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维持(糖尿病维持血糖正常几年后可能出现并发症)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如何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及代谢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11.9%,其中2型糖尿病是主要类型,5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率更高。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眼、神经、肾脏和心血管等组织和器官的损害而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长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

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积极运动,一直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可不是,我家“老小孩”前几天一个没看住多吃了几个粽子,这不,血糖高了!

0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食物多样,膳食丰富多彩,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天天有奶类和大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水果要限量。还需清淡饮食,控制油、盐、糖用量。

主食要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是衡量食物对血糖影响的相对指标)。具体可参考我国常见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表(见下表)。

调整进餐顺序对控制血糖有利,养成先吃菜,最后吃主食的习惯。

注意所有食物都要食不过量。还需做到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

哪些情况需要加餐呢?

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型糖尿病患者,消瘦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餐,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02戒烟限酒,预防或延缓并发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吸烟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戒烟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戒烟还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戒烟能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有利于预防糖耐病并发症。

饮酒会扰乱糖尿病患者的正常膳食和用药,导致血糖波动,如可能会使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服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时。

03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抗阻运动有助于增加肌肉量,运动还可以增加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增加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骨骼肌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平稳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要占50%以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骑车、乒乓球、羽毛球、慢跑、游泳等。

如无禁忌,最好一周2次抗阻运动,如哑铃、俯卧撑、器械类运动等,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将日常活动和运动融入生活计划中。运动前后要加强血糖监测,避免低血糖。

04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实重视、学习糖尿病知识和自我管理技能,包括膳食调理、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胰岛素注射技术,以及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

糖尿病患者应将营养配餐、合理烹饪、运动管理和血糖监测作为基本技能。了解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和GI值,学习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把自我行为管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糖尿病患者应主动进行定期咨询,与营养师等营养指导人员、医师团队建立咨询和随访服务关系,接受个性化营养教育、膳食指导。

注意事项确实不少,为了“老小孩”的生活质量更高,作为子女也得学起来~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全家人一起主动健康,这样的家庭氛围多好!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糖尿病须终身服药?这些情况可以“缓解”

“医生,五一假期因为天气原因,每天宅家大吃大喝,我的血糖指标飙升了,需要增加药量吗?”市民高先生着急地咨询医生。多数人认为,如果得了糖尿病(本文专指2型糖尿病),这辈子肯定是甜食吃不了、饮料喝不了,需要长期吃降糖药。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减重手术等措施,能够促进合并超重和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缓解病情,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免于使用降糖药物。这是什么原理?糖尿病人都适用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管燕表示,所谓糖尿病缓解,是指没有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可处于达标状态或者正常状态。

糖尿病缓解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糖尿病有没有缓解,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管燕解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近年发布的“缓解2型糖尿病的定义和解释”共识报告提出,建议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抽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作为2型糖尿病缓解的诊断标准。当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时,可以用空腹血糖(FPG)<7.0毫摩尔/升,或者通过动态葡萄糖监测计算估计的糖化血红蛋白(eA1c)<6.5%,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缓解的替代标准。

其中,糖尿病缓解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纠正胰岛β细胞去分化,患糖尿病5年内的患者,胰腺中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β细胞,通过某些生活干预可以使“休眠的胰岛β细胞”恢复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人体的血糖可降低并达到平衡状态;

纠正胰岛素抵抗,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占50%。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糖尿病不可能逆转。如果纠正胰岛素抵抗,可以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纠正肥胖、脂肪肝和脂肪胰,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有脂肪肝,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脂肪从肝脏溢出进入胰腺,导致胰腺的脂肪沉积(脂肪胰),由此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的异常,因此需要纠正。

减轻体重是糖尿病缓解的核心目标

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增多,随着体重的减轻,骨骼肌和胰腺等器官中脂肪沉积减少,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有明显改善。因此减轻体重,是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临床缓解的核心目标和手段。临床研究显示,5年内的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减重后,糖尿病缓解率为46%,而且减轻体重越多,糖尿病的缓解率越高,当体重减轻15千克以上时,完全缓解率可达86%。

管燕表示,糖尿病合并肥胖者,建议减重至少10千克以上或减重10%以上。但也要注意,不推荐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千卡/天)的营养治疗。其中,男性与女性的标准体重怎么计算?体重指数是多少才算正常?

标准体重:男性=[身高(厘米)-100]×0.9(千克);女性=[身高(厘米)-100]×0.9(千克)-2.5(千克)。

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实际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千克/(米的平方)为体重过低,18.6~23.9千克/(米的平方)为正常体重,24.0~27.9千克/(米的平方)为超重,≥28.0千克/(米的平方)为肥胖。

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最适合被采用

根据医学研究,糖尿病缓解,在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及代谢减重这些方式中,代谢手术的缓解率最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手术,必须经过各种评估,且要警惕并发症的出现。药物治疗中的胰岛素强化治疗,缓解率还是可以的,但操作起来复杂,患者接受度低。因此,综合缓解率、接受度、依从性等,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是最适合被采用、最有前景的方法。管燕推荐了常见的两种生活方式干预疗法:

饮食疗法。提倡以粗粮及素食等热量低、饱腹感强的饮食为主。

运动疗法。首先是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做医疗体操及健身操、打木兰拳及太极拳、打乒乓球以及保龄球、羽毛球等,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持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其次是抗阻运动,抗阻练习器械或自由负重,如哑铃和杠铃等,在规律、有氧运动的同时,每周至少2次抗阻运动,每次2~3组,每组8~10遍重复的抗阻运动,组间休息2~3分钟,两次抗阻运动应间隔1~2天,每周3次更理想。

哪种方式适合自己,建议先找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再针对个人具体病情制定糖尿病缓解方案,这样效果更好、更安全。

四方面评估哪些糖尿病人群有可能缓解

哪些糖尿病人群有可能得到缓解?管燕认为可从四个方面综合评估:

1.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其他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阴性,表示患者没有自身胰岛破坏的免疫反应。

2.体重指数(BMI)≥25(或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3.空腹C肽≥1.1微克/升,餐后2小时C肽≥2.5微克/升,提示患者还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缓解的基础。

4.病程短,临床证据显示,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干预后发生缓解的机会较高。

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视网膜病变,要进行心肺功能评估,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免发生意外事件。

对于2型糖尿病中病程较长、并发症较重、胰岛功能较差(血糖达标时,空腹C肽<1.0微克/升)的患者,目前没有糖尿病缓解的临床证据。

糖尿病缓解有黄金期吗?管燕表示,糖尿病前期、患病5年内,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治疗,让胰岛β细胞功能尽早恢复,实现在无降糖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血糖仍然可以处于达标状态或正常状态。但需注意,糖尿病缓解的状态并不是永远的,不是一次检查正常了就不用管了,最好每3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

到目前为止,仍没有2型糖尿病被治愈的证据。糖尿病缓解后,即使诱导缓解的措施仍然保持,但还是有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会再次升高,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控制。因此,定期随访非常有必要,长期严格的生活方式管理需要坚持。(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罗丹 钟娟)

来源: 长沙晚报

新华健康|远离糖尿病,你需要告别这些不良生活习惯!

今天

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你对糖尿病的了解有多少?

本期节目

我们邀请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柯亭羽

为您科普糖尿病的相关常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当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或者当身体不能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

就出现了糖尿病

柯亭羽介绍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日常生活中大家常讨论的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患者

不能有效使用他们体内产生的胰岛素

往往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病情

在许多情况下

患者需要口服药物和胰岛素

除了遗传因素

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很可能成为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比如食用淀粉类食物过多

爱吃宵夜和爱喝碳酸饮料

以及久坐不爱运动等等

要知道的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需要细心监测与控制

如果管理不当

会令血糖水平很高

而持续的高血糖水平会对身体造成长期损害

使各种器官和组织功能衰竭

因此

我们应当关注糖尿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别让自己被糖尿病“盯”上

但是 即便得了糖尿病

也不要过分焦虑

遵医嘱 管住嘴 迈开腿

一样可以收获幸福的人生

策划:车玉明 李志晖

统筹:万方 王子晖

编导:袁晗 孙诗语 张玛睿

制作:刘东 李浩

鸣谢: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新华网新闻中心

新华网云南频道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