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糖尿病(糖尿病 零度可乐 知乎)
零度可乐真的不含糖吗,如果是,那可以放心喝吗?
是的,零度可乐确实不含糖。市面上有很多标榜零糖零卡的饮料,比如零度可乐,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欢。很多人认为找到了真正的“快乐水”,可以开心的“吨吨吨”,但事实真的这样吗?
零度可乐和普通可乐的区别普通可乐的配料表:水、果葡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食用香精。) 零度可乐的配料表:水、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焦糖色、磷酸、咖啡因、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安赛蜜、蔗糖素、苯甲酸钠、柠檬酸钠)、食用香料。
从配料表我们可以看出,普通可乐是水加果葡糖浆、白砂糖还有食品添加剂,而零度可乐是水加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香料勾兑。
确实没有白砂糖之类的添加糖,那么甜味从哪里来?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它的食品添加剂里有普通可乐没有的“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这三个就是没有添加白砂糖却可以让零度可乐口感很甜的“代糖”。
代糖是比普通蔗糖甜度更高的物质,比如阿斯巴甜甜度是蔗糖的100-200倍,安赛蜜甜度是蔗糖的200倍,蔗糖素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只需要很少的量就能提高食物的甜度。
零度可乐真的0热量吗?无糖可乐的热量并非真的为0,只是很低,在国家规定需要标注的营养成分表上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标注无糖零卡的标准 无糖:每100ml(饮料)含糖分不高于0.5g; 零卡:每100ml(饮料)含热量不超过17千焦;
换句话就是,零卡饮料是热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零度可乐可以多喝吗?不建议!相比普通可乐,没有了精制添加糖,热量也很低,偶尔喝一两瓶问题不大,但是如果长期大量喝,还是有一些风险。
1、目前的研究表明,虽然代糖不含热量,但是会降低人对甜味的敏感度,而且代糖有甜味却没有引起血糖上升,大脑感觉到被“欺骗”,开始想方设法获取更多糖,达到血糖上升的目的,这样一来反而会引起人的食欲增加,也就是让我们进行补偿性能量摄入,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增高肥胖以及糖尿病的风险。
2、零度可乐依然含有咖啡因,一罐可乐的咖啡因含量大概是40mg。大量摄入咖啡因可能加速钙流失、导致呼吸加快、失眠、烦躁、头痛、胃部不适等症状。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更应该减少接触这类含咖啡因的饮料。
虽然市面上打着「健康」噱头的饮料五花八门,但无论再怎么黑科技,都比不过“白开水”,一定要记得,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吖~
糖尿病患者居然可以喝“可乐”!
门诊病号老张和他夫人一起到门诊来找我,夫人怒气冲冲地向我告状:尚大夫,老张居然天天偷喝可乐,你得好好教育教育他,太贪吃了!
说着拿出一瓶可口可乐给我看,老张笑嘻嘻地说,我喝了血糖不高啊,好几个糖友推荐的,他们喝了都不高,我试过喝了确实不高。我接过来看了看,是可口可乐公司的“零度可乐”。
可乐是很多人心目中最爱,如果不能喝可乐,人生就少了很多乐趣。可是,众所周知,可乐是含糖量很高的,糖尿病人不能喝。
问题一:喝零度可乐是否升血糖?
真相只有一个:不升血糖!
证据1:我有2位病友戴着动态血糖监测设备,无论何时喝这种可乐,观察了好几天,对血糖都没有影响。
证据2:一位名叫Caspian W的“知乎”网友,患1型糖尿病10年,拿自己做实验,戴着动态血糖监测设备尝试多种可乐,得到的结论是:无糖可乐单从热量角度考虑,短期饮用对血糖影响不大。
(这里得感谢这位网友,严谨、勇于实践的精神令我敬佩,有兴趣的请到文末查看相关链接)
知乎网友Caspian W的 亲身实践的截图
名词解释:动态血糖监测设备:是指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监测技术。简单来说,可以不用总是扎手指而好几天不断得到血糖数值的先进机器。以后会为糖友介绍。
尚医生:
实践出真知,出乎各位糖友的意外吧!那么为什么零度可乐不升血糖呢?
问题二:为什么零度可乐不升血糖?
让我们先看看普通可乐和零度可乐的营养成分表吧:
图片看起来麻烦,请看下表:
看看上面表格,有什么差别呢?请看标的红色是其中最重要差异。
普通可乐配料中“果葡糖浆,白砂糖”非常甜,喝了以后,部分会消化转化为葡萄糖造成血糖增高,这些都属于高热量的糖类。
零度可乐不含这些,换的是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等,这些叫做“甜味剂”,即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并不属于糖类。
甜味剂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后不能转化为葡萄糖,因此不会造成血糖增高,而且经过代谢后几乎不含热量,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唯一的特点是——甜,甜度是普通蔗糖的几百倍。
调味剂和糖的区别
简单说,就是拿不含热量但很甜的甜味剂,替代很甜热量高可转化为葡萄糖的糖类,欺骗我们的味蕾和大脑。
这就是零度可乐不升血糖的秘密。由于几乎不含热量,号称“无糖”,类似的饮料很多,例如“零卡雪碧”,大多数这种饮料标称“0热卡”。
问题三:喝这一类的无糖饮料是否安全?
甜味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这种饮料,喝起来安全吗,对身体有危害吗?面对这个问题国内外研究层出不穷,至今没有完全定论。但近期的安全性已经证实。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经宣布了诸如蔗糖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批准其在食品中使用,但都提出了人体每日最高摄入量。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只要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规范、合法使用添加剂,就不会有安全问题。
因此,营养专家提醒消费者,甜味剂不存在有害或者无害问题,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摄入甜味剂。按照国家规定添加的合格食品对人体没有损害,但是,如果长期过量摄入某类食品添加剂就会损害健康。
然而,甜味剂对健康长期和间接影响的质疑声音一直存在,例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大量饮用间接导致肥胖……,国内外相关报道太多,本人时间精力有限,实在无力一一列举出来。
下图是CNN关于特朗普爱喝“健怡可乐”的讨论
CNN关于特朗普爱喝“健怡可乐”的讨论
综合以上,正常人适量饮用含此类甜味剂饮料短期来看是安全的。
问题四:是否推荐糖尿病患者喝?
其实市面上类似于零度可乐的还有好几种,极度、零度和健怡,各大饮料公司都有类似的产品,共同的特点是,标称“0卡路里”(糖友们以后要注意学会看食品“营养成分表”),未来类似的产品估计会越来越多。是否推荐糖尿病患者喝呢?
一篇来自“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研究指出:因为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所以苯丙酮尿症患者不适合食用,而孕期妇女最好也不要过多食用,曾有一些报道指出患有阿斯巴甜不耐受人群不适合。除此之外,正常人则无此禁忌,可以放心食用。
当然,无论什么食物,过量食用都是不合理的。因此他们的结论是:糖尿病人可以吃含阿斯巴甜的甜食品。(参考文献见文章末尾)。
本医生发现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不好,尤其是爱吃甜食,戒了心爱的甜食,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有些人甚至患了忧郁症。甜蜜的生活确实需要“甜味”来装饰。
既然比较安全,不影响血糖,又能提高生活品质,本医生认为,是可以喝的。但同时,还要注意到可乐中还含有咖啡因和食用色素,咖啡因摄入太多会增加钙的流失,另外喝可乐还容易上瘾,相关研究提示长期大量引用存在健康风险。因此,零度可乐并不是健康饮料,有所节制的适量饮用才是正确姿势。
总结本人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建议,仅供参考):不反对、也不鼓励糖尿病患者喝类似的这种“无糖”饮料,偶尔适量饮用解馋就行了,千万不要过量饮用。
如果非要我说一个量的话,每天喝这种饮料不超过100ml。
顺便说一句,我最推荐的饮料是白开水!
重点提醒再次提醒各位朋友,喝类似饮料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营养成分表”,凡含有能量的饮料均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切记!
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结合上一篇文章结合起来,有句话希望您能玩味一下:“甜的不一定升血糖,不甜的不一定不升血糖”。
声明本文章纯属公益科普,未牵扯任何商业利益。参考资料
1 知乎网友Caspian W,无糖可乐(极度,零度,健怡)是否会对糖尿病人造成影响?2016年(网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766373/answer/623152935)
2 宋雁, 樊永祥, 李宁. 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评价进展情况[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0(01):89-92.
3 柴梅梅, 侯磊磊, 加力, 等. 饮料中甜味剂的应用与食品安全[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11):2573-2577.
4 谭敬范. 糖尿病人可以吃含阿斯巴甜食品[J]. 现代食品, 2017, 8(16):73-74.
糖尿病患者入冬后手脚冰凉,用好3味药,让身体回暖、血糖平稳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祁女士今年刚满45岁,家住北方的一个小城。她是一位热爱花艺的自由职业者,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然而,入冬以来,她却开始被一个奇怪的问题困扰——每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时,她的手脚总是冰凉刺骨,即使穿上厚厚的棉袜、戴上加绒的手套也无济于事。
起初,她以为这是普通的寒冷引起的血液循环变差,但一个细节让她隐隐不安:手脚的冰凉总伴随着血糖的波动。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她对血糖的变化十分敏感,这种现象让她隐隐觉得,背后似乎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天,她在花店忙碌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手指冰冷得连剪刀都握不稳,差点把一束玫瑰剪坏。她赶紧坐下测了血糖,发现血糖值比早晨高了不少。望着手中的血糖仪,她陷入了沉思:难道自己的手脚冰凉和血糖问题真的有什么联系?还是自己身体出了其他毛病?祁女士决定去医院一探究竟。
冬季手脚冰凉是很多人的常见问题,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现象却可能隐藏重要的健康风险。医生告诉祁女士,手脚冰凉可能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甚至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系统常受到高血糖的慢性损害,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血管收缩加剧,微循环障碍就会更加明显,从而导致手脚冰凉甚至麻木。
祁女士的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姓张。他在详细了解了祁女士的病史和症状后,解释了手脚冰凉的三大可能原因:
1. 微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特别是在寒冷季节,血液循环不畅尤为明显。
2. 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受损的周围神经可能导致手脚的知觉异常和温度调节失衡。
3. 气血不足:中医认为,糖尿病患者多有气虚血瘀,寒冷季节加重了阳气的不足,导致手脚冰凉。
张医生强调,这些症状虽然常见,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祁女士的问题,必须通过调理血糖、改善微循环以及温补阳气来综合解决。
针对祁女士的情况,张医生给她开了三个药方,还特别叮嘱她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以下是张医生推荐的三味药材及其具体作用:
1. 桂枝:温通经络,改善循环
桂枝是中医经典方剂中的常用药材,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张医生解释,桂枝的作用类似于“打开血管的闸门”,尤其是在寒冷季节,能显著改善血液循环。对于糖尿病患者,它还能缓解由血管收缩引起的手脚冰凉。
2. 黄芪: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
黄芪是中医补气的首选药物。祁女士平时体质偏虚,寒冷季节更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的问题。黄芪不仅能增强体力,还能调节免疫功能,帮助祁女士更好地抵御寒冷。同时,黄芪对血糖的稳定也有一定辅助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类物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当归: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张医生特别提到,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瘀现象,而当归是活血化瘀的良药。通过改善血液黏稠度和微循环状况,当归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此外,当归还能滋阴润燥,对于祁女士这样兼有阴虚症状的患者尤为适合。
张医生根据祁女士的情况,将这三味药材搭配成了一款简单的药茶:每日用桂枝10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煮水代茶饮。他提醒祁女士,坚持饮用一段时间,配合适度运动和饮食控制,手脚冰凉的情况会有显著改善。
除了药物调理,张医生还为祁女士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冬季护理方案,确保她的血糖在寒冷季节依然平稳。
1. 饮食调控
入冬后,人们的食欲常常增加,但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张医生建议祁女士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红枣、山药等,这些食材既能补气血,又不会大幅波动血糖。同时,她需要减少高糖、高油脂食物的摄入,避免加重血管负担。
2. 适度运动
冬季寒冷让人不愿出门,但适度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张医生建议祁女士选择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帮助稳定血糖。
3. 注意保暖
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祁女士需要特别注意四肢的保暖。张医生推荐她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给手脚保温,但要避免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4. 定期监测
祁女士的血糖波动与手脚冰凉密切相关,因此她需要更加频繁地监测血糖变化。张医生提醒她,冬季血糖容易受到饮食、运动和气温的多重影响,定期记录血糖数据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案。
张医生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大量医学研究作为支撑。例如,《中华糖尿病杂志》曾刊登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外周神经病变在寒冷季节尤为明显,改善微循环和神经功能是降低症状的关键。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桂枝、黄芪和当归等中药材对血糖的调节和循环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祁女士在张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认真执行这套调理方案。一个月后,她惊喜地发现,手脚冰凉的症状有所缓解,血糖也比以前更加平稳了。她感慨地说:“原来一个小问题背后,藏着这么多细节。冬天再也不是我的‘敌人’了。”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面临的手脚冰凉问题,绝不仅仅是气温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科学的调理方法、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中药的辅助,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状况。祁女士的故事告诉我们,重视身体的小信号,积极应对,才能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2期,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研究。
2.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2年第8期,桂枝、黄芪及当归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分析。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