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糖尿病胃肠道并发症防治措施)
糖尿病都有哪些并发症?有什么防治方法?
糖尿病(DM)是导致病发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导致一系列靶器官受到损害,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损害,也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极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生长抑素(SST)是1973年从羊下丘脑分离并在同年由Rivier等人工合成的14肽,它在体内分布广泛,作为一种抑制性调节肽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它不仅能抑制多种激素的分泌释放,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胃泌素、促甲状腺激素、胆囊收缩素、胃抑制肽等,还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增殖的作用。
SST及其类似物的应用可以防止及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建立在微血管病变基础上,长期血管狭窄造成的缺血、缺氧造成的氧化应激以及兴奋性代谢物水平失调引起神经变性。
Arroba等发现DR患者出现SST水平下调,同时发生了神经元变性。
神经元经变性的关键过程有视网膜神经元凋亡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神经元的状态取决于神经毒性成分和神经保护成分的平衡,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逐渐形成新生血管。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这两个重要的递质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
SST是视网膜中一种重要的神经调节因子,研究发现经SST滴眼液处理后的糖尿病大鼠后不仅胶质细胞的激活减少,同时视网膜细胞的凋亡也明显较少。
首先,它是一种抗血管生成因子,通过直接抗凋亡机制和间接抑制生长激素发挥作用。SST类似物处理后的小鼠视网膜外植体中VEGF生成明显减少,进而抑制了新生血管形成。
其次,SST作为视网膜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神经保护因子,它直接降低神经毒性成分的生成。
谷氨酸是最主要的一种兴奋性代谢产物,DR患者大量谷氨酸堆积造成神经损伤,而SST能抑制谷氨酸释放,玻璃体注射SST后免受了兴奋性递质造成的神经损伤。
此外,SST还是视网膜的神经营养因子,起到调节视网膜液体流通和离子交换的作用。鉴于SST在视网膜中的多种生理作用,SST及其类似物可以作为是治疗DR的一种方案。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点:在动物实验中,糖尿病大鼠用SST治疗后其视网膜电生理指标明显改善;在人体中发现SST不仅可以用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视网膜细胞的存活,还可以用于降低玻璃体出血的风险而改善视力。
视网膜病变是DM的严重并发症,使用药物控制血糖只能延缓其进程,最新的研究指出将玻璃体注射SST和激光疗法联合使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方案。
糖尿病肾病(DN)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内皮细胞受损、基底膜改变和足细胞损伤,多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延缓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造成肾脏血管高通透性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一种重要介质,DN患者VEGF高表达造成了蛋白尿和肾脏肥大。
另外,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轴在DN发展中有重要意义,GH刺激合成IGF-1,IGF-1反过来影响GH,同时IGF-1与IGF结合蛋白结合发挥调节作用,糖尿病患者这三者相互调节紊乱造成了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肾脏细胞增生肥大、肾小球硬化。
正常肾细胞分泌SST,它能够调节肾脏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SST发挥肾保护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对GH-IGF轴的特殊调节。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抑制VEGF的分泌和释放发挥作用。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使用不同SST类似物治疗后都可观察到肾脏体积减小、蛋白尿减少、GFR降低。
同样,糖尿病患者使用奥曲肽治疗后也观察到尿蛋白排泄率降低。另外,Mauro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奥曲肽后可以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一种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治疗方式、合并疾病、胰岛素抵抗等各种原因导致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其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胰岛素参与外周的细胞代谢并且调节神经递质活动,它的改变影响了大脑的神经退行性变,经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对水迷宫的记忆有所恢复。
研究发现血糖紊乱会损害大脑而影响认知水平,通过调整血糖可以改善认知功能。SST可以通过对血糖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间接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
SST分布于大脑的各个部位说明其与大脑的各项功能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多项研究也证实了SST和学习记忆功能有关。
SST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通过胃肠激素-脑轴整合与记忆有关的大脑边缘系统;SST中间神经元可以抑制GABA能神经元和促进主细胞活化;海马上表达的SST能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
SST及其受体已被证实用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AD)、亨廷顿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治疗,而且这些疾病中所测得的脊液SST含量均降低。
而同样在认知功能减退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也观察到了SST水平的降低。
早期的研究证实了单用SST类似物奥曲肽治疗AD患者后记忆力水平提高,后来发现脑内注射SST后能逆转小鼠嗅球切除术后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机制是长期高血糖引起了自主神经活性减退和胃肠道血管病变,最终造成胃肠道的形态和生物学功能改变导致了其运动和感觉障碍。
其中糖尿病胃轻瘫(DGP)最常见,表现为十二指肠运动异常和胃排空延迟,一项研究发现68%的糖尿病胃肠功能不良患者胃肠显像检查都表现为胃排空延迟。
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胃泌素(GAS)的变化,GAS能刺激胃粘膜壁细胞分泌胃酸。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抑制了SST分泌,即减弱了对GAS分泌和释放的抑制作用,造成胃排空延迟,而胃排空延迟时胃酸分泌减少反向增加了GAS的分泌,整个过程如此恶性循环。
国内研究发现DGP患者血浆SST水平降低,这可以作为诊断DGP的一项关键指标。
另外,国外报道了一例难治性DGP患者在调节血糖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来改善症状。
这都为SST在DGP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了有力证据。糖尿病腹泻是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其机制多样复杂。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失衡,不仅引起肠道张力和直肠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也会使胆囊神经和肠神经受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腹泻的发生。
各项研究证实奥曲肽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如癌症化疗后,肠切除术后,特殊药物服用后以及肠易激综合征。
同样,糖尿病患者使用奥曲肽后也显著减轻了腹泻症状。一方面SST抑制胃泌素的分泌增强胃肠道功能和吸收功能,另一方面它能够直接抑制直肠扩张刺激的反应缓解腹泻。
生长抑素的多种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在糖尿病眼、肾、脑、胃肠并发症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未来进一步研究各种不同生长抑素类似物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效果,选择最佳药物和剂量应用到临床工作中。
18-糖尿病并发症有多恐怖?严重的会要人命!(2)(营养医学)
你的糖尿病四大并发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的呢?从你血糖高的那一刻开始得的!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先有糖尿病,糖尿病一点点发展发展,发展到一定程度,你才得了这些并发症。我们前面讲了,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为什么慢性病那么慢呢?就是你一边伤着一边修着,所以它成了拉锯战,它就耗时,就需要很长时间,一直到它坏的比你修的快一点点,它才表现出来的。大家把这个道理要想清楚,所以血糖高之后,我们身体的很多个器官系统都会出问题。
一般的是糖尿病八年之后,更多的,往往会到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就都出来了。
关于并发症,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这几点:一、我们要知道,你只要有糖尿病,你一定会得并发症。
二、你的并发症是什么时候开始得的?是你血糖开始高的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它只是没表现出来,就是这样累积就跟你得糖尿病是一个道理。累积到出现并发症,出现大家公认的医学公认的并发症是吧?才被诊断出来。
你的并发症的原因是血糖高、高血糖,所以那么急着治并发症干什么?当然了,并发症你比如说眼底出血确实需要及时治,因为搞不好人就瞎了,因为它属于急症。但是你说眼底血管出毛病了,还没有眼底出血,你怎么治?除了用激光把高风险的血管,要出血的那血管把它点死,没有别的办法。
治病必求于本,要想解决并发症,最终还是要回来先解决你的高血糖、糖尿病的问题才行!这个大家要清楚。
如果您也有糖尿病等各种疾病问题需要咨询,可以dian击右方蓝字→咨询王涛博士
对健康感兴趣的朋友,也可参加Mian费健康课,关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痛风,甚至包括肝损伤等等的这些技巧,都有讲到,dian击右方蓝字,有手机在家里就能参加→健康课
第三点,营养调理
前面我们讲了,二型糖尿病的问题在肝,另外我们也讲了,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要想预防或者逆转二型糖尿病,就需要用营养来调肝,营养一方面可以修复肝脏,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它人体组织的修复,促进眼底血管的修复。
有一天有一个我们的会员在医院,老远看见我,跑过来告诉我说,王博士,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就乐。什么好消息?我来之前我到我们当地医院,我去做了一下眼底?因为原来我隔个一两年就做一次眼底,他说我的眼底很危险,有渗出,就是糖尿病的眼病。结果这次去检查,他看了半天,他特别吃惊。他说你现在的眼底怎么这么干净,这血管怎么这么好啊,比一般人的没有糖尿病的还好。
为什么营养调理?因为营养调理会保护这些重要器官,促进这些重要器官损伤的修复,让它向好的方向改善。所以怎么样解决糖尿病?还有并发症?就是营养调理。
但是你已经有了严重的并发症,你比如说你糖尿病足,除了营养调理之外,还需要一些其它方法来配合治疗,比如我独创的松解技术。
四、我想跟大家说什么呢?糖尿病越早调理越好
因为糖尿病越早调理越不容易出现并发症,不给它机会是吧?或者是很长时间你也出不来并发症,或者你的并发症发展的非常慢。到最后有可能你都不会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走的,离开这人世的,就能慢到这程度。而且为什么我们要早调理?我告诉大家,糖尿病我有一怕,我就怕糖尿病肾病。因为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到尿毒症阶段,这就不好办了,我都没办法了,尤其是中晚期的尿毒症,就是糖尿病肾病导致中晚期的尿路我没有办法,那你们另请高明是吧?
反正我是没有办法,而且我告诉大家,到哪儿都不会有办法。因为肾脏这个器官一旦受损,什么方法都解决不了,除非只有一个方法换肾。而你是严重的糖尿病,人家敢不敢给你换肾,这还是回事。换了肾之后,你这个能不能长好,你腿上让蚊子叮一下,或者是磕了一下,那个疤你都几年好不了,对不对?那你说要做一个换肾,人家敢不敢给你换?换了,你长不好长不上怎么办?所以不要走到那一步,越早调理越好,越坚持营养调理,越有救,越有希望。
你比如说瘙痒,全身的那个瘙痒,尤其到糖尿病晚期的那种,后期的那种瘙痒。他是因为什么?因为糖尿病的这个神经末梢的病变,就是人的神经末梢受损了,一个是瘙痒,一个是蚁走感、麻木是吧?尤其以下肢、脚底、脚背更明显,这也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
还有糖尿病实际上是因为长期的高血糖,把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搞坏。所以在糖尿病后期的话,你会出现严重的便秘。因为你的肠道出问题了,会严重的便秘,这也是非常典型的并发症。那么糖尿病随着糖尿病的发展,人消瘦,全身的肌肉萎缩导致的乏力,路都走不了,一走道,腿颤,颤抖。而长期的糖尿病之后,这种肌肉的萎缩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所以不要光盯着那四种。当然了那四大类的并发症,它最典型,最容易被别人重视。但是我前面说的很多的,你包括瘙痒,包括消瘦、肌肉萎缩,它比那四大并发症来的更早。那这样的话就给我们提了个醒,你一定要注意你的糖尿病的这四大并发症。
那么营养调理的同时,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就是推肚子,用酒瓶子推肚子。我有这样的视频,你们可以来学习。然后按照我说的推肚子,这个可以对抗糖尿病对肠道胃肠道的损害,这个很有效果,非常有帮助,好吧。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心血管有什么影响?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是糖尿病神经并发症之一,可累及胃肠、呼吸、心血管、泌尿等系统。
其中心血管自主神经病(CAN)与无痛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影响神经调节,进而影响神经支配器官的功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由3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由降钙素基因编码,以两种形式,即α-CGRP/β-CGRP存在于机体。
CGRP主要表达于感觉神经、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脑干运动神经元、副交感神经核等神经结构。
CGRP随着自主神经分布于心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等,且以心血管系统分布、表达最为密集。CGRP除了参与痛觉的产生和传导,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内脏感觉神经与自主神经伴行分布于所支配器官。在周围感觉神经系统,CGRP主要由脊髓背根神经节内中、小神经元(直径为20–40μm神经元)合成,这些神经元的周围突广泛分布于动脉、静脉血管、心肌、心外膜、心内膜、心脏传导系统。
生理状态下,CGRP的合成、释放受多种机制的调控。NO、低pH、高K 等均可升高血浆CGRP的水平;激活辣椒素敏感神经元辣椒素受体(TPRV1)可促进CGRP释放。
辣椒素、热刺激、H 等可激活TPRV1,通过Ca2 释放促进感觉神经末梢释放CGRP。
去甲肾上腺素可通过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释放CGRP;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通过促进背根神经节细胞合成CGRP,直接促进感觉神经纤维释放CGRP。
糖尿病损害心脏自主神经,削弱其释放CGRP的能力。糖尿病也可以通过下调组织中NGF的含量、下调TRPV1的表达,间接减少CGRP的生成,影响其正常生理作用的发挥。
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机制十分复杂,有待系统探讨、阐明。研究显示,糖尿病大鼠上胸段(胸1-5)脊髓背根神经节内中、小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心脏支配背根神经节和心肌TRPV1表达下调,心脏支配背根神经节、心肌及血清CGRP含量降低。
外源性地给予NGF可以上调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CGRPmRNA的表达、增加脊髓背角CGRP的含量;NGF可上调心肌TRPV1的表达,促进CGRP的生成。
经食入辣椒慢性刺激TRPV1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诱发的脊髓上胸段背根神经节和心肌TRPV1、CGRP表达下调。
临床观察显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体内CGR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及无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
虽然目前关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对组织、血浆中CGRP含量的影响尚在探讨中,目前许多研究者认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导致心肌、血浆中CGRP含量降低。
其原因可能主要有: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CGRPmRNA下调。
②背根神经节中含CGRP神经元细胞直径缩短,导致远端轴突包括脊髓背角投射纤维萎缩性改变,影响CGRP的释放。
③神经末梢释放CGRP能力降低。④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降低。⑤感觉神经TRPV1表达下调。
有关糖尿病诱发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对CGRP及其心血管作用影响的相关分子机制有待系统研究阐明。
CGRP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发挥其生物学作用。CGRP受体属于耦合G蛋白受体,由三部分构成: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受体组成蛋白(RCP)、受体修饰蛋白(RAMPs)。
研究发现,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前外源性地给予CGRP可以有效缩小由于糖尿病大鼠内源性释放CGRP不足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扩大。
Szilvassy等研究发现,尽管糖尿病大鼠气道释放内源性CGRP较正常大鼠显著减少,但糖尿病大鼠气道对外源性CGRP的反应(作用)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尽管糖尿病诱发自主神经病变包括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降低支配器官组织内CGRP的释放,但是,糖尿病早期对降钙素受体样受体表达及功能影响轻微。
研究显示,在4周病程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CRLR表达增加,16周后表达逐渐下降。
Mistrova等也观察到,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中CRLR表达增加。
因此推论,在糖尿病早期降钙素受体样受体仍然可能成为干预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对支配器官病理性影响的靶点。
心血管病变不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7倍。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舒张-收缩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心肌氧需/氧供失衡有关。
另外有研究显示,对190名未诊断过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进行OGTT试验,18%受试者被(新)诊断为糖尿病、41%的受试者糖耐量受损。
从另一角度提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CGRP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CGRP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扩血管分子,其作用较P物质、乙酰胆碱强100-1000倍。
研究发现,经食物摄入辣椒素激活TRPV1增加释放CGRP可产生防治高血压作用。
CGRP扩血管的机制主要包括:①CGRP通过其受体介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催化生成cAMP,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A、开放K 通道、抑制Ca2 内流,松弛平滑肌。
②调控内皮细胞中NO合成酶活性,增加NO合成释放,产生扩血管作用。Supowit等发现,CGRP可改善高血压诱发的心肌损伤。
长期观察敲除CGRP基因的小鼠发现,不仅敲除CGRP基因小鼠血压较未敲除小鼠升高35%,而且出现心脏血管壁增厚、炎症反应改变。
提示,CGRP参与机体内源性血管保护机制。糖尿病导致CGRP含量降低及功能异常,不仅损害感觉神经对痛觉的传导功能,同时可能影响CGRP对血管舒张调节能力,进而可能增加糖尿病机体心肌缺血的发生率。
另外,研究提示CGRP在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无氧代谢增加,高浓度的H 通过激活辣椒素受体促进CGRP释放,进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氧供。
研究观察到,将CGRP注入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内,可以有效延缓受试者运动负荷试验诱发的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血浆中CGRP含量在24h内增加2倍。
而研究表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体内CGRP含量降低。提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CGRP合成、释放机制受损,心肌保护作用可能因此被削弱。
离体糖尿病大鼠实验提示:糖尿病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较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并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剧。
Zhang等发现,心脏感觉神经退化实验大鼠,支配心脏感觉神经细胞及心肌组织CGRP含量显著降低。
与非去神经大鼠相比,心脏感觉神经退化大鼠被结扎冠状动脉诱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血清肌钙蛋白I释放增多、心肌细胞凋亡率增高。
同样,糖尿病大鼠发生心脏感觉神经退变,导致支配心脏的脊髓背根神经节细胞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CGRP上调能力明显受损。
这种糖尿病大鼠经(基因转染)上调CGRP合成,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的损伤;或者经(食物摄入辣椒)慢性激活TRPV1,可有效预防由糖尿病诱发的心脏感觉神经和心肌CGRP的下调,有效预防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
闫丽璇等发现,术中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的病人血浆CGRP浓度显著低于术中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病人。
上述研究提示,心脏感觉神经及其所含CGRP在心肌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GRP异常可能是架接在糖尿病与心肌易损性增加、心肌损伤、冠心病之间的桥梁。CGRP保护心肌作用还体现在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的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受损,复极化异常,微小的异常去极化电流即可引起早期复极或平台期引发二次去极化,即早期后除极,诱发心律失常。
CGRP可以作用于心肌细胞膜KATP(sarcKATP),促进K 外流,抑制早期后除极,以抗御心律失常的发生。
而这种抑制作用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消失,可能与糖尿病导致CGRP异常降低有关。另外,CGRP是介导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分子。
研究显示,在构建心肌缺血预处理模型中,每个缺血处理的周期都有CGRP的释放,且第一个周期CGRP释放量最多;采用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可以完全阻断缺血预适应诱导心肌保护作用。有关CGRP介导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前认为,可能与CGRP激活心肌细胞膜钾通道等有关。研究显示,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大鼠中缺失。
Kersten等人发现,糖尿病犬模型心脏经缺血预处理后,心肌梗死的面积与血糖浓度呈线性关系。糖尿病大鼠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消失与冠脉血中CGRP含量显著降低相关。
另外,感染性、失血性休克大鼠体内均有CGRP的释放。内毒素可直接刺激血管周围的感觉神经释放CGRP,但是,糖尿病因削减内毒素促进CGRP释放的作用,可能削弱机体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
提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导致CGRP合成释放减少,与内源性心肌保护作用障碍密切相关。阐明相关机制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的有效预防、治疗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诱发心血管自主神经、血管、心肌CGRP含量降低,这种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血管调节功能失衡、内源性血管、心肌保护机制受损、心血管疾病易发、多发及发病程度严重密切相关。
CGRP作为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肽,具有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稳定心肌细胞电生理功能的作用。
CGRP的释放受到TRPV1等因素的调节。糖尿病损害自主神经,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导致CGRP减少,从而使得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削弱、甚至消失。
因此,当机体受到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血/再灌注等伤害刺激挑战时,可能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