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并发症高发年龄(糖尿病并发症高发的是)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可引起的并发症又多危害又大 冬日如何预防呢?

自入冬后天气越来越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糖尿病患者都更愿意选择待在家里,这种长时间不参与户外活动,身体能量得不到消耗,容易养肥人,而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冬天更容易使能量储备过多,在能量消耗又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出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血糖波动不稳定,造成冬天里糖尿病人的血糖普遍升高的情况。

糖尿病在冬日里的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想要安稳度过这个冬天,是需要掌握诀窍的。本期家庭医生在线有幸邀请到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莫伟教授,他表示,天气的寒冷虽然能够促进身体的代谢速率,但对于糖尿病患者仍需留意几条注意事项:

1、饮食注意清淡,很多人喜欢选择冬日进步,但对于糖尿病人而言,为避免血糖浮动跨度大,饮食上还是应追求清淡为主。

2、加强体育锻炼也很重要。冬日寒冷,一方面可以选择在家做室内运动,另一方面,还可以选择一天里暖和的时间段再出门运动。通过加强锻炼可以帮助增强体质,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3、重视血糖的日常监测。冬天糖尿病人的血糖浮动大,时刻监督血糖,可以及时根据血糖的变动随时调整用药方案,控制好血糖。

糖尿病可引起很多慢性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是将血糖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因为血糖控制不好,最严重的是糖尿病因此带来与之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莫伟教授表示,因为糖尿病本身属于慢性疾病,血糖持续升高容易引起全身性的慢性并发症出现,依据慢性并发症的特点可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两大类,分别有:

大血管的神经性病变主要包括脑梗塞、中风、心梗等,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狭窄、动脉硬化鼻塞以及后期的坏疽,这些病变无疑对患者来说是带来了生命的威胁;

微血管方面常见的病变主要是眼底微血管出现损伤引起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疗,患者会因微血管持续性的眼底微血管出血,最后导致糖尿病人失明的恶果。

糖尿病并发症的冬日预防标准

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慢性有很多,除此之外,还会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人手脚、下肢周围的麻痹神经病、胃轻瘫、消化不良的肠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率失常的心脏方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男性的阳痿等等。糖尿病可引起的并发症很多,危害也很大。想要预防并发症,就要在冬日做好血糖的管控。莫伟教授提醒,想要预防并发症,管控好血糖正常,那么,饮食、运动、药物一个都不能停。

1、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避免高热量的食物。

2、运动方面糖尿病患者要提高重视度,因为只有结合运动才能提高治疗效果。但冬天天气冷,糖尿病病人也要避免神经受气温的影响带来血糖波动,这时可以选择室内的运动,对糖尿病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3、日常做好血糖的监测工作,根据药物方面的治疗,和用药方面的特点进行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稳住血糖,避免受糖尿病并发症的侵害。

联合国糖尿病日 提高警惕!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大

央视网消息:研究表明,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患者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因此预防并发症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同时,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也十分关键。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尿毒症、足病变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

医务人员提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一定要积极治疗,正确用药,切不可因为并发症的出现就盲目加大药量,因为加大降糖药的使用,很可能会引起低血糖,低血糖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比并发症更加严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网

久坐、营养过剩 年轻“糖友”增多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李晓姗、黄燕)第15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陆续亮起蓝光,呼吁各国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广州塔也为呼吁控糖点亮蓝光。

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薛耀明教授介绍,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危害性的认识,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积极响应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中华医学会的号召,启动年度“蓝光行动”,于10-11月期间在省内各个城市开展糖尿病筛查、患者宣教等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延兵教授指出,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糖尿病人数的62%。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绝大多数人营养过剩和久坐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控制糖尿病、强化糖尿病健康管理,刻不容缓!他强调,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人人都应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如果长期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最终将会导致心脏、眼、肾脏等多器官损坏,严重者致残甚至致死。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主委严励教授表示,糖尿病患者长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其中包括糖尿病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糖尿病前期和肥胖患者的饮食管理,糖尿病饮食、运动管理,自我血糖监测,定期门诊随访复查和定期完善并发症筛查,心理咨询和辅导以及糖尿病综合管理等。实现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糖尿病,血糖达标、综合达标至关重要,同时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