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名医(糖尿病名医排名前十)
- 1、进入糖友家 → 最懂糖尿病的人去世了,他生前提出的“抗糖宝典”你一定要知道!
- 2、进入糖友家→调整饮食与运动3个月,他成功控制了血糖与血压!
- 3、进入糖友家 → 最懂糖尿病的人去世了,他生前提出的“抗糖宝典”你一定要知道!
进入糖友家 → 最懂糖尿病的人去世了,他生前提出的“抗糖宝典”你一定要知道!
要问糖尿病科普教育哪位专家做得最好?
北京协和医院的向红丁教授当之无愧
他是糖尿病科普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是医界的楷模
糖友心中的灯塔
2017年9月4日凌晨四时,我国著名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而辞世,终年73岁。
糖尿病“五驾马车”一词曾红遍全国,同时这也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向红丁。
他生前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
多年来,他首创了“三五防糖法”,让国内诸多糖尿病患者受益良多!
他提出的糖尿病教育理论
五驾马车
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并驾齐驱,一个也不能少。
三五防糖法
五个要点、五驾马车、五项达标
五个要点: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药用点儿。
五驾马车: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
五项达标:控制好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
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改革开放之前,长期的贫困锻炼了中国人很“抗饿”,一顿饱饭可以饿两天,禁得住饿,可以说有“饿不死的基因”。这种基因在贫困时期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因,有这种基因才能活下来了。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这种基因还在那在积攒能量,所以没吃几天饱饭,可能就变胖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就来了。
所以吃饭还是得悠着点,还是要吃穷一点!
在今年6月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华夏糖尿病诊疗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向红丁教授曾指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晨昏颠倒,高糖、高脂、高盐、多油等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大爆发主要原因。
“
患者教育工作必须往基层转移,三级医院的专家应该走出诊室,走进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一批批地集体诊治,而不是坐在诊室里一个个地等着患者来治。
”
他认为,糖尿病真正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五驾马车并重,综合治疗,教育先行,饮食营养疗法应作为基础手段长期坚持。
关于糖尿病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请猛戳!!!
↓↓↓
▷六医院专家王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潜伏”的杀手
▷六医院内分泌斯洁骊:胰岛素治疗六大误区,你知道几个?
▷糖尿病人容易陷入的运动误区,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今日直播预告
时间
今天上午10:00开始
标题
糖尿病教育之药物治疗
医生介绍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李京晶
直播内容
糖尿病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关键在于用对药。如何选择药物?你想知道的,医生的回答都是在这里。
直播观看方式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 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直播回顾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一个慢性并发症足以要了你的双腿!
如何早发现早防治?
戳下图看回放,听专家的独家见解!
↓↓↓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人民网、健康时报、糖尿病之友、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
进入糖友家→调整饮食与运动3个月,他成功控制了血糖与血压!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
糖尿病分会常务理事
陈秋
带领团队正式入驻糖友家
从8月30日开始做直播啦!
每天一场,开满五场!
视线模糊不一定是挂眼科
有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惹的祸!
中医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张新霞
为大家带来讲座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戳下图即可收看直播回放!
患有糖尿病5年
李先生存在多种身体问题
每天还必须带着呼吸机睡觉
精神与心力疲惫不堪
短短3个月
他的血糖与血压
都被控制到了正常值内
究竟是什么样的灵丹妙药?
让他有了如此大的改变
请随小康妹儿一起去探秘
......
人越懒
越容易得糖尿病
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缺乏运动的疾病。
超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肥胖及身体惰性有关。
如果持续 6 个月不运动,体重、腰围、体内脂肪分布、血脂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胰岛素敏感性和身体健康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这样就导致一个后果——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尤其是 2 型糖尿病。
到这里你应该猜到了,没错!李先生的神器和运动有关!
亲询揭秘者
究竟是啥神器?
探秘对象1:李先生
说来也简单,李先生每周进行三次运动,每天完成50分钟左右的体育锻炼,这其中包括:
有氧运动,如跑步机锻炼、上下肢复合训练器、自行车运动等
功能性训练
......
而就是这样的体育锻炼,让李先生在3个月后成功减重2.6kg,体重从原来的84.6kg下降到82kg。
相信许多糖友要问了
效果真的如此惊人吗?
具体的操作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神秘人物了,如此令人振奋的成果,跟他的指导密不可分。
他就是李先生的主治医生齐润文!
由于减重的目标还未达到,齐医生建议李先生继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
探秘对象2:门诊医生齐润文
“糖尿病一般的饮食控制都不好做,应该选择哪些食物才更加有利于控糖?其实好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饮食调节一般是阶段性开展的,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指标情况进行定做。通常我们会建议病人,不要吃一些精致的肉类、也不要吃培根与香肠。适量的运动 管住嘴,才可以有效地控糖。”齐润文介绍说道。
通过3个月的运动 饮食调节,8月25号,李先生重新检测了身体的各项数值。
从上图数据看来,齐润文医生表示李先生目前的身体状态还算不错,血糖和血压数值都很正常,没有风险。有氧运动也在身体可以接受的范围中,也没有引起低血糖和眼底病。
运动 饮食调节能控糖?
看专业医生怎么说!
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成大附院苟晓琴医生建议应从合理膳食和坚持运动降低体重做起,控制好血糖,以避免其引发并发症。
坚持控制饮食和运动,在较长的时间内是能够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的。
另外,每天按时检测血糖血压也很重要。一旦发现血糖血压超标,就需要使用适量的药物加以控制。
实地探访术康医学运动中心
选址在成都市中心人民南路航天科技大厦内的术康医学运动康复中心,于2016年10月开业。由此,术康开启了“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医学运动康复服务。
“ ‘术康’ 承载着我的理想,即使我做不了医生,但是我还是想做一名好医生该做的事情。” 术康CEO雷震告诉小康妹儿,“我们引进美国Baylor Health的康复标准,从医学测评个性化开始,制定个性化训练康复计划,能让康复者完成高于平均水平的运动强度。”
术康教练在指导大家做运动
术康医学运动中心开始会为新来的顾客做四方面的检测:身体脂肪分布、内脏脂肪、体重、骨骼肌肉的评估。
通过这几方面的检测,为其测出最适合的运动方式。你是适合跑?还是适合跳?咱们用数据来说话。
之后,再结合其四肢、脊柱、心肺功能,制定出私人专属的运动课程,以及饮食方案。另外还有专门的门诊医生随时监测,适时调整顾客的用药情况。
你对这样的科学锻炼也很感兴趣?
报名吧!
今日直播预告
时间
今天上午10点开始
标题
糖尿病足中西结合诊治
医生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龚光明
直播内容
糖尿病中心专家现场讲解
中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足
直播观看方法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 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关于糖尿病
↓↓↓
进入糖友家 → 最懂糖尿病的人去世了,他生前提出的“抗糖宝典”你一定要知道!
要问糖尿病科普教育哪位专家做得最好?
北京协和医院的向红丁教授当之无愧
他是糖尿病科普教育界的领军人物
是医界的楷模
糖友心中的灯塔
2017年9月4日凌晨四时,我国著名糖尿病学家向红丁教授,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而辞世,终年73岁。
糖尿病“五驾马车”一词曾红遍全国,同时这也让所有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向红丁。
他生前任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华糖尿病协会会长。
多年来,他首创了“三五防糖法”,让国内诸多糖尿病患者受益良多!
他提出的糖尿病教育理论
五驾马车
教育、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并驾齐驱,一个也不能少。
三五防糖法
五个要点、五驾马车、五项达标
五个要点:多懂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药用点儿。
五驾马车: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糖尿病监测。
五项达标:控制好体重、血糖、血压、血脂和血黏度。
别拿“吃糠咽菜的基因”吃大鱼大肉
中国人是拿“吃糠咽菜的基因”来吃大鱼大肉。
改革开放之前,长期的贫困锻炼了中国人很“抗饿”,一顿饱饭可以饿两天,禁得住饿,可以说有“饿不死的基因”。这种基因在贫困时期是一个非常好的基因,有这种基因才能活下来了。
改革开放后,突然富裕起来了,这种基因还在那在积攒能量,所以没吃几天饱饭,可能就变胖了,血糖就高了,糖尿病就来了。
所以吃饭还是得悠着点,还是要吃穷一点!
在今年6月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华夏糖尿病诊疗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向红丁教授曾指出,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晨昏颠倒,高糖、高脂、高盐、多油等饮食习惯是导致糖尿病大爆发主要原因。
“
患者教育工作必须往基层转移,三级医院的专家应该走出诊室,走进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一批批地集体诊治,而不是坐在诊室里一个个地等着患者来治。
”
他认为,糖尿病真正有效的治疗办法是五驾马车并重,综合治疗,教育先行,饮食营养疗法应作为基础手段长期坚持。
关于糖尿病
还有更多精彩内容
请猛戳!!!
↓↓↓
▷六医院专家王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潜伏”的杀手
▷六医院内分泌斯洁骊:胰岛素治疗六大误区,你知道几个?
▷糖尿病人容易陷入的运动误区,来看看你中招了没!
今日直播预告
时间
今天上午10:00开始
标题
糖尿病教育之药物治疗
医生介绍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主治医师
李京晶
直播内容
糖尿病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药物治疗关键在于用对药。如何选择药物?你想知道的,医生的回答都是在这里。
直播观看方式
1、病友圈观看:在四川名医糖友家(1、2、3、 4、5、6群)心血管圈、肾脏圈中,准时点击小康妹发送的直播链接观看。
2、如何加入病友圈:微信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底部对话框中输入关键词“糖友家”“心血管圈”“肾脏圈”,按照提示入群。
直播回顾
糖尿病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一个慢性并发症足以要了你的双腿!
如何早发现早防治?
戳下图看回放,听专家的独家见解!
↓↓↓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来源:综合人民网、健康时报、糖尿病之友、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图片来源:123RF等
本文编辑:谢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