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老人增强免疫力(糖尿病老人提高免疫力吃什么)
免疫力差的糖友,这2种食物每天必吃
蛋白质能提高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短时间内主要来自于蛋白质的摄入来提升,比如张文宏教授说的多吃牛排,多吃鸡蛋,多喝牛奶。张文宏强烈建议大家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尽管生病之后胃口不好,不愿吃东西,但是营养第一重要的,牛奶鸡蛋要尽量保证摄入。
糖友免疫力差
1、糖尿病人血糖增高,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使细胞功能逐渐减弱,导致人体包括防御在内的功能都会下降。
2、糖尿病人的高血糖会造成白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功能下降,导致杀菌能力降低。
3、不少糖尿病人饮食不均衡,缺乏营养,也是造成抵抗力差的原因之一。
如何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呢?
一、鸡蛋,最营养的食物
鸡蛋在美国被评为“世界上最营养的食物”。一个鸡蛋约50克含蛋白7克,由于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在鸡蛋中都能够找到。鸡蛋中的维生素D、维生素A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也大有裨益。所以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既补充了营养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增强饱腹感、利于稳血糖
鸡蛋富含营养,但热量低。高蛋白可以让人感觉更有饱腹感,这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的体重。鸡蛋是糖尿病人的理想食物,不会增加血脂,可以改善空腹血糖。
最佳吃法:水煮蛋、荷包蛋
鸡蛋的蛋白质吸收概率相对较高,蒸蛋羹、煮鸡蛋、荷包蛋的蛋白质吸收可以达到98%以上;煎鸡蛋、炒鸡蛋的蛋白质吸收率会相对稍微少一点,不建议高温煎炒鸡蛋,否则会让鸡蛋中的胆固醇明显氧化,给身体带来负担。
每天一个
很多人认为鸡蛋中胆固醇高不愿意吃,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一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大概有300mg左右,人每天推荐胆固醇摄入量不大于500mg,所以每天一个鸡蛋是最好的选择。
鸡蛋的蛋黄中富含特有的卵磷脂成分,能够抑制坏胆固醇结合蛋白质附着在血管内壁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如果您实在担心,那就一天吃半个,或者只吃蛋清。
二、牛奶,母乳最佳替代品
牛奶的营养成分是最接近母乳的食物之一,是母乳的最佳替代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一袋300毫升牛奶大概含10克蛋白质。牛奶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4.6%左右的乳糖。乳糖消化速度慢,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
牛奶升糖指数是28,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糖友来说,这真是一种很适合的食物。
别空腹喝
在早上尽量避免空腹喝牛奶,因为早晨空腹状态下,胃肠的排空快,牛奶还来不及消化就被排出体外,这样好的食物被白白浪费掉。最好吃点面包、饼干之类,即有利于消化,也能让营养物质充分吸收。
不宜久煮
煮沸后再继续加热,牛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并逐渐分解为乳酸和少量的甲酸,维生素也被破坏,甚至色、香、味都明显下降。因此,热牛奶以刚煮沸为宜,不宜久煮这样喝牛奶,营养更好。
降低主食升糖速度
牛奶和粮食类主食一起食用,还能降低混合食物的升糖速度,如牛奶燕麦片。和面时加入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不仅能延缓面粉升糖速度,还可增强面团的筋力,使面条不易断、馒头有弹性、饺子不破皮、面包更蓬松;口味更佳。
喝纯奶还是酸奶?
牛奶和酸奶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差不大;但酸奶中一般会添加糖分,含糖量约10%。如果您的血糖较高,还是建议喝牛奶或无糖酸奶。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益生菌,有益肠道、缓解便秘。所以,糖尿病人喝奶的最佳组合是:每天1袋牛奶250毫升 1小杯酸奶100毫升。
一天喝多少?
那牛奶一天喝多少呢?我们建议糖友每天喝250-500ml,比如说可以早晨喝一袋纯牛奶,下午加餐的时候喝一盒酸奶,晚上睡前热一杯牛奶喝。
如果不想喝那么多牛奶,也可以用豆浆、瘦肉、鱼肉、大虾等高蛋白食物来替代。奶粉营养价值无法替代鲜牛奶,而且含糖量高,不建议糖友食用。
推荐牛奶鸡蛋羹
用牛奶蒸蛋羹,蛋液、牛奶和温水的比例是1:1:1这样做的蛋羹口感嫩滑、营养丰富。
建议: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补充3种营养素有助改善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是一种普遍且越来越被重视的慢性病,患病率日益上升,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
尽管很多糖尿病患者已经在依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但营养的补充和调整却常常被忽视。大家普遍认为,治疗糖尿病就只需要控制血糖,而忽视了饮食和营养的调整。
事实上,无论是否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补充一些关键的营养素,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整体健康状态,甚至减轻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的营养补充可以帮助维持血糖水平的平稳,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甚至减少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医生会开具药物来控制血糖,但若忽略了饮食中的微量营养素,治疗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特别注意补充哪些营养素呢?
今天,就来聊一聊糖尿病患者必备的三种营养素,它们不仅对血糖管理至关重要,而且还可能让患者的糖尿病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有效。
镁,很多人可能认为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矿物元素,毕竟在我们日常的食物中,镁似乎并不显眼。但镁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可谓是一位“隐形战士”。
研究表明,镁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实际上,镁对糖尿病的作用早已有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镁缺乏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加重,而镁补充则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镁的补充不仅能帮助维持血糖水平的平稳,还能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为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受损,而镁则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那么,镁具体从哪些食物中获取呢?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色蔬菜(如菠菜、甘蓝)、坚果(如杏仁、腰果)、全谷物(如糙米、燕麦)以及一些豆类食品(如黑豆、黄豆)。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每天摄入适量的镁,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并降低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第二种:铬——糖尿病的“胰岛素增强剂”说到铬,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它是工业中用来增强钢铁耐用性的元素,但它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可不容小觑。
铬被称为“胰岛素增强剂”,是因为它能够帮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尤其在促进胰岛素的作用与血糖代谢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研究发现,铬能帮助增加体内胰岛素的作用,使得细胞能更好地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那些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经常出现胰岛素抵抗,而铬的补充可以改善这一问题。
根据《糖尿病护理杂志》的一项研究,补充铬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且对维持长期血糖的平稳具有积极影响。
铬的来源主要包括一些全谷物、肉类、豆类以及某些蔬菜(如蘑菇和绿叶蔬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铬的吸收率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保证其摄入。
如果在饮食中很难满足铬的需求,市面上也有一些铬补充剂可供选择,但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维生素D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通常被大家视为增强骨骼健康的营养素。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对于糖尿病的影响远不止骨骼健康那么简单。
维生素D的缺乏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维生素D的作用之一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功能。
一项在《临床内分泌学和代谢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维生素D不仅能促进胰腺β细胞的健康,帮助调节血糖水平,还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此外,维生素D对于免疫系统也有积极作用。糖尿病患者往往免疫力较弱,容易患上感染等并发症,而维生素D恰恰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得糖尿病患者能够更好地抵御感染及炎症,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那么,如何确保维生素D的充足呢?阳光是获得维生素D的最佳来源,每天晒30分钟的阳光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然而,冬季或生活在较为阴暗地区的人群,常常会面临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
此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鲑鱼、沙丁鱼)、蛋黄、牛奶以及强化维生素D的食物,都会是很好的补充选择。如果食物补充不足,可以考虑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糖尿病药物?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许多人在治疗过程中过度依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而忽视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节。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如何避免过度依赖糖尿病药物,并能够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控制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需要意识到,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措施,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在于控制血糖,而饮食管理是关键。
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还能有效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营养素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多含糖高、油脂高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重餐后血糖的监测,科学制定饮食计划,定期与医生和营养师沟通,确保饮食与药物治疗的配合。
最终,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依赖药物,更离不开饮食和营养的支持,患者应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逐步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依赖,让身体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1]薛露青,阿不来提·艾则孜.维生素D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25,18(03):178-180.
忽视即危机!60岁以上糖尿病群体,这种关键物质补充关乎晚年质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60岁之后,很多人突然觉得身体这台“老家伙”不太听话了。记忆力变差,腿脚也不如从前利索,甚至连吃饭喝水都会小心翼翼。
尤其是那些被糖尿病缠上的朋友,日子难过得像被夹在“血糖”和“并发症”之间的夹板,稍不注意,问题接踵而至。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年纪越大,身体越容易出毛病?
为什么一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到了晚年却成了掀翻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容易被忽视却极为重要的问题: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为什么需要格外关注蛋白质的补充。
人到晚年,身体仿佛开启了“精打细算”的模式。肌肉逐渐流失,代谢开始放缓,免疫力也像是漏了风的轮胎,一点点跑空。糖尿病患者更是雪上加霜,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破坏血管和神经,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功能下降。但很多人却只盯着血糖这件事,忽略了蛋白质的重要性。
你可能不知道,蛋白质对我们身体的意义,远比你想象中要深远。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它不仅仅是肌肉的主要成分,更是酶、激素和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蛋白质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为糖尿病会加速肌肉分解,导致肌肉流失。而肌肉的减少,不仅会降低代谢率,还会让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看起来瘦瘦的,身体却沉重得像背着一座山。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已经很谨慎了,但往往因为怕“吃错”,反而吃得不够。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常常被严重低估。
有人认为吃多了蛋白质会增加肾脏负担,也有人觉得肉类是“发物”,最好少碰。于是,餐桌上清汤寡水,肉几乎成了奢侈品。
这种饮食习惯不仅会让营养不良找上门,还可能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不仅不会损害肾功能,还能帮助糖尿病患者维持肌肉量,改善代谢,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质呢?科学建议,老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约1.0~1.2克蛋白质,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个需求可能更高一些。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根本吃不到这个量。尤其是一些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吃一点点肉就觉得饱了,或者干脆觉得“吃肉不健康”。
这样的观念,其实是在拖累自己的身体。蛋白质的来源不仅限于肉类,鱼、蛋、奶制品,以及豆类和坚果,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优质蛋白更容易被吸收,对肾脏的负担也小,完全不用过度担心。或许你会问,糖尿病患者补充蛋白质,真的有这么大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蛋白质能帮助稳定血糖。相比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对血糖的影响较小,而且还能延缓碳水的吸收速度,避免餐后血糖飙升。其次,蛋白质对免疫系统的支持尤为重要。
老年人本身免疫力低下,而糖尿病会进一步削弱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和炎症。充足的蛋白质能为免疫细胞提供足够的原料,帮助身体更好地应对疾病。
再说说肌肉的事儿。老年人肌肉流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糖尿病患者的肌肉流失速度会更快。肌肉不仅仅是身体的“动力机”,还是一个重要的“糖库”,能帮助储存和利用葡萄糖。如果肌肉流失过多,血糖的调节能力就会大打折扣,胰岛素抵抗也会进一步恶化。
这就像一辆车,发动机坏了,油门踩再多也跑不起来。补充蛋白质,再配合适当的力量训练,能有效减缓肌肉流失,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让血糖控制更加轻松。
除了这些明显的好处,蛋白质还和心理健康有关。很多老年人都有抑郁或焦虑的倾向,而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尤其是色氨酸,是大脑合成神经递质的重要原料。
适量的蛋白质摄入,能帮助改善情绪,让人精神饱满,心态更加积极。试想一下,如果每天都觉得自己“没劲儿”,“提不起兴趣”,生活质量还能有保障吗?当然,补充蛋白质也不是一哄而上,吃得越多越好。合理搭配,讲究质量更重要。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蛋类(最好是低胆固醇的蛋清)、奶制品(脱脂或低脂牛奶、酸奶)、豆类(黄豆、黑豆)以及坚果(杏仁、核桃)。这些食物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其他对糖尿病患者有益的营养成分,比如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有些人可能会担心吃太多蛋白质会损害肾脏。确实,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蛋白质摄入需要严格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糖尿病患者都要限制蛋白质。
对于那些肾功能正常的人,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不仅对肾脏无害,还能帮助保护肾脏。关键在于定期监测肾功能,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而不是盲目减少蛋白质。
说到底,健康的晚年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蛋白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物质”。
它不仅能帮助稳定血糖,还能提高免疫力,保护肌肉,改善情绪,让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与其每天担心血糖仪上的数字,不如从饮食上做些改变,为自己的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明.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管理与饮食结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0.
王芳. 糖尿病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及合理膳食的探讨. 营养学报, 2021.
张伟. 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健康管理学报, 2019.
刘芳.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饮食干预. 临床医学研究, 2022.
陈晓. 优质蛋白质在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