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产品招商(糖尿病爆品招商)
千元身价的司美格鲁肽上市:机构抢预约,有药店卖药“不设限”
“司美格鲁肽减肥针已到货。”
11月20日,北京一高济健康门店店员将宣传消息发到朋友圈。三天前,诺和诺德宣布其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正式在中国上市。
根据宣传图片,0.68mg/ml、2.27mg/ml和3.2mg/ml三种规格的诺和盈注射液药店标价分别为1264.9元、1893.7元和2463元。
减重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华上市,经过了5个月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信息显示,诺和盈上市申请于今年6月获批通过。根据诺和诺德透露,将多渠道布局诺和盈销售。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减重“神药”的光环下,多个线上平台已开启预约诊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诺和盈是处方药,而记者体验线上预约购买诺和盈过程发现,在“现货预约”“新手必打套餐”等宣传中,个别医疗机构只需填写个人情况,也未提示适应症要求。在记者一再问及是否有适用门槛后,客服回应称有要求。此外,有医疗机构表示,产品仅支持到分院注射,不能邮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中,一位药店店员称付款后就可以通过顺丰邮寄药品,并对记者表示,“这个是用于抑制食欲,副作用也很小。”
找药界面上,医疗机构展示出三个规格的诺和盈产品。截图
医疗机构通过线上平台揽客,预约取药“回避”适应症
在上市渠道方面,诺和诺德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公司将增加药物的可及性,上市后根据肥胖症患者的分布,在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药店等多渠道布局该药品销售。
公开信息显示,诺和诺德已宣布与和睦家医疗集团、爱康集团、毓舫集团等私立医疗机构启动合作。与此同时,诺和诺德亦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并未通过任何网络平台(包括电商、社交平台等)销售诺和盈,也并未授权、委托任何第三方在网络平台销售诺和盈。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看到,当前,线上平台依托医疗机构上线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预约诊疗服务。11月21日,贝壳财经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上搜索诺和盈产品,随即跳转至便民找药界面,该界面显示,多地医疗机构提供挂号诊疗拿药预约服务。京东上,北京地区目前只有三个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包括北京毓舫门诊部、爱康国宾和北京长阳妇儿门诊部。
贝壳财经记者看到,北京毓舫门诊部的诺和盈销售页面,标有“中国首批”“首批限量 先到先得”等营销字样。北京毓舫门诊部有三种规格(0.68mg/ml、2.27mg/ml和3.2mg/ml)的诺和盈注射液,线上到手价分别为1630元、2126元和2706元。爱康国宾(白云路店)三种规格产品到手价分别为1338元、1548元和2098元。
11月21日,贝壳财经记者在北京毓舫门诊部体验下单过程中,门店客服称需要通过短信发送的链接进行预约信息登记,填写完相应个人信息后进行预约取药。
购买相应服务后,商家通过短信发送信息登记链接。
贝壳财经记者问及取药方式是否可以邮寄,客服并未正面回应,只是称建议面诊,“体测、血检后对健康更负责,具体则需要与安排的客服沟通取药”。
此后,记者询问若不达标是否可以使用该药品,该店客服表示,该药品对BMI(身体质量指数)有要求。添加客服微信后,记者再度提出不满足BMI条件是否能使用该产品,客服询问了记者的身高体重,并提醒不适合使用诺和盈产品。同时,客服表示,目前店内有另一款减肥针适合记者的情况。
不过,贝壳财经记者在购买此药过程中,信息登记页面仅要求患者填写姓名、身份证号、与本人关系、疾病史和用药原因等信息,并未要求患者填写BMI信息。预约取药页面,温馨提示中标注“以上药品为处方药,建议谨遵医嘱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贝壳财经记者预约诺和盈取药又取消后,有工作人员随后电话询问取消原因。
同一天,贝壳财经记者在爱康国宾尝试下单,随后获取了消费券码,并需凭券码到店消费。该店客服人员对记者表示,该产品需要到分院注射,不能邮寄。对于使用要求等问题,客服人员并未回应。
爱康国宾商品信息页面提供的诺和盈适用人群。
此外,贝壳财经记者咨询了徐州云龙毓舫彭城门诊部旗舰店相关购药事宜,客服表示,注射诺和盈要求BMI大于27。当问及BMI不符合要求是否可以使用,客服称,有医嘱即可以使用。此后,记者再次提出医嘱需要哪些材料以及是否可以邮寄,其表示可以直接下单,尽管建议到诊,但也透露药品邮寄后不可退换。
美团上也有诺和盈的诊疗服务信息,用药流程也基本为下单后门诊联系进行服务。销售页面宣传“中国首个专业减重类药物”“新手必打套餐”,不过页面提示本药品不能网上订购,由本地诊所预约诊疗服务和留药。
暗藏“滥用”隐患:有药店宣称付款可邮寄
贝壳财经记者搜索看到,部分销售页面并未提示诺和盈的适应症要求。
实际上,诺和盈为处方药,适用人群包括BMI≥30kg/m²或>27kg/m²至
贝壳财经记者咨询购药情况时,高济健康一位店员发来一个二维码,表示记者付款后发送付款截图和地址,就可以通过顺丰邮寄该药品,并未要求记者提供处方。针对记者询问用药前是否需要做相应检查,店员仅发来一张标注诺和盈适应症的图片,并对记者表示,“这个是用于抑制食欲,不让你饿的,副作用也很小,就是不能喝碳酸饮料。”
诺和盈获批上市前,由于疗效经名人盖章,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减重作用早已出圈,而“滥用”同样备受关注。
“大概在2023年年末的时候,会比较频繁地听说司美格鲁肽,朋友聊天会说到,公众号、社交媒体会刷到,听说马斯克在用,身边也有朋友开始使用这个药。”大南(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彼时,诺和盈尚未获批,自己只能尝试使用诺和泰。
2017年12月,司美格鲁肽获FDA批准上市,最早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此后,该药品于2021年4月在中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诺和泰。在中国上市两个月后,2021年6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得FDA批准应用于治疗肥胖症。
诺和泰适应症主要为,用于在饮食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血糖不达标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诺和诺德曾多次表示,诺和泰、诺和盈两种药物分别用于治疗两种疾病,不可互相替代。不过,在购买前,大南并没有关注到类似说法。
2024年6月13日,广东省药学会网站发布《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目录(2024年版)》,其中包含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适应症为治疗BMI>27 kg/m²合并至少一项肥胖并发症的患者;或者BMI>30kg/m²的单纯性肥胖患者。
大南并不符合上述适应症,但按照社交平台上的“攻略”,他很轻松网购到了诺和泰,“医院需要检查我的指标,我知道自己大概率是无法在医院开药的,虽然诺和泰是处方药,但线上买药的平台只需要一个电子处方,和线上医生描述一下所谓的症状很容易就能开给你,没什么门槛。”
大南提供的订单截图显示,其于2024年1-3月在美团、拼多多等购物平台购买的1.34mg/ml的诺和泰,到手价为700多元。
大南经历了一系列副作用,也让他意识到诺和泰有些被“神化”。2024年1-3月,大南陆续使用了3针,体重下降了20-25斤,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食欲、食量小,情绪易怒和严重便秘,最终他停止了用药。停药超过半年后,在保持饮食管理和运动的情况下,大南出现了10斤左右的反弹。
诺和泰在国内超说明书、超适应症用药并非个例。诺和盈获批前,不少消费者曾在社交平台分享使用诺和泰进行减肥的经历。据贝壳财经记者了解,有的用药人群不仅BMI处于正常范围内,还会自己增加用药量来达到减肥目的。
我国五种药物已获批,“神药”搅动减肥市场
司美格鲁肽备受追捧,背后是巨大的减肥市场。
我国《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及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
摩根士丹利研究认为,2030年全球减重市场处方药规模或将突破770亿美元。
减重“神药”标签之下,司美格鲁肽销售额持续攀升。据诺和诺德2023年财报,其在售的三款产品——口服降糖司美格鲁肽片、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降糖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当年共取得1458.11亿丹麦克朗(212.01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减重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销售额达到45.57亿美元,同比前一年增长407%。
与此同时,司美格鲁肽也成为下一任“药王”的有力竞争者。2023年,司美格鲁肽的销售额仅次于默沙东旗下的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该药品2023年销售额为250.11亿美元。
千亿市场不乏抢食者。目前,我国共有五种药物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成年原发性肥胖症患者减重治疗,包括奥利司他、利拉鲁肽、贝那鲁肽、司美格鲁肽及替尔泊肽。已获批用于减重治疗的五款药物中,除奥利司他外,其余均为GLP-1类药物。
招商银行研究部在其2024年8月发布的研报中提及,国内市场此前仅有奥利司他获批上市,2023年才首次批准GLP-1受体激动剂用于肥胖适应症上。奥利司他减重效果相对较弱,不良反应也很明显。华东医药利拉鲁肽减重适应症已经获批上市,但短效药物市场认可度较低。与此同时,研报称,贝那鲁肽在其他减重药物仍未上市前仅有一段时间差,未来机会不足。
此外,由于网上药店的兴起及肥胖人群增加带动的体重管理意识增强。实际上,近几年国内GLP-1药物超适应症用于减肥的现象非常严重。考虑到超重/肥胖带来的医疗卫生支出压力,以及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的安全有效性,2024年后国内长效GLP-1药物用于减重适应症逐步获批上市,预测2030年国内GLP-1药物减重适应症销售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GLP-1赛道上,仍有国内企业紧追不舍。今年2月,信达生物GLP-1/GCGR双靶点玛氏度肽的减重适应症申报上市,恒瑞医药GLP-1/GIP双靶点HRS9531注射剂处于三期临床,众生药业的GLP-1/GIP双靶点创新药处于二期临床。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指出,近些年来,减重药物的研发进展迅速,尤其是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 RA)为基础的新型减重药物不断问世,减重效果也不断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药物治疗肥胖症应该严格把握适应证,规范使用,需要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有无禁忌证后方可起始应用,同时在使用药物减重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规律随访,监测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贾宁
与京东健康合作,山丘联康首创MPD平衡法逆转糖尿病
2021年3月25日,山丘联康与京东健康在北京京东集团总部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建“京东健康糖尿病营养康复中心”,一起探索服务京东健康平台上1000万糖尿病标签的用户。
当天,首届国之名医、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山丘联康首席医学官邹大进教授作为“京东健康糖尿病营养康复中心”学术带头人与京东健康签约。据了解,邹大进教授于2020年初加盟山丘联康,本次战略合作将使邹教授及山丘联康的服务支持团队依托京东健康平台,为全国慢病患者提供更权威、更专业的线上 线下慢病管理服务。
(企业供图)
山丘联康CEO叶海峰表示:“京东健康的团队对全国头部的几十家慢病管理机构进行了考察和评估,最终选定了山丘联康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建糖尿病营养康复中心,这证明山丘联康的服务是经得起考验的。山丘联康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标准化远程服务交付能力,可以辅助京东云诊室在全国的内分泌医生提供标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确保服务过程体系化、服务效果确定化、服务数量规模化。”
山丘联康首创MPD平衡法,助力患者科学控糖、重返健康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九版《糖尿病地图》公布的数据,我国当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1.16亿。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不仅病程长、管理困难,且并发症多。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总支出高达7582亿人民币,高居全球第二位,其中80% 的费用支出是用于合并症治疗。
为什么糖尿病合并症的治疗费用更高?一是因为市场缺少高效的糖尿病全病程管理和服务,而患者主动控糖难度大、达标率低,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病率增高。IDF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缺少足够重视、不按时进行血糖监测和用药等原因,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理想,目前只有不到16%的中国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针对糖尿病,临床强调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高糖尿病管理的达标率,科学控糖。
邹大进教授表示:“依靠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达标率只有30%左右,要提高达标率,仅仅在医院很难做到,这也正说明院外管理的必要性。”
二是因为糖尿病合并症危害大,患者必须及时治疗,且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费用较高。世卫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有100多种,糖尿病死亡者50%以上是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所致,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叶海峰表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众多,且这些患者也很容易触及到,但一直以来市场上缺少效果确定的、可远程交付的、可规模化的慢病数字化管理服务交付机构。”
针对以上糖尿病管理难题,山丘联康作为一家专注于为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人群提供多学科专业院外健康管理服务机构,首创 “MPD平衡法”,以大数据及AI算法为工具,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科学控糖,重返健康。
山丘联康董事长颜艳春表示:“山丘联康全球合伙人、美国杜克大学生活方式医学中心主任艾瑞克·西曼教授在美国已经服务过8000多例代谢性疾病患者,在中国,西曼教授联手邹大进教授及多位专家为上千例中国患者实现了糖尿病的成功逆转,实现了减药率99%,停药率44%,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46%。”
基于MPD平衡法的有效性,山丘联康敢于“以效果收费”,这是大部分慢病管理企业难以做到的。据介绍,山丘联康与选择逆糖服务的客户签约效果对赌,评估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逆转目标和方案,承诺在管理期内实现目标,如果不达标就退款。
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山丘联康已具备效果确定的、可远程交付的、可规模化的慢病数字化管理服务能力。“这次和京东健康的战略合作只是开始,山丘联康还将和多家中国头部保险公司合作,推进糖尿病管理和保险产品的融合。”
颜艳春表示:“我们不仅聚焦代谢性疾病人群的数字化院外健康管理服务,也在不断扩大线下服务版图。去年,我们在国内拓展了8个健康管理基地或中心,未来将会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这些服务点可以为京东健康平台的线上客户提供落地服务,为客户提供线上 线下无缝服务体验。”
依托各自优势,推动互联网 慢病管理模式发展
本次京东健康联手内分泌大咖邹大进教授及专业院外健康管理机构山丘联康,旨在进一步服务京东健康平台的糖尿病患者,为其提供更权威、更专业的线上 线下慢病管理服务。
一边是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京东健康,其拥有完整的“互联网 医疗健康”布局,产品及服务可覆盖医药健康实物全产业链、医疗全流程、健康全场景、用户全生命周期。针对以糖尿病为主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群体,京东健康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IoT等技术及医疗资源和供应链优势,可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管理服务,解决慢病患者健康管理需求。
一边是内分泌专家——邹大进教授,其掌握专业、科学的MPD平衡法,可帮助糖尿病患者合理控糖甚至逆转糖尿病,使患者恢复健康。作为内分泌专家,邹大进教授凭借其专业能力获得了患者信任及优良的口碑。
一边是专业的院外健康管理企业——山丘联康,其首创的MPD平衡法拥有优异的临床效果,其经过一年多时间打磨已具备成熟的标准化远程服务交付能力及线下服务能力,可以确保服务过程体系化、服务效果确定化、服务数量规模化。
如今,三者合作,将依托各自优势,打造专业、权威的线上线下慢病管理服务。具体来说,京东健康平台拥有庞大数量的自我管理效果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山丘联康提供专业的、可复制推广的标准化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内分泌专家邹大进凭借其影响力及专业能力吸引更多内分泌医生加入,并服务更多的糖尿病患者。
山丘联康透露:“未来,京东健康、邹大进教授、山丘联康三方将基于各自优势,携手探索针对慢病管理的专科中心,构建完善的线上慢病管理生态闭环,共同推动互联网 慢病管理模式的深度渗透和健康发展。”
通之源中药医学营养(CMNT)产业项目落户大通湖产业开发区
项目奠基仪式现场。涂丹/摄
红网时刻益阳11月21日讯(通讯员 熊雅宁 周帅文 胡慧玲)11月19日上午,通之源中药医学营养(CMNT)产业项目奠基仪式在益阳市大通湖产业开发区举行。
中药医学营养干预是依据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营养相结合,基于医学营养干预结合中国特色化药食同源营养,针对亚健康人群及代谢性疾病人群,通过精准化营养干预达到改善健康状况或治疗疾病的一种个性化干预方式。
据了解,项目一期将在园区建设年产5000吨中药医学营养智慧化工厂生产基地,将成为全球首条工业4.0精准营养智能化生产线,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脂肪肝、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医学营养干预产品产业链的建设,推动中药医学营养国际化进程。项目预计在2025年7月投产试运行,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创产值2亿元以上、税收1000万元以上。
该项目的开工,不仅是该区招商引资和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体现,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技术实验室,技术转化取得的重大进展,对推动全省植物提取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南通之源中药医学营养产业项目的奠基,是大通湖区引进科研力量,深化校、地、企合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典范。
近年来,大通湖区不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将植物提取物产业作为园区主导产业来抓,在园区规划1000亩土地用于打造植物提取物产业园,这是全省唯一将植物提取物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获得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入园企业已有6家,投产企业2家,在谈有意向入园企业8家,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大通湖区将继续秉持“尊商、亲商、安商”的理念,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搭建发展平台,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始终把企业家当家人,把企业的事当家事,做到凡承诺必兑现、凡政策必落实、凡需求必回应,着力打造和谐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助推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切实让企业进得来、见效快、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