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人身上烂完了(糖尿病老人身上的味道怎么祛除)
得了糖尿病,皮肤破了老不好,怎么办?
上周在内分泌科看见一个病人,糖尿病很多年了,自己也不好好吃药,后来足底出现了个小破口,也没太当回事,自己用了些紫药水、红药水,没想到口子越来越大,还流脓,还是家里人拖着他才来医院看病。看着病人还不大愿意来住院的样子,再看一眼他溃烂的足底,我们都叹了一口气。
1.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伤口不容易愈合?
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高导致血管、神经都不好,因此皮肤一旦有破口,愈合起来比正常人皮肤困难很多。
皮肤一旦出现溃疡,破溃处会有渗液,渗液里含糖量高,有助于细菌真菌的繁殖,增加感染的风险,延长愈合时间。
提示糖友:为了避免伤口迁延不愈的情况,糖友们如果出现皮肤破溃的问题,切记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2.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破溃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1)控制血糖,是最最重要的,毕竟治病还是要治本嘛。
2)控制感染,
①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做好伤口的清创
②遵照医嘱,按时到医院做好清创、消毒换药,及时清理坏死的组织,避免细菌滋生。
③遵医嘱口服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没有过敏史的广谱抗生素),避免细菌滋生。
④局部再外用抗生素软膏也可以,保持伤口湿润,利于皮肤生长,还可以杀菌。
3)促进愈合:生长因子凝胶、康复新液湿敷创面等方法促进伤口的愈合,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半导体激光这些改善局部的血运循环,加快渗液吸收,加速皮肤的生长、愈合。
以上这些就是让糖尿病人的皮肤加快愈合的“招数”,对付糖尿病这个低调的剑客杀手,你学会了吗?
5年糖尿病史并发脚趾溃烂 医生竟用“水泥”为患者治愈
医生在检查患者。
红网时刻6月8日讯(通讯员 唐思怀 张璋 龙开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足一旦发生不好治疗,甚至严重时还会面临被截肢的可能。近日,湖南航天医院创伤骨科用“水泥”成功治愈了一名(Wagner 4级)糖足患者。
刘先生患糖尿病五年,虽一直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但却没有改变抽烟、喝酒的生活习惯,也没有对血糖进行日常监测。一个月前,他惊讶地发现右脚脚趾开始溃疡,反复不愈,到后面发黑、渗液。在湖南航天医院创伤骨科,医生唐思怀发现刘先生的血糖比正常值高了2倍多,右足部分坏疽,诊断其为右侧糖尿病足。(Wagner 4级)。考虑病足创面愈合时间长,往往感染致创面进一步加重,便想到用骨水泥控制感染。
对糖尿病足进行彻底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创面是一种有效的抗感染、促进创面生长修复的治疗方式。抗生素骨水泥能持续释放抗生素作用于局部,可高效杀菌,缩短了全身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同时,抗生素骨水泥应用于创面可形成一层诱导膜,该诱导膜能促进创面释放包括抗炎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等多种因子,从而促进创面内肉芽组织的形成。
与患者沟通后,手术清除坏死足趾,创面应用骨水泥,感染很快得到控制。三周治疗后,创面肉芽形成,无大范围感染坏死组织,创面基本封闭。目前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伤口感染。
唐思怀提醒:糖尿病足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其实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其患病率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多而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要尽早了解糖尿病足的症状有哪些,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
1、糖尿病足是什么,为什么会诱发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后期典型并发症之一,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糖尿病足的发生跟糖尿病的病程有关,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病。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制血糖,平时不规律服药,不经常监测血糖,导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引起神经病变和免疫力低下,会导致血管闭塞和狭窄,再加上可能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加重了血管病变程度,这些都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
2、如果有糖尿病足,脚部会有这些症状。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为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引起的相关症状,如下肢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皮肤干燥弹性差、皮肤温度下降、色素沉着等。若未能及时、有效的加以控制,将会进展至晚期,出现足溃疡和坏疽。
3、按Wanger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可分为六级。
Wagner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Wagner 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Wagner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Wagner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Wagner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Wagner 5级:全足坏疽。
4、针对不同级别糖足,如何治疗?
属于Wagner 0级的患者,通常通过降血糖,抗血小板,扩张微循环等治疗以及避免外伤、穿鞋磨损等措施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一般1级及部分2级糖尿病足通过药物等基础治疗及伤口换药能够使溃疡愈合。长期不愈合的2级及3、4级糖尿病足通常需要行手术治疗。发展成Wagner 5级糖尿病足需行截肢手术。
糖尿病后腿疼,两脚破溃!医生巧手在闭塞血管内“下架”,帮他躲过截肢!
58岁的老李患糖尿病多年,与许多糖友一样,既不按时吃药,也不监测血糖,完全没拿糖尿病当一回事。三年前,自觉走走路就疲乏无力,双腿发凉,经多方求医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1个月症状加重,出现明显的双腿疼痛,1周前脚趾脚背破溃流脓。这时候的老李知道害怕了,儿女也多方打听,慕名到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就诊。经介入科张申众主任诊断,老李的脚趾脚背破溃流脓其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表现。
入院后完善下肢动脉CTA提示,双下肢动脉管壁多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股动脉多发不同程度狭窄,管腔下段局部未见造影剂充盈,胫前及腓动脉中-重度狭窄,胫后动脉近段闭塞,远端依靠侧支循环显影。左侧股动脉多发轻-中度狭窄,腘动脉轻度狭窄,胫前动脉近段闭塞,远端依靠侧支循环显影,胫后及腓动脉中-重度狭窄。
入院后的老李经过系统的检查,发现双下肢动脉已经有多处狭窄,右侧更为严重,已经影响日常生活。而且右侧足部出现了破溃坏死,如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可能面临截肢风险,更会直接威胁生命。经介入科张申众主任研究病情后,决定给予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是通过加压气囊,使气囊压迫斑块而破裂,从而恢复下肢供血,是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好等优点,可扩大动脉管腔,并防止管腔再度狭窄,但有研究显示,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容易引起动脉管腔弹性回缩、夹层、撕裂,而使治疗效果下降,血管内支架治疗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技术,可有效防止动脉管腔回缩,保证下肢供血通畅,还可避免动脉夹层撕裂。
介入手术24小时后,老李可以自行行走,疼痛完全缓解,双下肢发凉症状消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动脉闭塞性疾病,表现为肢体性缺血,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中层病变、继发血栓等导致动脉狭窄和闭塞。该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率高达10%。临床上通常采用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可有效破坏平滑肌,加速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使闭塞现象解除。血管内支架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有效弥补经皮腔血管成形术的缺点。
来源: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