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期糖尿病放纵餐(妊娠糖尿病放纵一餐后果会怎样)

人民网科普 0
文章目录:

大吃大喝变“糖妈”?妊娠期糖尿病有害母婴健康

不少人认为孕妇就应该多吃,才能有充足的营养供给给胎儿,殊不知,孕妇吃东西才更应讲究平衡合理,过犹不及,特别是对于糖分较高的食物,若是不合理摄入,就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妊娠糖尿病是如何诊断的呢?有何危害?孕妇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2016年6月5日,近千名孕妇在合肥奥体中心草地上,整齐划一练起瑜伽。

(王骏/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8384或021-63519288。)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99亿女性糖尿病患者,而与女性密切相关的糖尿病类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日益增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妈妈独有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在妊娠晚期(孕24~28周)发生糖耐量异常。很多孕妇在产检时会发现,平时正常的血糖值突然变高,但自己并没有明显不适;也有一些孕妇空腹血糖检查正常,没有明显症状,这些情况都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容易被误诊。

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方法与其他糖尿病是一样的,即糖耐量测试,但其诊断标准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并不相同。只要以下三项指标符合一项,就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1.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后,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mmol/L;

2.服糖1小时后,血糖大于等于10.0mmol/L;

3.服糖2小时后,血糖大于8.5mmol/L。

怀孕期间,一旦患上妊娠糖尿病,孕妇和胎儿都会受到健康危害。《生命时报》强调,首先,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可能因孕早期高血糖导致胎儿畸形、流产,因妊娠中、后期高血糖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巨大儿的风险显著升高;此外,母体高血糖的环境使得胰岛细胞过度兴奋,甚至婴儿在离开母体后,胰岛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这会导致胎儿出生后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等病症。

与一般的糖尿病不同,如果控制得好,80%至9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但是,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工作依然重要,只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才能将危害减到最小。中国新闻网建议,所有的育龄女性在备孕阶段就应该去监测血糖。如果血糖超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先控制好血糖再怀孕。尤其容易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更要做好筛查工作,浙江在线指出,存在以下情况的孕妇需要高度重视妊娠糖尿病的筛查:

1.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孕妇也容易患妊娠糖尿病。

2.孕前超重或肥胖。当前国际上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超重。BMI=体重(公斤)/身高(㎡),结果≥24即为超重。

3.曾经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生出孩子超过8斤)、胎儿畸形。

4.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等。

对于已经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健康报》提醒,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做到少量多餐,一天三餐分成5餐~6餐;此外,妊娠期孕妇的运动方式最好以有氧运动(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为主,每天至少一次,持续20分钟~30分钟;还要定时监测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有条件者每日测4次~6次。(陆春振)

本文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刘惠云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申佳平、姚欣雨)

大吃大喝变“糖妈”?妊娠期糖尿病有害母婴健康

不少人认为孕妇就应该多吃,才能有充足的营养供给给胎儿,殊不知,孕妇吃东西才更应讲究平衡合理,过犹不及,特别是对于糖分较高的食物,若是不合理摄入,就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那么,妊娠糖尿病是如何诊断的呢?有何危害?孕妇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99亿女性糖尿病患者,而与女性密切相关的糖尿病类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是日益增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莹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妈妈独有的一种疾病,一般是在妊娠晚期(孕24~28周)发生糖耐量异常。很多孕妇在产检时会发现,平时正常的血糖值突然变高,但自己并没有明显不适;也有一些孕妇空腹血糖检查正常,没有明显症状,这些情况都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容易被误诊。

妊娠糖尿病的筛查方法与其他糖尿病是一样的,即糖耐量测试,但其诊断标准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并不相同。只要以下三项指标符合一项,就可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1.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后,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mmol/L;

2.服糖1小时后,血糖大于等于10.0mmol/L;

3.服糖2小时后,血糖大于8.5mmol/L。

怀孕期间,一旦患上妊娠糖尿病,孕妇和胎儿都会受到健康危害。《生命时报》强调,首先,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羊水过多、泌尿系统感染等;同时可能因孕早期高血糖导致胎儿畸形、流产,因妊娠中、后期高血糖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巨大儿的风险显著升高;此外,母体高血糖的环境使得胰岛细胞过度兴奋,甚至婴儿在离开母体后,胰岛细胞仍处于兴奋状态,这会导致胎儿出生后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等病症。

与一般的糖尿病不同,如果控制得好,80%至9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但是,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工作依然重要,只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才能将危害减到最小。中国新闻网建议,所有的育龄女性在备孕阶段就应该去监测血糖。如果血糖超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先控制好血糖再怀孕。尤其容易患妊娠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更要做好筛查工作,浙江在线指出,存在以下情况的孕妇需要高度重视妊娠糖尿病的筛查:

1.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孕妇也容易患妊娠糖尿病。

2.孕前超重或肥胖。当前国际上通常用体重指数(BMI)来判断是否超重。BMI=体重(公斤)/身高(㎡),结果≥24即为超重。

3.曾经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生出孩子超过8斤)、胎儿畸形。

4.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娩史等。

对于已经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健康报》提醒,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做到少量多餐,一天三餐分成5餐~6餐;此外,妊娠期孕妇的运动方式最好以有氧运动(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为主,每天至少一次,持续20分钟~30分钟;还要定时监测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有条件者每日测4次~6次。(陆春振)

本文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刘惠云进行科学性把关。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孕期尽情大吃大喝?当心成了“糖妈妈”

33岁的冯女士(化名)是一个二孩妈妈,在孕24周进行产检时,测得空腹血糖值为6.35mmol/L(正常值:5.1mmol/L),被诊断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医生建议要控制饮食,加强运动。

再次产检时,医生发现冯女士的血糖虽然有所下降,但尿酮体出现了2个“ ”,代表身体已出现严重糖代谢障碍的情况。在医生的询问下得知,原来在这期间,冯女士并没有按照医院给她制定的个体化饮食方案来控制饮食,而是每天对自己非常“严苛”,为了控制血糖她平时很少吃主食,有时甚至不吃。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尤海英提醒,妊娠期高血糖孕妇过分限制能量摄入会发生酮症,对孕妇和胎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在正常的能量摄入并结合适当运动治疗后仍无法控制血糖,是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最后冯女士在产科团队的健康宣教、积极治疗及密切监护随访下,血糖、血压、胎儿体重都控制在正常范围。近日冯女士已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顺利产下一健康婴儿,母婴平安。

妊娠24周至28周应进行糖耐量试验

尤海英介绍,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前期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潜在胰岛素分泌不足),但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这种糖尿病的发生率在我国约为17.5%,并有增高的趋势。“这也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尤海英说。

引起妊娠期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和怀孕期间体内的激素分泌有关,由于怀孕之后,体内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从而出现血糖增加。部分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性因素或遗传的影响,导致怀孕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另外,高龄、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孕期饮食不当等人群,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现在因为孕期不注意饮食和运动,而患该病的孕妇比例也在上升。”尤海英强调,怀孕之后不注意自己的饮食,长期进食高糖的食物,经常暴饮暴食,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出现血糖增高。她建议,孕妇要做到合理均衡饮食、规律产检,定期监测血糖。

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在妊娠24周至28周时,胰岛素抵抗最明显。所以,一般对于孕早期空腹血糖正常的孕妈妈会建议在孕24周以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检查时,医生会让受检者5分钟内口服75克葡萄糖的液体300毫升,分别抽取孕妇服糖前及服糖后1小时和2小时的静脉血。3项血糖值应分别低于5.1mmol/L、10mmol/L、8.5mmol/L,任何一项血糖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对胎儿不产生影响

如果发现血糖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尤海英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高危妊娠,若血糖控制不佳,对孕妇和胎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不仅自然流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羊水过多、胎膜早破、早产等风险增高,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对胎儿而言,患糖尿病的孕妇血液中含糖量很高,多余的糖很容易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在妊娠早期容易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在妊娠中晚期,则会影响胎儿各器官的发育,出生后发生先天性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增加。

“对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一般建议先采用饮食和运动疗法,如果效果不佳就会采用药物治疗。”尤海英介绍说,大部分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控制饮食量与种类,以及加强运动,就能够很好地维持血糖。对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标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胰岛素治疗。

不少孕妈妈都因为担心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排斥治疗。尤海英解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胰岛素是不会通过胎盘的,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

孕妇在妊娠结束后,糖尿病症状会消失吗?尤海英表示,在妊娠结束后,如果孕前是没有糖尿病的,随着激素水平的回落,大部分的孕妇糖代谢都会恢复正常。但从远期来看,这些都属于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孕妇。所以,在产后6周,产后妈妈需要到医院再次进行糖耐量试验,如果结果正常,以后每1-3年也要进行血糖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高血糖。

控制饮食不等于节食

大多数妊娠期糖尿病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就可以得到良好控制,仅不到10%的糖尿病患者要用胰岛素治疗。对于孕期如何管理,尤海英给出了几点建议:

既要保证妊娠期间母婴的热量和营养需求,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出现餐后高血糖。学会少量多餐,每天分三个主餐和三个加餐,每餐七分饱,加餐不加量。早、中、晚三餐能量分别控制在每日摄入总能量的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可能占5%-10%。正餐要吃主食,搭配蔬菜和肉蛋。加餐可以吃水果、坚果和奶,有时可补充一点含有淀粉的食物。这样血糖可以更加平稳,不会波动太大。

妊娠早期不需要特别增加热量,妊娠中期以后,每日热量增加200kal左右。总能量中碳水化合物占50%到60%,蛋白质占20%到25%,脂肪占25%到30%。

孕妇要少吃一些糖分过高的食物,识别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菠萝、荔枝、西瓜、香蕉等,要尽量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如柚子、苹果、火龙果、草莓、樱桃、桃、梨等。日常可以多食高膳食纤维食物,如荞麦、燕麦等粗粮;要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有计划地增加富含铁、叶酸、钙、维生素D、碘等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鱼、虾、奶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切忌进食高糖饮料和甜品。

“要注意的是,控制饮食是调整饮食习惯,而非节食。”尤海英表示,妊娠期间为了控制血糖而长期少食或节食,非常容易发生低血糖。孕妇低血糖通常会出现身体乏力、出汗、心悸、头晕,如果症状比较严重,会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如果出现昏迷,还可导致胎儿缺氧,引起死亡。

运动方面,孕妇可以选择散步、瑜伽、孕妇操、游泳等,也可到开设有孕妇学校的医院上课。运动强度应以孕妇能耐受、在运动过程中无不适,运动后感觉稍有心跳加快为宜。每次运动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控制在30分钟左右。如果空腹超过3小时,建议先适当进食再进行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撰文】陈之瑜 刘秋宜

【通讯员】廖思兰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