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发症(糖尿病和高血压可以吃什么水果)
震惊!高血压并发症太可怕,赶紧重视起来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
1.心脏病: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律失常等问题。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病。
2.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
3.肾脏疾病: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血管和肾小球,导致肾功能受损,甚至发展为肾衰竭。
4.视网膜病变:高血压会影响视网膜的血管,导致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出血、水肿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
5.周围血管疾病: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间歇性跛行等。
为了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血压: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定期体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肾功能、眼底检查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管理其他疾病: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脂等其他疾病,有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遵循医生建议: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5.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高血压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患者应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头晕、头痛、鼻出血、视力模糊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友又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极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因某些诱因诱发。其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当酮体在体内堆积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引发酸中毒。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则多见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常由感染、急性胃肠炎、脑血管意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诱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嗜睡、幻觉、定向障碍、昏迷等。
2.慢性并发症则更为多样且危害深远,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最终发展为肾衰竭。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样是微血管并发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患者会出现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等,还可能伴有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消化、泌尿、心血管等系统的正常功能。
(4)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严重时需要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3.中医门诊案例
患者李大爷,65 岁,患糖尿病已有 10 年,一直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波动较大。近一年来,李大爷逐渐出现下肢麻木、刺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加剧,严重影响睡眠。同时,他还感到双腿乏力,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下肢酸胀、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此外,李大爷还伴有视物模糊、口干口渴、多饮多尿、腰膝酸软、大便干结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医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便通过同样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推荐找我了中药调理。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李大爷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涩。辩证: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中医认为,糖尿病日久,阴津亏损,燥热内生,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出现下肢麻木、刺痛等症状。肝肾阴虚,目失所养,则视物模糊。
针对李大爷的病情,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牛膝等中药组成方剂。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滋阴清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牛膝通络止痛。同时,根据李大爷的症状进行加减调整。如口干口渴明显者,加用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结者,加用火麻仁、郁李仁。
在治疗过程中,嘱咐李大爷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三个月的中医治疗,李大爷的症状明显改善。下肢麻木、刺痛的症状减轻,夜间睡眠质量提高,双腿乏力的情况也有所缓解。视物模糊的症状也有所减轻,口干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得到控制。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4.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预防
从中医角度来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养,同时结合中医的特色疗法,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
(1)饮食上,应遵循清淡、均衡的原则。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内生湿热,损伤脾胃。多食用具有滋阴清热、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苦瓜、玉米须、枸杞、百合等。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2)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度劳累。
(3)情志调节也至关重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患者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听音乐、看书、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4)经常可以按摩,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神经功能。可按摩下肢的承山、委中、涌泉等穴位,以及眼部的睛明、攒竹、四白等穴位。穴位贴敷则是将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神阙等。
糖尿病并发症种类繁多且危害严重,中医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及综合调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干预治疗,是控制病情、保持健康的关键。#糖尿病##真相来了##寻找真知派##中医##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预防?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引发多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给大家介绍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01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两大类。
急性并发症:
1.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慌、出汗、手抖,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癫痫发作等。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急,病程短,多见于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导致高血糖、酮症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3.高血糖高渗状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患者出现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
4.乳酸性酸中毒:多发生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起病较急,患者可能出现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
慢性并发症:
1.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影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表现为疼痛、麻木、感觉异常、胃排空延迟、便秘、腹泻等症状。
2.大血管并发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下肢动脉病变: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疼痛、溃疡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截肢。
3.其他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下肢麻木、足部溃疡、感染等症状。
糖尿病皮肤病变:如皮肤感染、瘙痒、色素沉着等。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与骨代谢异常和微血管病变有关。
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病等。
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02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关键在于综合管理,包括血糖管理、血脂管理、血压管理、体重管理等方面。
血糖管理: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每个患者的糖尿病达标标准可能不完全一样,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目标。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脂管理:积极治疗血脂异常,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必要时使用调脂药物,以降低血脂水平。
血压管理: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遵循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体重管理: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以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建立正确有规律的糖尿病饮食习惯,戒烟限酒。适当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血液循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心理干预: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并发症多种多样,且危害严重。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包括血糖管理、血脂管理、血压管理、体重管理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通过综合管理,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人类医学的持续发展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供糖尿病患者选择。
作者:刘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