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很饿是糖尿病吗(很饿是不是糖尿病)
频繁饥饿?当心是糖尿病,快来对照以下10点做自我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警惕是不是出现了糖尿病:
1、 频繁感觉口渴:糖尿病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就是经常感到口渴,尤其是夜晚口渴的感觉增加,以前不爱饮水的人,饮水量明显增加。
2、 小便的次数增加:最开始时是夜尿次数增多,随着时间增加白天排尿的次数也逐渐增多,尿量能增加到3000ml—4000ml。
3、 饥饿感频发:开始变得喜欢吃甜食,进食量也逐渐增加,虽然进食量变多,但还是总是觉得饿。
4、 耐力减退和疲倦感增加:这是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量虽然增加,却不能用于组织消耗所致。
5、 逐渐消瘦:虽然吃饭变多,体重却逐渐减轻,这也是糖尿病的症状
6、 皮肤发痒: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伴有食欲增加,而且皮肤出现反复的化脓性感染,这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
7、 男性勃起障碍:初期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勃起比平时更有力,但是不久的时间会发展成阳痿。
8、 经常抽筋: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小腿经常出现抽筋,这也可能是血糖上升造成钙流失引起的。
9、 牙龈萎缩、牙周脓肿:血糖增高导致血管和神经病变、钙流失,导致免疫力下降,可能引起极大感染,出现牙龈萎缩、牙周脓肿。
10、 出现餐前血糖低:有些糖尿病患者会频繁进餐前头晕、手颤、心慌、眩晕等低血糖现象。
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您出现3条以上的症状,就要引起重视了,及早检查血糖。
这种“食欲大开”的现象不是胃口好 可能是糖尿病的预兆
比起“不饿却总想吃东西”,刚吃完就饿的现象更值得引起警惕。一些人将它归结为消化速度快、没吃饱,但你可能没意识到,糖尿病正在用这种方式提醒身体。
吃完就饿要小心
刚吃完饭不久就饿了是一种需要关注的现象,因为极度饥饿感可能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
具体表现为餐后总饿或半夜饿醒,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的胰岛功能分泌不同。不合时宜的胰岛素分泌,就会让糖尿病患者产生饥饿感或低血糖反应。
刚吃完就饿的原因
当血糖降到一定值,人就会出现饥饿感。餐后出现饥饿感,要分两种情况看待:
摄入能量不足
主食没吃够:减肥人士将主食减量或干脆省掉,导致能量不足。
摄入食物饱腹感弱:饼干、膨化食品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少,胃排空速度太快,无法带来饱腹感。
体力活动量太大:体力活动量增加等原因引起。
身体代谢异常
压力大或睡眠不足:短期内压力增大,大脑活动需要充足的血液葡萄糖供应;睡眠不足导致食欲控制发生紊乱,饥饿素分泌增加,都容易使人感到饥饿。
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异常:对于存在胰岛素抵抗的肥胖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的食欲抑制作用减弱,造成饥饿感增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比未患糖尿病的人更容易饿,食物成瘾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6.6倍。
胰岛功能紊乱:糖尿病前期由于餐后胰岛功能紊乱、胰岛素水平不恰当升高,此时血糖已经下降,造成下次餐前的饥饿感明显,甚至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反应。
饥饿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饿,如果排除摄入热量不足等因素,就要怀疑自己是否存在病理性饥饿问题,特别是40岁以上、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建议去医院做葡萄糖耐量测试,不仅要测量血糖水平变化,还要测一下餐前和餐后1~3小时胰岛素分泌情况。
这样吃对血糖好
要想缓解餐后饥饿的情况,建议大家在饮食上做以下调整:
☆正餐避免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建议摄入高饱腹感、升血糖速度较慢的食物,即高蛋白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杂粮饭、乳制品等。
☆调整进食顺序:先吃菜,有一定饱腹感,再吃主食,以防血糖上升太快。
☆缓慢进食、少食多餐:注意是在进食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进餐次数,这样可以有效改善餐后2小时血糖,并预防下一餐前饥饿,减少血糖波动。
以下几类食物对糖尿病患者很友好:
奶制品尽量选购脂肪和添加糖较少的产品。
来源: 吉林12320
餐后仍感到饥饿或为糖尿病征兆
【环球网综合报道】俄罗斯《消息报》援引 “Medikforum”网站报道称,英国医生马修卡普霍恩(音)在《Express》期刊上发表文章称,餐后经常感到饥饿或为糖尿病的征兆。
卡普霍恩表示,及时关注餐后进食欲望非常重要,一顿丰盛的晚餐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6小时的饱腹感,如果正常进食后仍然感到饥饿,那么就有必要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他还称,睡前出现强烈的饥饿感是代谢紊乱或血糖水平升高的标志。有糖尿病倾向的人在没有食用过多含盐量高的食物的前提下,除了会感到饥饿外,还会伴随持续性口渴的症状。“ 如果人体不能正常吸收糖分,也会感到饥饿,在这种情况下仍需及时就医,确诊是否为糖尿病” ,卡普霍恩还补充说。
早些时候,医生们还提示糖尿病患者,过多的白天睡眠会导致血糖升高。(实习编译:严蕊亭 审稿:李姗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