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睡前血糖正常值(糖尿病睡前血糖4.2,要吃东西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睡觉时出现这3种情况,可能是糖尿病向你发出了警告!赶紧测血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病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很多人虽然已经患上了糖尿病,但往往因缺少对糖尿病的认识而耽误了最佳保养时间,进而引起并发症,如果在睡觉时有以下三种现象出现,多半是糖尿病悄悄来临!

一、口干口渴,如果在睡觉时经常出现口干口渴、心情烦躁等情况,需引起重视,这可能是糖尿病的一种表现,这是因为身体中的糖分超标后把细胞内的水分吸干,而血糖是在逐渐升高所导致的,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二,心慌、胸闷、出冷汗,晚上睡觉时经常会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出冷汗,这往往是由于身体内的血糖偏低导致的,因为在天气寒冷的时候身体为了能够维持正常的体温,就会消耗体内过多的血糖,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对血糖的需求度比平时更高,进而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三、皮肤瘙痒,睡觉时皮肤明显出现瘙痒的感觉,这是因为身体内血糖过高而不能被及时的代谢出体外所引起的皮肤瘙痒,而且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麻木的情况。

睡觉时出现以上3种情况,可能是糖尿病向你发出了警告,赶紧测血糖!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了避免夜间低血糖,睡前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才安全?

对于糖友的危害来说,除了糖尿病并发症,那就是低血糖了,而低血糖中的危害性最大的莫过于夜间低血糖。

为什么说夜间低血糖,危害大,这是由于低血糖在夜间不易被察觉,尤其是老年人群,反应本来就比较迟钝,很可能直至陷入昏迷。

因此,如果预防夜间低血糖,也成为了各位老年糖友比较关注的话题,今天林药师就这个话题,给大家讲解,什么的夜间低血糖,夜间血糖正常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算安全!

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原因

由于夜间生长激素、胰升糖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的一些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处于低谷,在夜间胰岛素的需要量较黎明时减少20%-30%,且夜间胰岛素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增强,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

夜间血糖正常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夜间血糖尽量不要<4.4 mmol/L,容易低血糖的人,尽量不要<5 mmol/L。

你可能会担心测夜间血糖会影响睡眠,没关系,一个月查一次就可以了,因为可以通过睡前血糖间接判断夜间血糖。每日注射3~4次胰岛素的,很容易低血糖,最好一周测一次睡前血糖,其他人,一个月测一次就可以了。

睡前血糖正常值最好控制在以下范围:

一般人,最好能在5.5 mmol/L以上。

如果年龄>70岁,或者容易低血糖,或者有严重疾病的人,睡前血糖最好能在6.5 mmol/L以上。

哪些糖友要测夜间血糖?

1、空腹血糖高的:因为我讲过,空腹血糖高,可能是药量不够,也可能是药量超标,导致夜间发生了低血糖,低血糖后,升糖激素分泌增加,空腹血糖就会反射性升高。所以空腹血糖高,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一定要查一下夜间血糖。

2、凌晨3~4点容易醒,或者做恶梦的,需要测夜间血糖,因为可能也发生了低血糖。

3、白天容易低血糖、或有心慌、手抖、出虚汗等低血糖反应、或者到饭点就特别饿的:也需要测夜间血糖,因为白天都会低血糖,晚上十个小时不吃饭,肯定也容易发生低血糖,一定要特别关注。

糖友夜间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

1、突发异常症状怎么办?

一般人低血糖时会出现心慌、出冷汗、哆嗦、饥饿感等症状,但老年人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低下,上述症状往往不明显。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头晕、嗜睡、行为异常等症状,应及时监测血糖,发现低血糖时应立即口服糖块2~4块、糖水100ml或饼干等碳水化合物(粮食)食物,严重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葡萄糖。

2、血糖值多少适宜?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不宜控制得过低,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独居老人以及合并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过低的血糖水平易发生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不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不超过11.1mmol/L。HbA1c维持在6.5%~7.5%或更低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对于老年人可以相对放宽此项指标。

3、如何进行合理饮食?

老年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无需严格禁止摄入含蔗糖食物,每天可适量补充复合无机盐和维生素,防止衰弱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4、如何进行合理运动?

最好是由专业人员制定运动处方,指导适量运动,晚餐后不适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多有减退,患者和家属应重视健康教育,获得家庭的支持和关注,保证安全,防止发生运动损伤。

5、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怎么办?

同时服用多种治疗药物时,应做好多种用药的评估,防止其他药物影响降糖药的作用,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应用磺脲类药物时,关注低血糖反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测,严格遵医嘱用药。

参考文献

[1]张雪芬, 李彩虹.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原因及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 18(6):3.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等.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1):39.

糖尿病人注意:夜间有这些症状,说明血糖已经很高了,要抓紧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的任何一种情况都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在我国发病率不断增高,但是由于糖尿病早期症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糖尿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四肢麻木、身体疼痛、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等症状,一旦确诊糖尿病,就需要终生用药,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你晚上经常有以下症状,很可能是糖尿病找上你了,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1、皮肤瘙痒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睡觉的时候,皮肤瘙痒很容易被忽略。皮肤瘙痒通常是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导致的。长期高血糖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皮肤感觉异常,从而出现皮肤瘙痒。

尤其是到了夜间,这种瘙痒症状会更加明显,因为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粘膜和神经末梢非常脆弱,经常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瘙痒。

因此如果在夜间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一定要警惕血糖升高,及时去医院检查血糖是否异常。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血糖就会继续升高。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神经 病变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2、四肢麻木

四肢麻木是糖尿病典型的早期症状之一。很多患者都有过手脚发麻的经历,即使将手脚放在冷水中,也没有感觉。这是因为当血液中血糖过高时,会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从而导致四肢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会导致血管和神经受损。特别是周围神经 病变,会使患者出现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症状,还会加深手脚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3、尿频尿急

正常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尿量约为500-1000毫升。如果你晚上起夜次数超过2次,就需要特殊关注了。

糖尿病患者因为体内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所以会引起大量的尿液,从而引起尿糖阳性。由于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肾脏过滤功能下降,体内的水分不能被有效利用,导致患者口渴多饮,并且尿频尿急。所以,当你晚上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时,一定要检查一下血糖。

4、疲劳无力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影响了机体各器官的功能,导致患者身体疲劳乏力。同时,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失眠,最终导致疲劳乏力。

糖尿病早期症状很不明显,有些患者即使有这些症状也会认为是正常现象。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5、饥饿感强烈

当体内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利用变差,血糖得不到利用,身体会自动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来分解血液中的葡萄糖,所以会感到饥饿。但如果不是因为饥饿导致的饥饿,而是经常感到饥饿,那就可能是糖尿病早期信号。

糖尿病患者,平时不得不注意的5件事,希望你珍惜

1、均衡饮食

糖尿病患者要想控制血糖,就要严格控制饮食,合理膳食。食物要多样化,营养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粗粮。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以及油炸食品和甜食。

2、控制体重

体重超标会导致血糖升高,诱发各种并发症,所以要减肥。如果体重超标,应通过运动或药物来控制体重。超重的人要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3、适量运动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此外,糖尿病患者还要戒烟戒酒,避免加重病情。

4、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以便尽早治疗。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同时还要进行血糖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正确用药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药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糖尿病药物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用药两种类型,患者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在使用前要咨询医生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