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病人尿多的原因(糖尿病病人尿多要控制喝水吗)

人民网 0
文章目录:

多尿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导致糖尿病多尿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属于一种典型的内分泌科疾病,主要特征是尿液当中含糖量过高,而且会有尿多的现象。当检测到尿液当中含糖量过高时,一定要引起注意,看是否已经患上了糖尿,如果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多尿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吗?

多尿属于众多糖尿病症状当中的一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中枢神经衰弱,非常容易引起尿崩的症状,患者小便的次数增多,饮水量也会加大,时间一长,如果病情没有的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导致饮水过大排尿次数增多现象的恶性循环。其实,导致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还有很多,只要根据不同的原因,做针对性的治理,是可以有效缓解多尿的症状的。

导致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有哪些?

1、饮水过多。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就会出现口渴的现象,在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一天的饮水量是正常人的一点五倍,如果患者大量的饮水而不加以克制,尿液也是会增多的,排尿过多,又会将体内的水分毫无保留的全部排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尿崩的现象。

2、精神刺激。精神受到刺激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多尿的症状,面对这方面的原因,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查之后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理期间,一定不要刺激患者的情绪,让患者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够防止病情的恶化。

3、炎症刺激。糖尿病患者如果患有某种炎症,也是会导致多尿的现象的,常见的有结核性膀胱炎,急性膀胱炎,外阴炎等,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先对这些炎症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待炎症痊愈之后,多尿的现象自然会得到缓解。

4、尿道结石。如果糖尿病患者的尿道出现了结石。或者是由于尿道出现异物等非炎症疾病刺激下所造成的多尿现象,可以通过手术或者药物的治疗办法,将体内的结石和异物排到体外即可,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多尿的症状就会慢慢的消失。

5、饮食因素。糖尿病患者多尿的现象与平时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很多人都绝对在患病期间,应该多吃一些瓜果蔬菜补充营养,或者是多吃一些像粥一样清淡的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效果却不那么明显,可能还会导致患者多尿的症状加深。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尽可能的少吃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平日里的一日三餐可以用干粮替代。

以上是一些导致糖尿病患者多尿症状的主要原因,对于饮食因素和平时的生活因素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来抑制病情的恶化,对于一些疾病因素来说,我们可以先将疾病只好,只要我们找到导致症状的原因,通过治疗,是可以有所缓解的。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多尿、多饮?

嗨,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糖尿病的“三多”症状之一——多尿多饮。

知道为什么我把多尿放在前面,多饮放在后面吗?这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个因果关系。多尿是导致多饮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尿得太多,我们不得不多喝水。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血糖升高,身体会怎么反应呢?身体为了保护自己,会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的糖分。这就导致尿量明显增多。当你尿得太多,体内就会失去大量水分,口渴的感觉就来了。

那么,多尿多饮的症状是怎样的呢?首先,你会感到口唇干燥,舌头发黏,有时还会出现苦、麻的感觉。每天的饮水量可能超过一个5磅的暖瓶,白天和夜间的尿次和尿量都很多,特别是晚上。有的人可能喝了很多水,肚子都胀了,但还是感到口渴。也有的人虽然口干,但并不想喝水,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渴不欲饮”,可能是体内湿热郁积导致的。

但要注意的是,虽然约有2/3的糖尿病病人有多尿多饮的症状,还有1/3的病人可能没有这个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所以,如果你有这些症状,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哦!

总之,多尿多饮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有这个症状。如果你有这些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哦!

科普|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吗?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糖尿病会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从而危及体内很多系统,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大。糖尿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成年发病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糖吃的过多,而是因为机体胰岛素相对缺乏而无法代谢和利用摄入的糖。糖尿病人吃糖之后,机体既无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升高的血糖随着血液来到组织和器官,主要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组织。这时,血液中的糖比正常人的含量大得多,很容易就超过了肾糖阈,造成糖尿。

由于血糖过高,血液渗透压增加,导致患者口渴,多饮;而高糖的尿液,又导致了患者发生了渗透性利尿,导致多尿;糖分不能被有效利用,身体得不到供能物质,就会时常感到饥饿,饭量变大,而同样由于能量不足,人会慢慢消瘦,这就是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的原因。

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mmol/L间,若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时则为糖尿病。患者体检若发现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建议择日再次测定空腹血糖,以明确诊断。

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平时未养成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不并知晓本身的血糖变化。其实,血糖失控在全身都会有信号,眼睛、肾脏、血管及神经都会损伤。

糖尿病失控的身体信号

视力的变化——糖尿病患者有可能发生视力模糊,晚上看灯会出现光环现象。

听力丧失——耳朵中有许多细小血管对听力起关键作用,高血糖会损害这些血管。

牙龈出血——高血糖会导致牙龈萎缩,导致严重的牙周病症状。

口腔溃疡——高血糖会导致口干舌燥,容易发生口腔溃疡。

四肢麻木、经常疼痛——神经损伤会扰乱四肢与大脑之间的信号传递,手脚好像带了手套和袜子,有麻木感。

头晕、眼花——血糖过高容易造成起身太快时感到头晕,这是因为心脏和大脑供血受到阻碍。

肠道及膀胱功能紊乱——高血糖会损伤膀胱神经,患者难以感受到何时需要小便的信号,导致憋尿,从而让膀胱炎频发,如果胃肠道神经持续受损,则容易导致便秘和腹泻。

皮肤干燥或瘙痒——血糖过高容易导致皮肤干燥或瘙痒,有了伤口,容易感染,愈合缓慢。

出汗异常——血糖过高容易导致一些患者出汗异常、频繁,夜间或吃饭时尤为严重。

糖尿病如何防治?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有四点要注意:坚持运动、合理膳食、积极治疗、定期监测。

1、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

2、适当的运动(每天 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的运动);

3、每年定期体检监测血糖值;

4、若是糖尿病患者,需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控制好血糖。

专家建议,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症状的人群,要及早到医院检测血糖。除遗传因素外,多数糖尿病是由于不好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把“管住嘴、迈开腿”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从每日控制膳食总热量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