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减肥法糖尿病(生酮减肥法能降血糖吗)
用高脂肪、低碳水的“生酮饮食法”减肥、控制糖尿病真的靠谱吗?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2期,原文标题《脂肪——朋友还是敌人?》
文/袁越
20世纪全球知名度最高的饮食建议是什么?少吃盐还是多吃蔬菜?答案很可能是低脂。无论端上来的是一盆红烧肉还是一锅水煮鱼,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是“虽然好吃但不健康”,由此可见关于脂肪有害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了。
其实这个建议的历史并不长,大约开始于1977年出版的一份特别报告。这份报告是由美国参议院的一个特备委员会起草的,它用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心脏病猝死作为案例,建议美国人要少吃脂肪,以碳水化合物代替。这份报告很快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最终促成了美国公共卫生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食品制造商研发低脂食品,其结果就是美国人日常饮食中的脂肪含量从上世纪70年代的42%下降到现在的34%。
据说当年那份特别报告背后并没有足够坚实的科学依据,一批营养学家曾经表达过不同意见。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最近这40年里美国人的平均体重逐年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平均寿命继20世纪初的大流感以来首次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些事实让不少人开始反思美国的低脂政策,一些科学家在动物和人身上试验了高脂肪低碳水的所谓“生酮饮食”,证明起码在中短期内对于减肥和控制糖尿病来说效果都要比低脂肪高碳水的饮食法要好。
于是,这股风潮迅速扭转了过来。最近亚马逊网站最畅销的10本关于减肥的书当中,有4本是关于生酮饮食的。
难道脂肪真的被平反了吗?2018年底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刊登了一篇论文,4位美国主流科研机构的营养学专家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脂肪和碳水的利弊,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景式的综述。
根据这篇综述,碳水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碳水的氧化效率要比脂肪高,所以人类的新陈代谢是偏向碳水的。也就是说,如果两者都有,那人体肯定先消化碳水,而把脂肪存下来。从这个角度来看,脂肪似乎应该比碳水更容易让人发胖。
第二,研究证明脂肪酸会引发炎症反应,增加细胞癌变的概率。另外,脂肪的消化过程需要胆汁,而胆汁的其次级代谢产物进入消化道后会诱发直肠癌。
第三,因为脂肪比碳水贵,所以农业国家的穷人往往以碳水为主食。但很多案例表明,当这些穷人移民到富国,改变了饮食习惯之后,往往会很快发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脂肪派则提出了自己的证据,证明脂肪比碳水好,主要理由也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脂肪不仅是能量的来源,其中含有的奥米茄-3和奥米茄-6脂肪酸还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果饮食中含有的脂肪太少,很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第二,好多种类的癌细胞都是依靠糖酵解来获取能量的,如果减少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这些癌细胞将会被饿死,所以生酮饮食有抗癌的功效。
第三,在农业诞生之前,人类依靠打猎和采集为生,生酮饮食才是祖先们的日常状态。很多案例表明,当那些以打猎为生的原住民(比如因纽特人和某些海岛渔民)进入现代社会,改以碳水为主食后,他们的体重都会迅速增加,健康状况则会有明显的下降。另外,在胰岛素被发现之前,医生们都是靠生酮饮食法来治疗糖尿病的,所以这种饮食方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适应起来完全没问题。
两派似乎都有道理,到底应该信哪边呢?
这篇论文的作者认为,也许我们的关注点错了。无论是脂肪还是碳水,数量都不如质量更重要。对于脂肪来说,非饱和脂肪要远比饱和脂肪健康得多,所以应该多吃植物油,少吃肥肉。对于碳水来说,则应该尽量避免吃精加工的碳水,多吃糙米和全麦食品。因为精米、精面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极少,还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是最不健康的碳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无论是碳水还是脂肪,都不应吃太饱。如果你每顿饭都吃到撑,那无论怎么吃都是有害健康的。
网红减肥法生酮饮食神话破灭?最新研究表明其可诱发多种疾病
记者 | 原祎鸣
编辑 | 谢欣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ETO)是一个减肥圈里多年来热度不减的名字,与早已被证实对身体不利的“三天香蕉减肥法”、“三天苹果减肥法”等极端瘦身方法相比,生酮饮食似乎总是反复游走在科学与伪科学中。
生酮饮食是一种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为主,辅以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饮食方案。简而言之,就是饮食结构中有大量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极少或没有碳水化合物的结构。
不过,这个曾经被证实对减脂有帮助的减肥方式正在遭受越来越大的质疑。今年7月,美国责任医师协会(PCRM)、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纽约贝尔维尤医院等五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该文章指出,长期坚持生酮的饮食策略不仅无法起到减肥作用,还可能诱发包括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该文章表示,生酮饮食的方法,让体内的蛋白质尽可能多分配给了糖异生,仅将最少的必要量用于组织修复。此外,生酮饮食会极端限制碳水,人们通常会采用减少果蔬、全谷物和豆类的摄入等方式来完成生酮饮食,但如此也会导致人体硫胺素、叶酸、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6、钙、镁、铁和钾等多重营养物质的含量也通常较低。因此,生酮饮食很可能会让人体出现营养缺乏症以及肠道功能受损。
生酮饮食的方式里包括大量摄入红肉、加工肉类和饱和脂肪,而过多的脂肪储存在肝细胞中,会导致脂肪变性,并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增加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今年5月刊登在《科学》上的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约翰·斯彼克曼(John Speakman)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凯文·霍尔(Kevin Hall)合作发表的文章介绍称,目前流行的饮食理论模型为“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模型”(简称CIM模型)。该模型认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引起餐后胰岛素水平激增,而胰岛素促进机体摄入的能量储存到脂肪组织中,产生饥饿信号,而该信号会抑制代谢率并进一步刺激进食。低碳水的生酮饮食则会打破这一循环,降低机体对食物的渴望并提高代谢率,因此减肥效果显著。
然而约翰与凯文分别在实验动物和人类模型的能量平衡和摄食调控方面的研究认为,大多数CIM模型的预测结果被推翻,证明该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生酮饮食的作用。根据CIM模型预测,摄入高碳水饮食后引起的餐后血糖水平,较低碳水饮食更高,因此会导致较高的体重和体脂水平,但是长期动物实验和短期人类实验均显示了相反的结果;反之,根据CIM模型预测,低碳水饮食会导致食欲降低和体重降低,但目前对肥胖和超重患者采用低碳水饮食的研究结果各异。
此前《肥胖评论》、《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等多医学期刊杂志上都曾发表过有关生酮饮食的看法和结论,上述期刊均表示,生酮饮食可以在短期内通过降低饥饿感、抑制食欲及改善脂肪氧化代谢等方式来控制体重。但长时间来看,生酮饮食法的减重效果与低脂素食等其他饮食方式相比没有优势甚至更差。
实际上生酮饮食在诞生之初,并不是以减肥为目的。1921年,美国医师Wilder以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为目的首次提出生酮饮食概念,这种方式可以利用生酮饮食使机体产生酮体模拟饥饿状态。随后,生酮饮食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2型糖尿病。
但是后来也有部分专家支持生酮饮食减肥。2017年美国肥胖协会年会上,阿拉巴马州大学Goss教授报告了一项为期8周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生酮饮食组平均减重达9.7%,而低脂饮食组则只减掉2.1%;在腹部脂肪减少量上,生酮饮食组比低脂饮食组多出近3倍。该研究还发现,即使不对脂肪或总热量进行严格限制,生酮饮食方案仍能使得受试者在2周内快速减重10磅。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中表示,生酮减脂对体脂和腰臀比减少效果明显,且和持续时间正相关。生酮治疗已有近百年的临床应用历史,适应证从癫痫逐步扩展到体重管理,肿瘤等多个领域。
此外,《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上发布的《单纯性肥胖的生酮治疗临床路径》也从医学层面肯定了生酮饮食可以治疗单纯性肥胖,但上述文件中也点名,生酮饮食不是万能的,只是一门营养学的分支,是一种营养素极度不均衡的饮食方式。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生酮饮食有泛化、滥用、过度拔高和商业化的倾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上发布了《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版) 》和《生酮饮食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2019年版) 》中表示,生酮饮食干预是针对2型糖尿病最简单、最有效、 最经济的首选干预方式,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贯穿全程的基石。
不过,但对于减重来说,目前仍然无法确定生酮饮食是否是一个科学有效且对身体无伤害的方式,但如今生酮已经衍生出了一条近乎“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生酮面包、生酮奶酪、生酮代餐粉,甚至生酮减肥培训班等等。
“生酮饮食法”会导致中毒?这些人千万别这样减肥
“生酮饮食法”颇受减肥人士的欢迎,不少人声称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但网上有传言称,某小伙在使用这种减肥方法的时候,出现了 头晕、恶心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自己中毒了。那么,生酮饮食法到底是什么?这种方法 真的有利于减肥吗?它又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
2017年7月12日,在河南省体育中心,一个“小胖墩”在进行训练。(张涛/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生酮饮食法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低碳水饮食,即摄入很少的碳水化合物、大量脂肪和适量蛋白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师李颖颖介绍,“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迫使人体由一台以碳水化合物为燃料的机器转变为以脂肪为燃料的机器。由于脂肪在人体内经肝脏代谢后会产生酮体,因此这种方法被称为生酮饮食法。”
这种方法真的能够帮助减肥吗?成都军区总医院营养科医生林宁指出,极端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会逐渐消除机体的糖原储存,造成结合水的排泄; 高脂肪摄入和适量蛋白质摄入会引起很强的饱腹感,从而抑制食欲。同时,当少吃或不吃淀粉类食物时,大脑会因为缺乏葡萄糖来源而发出“指令”,分解体内的脂肪生成酮体,以满足人体所需。 因此,这种方法在短期内的确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不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蔡红琳表示,长期保持生酮饮食,可能会出现钠、钾、镁、钙、维生素和纤维摄入不足,引发骨科病、心血管病和肾脏疾病。同时,大脑会因为缺乏葡萄糖来源而出现不可逆的伤害,比如记忆力下降等。 此外, 长期的高脂饮食会导致体内的脂肪分解代谢不完全,使大量酮体类物质蓄积在体内无法被利用,因为酮体为酸性物质,所以体内酮体长期过多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林宁提醒,并不是每一位需要减重的人都适合使用生酮饮食法,严重肝脏疾病、脂肪代谢障碍、胆囊疾病、胰腺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期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适宜接受这种方法。一般来说,生酮饮食法适合单纯性肥胖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高、目前体重、理想体重等为患者量身定制一个循序渐进的减重方案,而患者应在相关医生的监测、照料下使用这种方法。(齐春香)
本文由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迎建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