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人阳了会怎样(糖尿病人阳了吃什么食物好)
“阳后”这类人群要注意,这个指标极易飙升并可能威胁生命!
近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接诊了多位糖尿病阳后患者
发展成酮症酸中毒
医生表示,如果救治不及时
严重时会威胁生命
同时提醒:新冠流行期间
更要好好关注血糖指标
58岁糖尿病人阳了血糖超标5倍危及生命
“不该这么不注意,现在想想都出冷汗!”浙江临安58岁的华阿姨(化名)虽已经从危险中脱离,但还是比较虚弱。
5年前,华阿姨在体检中被诊断为糖尿病,一直服用相关药物。不过,近年来她并没有好好监测自己的血糖指标,也不清楚具体控制得如何。
前几天,华阿姨和家人先后感染新冠病毒,开始头痛、发烧,华阿姨最高到39.8℃,她被烧得晕乎乎地躺在床上,也不记得自己是否服用降糖药。
华阿姨反复发烧总共持续五天,浑身无力、没胃口,她和家人都以为是“阳”后的正常反应,直到一天傍晚,女儿做好晚餐,想让华阿姨多吃几口,却发现她神志不清,怎么叫也没反应,甚至还说起胡话,于是赶紧将她送到位于家附近的浙大医院总部。
急诊科医护人员了解了华阿姨的相关病史后,为她做了相关检查。数据显示,华阿姨空腹血糖高达28mmol/L(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约为正常值的5倍,同时伴有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伤等,肺部CT显示有炎症渗出。
经过内分泌科会诊
结合病史及检查结果
华阿姨被确诊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新冠感染
需要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近期天天有类似病例
内分泌科周伟斌副主任医师表示,类似华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阳后发生酮症酸中毒现象并不少见。
在周医生负责的14位住院患者中,有12位是糖尿病患者阳后血糖控制不佳的,其中的3位已经发展到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表现为多尿、口渴、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脱水、精神不振、头晕头痛、口中有类似烂苹果的酮臭味等,严重者甚至休克昏迷,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而在急诊和ICU里
酮症酸中毒患者也不在少数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刘志海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接诊到酮症酸中毒患者,以前这种情况1个月只会接诊到几例而已。
为什么患上新冠后
糖尿病患者容易血糖控制不佳
甚至发展成酮症酸中毒?
医生介绍,一方面发烧、感染后,本就会引起血糖波动;其次,由于患病服用其他药物,或者身体不适,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未按照医嘱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另外,患病期间很多患者胃口变差、饮食减少、作息紊乱、腹泻、呕吐等,都会引起血糖剧烈波动。
多种因素相叠加后
会让糖尿病患者
相比普通人更易发展为重症
另一方面,酮症酸中毒出现的部分症状,如精神不振、头晕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和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极其类似,易增加病情迷惑性,往往糖尿病患者已发展到酮症(酮症酸中毒的前一步),但本人和家人尚未意识到,等发生酮症酸中毒后,就会大大增加救治难度,很可能威胁生命。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过关?
在我国,糖尿病患者比例
大约为13%左右
相当于每10人里
就有超过1人是糖尿病患者
且随着年龄增长
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更高
“年龄大、叠加糖尿病,使得该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会高于普通人。”浙大一院内分泌科主任沈建国主任医师表示,相较普通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糖尿病患者还将面临感染诱发的代谢紊乱加重问题,新冠病毒会侵犯胰腺,并损害被感染患者的胰岛功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专家表示
虽然糖尿病患者阳后
基础疾病加重的概率较大
但也不必过于焦虑
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1、严格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平时应监测血糖,阳后更要注意增加监测次数,特别建议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偏高、但还没到糖尿病程度的人,也应注意监测血糖;
2、注意饮食:很多人阳后会有食欲不振、胃口差的情况,但一定要保证营养;糖尿病患者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因为生病,想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就选择单一米面类食物。
此外,部分患者表示阳后反而胃口大开,糖尿病患者或是体检时发现血糖较高者要特别注意,不可大吃大喝;
3、适当运动: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感染期间,不建议大量运动,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4、用药:糖尿病患者用药需要注意两点:
一、胃口下降,降糖药、胰岛素等没有相应减量,易出现低血糖昏迷现象,且为数不少;
二、贸然停服糖尿病药物,结果血糖悄然升高,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的也很多。所以家中一定要严格监测指头血糖,及时就医。
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阳”后,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旦血糖出现持续超标,或者感觉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腹痛、呕吐、无法进食、精神状态差、乏力多汗、呼吸中有烂苹果气味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阳康”后也要注意身体状态、及时监测血糖,造成不可为了庆祝康复“大吃大喝”。
转自:浙大一院
来源: 贵阳晚报
糖尿病“阳”了怎么办?
疫情高峰来临,有高血压、高血糖的市民担心,如果“阳”了怎么办,血压、血糖会否增高?会不会感冒?会不会细菌感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贾伟平表示,冬季天冷,血压、血糖本来就可能偏高,患者应保持正常的起居。
血糖方面有具体的参考指标: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要控制在小于7%,空腹血糖要控制在7mmol/l以内;70岁的老年人,空腹血糖若在7-8mmol/l之间也不要太担心;80岁的空腹血糖可以在8mmol/l;90岁老人的空腹血糖可以在8-9mmol/l。
如果血糖和血压能平稳控制,就不必太忧虑或者需要多做些别的什么,注意个人防护就行。
贾伟平提到,今冬严寒,老年市民出门除了戴口罩,还要戴好帽子和围巾,防止温度突然下降血管收缩激发体内神经内分泌反应,给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时节,与人交谈不要摘口罩,吃饭也有所遮挡。老年人无特殊需要不要去公共场所,去也要做好保暖。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徐妍斐
来源: 新闻晨报
糖尿病人“阳”了很危险,不仅会引起血糖波动,还可能引起并发症
前段时间,上海一位75岁老人感染新冠昏迷不醒,被送进复苏室抢救的消息令人震惊。据了解,这位老人拥有多年糖尿病史和高血压,日常血糖控制不佳。感染新冠后,患者出现发热、食欲不佳现象。随着病情进展,家用血糖仪已无法测出血糖,增加胰岛素剂量后效果也不好,随后又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紧急送医后,在医生的救治下,患者情况好转。
感染新冠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可疏忽大意
伴随着政策放开,全国感染新冠的人数越来越多,前不久多省市甚至还出现了新冠感染高峰。但随着“阳康”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卫健委也于近日发布消息称,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这也使得“住院新冠感染者回落到127万人”的话题迅速登上了热搜。
感染人数下降,住院人数减少,这对于大众来说确实是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感染者人数在下降,但人们仍然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该注重防护。
首先,对于新冠大众皆不可轻忽大意,是因为新冠不仅会带来发烧、流涕、咳嗽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血糖波动,这可能会让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其次,则是因为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易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病例,这一说法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被明确指出。因为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受多种因素(如免疫系统应激等)影响,易引发血糖波动失控。人体血糖一旦失控,糖尿病患者就可能会出现免疫系统自我攻击的情况,这时患者的血糖就会应激性急速上升,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由此,能看出新冠和糖尿病是双向影响的,在这个过程中,血糖波动是十分关键的因素。所以,想要身体更健康,血糖的管理工作就要做好。如何做呢?
血糖波动影响大,科学管理很关键
生活方面,日常应精准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血糖数值和血糖波动情况,监测血糖应以餐后血糖为准。同时,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用药方面,应遵医嘱坚持规律服药或注射胰岛素,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加服中成药,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津力达颗粒作为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的创新专利药物,组方独具特色,以“益气养阴 健脾运津”为治疗准则,契合中医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形成“通脉络 运脾津”的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新方法。津力达颗粒在平稳降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且疗效显著。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贾伟平教授牵头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血糖波动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津力达颗粒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在治疗后显著降低,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在治疗后明显改善。
仝小林院士团队开展的临床研究(共192例患者)和荟萃分析(共1810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同时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改善代谢状况,安全性良好。
对于那些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形体偏胖,面色萎黄,大便时溏时稀,食后易胃脘胀痛,口苦、咽燥,四肢乏力,咳嗽、吐痰,或者恶心呕吐者,都可使用津力达颗粒,从脾胃来进行调理。
不仅如此,相关研究还证实,津力达颗粒可以调节升糖激素和胰岛素的平衡,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平稳降低血糖水平,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缓解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它还曾获评“2022北京晚报读者推荐家庭常备降糖药”。
特殊时期,虽然多地新冠感染高峰已过,住院的新冠感染者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但鉴于新冠对血糖的影响,鉴于新冠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大众(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仍应注意科学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