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脸部发红脱屑(糖尿病脸部发红怎么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犹如“慢性癌症”。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位于世界第一。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患者的血管受损,出现血管硬化,从而诱发并发症,损害肾、心、眼、神经、皮肤等部位。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这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1、不爱运动

如今,“葛优躺”和“北京瘫”已经成为年轻人休息的首先姿势。

但是,医生提醒:“葛优躺”和“北京瘫”并不提倡,因为这种姿势容易使年轻人骨骼畸形。同时,容易罹患糖尿病。

大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引起的,而肥胖,就是不爱运动、久坐等原因导致的!

运动可以激发胰岛素的活性,但很多人经常不运动,其时每天运动35分钟或者每周运动4小时可能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2、不爱做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快餐,尤其是外卖!很多年轻人家里的厨房已经快几个月没“开火”了!

然而,我们暂且不说快餐、外卖等食物是否卫生,这些商家经常为了经济、增加口感,用的都是便宜的食材,而在调味料上,多放油、盐等重口味食物!

这样的饭菜,属于不平衡膳食,盐分和油脂往往超标,绿叶蔬菜不足。长期饮食热量超标,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

3、不爱起床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早上不爱起床,爱睡懒觉。这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睡懒觉的人,饮食规律就会破坏,这对血糖的影响就大了!

睡懒觉的人,早餐吃不了,午餐吃的就多,而饱食之后,对血糖的控制很不好,容易升高血糖,长期会导致身体肥胖。

若吃了早餐,午餐吃会吃的少,也会对身体控制血糖产生影响。

4、不爱休息

很多人白天上学或者上班时没精神,一到晚上“小宇宙”就开始爆发了,精神抖擞,总觉得自己不玩点什么,对不起自己美好的漫漫长夜。

于是,很多人睡前都会玩很久的手机,甚至会关了灯玩,这对眼睛是非常不好的!

血糖升高时,最易损伤眼睛的血管,产生视网膜病变,加速病变的速度!

此外,有的人玩着玩着,就熬夜了,熬夜对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熬夜,会破坏生物钟,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还会使血红蛋白带二氧化碳个体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减缓,消耗血糖量减少。

一旦“皮肤”出现这4个表现,最好尽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来了

1、皮肤潮红

照镜子的时候不妨自检一下,如果脸上的皮肤不是因为过敏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的发生潮红,还能明显的看到有血丝,红色层片,就要小心是不是体内的血糖过高了,这类现象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是很常见的。

除了脸部之外,指甲边上,和小腿上也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自检一下看看,如果长期的潮红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导致的了。

2、足部溃疡

长时间体内血糖过高,对人体的循环和神经都有一定的损害,那么一旦有了伤口,也是很难愈合的。

皮肤会经常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如果出现溃疡,可能就会造成足部的逐渐坏死,给愈合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脚上长时间的伤口无法愈合,就要考虑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号了。

3、皮肤上起疱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疱疹,看起来这种疱疹就像灼伤性的疱疹一样,但疱疹的周围有红晕,一般在手指、脚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边缘有这样的疱疹。

单个或者多个的出现,几周类会自愈,但是反复出现,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就得赶紧就医检查了。

4、皮肤瘙痒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常有剧烈痒感,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冬天皮肤比较干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话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导导致的,可能全身瘙痒,也可能局部瘙痒。

生活中,坚持“两个一”,帮助控血糖,防并发症

第一个:一份硒元素

补硒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整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增加了一道抗感染及预防并发其它疾病的坚固防线。

其实无论你血糖高或低,都可以吃一些含硒的食物,如海产品,黑米等。

如果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可以选择一些我国富硒地区产的纯天然富硒农产品,如富硒安康的紫阳毛尖,一些富硒米等,富硒地区的紫阳毛尖等农产品,可以快速补硒,并且没有副作用。

第二个:一套“降糖操”

1、原地踮脚

两脚与肩同宽,以每分钟65-75次的频率,反复踮起后脚跟,提起的速度快一点,在最高点停留一下,反复做200次左右,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2、上肢拉伸

双手的十个手指,交叉向上,伸过头顶,上臂尽量夹住两个耳朵,保持十秒钟放下,休息两秒后,反复拉伸上肢,可以向上、向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拉伸,这个动作可以调动原本静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从而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

3、举重

有哑铃的可以举哑铃,没有可以拿一本书或者一瓶水,举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周锻炼两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储存,降低血糖水平。

4、揉腹部

双手叠放在腹部,按照每分钟30次的频率,顺时针按揉腹部,手可以稍微用力,每次三分钟以上,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还可以改善便秘。

通过以上几个小动作,可以消耗能量,增加肌肉重量,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样血糖自然就降了。

坚持做,效果更佳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出现这几种「皮肤表现」,不能大意,否则耽误治疗

据报道,约25%~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并发症,其中以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等较为常见。相较于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疾病往往表现更为严重,需引起重视。

1.感染性皮肤病

主要是细菌或真菌、病毒感染。糖友体内的高糖环境,加上身体免疫功能低下,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机会,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常见的手足癣表现为皮肤起斑疹、脱屑,瘙痒;女性感染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还会引起阴道炎,有外阴瘙痒、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毛囊炎好发于头面部及臀部。

病毒感染,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患处疼痛。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有无皮肤真菌感染,有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地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另外平时要注意皮肤卫生。

2.皮肤瘙痒和湿疹

糖尿病人持续血糖异常状态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局部瘙痒常见于手部、手肘、外阴及肛周。研究发现,大约11.3%的糖尿病人会有皮肤瘙痒的表现,而健康人出现瘙痒的只有2.9%。

目前糖尿病患者出现湿疹的概率约为30%,且常见于肛门、外阴处等皮脂丰富部位。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3.水疱

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病程较长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身上。好发于四肢末端,多发或单发,直径从0.5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里面有透明的液体,有可能出血,但没有红肿等炎症反应。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治疗:主要是避免发生,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保持清洁干燥;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4.黄瘤病

主要是血脂在皮肤沉积所致,常见于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好发于面部、四肢伸侧、躯干,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

治疗:积极纠正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

5.黑棘皮病

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也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控制饮食,积极锻炼控制体重。此外,遵循医嘱用降糖药。

6.银屑病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性皮肤病。以角质细胞过度增生、新生血管生成、炎症细胞浸润为组织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感染、内分泌、神经精神、药物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银屑病伴发其他疾病(包括糖尿病)的比例逐年增加,通过对美国银屑病患者的大量样本的统计发现高达46%银屑病患者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治疗:对症治疗。

7.其他皮肤问题

➤皮肤潮红:多见于较年轻的、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主因高血糖致微循环迟缓,静脉扩张充血所致。表现为指甲周围、脸上和小腿上等部位皮肤变红。

➤皮肤黄色变:见于10%的糖尿病人,主要见于脂质分泌活跃区域( 面部、前额等) 或角质层厚的区域( 手掌、足底等) 。

➤鱼鳞病:一般在四肢伸侧及臀部,屈面及纹褶处少累及,也可见于头皮,呈淡褐色多角形,紧贴皮肤表面,但其边缘呈游离状。

➤降糖药物引起的过敏:如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表现为瘙痒和丘疹,一旦出现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该药物。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果读者遇到皮肤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就诊。

图源:摄图网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参考文献:

1.Nicola Roy. Type 2 diabetes signs in your hands, elbows and feet you should never ignore[EB/OL]. [2022-10-09]. https://www.dailyrecord.co.uk/lifestyle/health-fitness/type-2-diabetes-signs-your-28151847.

2.王建华.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性皮肤病变[J].江苏卫生保健,2019(01):16-17.

3.梅斯皮肤新前沿. 糖尿病人较容易得的四类皮肤病[EB/OL]. [2022-10-11]. https://mp.weixin.qq.com/s/hAWjh5ZVU7C_2ZZj87OySA.

护士提醒:糖尿病来临前,皮肤会有7个信号,若占1个,速查血糖

最近,后台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他告诉我入秋以来,随着气温下降、气候也越来越干燥,持续多年的皮肤瘙痒也随之而来,自己随便挠一挠就成了"片片红",也无法止痒,往年都是抹一些外用药应付过去,今年症状更严重了,面积也更大了。他之前一直当成皮肤病,但是这次出现了这种情况有些害怕,也不敢挠了,忍了半个月实在忍不住了就私信问我该怎么办?

我询问了他一下基本情况后,建议他去医院查一下血糖,他很不理解,但是检查结果却显示空腹血糖9.9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

其实通过上述这个案例刘医生想告诉大家,糖尿病患者有很多共同的症状,如皮肤疱疹、毛囊炎、瘙痒等,其实,细心的患者可以从皮肤的症状就可以预见糖尿病,如果你有以下症状,请尽早到医院检查血糖!

1、颈部毛囊炎

糖尿病患者一般后颈枕部出现脓头痱子样炎症,触痛,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小疖子、脓液排出后可愈合,容易反复发作。

2、面部发红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面色较红。

3、皮肤瘙痒

一些糖尿病患者可发生全身或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剧烈瘙痒。

4、皮肤疱疹

灼伤性水疱,水疱周无红晕,多见于手指、脚趾背部或底部边缘,数周内可自愈,但反复出现

5、出汗异常

多汗或少汗,甚至有的患者大汗淋漓。

6、感觉异常

四肢麻木,常有灼热感、蚁行感,行走时会感觉像穿着棉拖鞋一样,有的患者四肢会剧烈疼痛,穿衣盖被时可加重疼痛。

7、黄色瘤

四肢、臀、颈、膝等处皮肤可见到成群突发的黄橙色小结节或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伴有瘙痒

其中导致患者皮肤经常瘙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

  • 糖尿病患者周边末梢神经发炎,导致手足感觉异常、皮肤瘙痒。
  • 微血管循环差,局部细胞的功能也变差。
  • 血液中糖分高,霉菌生长入侵感染皮肤而引起。
  • 糖尿病患者汗液分泌减少,也会因为皮肤过度干燥而瘙痒。

当发现自己皮肤出现以上表现,检查血糖过高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调节血糖,减轻皮肤的痛苦!

一、调控饮食,补充营养

高血糖患者,在药物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构来改善,多吃一些豆制品、木耳、香菇、荞麦等食物,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胆固醇生成的作用,对血糖和血脂的控制有较为有利。

二、科学运动

游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作为有氧运动它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辅助降低血糖、血液粘稠度,因为在静水中,身体水平姿势前进受水压较轻,水波对皮肤压迫拍打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在冷水中,身体会消耗大量储存的糖原和脂肪来维持恒定体温。

三、稳定情绪,积极面对

有些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所以如果患者长期存在这种不良心理,会引起胰岛素细胞的功能障碍,加重糖尿病进程,所以这就需要患者积极的控制不良情绪,乐观的去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这样对于病情的控制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