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糖尿病打了胰岛素(没有糖尿病打了胰岛素会怎么样)
患者没有糖尿病却被注射胰岛素?患者去世后家属质疑医院误诊?
事情的经过:
2023年1月24日,辽宁省沈阳市的于宇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照看他病重已久的父亲。当天,于宇的母亲打来电话让他把父亲之前的药单发过来。由于于宇母亲是医学类专业的副教授,她注意到父亲没有糖尿病,却被注射了18个单位的胰岛素,于是提醒儿子要注意。于宇随后前往父亲第一次就诊的长白岛医院,认为该医院存在误诊、滥用药物、篡改伪造病历、输液不规范等多种违规行为。在医大一附院治疗期间,于宇父亲发生低血糖昏迷,经过3个多月的重症ICU抢救,最终于4月19日不幸离世,抢救无效。
网友质疑了,你爸爸是什么病,为什么要到长白岛肛肠医院去就诊,是不是肛肠病?如果是也不会因看肛肠而死人。就可能是医院误诊。
也有网友质疑说,为什么医院没有于宇父亲于忠和在长白岛医院注射时,输液袋的配液时间、配液人、输液人等信息均为空白,这就让人无语了。可能医院误诊了,怕担责任吧?
网友质疑说,为什么血糖基本正常,还要注射胰岛素?
根据医院的入院记录显示,患者主诉“腹胀腹痛、停止排便排气一天”,随后门诊诊断为“肠阻梗”收入住院。主治医生马涛的的查房记录中表明,住院时葡萄糖测定值(随机):6.87mmol/L。
也有专业人士说,麻痹性肠梗阻,采取禁食禁水和肠外营养,是正常的。高糖、补钾配胰岛素,是补液的常规操作,再禁食禁水的时候,胰岛素可以促进机体最大功率的使用分解葡萄糖生成能量,能量促进钾离子从细胞外转入细胞内,从而达到缓解麻痹性肠梗阻的目的(麻痹性肠梗阻是因为细胞内缺钾),同时达到肠外营养的目的。其他的问题,需要医嘱单和病程记录对比着看。
到底谁之过?
还好,沈阳市卫健委已介入调查
糖尿病只能吃药,不能用胰岛素,否则身体越用越废?深度辟谣
大家好,我是一名肾内科医师。大家有所不知,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其实一直都是在向上增长。这与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人口老龄化、肥胖率都有很大关系。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成人糖尿病病人数量已达到1.096亿,高居世界第一。有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指出,我国约60%的糖尿病病人未被诊断,糖尿病这一诊断名词虽然很多人都听过,但是具体关于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的疾病科普却远远滞后。所以国家卫健委也一直在倡导“健康中国行”的主题活动,旨在让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更早、更正规的接受疾病治疗。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糖尿病用药的那些事。
●笔者虽然从事的是肾内科,但是我告诉大家肾内科医师是半个内分泌医生你们还别不信,因为糖尿病有一个重大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肾病,所以不少因糖尿病的原因出现肾功能问题后都会在我们科室随访、治疗。我通过接触这些糖尿病患者后发现,有些患者、患者家属至今仍被糖尿病的一些谣言所左右。
●前两天我们科收治了一位糖尿病肾病的老太太,她出现肌酐、蛋白尿已经有2年了。这次来住院的原因是肌酐比去年复查时高了100多,血糖也控制的非常不好。岂知老太太以及他老伴并没有当回事,经常查完房就不见人了,血糖也测不到折腾了好几天。根据她具体疾病情况及血糖水平,决定家用胰岛素治疗。这一说,老太太和她老伴情绪非常的激动,说道:胰岛素都是害人的,不能打,一打这辈子就脱离不了了,而且打了之后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差,人就这样废了。我那个邻居就是..........,所以还是吃药好。
●其实糖尿病并不是这几十年才有的,在古代,我们的传统医学将它归属于“消渴”症的范畴。这在我国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已有论述。在现代医学的观点中,认为它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根源在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导致的。糖尿病可划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在亚洲较为少见。所以我国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可占到95%及以上。
●结合我上面谈到的这个病例,如果处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时,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疗法调理。如血糖仍控制欠佳,则需根据胰岛素分泌、利用情况、血糖水平加用适合其服用的降糖药物。但是请注意,口服药物虽然是糖尿病比较优先的选择,但是罹患糖尿病后疾病其实一直还在进展,它将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所以治疗方式、治疗药物都需随着疾病的病程、并发症情况动态的调整。
●1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其实是一个完全缺乏或严重缺乏的特点,他们的胰岛功能都很差,所以分泌的胰岛素是非常少的甚至没有。而2型糖尿病它又稍有不同,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早期可表现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延迟,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以及下一餐前出现低血糖。
●随着疾病向前发展,β细胞的功能还会进一步恶化,这时候糖尿病病人有功能的β细胞数量也随之减少。就可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空腹以及餐后血糖均升高,而我们一日三餐都在吃东西,没有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此时病人就需要借助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治疗。
●在这我告诉大家,如果是1型糖尿病,那在刚发病的时候就要使用胰岛素(根据它的疾病特点所决定,不理解可以看看上面我对1型糖尿病原理的介绍),而且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如果是2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生活方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还是不达标,那就要考虑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联合治疗的方案了。
●很多病人不了解这个疾病,他们只是把血糖值当做一个单纯的“数值”,我只能说可怕!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当人体处于异常的血糖值时,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将会损害你的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抵抗、β细胞进一步恶化,还会损害我们的血管内皮系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 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或直接诱因。
●根据指南推荐,当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口服降糖药物很难快速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时;出现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冠心病、脑血管病时都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指征。现在回到我上面讲的这个病例来看,老太太已经出现了肾脏并发症,而且肌酐也呈进行性升高,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仍不达标的情况下(出现糖尿病肾病后有不少肾毒性的降糖药物都不适合使用),其实已经有了胰岛素治疗的绝对指征。
●这时候有朋友可能会说,我到了这个地步,但就是不用胰岛素,那会有什么后果呢?我只能说不尊重自然规律那吃亏的必然是自己,关于高血糖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我上面已经和大家谈到,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终有一天会从量变到达质变,然后彻底爆发。某一天突然倒地不醒了,那可能就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错,这是一个大大的“谣言”。很多人可能会说,胰岛素用了就再也脱离不了了,在这我告诉大家,这不是胰岛素这个药物导致的,这是你的疾病所决定的,你的疾病已经到了用这个药的地步,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规律,故糖尿病亦是如此,它不可能一直原地踏步,它是会随着患病时间逐渐进展的,所以所谓的“依赖胰岛素”其实是一 种某些谣言“偷换概念”的说法。
有长、中、短效胰岛素,该选择哪一种?●确实,近年来有多个品种的胰岛素都投入市场。像短效胰岛素比较常见的有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赖脯胰岛素25等;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关于胰岛素起始治疗的方式,可划分为基础胰岛素方案、预混胰岛素方案两大类,如下:
●基础胰岛素方案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果仅仅是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可以保留原有的口服降糖药物,无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如果这样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的可以,但是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可以看近3个月你的血糖控制的如何),那就需要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所以总结起来这种治疗方案一简单方便容易被病人接受,二来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性偏低,而且剂量调整起来简单,体重增长的比率也比较低。
●预混胰岛素方案
主要包括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这种方案需根据病人的血糖水平,选择每天1-2次的注射方案。如果使用的是每天2次的注射方案时需停用胰岛素促泌剂,这种方案一来容易学习,二来比多次皮下注射方案注射次数要少,而且比较容易控制餐后血糖,只能说各有千秋。关于药物的起始剂量、调整时剂量的增减由于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所以这里我不再一一分析。
综合总结我国的糖尿病虽然患者人数众多,但是疾病真正的普及、知晓率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还那句话,科学、理性的认识糖尿病很重要,由于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门诊或者住院时医生又没有太多的时间一个个的和病人详细的交待清楚,所以不少病人对于糖尿病也是一知半解。基于此,有些病人可能就会因自己的主观性而对疾病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误信谣言,所以今天我也是特意查阅了不少资料,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下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携手让谣言无处遁形!
注:本文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由于临床经验有限,时间仓促,难免可能有遗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及时指出。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真相来了#@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辟谣
参考:
1、葛俊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P725-748.
2、中国医生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用药原则中国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21(10):865-870.
打了胰岛素就随便吃,这是非常危险的!
有的糖友觉得打了胰岛素了,就能放开嘴,大吃大喝无所顾忌了,吃的多了就多打几个单位,反正最后有药物或者说胰岛素“兜底”,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只会导致你吃的越来越多,血糖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有些患者因口服液控制血糖不佳而改用胰岛素治疗,认为有了胰岛素就天下太平了,不需要再费时控制饮食了。
其实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糖平稳,就算打了胰岛素也是不能随意吃的,通常还是需要控制饮食的,不能随便吃。因为用了胰岛素,如果不控制饮食,对于糖友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胰岛素是一种降糖药,主要是用于控制糖尿病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通过打胰岛素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体内血糖被组织吸收,并且能够调节患者体内的糖分、蛋白质和脂肪代谢,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虽然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它也不是万能药。
胰岛素的作用通常是需要在饮食规律的基础上调节的,如果患者打了胰岛素就随便吃,可能就会导致血糖忽高忽低,并且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
胰岛素禁用于低血糖、胰岛素过敏者,不良反应有局部红肿、瘙痒、全身皮疹、呼吸急促、低血糖等。
医生在给出胰岛素用量的时候,一般是建立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并且指导患者在餐后进行适当运动,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控制饮食,那么就很容易让血糖控制失调,失去控制,并且因此很多糖尿病病人会伴随着高血糖、高血脂的情况出现。
如果在控制血糖期间,不严格控制饮食,就会导致血压、血脂也跟着失去控制,而这两者的失控,会导致血糖问题进一步加重,就会引起各种并发症,所以在胰岛素治疗过程当中,控制饮食,那当然是有助于胰岛素用量减少的。
打了胰岛素的患者还是需要保持饮食均衡的,一般不建议随便吃,而且患者还应避免出现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注意低糖饮食,适当增加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若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