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查出来的(糖尿病怎么查出来的怎么才能查出来)
怎么知道自己患上糖尿病,或许可以从这4个方面判断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后都不知道,因为有些人在患上糖尿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导致他们忽略而没有发现,而糖尿病如果在早期发现及时控制是能够避免血糖带来的伤害,因此在早期发现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想要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
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自己患上糖尿病?
一、容易饥饿
在糖尿病发病的早期由于高血糖的出现,这样患者身体多余的糖分被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就会让身体缺乏能量而容易出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患者的食欲也会跟着增加,如果突然发现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容易饥饿,并且在补充食物后一段时间又突然感觉饥饿,就要特别的注意及时监测自己的血糖。
二、经常感觉到口渴
在早期糖尿病发生的时候患者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而在出现口干舌燥的时候身体第一反应会出现口渴,就需要不停的喝水,而不停的摄取水量就会让尿液的数量增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也就会让身体长期处于脱水的现象,从而让自己经常感觉到口渴。
三、视力莫名的变差
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眼睛中的液体浓度变高,也就容易让眼睛的视力出现问题,因此在发现自己的眼睛视力下降或者是看东西模糊的时候不要过于小觑,也不要以为是近视发生了,要及时进行眼睛检查,并且监测血糖。
四、手脚发麻抽筋
有很多中老年人会反映自己突然间出现手发麻脚抽筋的现象,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多数的患者认为这是缺钙的症状,也就会进行补钙。但其实,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有可能和糖尿病有关系,要注意在进行补钙后如果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看是不是高血糖导致的。
温馨提示,大家要知道的是,平时对于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要有所了解,并且如果发现自己身体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特别的重视,只有及时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和其他相关检查,这样才能够知道自己是否患上糖尿病,也能够让自己及时发现并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防止糖尿病发生自己不知道,而对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和影响。
诊断糖尿病的简单方法介绍
患者怎样确定自己患有糖尿病呢?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典型症状或糖尿病不典型症状时,就会考虑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单凭口渴、喝水多、尿多等症状不能诊断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是以血糖水平为标准的。另外尿糖阳性也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为尿糖出现加号( ),有时在正常人中也会出现。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必须是以静脉抽血检查出的血糖浓度为准。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对糖尿病的最新诊断标准,简单的讲,如果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两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这里的餐后2小时,常常是以进餐2两馒头为标准,因为我们知道进餐的多少也会影响血糖的高低。
OGTT试验
又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在当血糖升高的程度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使诊断摸棱两可时,而进行的一种进一步确诊糖尿病的检验措施。让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口服75克葡萄糖,于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糖水平,如果要诊断糖尿病则:
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OGTT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升高,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这些患者称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相应的就是指空腹血糖升高,也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
IGT和IFG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 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的 IGT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此外IGT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糖尿病的诊断误区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得病几年或几十年,只做过空腹血糖、尿糖的检查,就认为糖尿病已经确诊,开始服用降糖药,其实这是错误的。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所引起的糖、脂纺和蛋白质代谢失常。血糖、尿糖增高只是糖尿病的标,其根本在“胰岛功能低下”。所以诊断糖尿病的客观指标是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有条件的还可以检查胰岛素受体结合率。通过以上的试验可以确定糖尿病1型还是2型,病情稳定与否,病情属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对于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兴奋试验一定要同时做。这样便于诊断对照观察,确切了解病情,避免误诊、误治。此外,尿糖的多少受肾糖阈控制,病理情况下尿糖与血糖常不成正比。有些病人根据检查尿糖“ ”号多少作为调整使用降糖药、胰岛素剂量的依据是十分危险的。
糖尿病=高血糖?别忘了测甲功!
李大爷最近感觉不对劲,总是口渴想喝水,尿多,吃的也特别多,但是体重不升反而减轻了,紧张地到医院咨询大夫,大夫建议他进行血糖检测,警惕糖尿病的风险,如果考虑糖尿病还建议他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李大爷疑惑了:“糖尿病是什么呢?糖尿病跟甲状腺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糖尿病有着明确的诊断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症状,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即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后就需要对糖尿病进行分型,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糖尿病的好发人群、病因、常见症状等都不尽相同。那么,糖尿病明明主要是在肚子里的胰腺除了问题,和长在脖子上的甲状腺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为4.8%-31.4%,Radaideh等对9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查中也发现,二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2.5%,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实验证明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普通人群。糖尿病与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两种疾病,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是非糖尿病人的2-3倍。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而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可能因为代谢紊乱、炎症应激等原因影响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增多可引起糖代谢异常,自身免疫缺陷和遗传缺陷也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代谢紊乱也可影响甲状腺功能,使T3和甲状腺球蛋白生成减少,从而造成甲状腺功能减低。而且,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有些症状十分类似,只靠临床表现的话可能并不容易鉴别。因此,在明确或者可疑糖尿病的同时,别忘了检测一下甲状腺功能呦。
参考文献:
1.Radaideh AR,Nusier MK,Amari FL,et al.Thyriad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Jordan[J].Saudi Med J, 2004, 25(8): 1046- 1050
2.Vondra K, Vrbikova J, Dvorakova K. Thyroid gland diseas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 Minerva Endocrinologica, 2005, 30 (4):217.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