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蹲久了脚麻是糖尿病吗(蹲会儿脚麻)

新华网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蹲时间久了会腿麻?

蹲久了腿会麻,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应该都经历过,那你知道为什么蹲久了腿会麻吗?

蹲久了之后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影响了神经的正常传导。周围神经受到压迫,不能把受到的刺激准确、及时地传给大脑,所以会使人感觉腿脚发麻。另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压迫胫神经或腓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症状,使腿和脚产生麻木感。

当麻木感产生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姿势,或小范围内快速走动几分钟来缓解麻木感;如果感到左腿发麻,可以高举右手10秒,然后放下,反复3次,右腿麻的话就举左手。这样,腿部麻木感可以得到缓解;还可以变换走路姿势,如走“内八字”,使肌肉均衡受力,减轻发麻的感觉;除此之外,对发麻部位进行搓、热敷,也能消除麻木感。

当然,不仅蹲久了会腿麻,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变也有可能影响周围神经,使人产生腿麻、脚麻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肢体麻木,建议及时就医。这里所谓的肢体麻木,是指肢体对外界的刺激,如对冷、热、痛等感觉的丧失。因为麻木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中风的前兆就是肢体麻木,还有不少成年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往往不是多饮、多食、多尿,而是手足部麻木。

此外,人蹲久了除了会腿发麻,猛起还会感觉头晕眼黑。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人蹲着的时候,腰和腿都是曲折的,血液不能上下畅通,如果此时猛地站起来,血液便快速往下流去,造成上身局部缺血,从而导致大脑暂时贫血。

在生活中,无论是什么姿势,同一姿势都不应该持续太久,最好隔几分钟就变换一次。平时也要多进行一些慢跑、游泳等锻炼腿部肌肉的活动。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蹲时间久了会腿麻?

蹲久了腿会麻,这种情况大多数人应该都经历过,那你知道为什么蹲久了腿会麻吗?

蹲久了之后腿部血液流通不畅,影响了神经的正常传导。周围神经受到压迫,不能把受到的刺激准确、及时地传给大脑,所以会使人感觉腿脚发麻。另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压迫胫神经或腓神经,引起神经麻痹症状,使腿和脚产生麻木感。

当麻木感产生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姿势,或小范围内快速走动几分钟来缓解麻木感;如果感到左腿发麻,可以高举右手10秒,然后放下,反复3次,右腿麻的话就举左手。这样,腿部麻木感可以得到缓解;还可以变换走路姿势,如走“内八字”,使肌肉均衡受力,减轻发麻的感觉;除此之外,对发麻部位进行搓、热敷,也能消除麻木感。

当然,不仅蹲久了会腿麻,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病变也有可能影响周围神经,使人产生腿麻、脚麻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肢体麻木,建议及时就医。这里所谓的肢体麻木,是指肢体对外界的刺激,如对冷、热、痛等感觉的丧失。因为麻木是许多疾病的早期信号,比如中风的前兆就是肢体麻木,还有不少成年糖尿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往往不是多饮、多食、多尿,而是手足部麻木。

此外,人蹲久了除了会腿发麻,猛起还会感觉头晕眼黑。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当人蹲着的时候,腰和腿都是曲折的,血液不能上下畅通,如果此时猛地站起来,血液便快速往下流去,造成上身局部缺血,从而导致大脑暂时贫血。

在生活中,无论是什么姿势,同一姿势都不应该持续太久,最好隔几分钟就变换一次。平时也要多进行一些慢跑、游泳等锻炼腿部肌肉的活动。

本文由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二中高级教师黄少华进行科学性把关。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夫妻双双确诊,严重可致死!警惕这种菜

来源:中国新闻社

据都市快报报道,近日,71岁的黄阿姨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不太灵活,讲话口齿不清。儿子发现后立即拨打了120,将她送到家附近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

医生初步判断黄阿姨的症状可能是脑卒中,马上为她做了头部磁共振、CT等检查,结果发现她的颅内基底动脉已经完全堵塞,考虑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情况十分危急。由于血栓较大,且错过了溶栓时间窗,医院立即启动脑卒中介入手术流程。

黄阿姨在医院治疗期间,她的老伴某天清早起来,也出现一侧手脚发麻的症状。他立刻打车到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颅内基底动脉穿支的血管发生闭塞,引发脑干梗塞。好在就诊及时,经溶栓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改善,目前夫妻俩住在同一个病房。

几十年来,他们饭桌上少不了这种菜

医生询问黄阿姨儿子后才知道,原来两人平时饮食口味比较重,几十年来饭桌上少不了腌制海产品,尤其喜欢吃咸呛蟹、霉豆腐。就在住院期间,黄阿姨还嫌医院里饭菜寡淡,让儿子从家里带点咸菜来下饭。

钟长扬主任说,高盐饮食是导致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建议日常饮食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食物多样化,少油、少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腌制加工类制品。

除了饮食习惯,熬夜、肥胖、长期抽烟、过度疲劳、缺乏运动也会增加脑梗风险,会让身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某些突发刺激因素下,血栓脱落造成血管堵塞,最终引发急性脑梗。

脑梗的致残率高达75%,病死率超过20%,严重威胁生命安全。钟主任提醒,头晕患者千万不能忽视,往往是卒中发生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生卒中救治必须争分夺秒。脑梗死需在发病4.5小时内及时进行溶栓或在发病6-8小时内取栓治疗。

什么是脑梗?什么又是中风?

脑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风,医学上叫脑卒中,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出血性脑卒中,就是平时说的脑溢血;一类叫缺血性脑卒中,就是平时说的脑梗。

脑梗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又叫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典型症状就是突然摔倒、手脚没有力气、说话说不清楚、眼睛看不到、脸歪嘴歪,并且不能自己恢复,必须要到医院治疗。

发生卒中后如何及早识别

国际上有一个“FAST”标准——

Face:发现面部不对称。

Arm:单侧手臂无法上举或上举无力。

Speech:言语含糊、口齿不清。

如果突然出现上述情况,很有可能出现了急性卒中,此时最重要的是“Time”(时间),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至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救治。

脑梗救命的黄金期是4.5小时,这个时间是从发现症状的那一刻开始算的。因此,一旦出现3个症状中的任何一个,哪怕症状不严重,也应该及时就医。

5个“突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的症状,跟脑梗发生的症状比较像,感觉是发生了脑梗,但又不完全是脑梗。如果出现过下面5个“突然”的任意一条,然后过一会就好了,可能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个“突然”

突然手脚或脸部麻木无力。

突然单侧或双侧视力模糊。

突然出现头晕,走路不稳。

突然口齿不清、口角歪斜。

突然意识丧失、倒地不起。

注意:这里说的“突然”,是指刚才都还好好的,然后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就开始不舒服了,像蹲久了脚麻、压到眼睛了视力模糊这种都不算在其中。

自测发展成脑梗的风险

在临床上,医生常会用ABCD2评分表,来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脑梗的风险。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的朋友,可以自测一下发展成脑梗的风险。

第一步:确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果发生了上面5个“突然”,又自己好了,一般就是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二步:计算总得分。对照下表,根据年龄、首次就诊时血压、临床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情况,计算总得分。

第三步:判断脑梗风险。总得分越高,发展为脑梗的风险就越大。

①得分在0-3分之间,发生脑梗的几率相对较低,48h内发生脑梗的概率为1.0%。

②4-5分为中风险,48h内发生脑梗概率为4.1%。

③6-7分为高风险,48h内发生脑梗概率为8.1%。

注意:不管得分高低,只要发生了短暂性缺血性发作,都应该去医院做相关检查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