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不能吃土豆(糖尿病能不能吃菠萝)

吴建平营养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能吃土豆吗?

糖尿病患者能吃土豆(马铃薯)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人说能吃,有人说不能吃,说不能吃的人认为土豆(马铃薯)含淀粉高,对控制血糖不利;其实从营养的角度讲土豆是糖尿病患者很好的食物来源之一,关键在于量上,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够计算出自己每天食用的总能量的前提下,控制总能量不超标,利用好食物交换份,土豆是很好的主食。因为土豆的营养价值丰富,淀粉含量在20%左右(碳水化合物16.5克左右)、蛋白质2%左右、脂肪1%左右,还富含钾(342毫克)、钙、磷、铁、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其中钾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土豆还对保护肠胃有一定的帮助,土豆中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消化不良;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机体及时排泄代谢毒素;含有的抗菌成分可预防胃溃汤。土豆的营养好处还有以下几种:

【土豆与谷类混合吃蛋白质互补】土豆是一种以淀粉为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维生素c和钙、钾的优质食品。其中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且耐热,土豆蛋白质中含有大量谷类所缺少的赖氨酸,因此,土豆与谷类混合吃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土豆对痛风的好处】土豆属于低热量的食物,富含钾和维生素c,有利尿的作用,而且土豆营养非常丰富,加之其嘌呤含量非常低,因此痛风患者很适宜经常食用。

【土豆与减肥】土豆是很好的代替主食的食物,肥胖的朋友每天吃80克的蒸土豆,代替一部分谷类主食,能起到减肥瘦身。土豆还富含钾,钾和钙的平衡对于心肌收缩有着显著作用,能防止高血压和保持心肌的健康。另外土豆纤维素的量也很丰富,对直肠癌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土豆性平味甘、具有和胃调中、益气健脾、强身益肾、消炎、活血消肿等功效。可辅助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神疲乏力、慢性胃痛、皮肤湿疹等症。土豆最好是蒸、煮、炖的方法食用,一天在50克左右为宜。

土豆也可以吵着吃和炖着吃。

【红薯炖土豆】材料:红薯、土豆各100克,红薯洗净,切块;土豆去皮,洗净,切块。炒锅置火上,倒入适量植物油,待油温烧至七成热,炒香葱花,放入红薯块和土豆块翻炒均匀,淋入适量的清水烧沸,转小火炖至红薯块熟透,用盐和味精调味即可。

【醋溜土豆丝】材料:土豆1个;调料:葱、盐、醋、鸡精、花椒粒、植物油各适量。土豆去皮,洗净,切丝;葱洗净,切丝。锅置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温烧至五成热,下花椒粒炸出香味,盛出,下葱丝煸香。放入土豆丝翻炒,待土豆丝稍变软后,用盐、醋和鸡精调味即可。

【土豆鸡肉粥】鸡肉50克,大米100克、土豆50克;大米淘洗干净;鸡肉洗净焯水,土豆洗净切丁。锅置火上,加适量清水煮沸,放入鸡肉,用小火煮熟,捞出沥干。把洗好的大米,土豆丁倒入鸡汤锅内,煮沸后用小火煮至黏稠,加适量的盐调味,把鸡肉切片,撒在粥面上即可。痛风患者饮食。

【牛尾炖土豆】牛尾中段400克,土豆条100克,大萝卜条130克,芹菜、葱头、胡萝卜40克。香叶、植物油、盐、味精、咖喱粉、白糖、花椒水各适量。牛尾剁成段开水焯透,其余的菜洗净。油烧六成热放葱头咖喱粉炒香,放入牛尾炖八成熟后,放入调料,放入其余蔬菜炖6分钟即可。补肾益气,养血滋阴。

【洋葱土豆片】土豆400克,洋葱200克。盐、植物油各适量。洋葱剥皮洗净切成碎末;土豆洗净上过煮至嫩熟,捞出晾凉,去皮切成薄片。锅置火上,倒油烧热,下土豆片炒至两面金黄,加洋葱,再调入盐即可。不要小看这很普通的菜,它有益气温中,补肾壮阳,促进血液循环之效。

【土豆烧肉】土豆300克、猪五花肉200克;五花肉洗净切块;土豆洗净去皮切块。植物油烧至四成热,放入葱段、姜丝、大料、猪肉块煸炒至肉变色,加入料酒、豆瓣酱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盐、白糖以及适量清水,转中小火30分钟,最后加入土豆块,小火烧至土豆变软,调入香油即可。益肾滋阴,补血润燥。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土豆?这次终于搞明白了

糖尿病患者小王,午饭吃了一小碗粗粮饭,一盘醋溜土豆丝,一碗菜汤和少许肉,餐后血糖 12.7mmol/L。有人说糖尿病人不能吃土豆,是这样吗?

营养分析:土豆的成分以淀粉(碳水化合物)为主,每100克含量为19.6 克,土豆的能量每百克为76千卡,比一般蔬菜高得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主食摄入不变的情况下摄入土豆,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小王在吃了粗粮饭的前提下,又吃了一盘土豆,淀粉摄入总量增加,血糖自然会高。

糖尿病人吃土豆对血糖的影响

土豆含淀粉较多,淀粉是引起进食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我们预估一个食物吃进肚子里对血糖的影响,除了看淀粉含量,还需要参考另一个指标——GI,血糖生成指数。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血糖反应并不相同,GI就是衡量不同食物摄入后血糖升高速度的一个指标。

土豆的GI(血糖生成指数),根据其烹饪方法不同有所差异,但基本属于中GI食物。(GI在55%-75%之间)。

土豆的GI(血糖生成指数)

煮土豆GI=66.4

烤土豆GI=60.0

蒸土豆GI=65.0

微波炉烤土豆GI=82.0

烧烤土豆(无油)GI=85.0

土豆泥GI=73

油炸土豆片GI=60.3

土豆粉条GI=13.6

糖尿病人这样吃土豆

大米饭的GI为83.2,是高GI食物。土豆的热量虽比一般蔬菜高,却比米、面低,热量大约为米、面的1/4,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土豆。

记住:把土豆当作主食吃,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宜用土豆替换等重量的其他主食,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人,可用100克土豆替换25克其他主食(均为食物的生重),这样既可以吃饱, 摄入热量又能减少,血糖升高的速度比米饭慢。与土豆类似的还有红薯、紫薯、芋头,都可替代主食吃,血糖会更好。

为什么说土豆,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主食,医生告诉你答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春华, 王丽. 糖尿病膳食管理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出版社, 202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中华医学会, 2023.


一、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恐惧症”

“医生,我是不是不能吃米饭了?”
“医生,糖尿病是不是只能吃全麦馒头?”
“医生,我听说吃土豆血糖会飙升,是真的吗?”

几乎每次门诊,总会有患者一脸焦虑地问这些问题。

糖尿病患者对主食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生怕吃一口碳水化合物,血糖就像坐上“过山车”一样往上冲。

但真相是: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主食,而是要学会吃对主食。

过去几十年,“低碳水饮食”“主食等于高血糖” 的观念广泛传播,导致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碳水化合物敬而远之。甚至有些人干脆不吃米饭、不吃面条,结果怎么样?

· 体重下降了,但肌肉流失得更快,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反而容易引起血糖波动。

· 长期低碳水饮食,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甚至影响认知功能。

· 肠胃功能变差,便秘、消化不良找上门,因为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主食,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敌人,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搭配。

而在众多主食中,土豆,绝对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个。


二、抗性淀粉——土豆的“隐藏技能”

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 RS),听起来像是个“黑科技”,但其实它是土豆中的一种天然淀粉,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在肠道里更像膳食纤维,带来以下几个好处:

· 延缓血糖上升,减少胰岛素波动,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

· 增加饱腹感,减少过量进食,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 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生长,减少炎症反应。

研究发现,如果土豆煮熟后冷藏4小时以上,其中的抗性淀粉含量会显著增加,进一步降低GI值。

所以,糖尿病患者吃土豆时,可以先煮熟再冷藏,这样更有利于血糖管理!


三、土豆 VS 其他主食,谁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我们再来做一个更详细的对比,看看土豆和其他常见主食的差别。

1. 土豆 VS 白米饭

· 白米饭的血糖反应快,GI值高达80-90,吃完容易饿,血糖波动大。

· 土豆的GI值更低,抗性淀粉含量更高,血糖上升更平稳。

· 土豆富含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而白米饭几乎没有这些营养素

2. 土豆 VS 面食(馒头、面条)

· 馒头的GI值高达85-95,比白米饭还要高,血糖上升速度快。

· 面条的GI值相对较低(50-65),但精制面粉缺乏膳食纤维

· 土豆的纤维含量更高,饱腹感更强,更适合糖尿病患者。

3. 土豆 VS 燕麦、糙米

· 燕麦和糙米的GI值较低,膳食纤维丰富,但口感较硬,不易消化

· 土豆的膳食纤维同样丰富,但更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胃肠功能较弱的糖尿病患者

综合来看,土豆在血糖管理、营养价值、消化吸收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是糖尿病患者的优质主食选择。


四、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吃土豆?

虽然土豆是糖尿病的友好食物,但吃法不对,照样让血糖飙升!

错误吃法

· 炸薯条、薯片:高脂肪、高热量,血糖飙升。

· 土豆炖肉:油脂 淀粉的组合,容易导致血糖超标。

正确吃法

· 蒸/煮土豆,冷藏后食用,增加抗性淀粉含量。

· 搭配蛋白质(如鸡蛋、豆腐、鱼肉),稳定血糖。

· 加点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延缓血糖上升。

简单一句话:土豆吃对了,才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主食!


五、总结:土豆,糖尿病人的“低调战友”

· 土豆的GI值比白米饭低,血糖上升更平稳

· 冷藏后的土豆,抗性淀粉含量更高,血糖更稳定

· 土豆富含膳食纤维、钾、维生素C,更有助于健康

所以,糖尿病患者别再冤枉土豆了,它可是你的“血糖管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