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型糖尿病严重吗(2型糖尿病严重并发症)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关于2型糖尿病的18个真相!

2型糖尿病严重的降低的患者们的生活质量,了解2型糖尿病的真相刻不容缓!

(一)2型糖尿病有许多不同的危险因素

①体重:超重/肥胖;②脂肪分布:腹部脂肪堆积;③久坐不动;④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2型糖尿病;⑤种族:黑人、西班牙裔、印第安人或者亚裔美国人;⑥年龄:≥45岁;⑦前驱糖尿病;⑧妊娠期糖尿病;⑨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有家族史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2型糖尿病

一个危险因素不足以100%的致病,就算你有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也不是判了死刑,只要肯努力,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预防或降低患病的风险。

(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其实不仅是2型糖尿病,很多疾病都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经济情况差的患者,一般只会购买廉价的、高度加工的包装产品和快餐,能有多健康?就算他们知道这样子不好,又能怎样?钱,只能负担这些。

(四)2型糖尿病≠胰岛素缺乏

1型糖尿病是机体缺乏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它就在那儿,但是机体不能正确使用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不会用我!)

(五)胰岛素抵抗不仅仅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甜食

首先,“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如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所以葡萄糖的来源也会很多,甜食只是其中一种或几种;其次,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不仅仅与饮食有关,还与运动、体重、妊娠和遗传因素等不可分割。

(六)不过,大多数患者需降低饮食中添加糖的含量

尽管患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但患者最好尽量避免食用精制白砂糖和糖果,饮食中的水果和浆果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水果中含有天然糖分和纤维,这些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和血糖过快升高。

(七)2型糖尿病≠胖子

超重/肥胖虽然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确不是疾病的决定因素,任何体型的人都有可能发生2型糖尿病。

(八)2型糖尿病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

如前所述,≥45岁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所以建议45岁以上的人都要进行糖尿病筛查。但是,这一危险因素并不是患病的必要条件--儿童或青少年也有可能患上该疾病,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小胖纸”,或者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小胖纸”。

(九)一个人可以同时患上1型和2型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前者是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后者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成人中),1型糖尿病也可以出现2型糖尿病的特征,这被称为“双糖尿病”或“混合型糖尿病”。双重糖尿病患者常常由于肥胖而被认为是的2型糖尿病,因为后者比较多见,但是随后的血液化验却显示他们的确是1型糖尿病。

(十)既往没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可能会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明确,有人认为它与妊娠期体重的增加和血糖的升高有关、有人认为和妊娠期的激素变化有关、当然也有人认为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研究纷纷指明,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以后的生活中,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十一)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线治疗是改变生活方式

摒弃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我们也一直强调,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多喝水!

(十二)调整饮食能帮助血糖控制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可改善血糖控制和糖尿病相关指标。

(十三)运动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有益于控制血糖

除了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运动还会降低胰岛素需求,因为运动让肌肉更有效的摄取葡萄糖。所以,在燃烧卡路里和减肥之外,还应该看到运动对血糖控制的效力。

(十四)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特别严格的饮食限制

一个最佳的饮食方案将有助于改善血糖、血压和胆固醇。饮食中应含有的核心营养物质有:全谷物、家禽或鱼、豆类、蔬菜、水果、非脂肪乳制品的瘦肉。但是并不是意味着患者需要遵循过于严格的饮食计划。

(十五)注射胰岛素不是唯一的选择

1型糖尿病患者最后都不可避免的需要注射胰岛素缓解病情,但这并不是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唯一选择,它有更多的选择--比如各种口服降糖药。不过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2型糖尿病也有注射胰岛素的需要。

(十六)前驱糖尿病发展为2型糖尿病之前,最好来个“惊天大逆转”

前驱糖尿病是指在患有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的患者中存在的葡萄糖代谢障碍,但其并未达到标准的 II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前驱糖尿病是可逆的!可逆的!可逆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会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就只有更少的人会针对前驱糖尿病进行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这样一来,最终实现逆转的可能性就变小了--有可能当你发现时,就已经是2型糖尿病了。所以,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定期体检,重视体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十七)2型糖尿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糖尿病看似简单,其实却非常复杂,同时,它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去内分泌科或者糖尿病门诊和病房看看,就知道这个病有多“红”。虽然我们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办法完全治愈2型糖尿病,但是可以努力做到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十八)2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将对患者造成全身性的严重影响。例如脚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一旦碰上糖尿病,可能恶化程度会呈指数增长,甚至会造成截肢和死亡。

参考文献:

Caroline,Kee, BuzzFeed Staff.19 Facts Most People Don’t Know About Type 2 Diabetes.May 31, 2016;

作者:鉴赏师

二甲双胍“出局”了吗?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应该用什么?

有位糖尿病友跟华子说,他看到一则消息,说“神药”二甲双胍不神了,不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用药了。他一直在服用二甲双胍,以后还能不能吃了,如果不吃了要换成什么药?

华子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只看到了一半。治疗2型糖尿病时,二甲双胍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几年研制出的糖尿病新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防中,会发挥比二甲双胍更好的心血管保护效果。

一、2型糖尿病首选治疗药物有了更多选择

关于二甲双胍“出局”的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起因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联合制定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指南》、《ESC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建议: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胰高糖素样肽-1(GLP-1RA),或选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

“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或是合并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首选SGLT-2i。”

二、二甲双胍并没有“出局”

以上只是上述《指南》中的一部分建议,之后还有一条建议:“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不合并慢性肾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建议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只要患者可以耐受并且没有禁忌证,应持续使用二甲双胍,必要时加用其他降糖药物。”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高危因素,或是有肾病、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将SGLT-2i或GLP-1RA纳入降糖治疗方案中。”

三、3种首选药物的不同选用条件

对以上术语进行解释,通俗地说,以前治疗2型糖尿病只有二甲双胍一种选择,但是现在多了两种选择,在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药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二甲双胍:如果只有2型糖尿病,但没有心、肾方面的疾病,可以作为首选药物,服用后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就要一直吃。如果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好血糖,可以加用其他降糖药物。

2、GLP-1RA:常用药物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等药物。如果有ASCVD或是高危因素(如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等),或是有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同时又患有2型糖尿病时可以作为首选用药。

3、SGLT-2i:常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药物。患有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作为首选。同时也可以用于有ASCVD以及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用药。

总结一下,二甲双胍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但是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GLP-1RA、SGLT-2i两种药物作为首选用药。三种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用药。需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由医生进行选择用药。对用药有疑惑,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是好、还是坏?看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重确实有助于控制血糖甚至可以帮助实现糖尿病的逆转/缓解。

不过,那些“不胖”或者“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直都有一个疑问:减重对他们而言,是“好”还是“坏”?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体重下降”是一种“不太好”的身体表现。

而很多“不胖”或“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总是担心:饮食控制或吃上某些降糖药以后,会让体重下降。那么,这样的担心究竟有没有必要呢?

这篇文章,我们就结合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来给大家分析:“不胖”或“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不应该减重!

最新研究 “瘦糖”有望逆转!

临床上,医生已经观察到:确实有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不依赖降糖药就让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维持在6.5%以内。这种现象被称为“糖尿病逆转”或是“糖尿病缓解”,是目前糖尿病最为理想的一种改善状态。

不过,一直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只有“超重”或者“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才有希望获得“逆转/缓解”。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当中,就提出了要想实现2型糖尿病缓解所必须满足的四项条件。其中一点,正是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需要≥25kg/m2或者男性腰围≥90公分、女性腰围≥85公分。

不过,一项最新的重磅医学研究数据指出:并不是只有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才有机会获得“逆转/缓解”。

在2022年第58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的年会上,公布了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属于“ReTUNE”研究的最新成果。

简单来说,这部分研究主要是找了一群平均年龄在59岁并且“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BMI<25kg/m2),让他们采取以饮食控制为主要手段的减重措施,最终实现体重减轻10%-15%的目标。

结果,研究者惊奇的发现:这些原本被认为“逆转/缓解”希望不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居然有70%都成功实现了“逆转/缓解”!

毫无疑问,这样一个研究结果给“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希望。

为何“不胖” 也能“逆转”?

在观察到上面的现象以后,医学专家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患者明明“不胖”,却也可以从减重当中获益呢?

原来,在这些获得了“逆转/缓解”的患者体内,通过磁共振扫描可以看到,肝脏与胰腺当中的脂肪比例明显下降了。

这些患者尽管体重指数BMI没有达到超重或肥胖的标准,但其实,他们体内的内脏脂肪比例已经超过了他们自身脏器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值”(阈值)。而这种超出“个人脂肪阈值”的内脏脂肪化,正是引起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

简单来说,尽管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看上去“不胖”甚至“偏瘦”,但其实他们体内的内脏脂肪比例已经超出了身体可承受的范围,而减少内脏脂肪比例可以让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恢复!

对中国人群 有哪些启发?

虽然,这项研究纳入的患者样本量很小,并且其结论还没有被正式写入各类医学指南或专家共识。但是,它已经足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发!

第一个启发:对于“不胖”或者“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不要过于担心吃降糖药会让体重下降!

有不少网友都反映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就是:我本来就“很瘦”,吃了降糖药以后,体重还下降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体重不要下降?事实上,这类担心很多时候都是多余的。

首先,很多人自以为的“很瘦”,其实只是跟肥胖的人相比“偏瘦”而已,不一定真的属于医学上的“消瘦”体型(BMI<18.5kg/m2)。不少声称自己“很瘦”的朋友,其实处于“正常”体重的范畴。

其次,降糖药的减重效应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不会让体重一直降下去!

比方说,二甲双胍的减重幅度,平均就在0.6kg左右;“列净类”降糖药的减重效力稍强,但平均也就在2kg以内。

而我们可以看到,“肽类”降糖药和“列净类”降糖药都具有明确的减少内脏脂肪的功效。这对于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毫无疑问是有好处的!

因此,除非您真的属于体重指数低于18.5kg/m2的“消瘦”患者,否则,不要过于担心降糖药的减重作用。


第二个启发:建议体重指数BMI”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尝试减重10%左右。

这项最新的研究很好地证明了,“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减轻10%-15%,就足以让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比例显著下降。

当然了,体重减轻太多也不好!《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指出:体重减轻超过15%,可能对健康有害;而一般,建议大多数患者把减重目标设定为5%-10%。

也就是说,“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确保减重以后的体重指数(BMI)不会低于18.5kg/m2(消瘦),那么,可以尝试减重,把目标设定为减轻10%左右即可。


第三个启发:2型糖尿病患者要想成功减重,“限制能量饮食”是比较有效的手段!

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减重,一定有朋友会问:那怎样才能够成功地把体重给减下来呢?

事实上,不仅是ReTUNE研究,还有很多其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都是采用的“限制能量饮食”这种手段来减重的。

所谓的“限制能量饮食”,其实就是大家所说的“节食”,其减重效果是较为确切的。

《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当中,提到的“最常用于减重的三种膳食模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限制能量饮食”。


最后,总结一下,最新的医学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不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从减重当中获益!因此,大家不要害怕吃降糖药会掉体重,反而应该主动尝试减重试试看!


【参考文献】

1,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年9月 第29卷 第9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1月 第42卷 第1期

#健康真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