(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有几大类)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武晓泓 雷 雨

长期血糖异常,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友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心跳变快 静息时心跳增快、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等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后果最严重,当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疲乏、水肿、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时,糖友需警惕这种可能。一般来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糖友,但不排除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已存在,需要格外重视。

便秘 便秘、上腹部饱胀感、胃部不适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甚至大便失禁。这是“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青年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食管蠕动减少、食管远端压力异常等,造成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

排尿无力 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膀胱病变,可出现膀胱内大量积尿却无尿意;其次是出现逼尿肌功能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晚期则出现排尿失禁、继发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时需进行膀胱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辅助诊断。

出汗异常 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出汗障碍最为常见。据统计,83%-94%的患者会出现出汗障碍,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最终出现溃疡。足部出汗减少或停止是最早表现之一。体温调节异常也较常见,患者常有发热情况,且体温可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皮肤温度出现过低或过高。

来源: 甘肃日报

健康课堂|糖尿病容易诱发神经病变?要小心这7种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是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因为神经受到损伤之后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身体机能还会导致患者内分泌出现问题。而糖尿病就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慢性病症状中引发神经系统病变概率较高的一种。

糖尿病都会引发哪些神经病变症状?

1、口眼歪斜

患上糖尿病之后,血糖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控制,就会发现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种因素的刺激,面瘫就是常见的一种情况。这是糖尿病患者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面神经受到影响导致的,是因为血糖升高影响到了面部神经功能,从而引发面瘫导致患者口眼歪斜。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糖尿病患者常有的问题,即便是按时服药,合理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在患病一段时间之后,依然会有听力明显下降的问题存在,这主要就是血糖升高对听觉神经产生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非常严重,患者虽然感觉到明显的听力下降,但并不会出现听力丧失的情况。

3、视物模糊甚至失明

视物模糊甚至失明是糖尿病对视网膜组织以及视神经造成损伤的表现,在早期,糖尿病患者就会有明显的视物模糊症状,此时是高血糖对视网膜组织造成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处理,高血糖的问题就会损伤到局部视神经,患者就会出现眼压升高甚至失明的情况。

4、肢体麻木疼痛

肢体麻木疼痛是常尿病人常有的症状,主要也就是糖尿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引起的症状。末梢神经炎的症状会时常发作,影响着患者正常生活,严重的时候,患者甚至无法正确的感知肢体的触觉。

5、皮肤感觉异常

皮肤感觉异常是糖尿病人皮肤表面神经受损的表现会呈烧灼样或者是搔痒的异常症状。但是并没有外在因素会导致这些症状,反而在真正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患者没有正常的感觉,因此也就无法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常常也就让皮肤受伤。

6、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是运动神经受损的表现,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血糖会对局部的运动神经造成损伤,如果没有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肢体的肌肉也就会逐步萎缩,并且还会有疼痛的表现。

7、自主神经受损症状

糖尿病自主神经受损也是比较常见的,患者常常会发现头面部大汗淋漓,除此之外还会有消化道异常的情况发生。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是全身性的,除了这些典型症状之外,还会导致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甚至是低血压症状。

糖尿病是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一大主要原因,所以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就应该提前做好保护神经营养神经的准备。因为即便是长期服药,糖尿病的危害始终是存在的,会潜移默化的对神经造成损伤和影响,只有早期进行预防,才可以避免这种危害。

【健康科普】糖尿病患者怎样远离糖尿病神经病变?

66岁陈阿姨血糖升高6年,未规律用药,血糖控制欠佳,近2年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刺痛,入院后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67岁张阿姨患糖尿病7年,规律使用糖尿病药物及定期体检,血糖控制良好,入院后检查,未见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神经检查良好。

为什么同样是糖尿病,陈阿姨出现了糖尿病神经病变,而张阿姨却没有呢?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介绍,张阿姨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典型案例,能够长期避免神经病变的发生,有以下关键因素发挥作用。

一、严格的代谢管理

1.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遵医嘱,规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3.采用低糖、高纤维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比如可以遵循“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的进食顺序,通过膳食纤维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配合蛋白质摄入稳定餐后血糖。这种科学进餐法使其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降低‌。

4.采用‌主食混合替代法。将白米白面与燕麦、荞麦、全麦、糙米等粗粮适当混合,并创新使用山药、芋头等低升糖指数食材替代部分主食,减少血糖波动风险‌。

5.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或不喝酒;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二、早期症状要及时干预

1.‌神经病变预警识别‌:当出现下肢麻木症状时立即就医。及时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后,立即启动规范治疗‌。

2.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服用营养神经药物、抗氧化药物、改善循环药物,必要时使用止痛等药物。有效促进神经修复,防止症状进展。对比未用药者,神经损伤风险降低80%以上。

三、建立综合防控体系

1.‌定期并发症筛查‌:通过规律体检发现早期神经病变,在无症状阶段即开始干预。研究表明早期治疗可延缓病变进展5-8年‌。

2.筛查时机:

1型糖尿病患者,首次筛查时间为确诊1型糖尿病后5年,之后每年筛查一次。

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筛查时间为确诊2型糖尿病时,之后每年至少筛查一次。

3.筛查内容:患者可以在内分泌专科医师指导下行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及针刺痛觉五项足部检测。通过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功能。

总之,通过控制代谢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神经病变,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陆小玉 杨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