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怎么能长胖一点(糖尿病人咋样才能长胖)

营养和医学 0
文章目录:

瘦糖友必看!6个方法轻松长胖,血糖稳如泰山!

原创 编辑部 糖友云健康

2025年02月13日 17:44 北京

我们最近收到不少瘦糖友的留言,都在苦恼长胖太难。

糖尿病人并非越瘦越好,太瘦不仅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的征兆,还容易引发糖尿病并发症。

但想在控糖的同时长胖,确实需要掌握科学方法。

算一下你是不是真的太瘦?

BMI(体质指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若 BMI<18.5,就是太瘦了。

比如,一位糖友体重50公斤,身高1.75米,BMI是16.3,说明他很消瘦,需要适当增重。

今天就教大家6个方法,既能长胖,又不影响控糖。

1.控制好血糖

血糖控制不好,身体就像个“漏勺”,吃进去的营养都没法好好吸收利用。

所以,想要增重,第一步就是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糖化血红蛋白(HbA1c)最好能控制在7%以下,但如果有严重低血糖风险或者病程长、年龄大等情况,可以适当放宽标准 。

具体的目标,要和医生商量。

2.查一下有没有其他疾病

突然消瘦可能不只是糖尿病的原因,像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胃肠道疾病、肿瘤等其他基础疾病也可能导致。

如果糖友发现自己体重下降明显,得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

3.找医生评估降糖方案

去内分泌科,找医生评估一下当前的降糖方案是否需要调整。

有的药物可能会让体重降低(如列净类降糖药),如果是这种情况,和医生商量后,看看能不能调整用药,找到既控制血糖又不影响体重的办法

别自己随便换药、停药,要去找医生,医生会根据血糖控制情况,综合考虑是不是要调整药物种类或者剂量,也可能会添加一些其他药物来抵消减重的副作用。

4.保证热量摄入大于消耗

吃,可是增重的关键环节。

可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体重、活动量算出每天需要多少热量,每天增加5%-10%,然后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并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适当增加主食的量(但每餐不要超过100克),但别吃太多精细米面,可以搭配一些粗粮,像绿豆、燕麦等,既能补充能量,又能延缓血糖上升。

蛋白质也不能少,它可是肌肉合成的“建筑材料”。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好来源,每天都要吃一些。

加餐也很重要,两餐之间可以吃点坚果,像杏仁、腰果,但别吃太多,一小把就行。

如果血糖稳定且无明显波动,5-7天后可以进行下一次的热量增加,逐步达成目标体重。

5.每周做2-3次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增重很有帮助,它能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还能增强身体力量

像俯卧撑、深蹲、举哑铃这些简单的运动都可以。刚开始别做太猛,要循序渐进,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做好热身和拉伸,避免受伤。两次之间间隔48小时

6.增加肌肉量

增肌除了蛋白质和运动,其他营养也得跟上。

例如维生素D也很重要,它能帮助身体吸收钙,对骨骼健康和肌肉功能都有好处。

维生素D最好的方式是晒太阳,平时也多晒晒太阳,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D。

总之,糖尿病患者消瘦想要增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和医生保持沟通,定期复查,根据身体变化调整方案。

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保持健康体重,享受美好生活!

糖尿病,体重断崖式下降,中医教你2个方法成功增重!

在大家印象中,糖尿病人一般比较胖,临床多年,我也见过不少瘦糖人,给大家举个例子:

之前门诊上有位糖尿病患者,一米七五的个头,只有110斤,不仅存在多食消瘦、消化不良的现象,而且还经常便秘,口干口苦口臭。

经过辩证发现,患者长期情志抑郁,肝火比较旺盛,肝气犯脾,脾胃受到热邪侵袭,机体的津液被不断耗损,所以出现了吃得多、容易饿、不断消瘦、口苦口臭、便秘等症状,吃完饭之后呢,还总是感觉腹胀。

那么针对他的治疗呢,就以养阴生津、清肝健脾和胃为主。

根据患者情况拟了一方:玉竹、麦冬、生地、石斛、大黄、黄芪、当归、白芍、陈皮、神曲、白术、茯苓、黄芪、党参;因为患者嫌中药难熬,便给他制成了颗粒剂,方便携带服用。

患者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体重长了七八斤,而且多食易饥、口苦口臭、便秘等表现都明显改善,上周过来复诊的时候,身上不适的症状基本上都消失了,给他调整了下药方,叮嘱他继续服用一个疗程来巩固疗效。

在临床上瘦糖人是很常见的,糖尿病人不断消瘦,一方面会影响到血糖的控制,不利于并发症的防治,一方面还会导致糖尿病人身体越来越疲乏。

那么糖尿病人发现自己越来越瘦,到底该怎么降糖增重呢?不妨从这两大方面开始调整。

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方法

很多瘦糖人都是因为长期管住嘴、迈开腿,过度控制饮食,只吃素,结果越来越瘦,尤其是还有很多糖尿病人擅自减少饭量,比如不吃主食、或者一天吃两顿饭等等,这些方法都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而降糖难度却会逐渐增加。

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人千万别忽视了提升脏腑机能的重要性。中医认为糖尿病人,普遍脾胃功能差,不管是脾胃积热、还是脾胃虚寒,都会造成气血亏虚,身体消瘦;脾主肌肉,糖尿病人一旦脾气亏虚,肌肉也会萎缩乏力。这类患者,就应该把脾胃功能的提升给重视起来,可以考虑中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文中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切勿胡乱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2+3健康服务包 | 糖尿病一胖伴五高,4大减重策略是关键

在很多人看来,变胖带来的最大影响是“颜值”,其实,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都拴在“胖”这根绳上,被称为“五高”。

它们堪称“恶魔搭档”,杀伤力极强,尤其是当肥胖合并糖尿病,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加剧健康风险:造成严重的代谢疾病,且极易引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痛风等全身疾病。

“五高”正在摧毁身体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中,我国关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具备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空腹三酰甘油(TG)≥1.70毫摩尔/升、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腰围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

2、高血糖: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3、高血压:血压≥130/85毫米汞柱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的患者;

4、空腹三酰甘油(TG)≥1.70毫摩尔/升;

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尿酸虽未被列入上述标准,但统计发现,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3.1%。

一胖伴“五高”,身体受到的打击将是全方位的:

高血糖

高血糖肥胖人群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参与葡萄糖代谢,久而久之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下降,最终引发2型糖尿病。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在40%~80%。高血压已被认为是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和肾脏疾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过半糖尿病患者都会合并高血脂。高尿酸血尿酸水平与血糖相互影响,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血糖控制差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高尿酸血症导致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高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偏高与饮食或者肥胖有关。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可使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增加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多管齐下控体重

肥胖作为多种疾病的“源头”,是可以通过合理方式调控的。对于一个在“体重关”失控,并且血糖已经超标的人来说,怎么才能将上述多种疾病风险降到最低?

合理用药

市面上的降糖药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是“胰岛素依赖型降糖药”,它们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来降糖。

近年来,列净类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即SGLT-2i)备受关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降糖作用不依赖胰岛素的分泌及胰岛功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SGLT-2i通过抑制肾脏近端小管的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进而降低肾糖阈,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不被重新吸收入血,就会随尿液排出,从而起到在不依赖胰岛功能的同时降低血糖。

在诸多列净类药物中,艾托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恒格列净的24小时排糖量分别为:51.7克、70克、74克、98克。这98克糖不可小觑,相当于少吃两碗米饭(约400千卡的热量),因此,恒格列净被誉为“列净类家族”中的“排糖王”。

此外,列净类降糖药还能解决糖友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在降糖作用显著的情况下,不会带来低血糖的风险,同时兼具了减重、降压、保护心脏及肾脏的多重作用3,可用于超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

减重:通过热量损失及渗透性利尿,帮助糖友减轻体重,减少内脏脂肪。

降压:促进渗透性利尿以及增加尿钠排泄,以此来降低血压。

降尿酸:促进尿酸排泄,也能抑制尿酸生成,从而发挥降尿酸的作用。此外,应用SGLT-2i后尿糖含量升高可使尿酸重吸收减少,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护肾:通过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炎症及纤维化等机制,改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进而对糖友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清淡饮食

“管住嘴”不是单纯少吃,而是要注意饮食均衡。少吃高脂、高糖食物,还要控制好食物摄入总量。

★改掉暴饮暴食、爱吃零食的习惯,少吃猪牛羊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红肉,可用鸡肉、鱼肉等白肉代替。

★炒菜用油要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牛油;多吃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EPA、DHA等,可从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获得。

★用豆类和薯类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在主食里加点杂豆。

规律运动

减重最基本的原理是能量“收支平衡”,慢跑、爬山、步行、快步走、跳舞、瑜伽,均可有效减重。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果以前很少运动,可从每天走3000-5000步开始,逐步培养运动习惯。

体重较重的人运动时注意保护膝关节,推荐游泳和骑车。

定期称体重

脂肪一旦在体内存储一段时间,身体就会把它当成“正常”状态,再减就很难。但身体对体重的记忆需要时间,因此要随时观察体重变化。

有研究发现,每天称体重的减肥者,一年能减掉体重的3%,且能保持减下来的体重,不常称体重者则几乎没有变化。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减重要循序渐进,若减肥速度太快太猛,身体误认为出现了“大饥荒”,会启动保护反应:基础代谢率下降,饥饿感增强。世卫组织建议,每周减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