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青豆(糖尿病青豆子可以吃吗)
糖尿病能吃哪些豆制品?吃多少合适?这7种美味又控糖!
大豆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它是植物性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大豆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豆固醇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大豆包括黄豆、黑豆、青豆,豆制品包括豆浆、豆腐、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千张等。
为什么推荐糖友吃大豆及豆制品?
1. 帮助减肥: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热量较低,但饱腹感很强,能帮助糖友们填饱肚子,而又不至于摄入过多热量。
2. 保护心血管: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促进心血管健康,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3. 保护骨骼: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钙,是良好的膳食钙来源,而糖尿病患者又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常吃豆制品就有助于保护骨骼。
4. 帮助控糖:大豆及豆制品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大豆异黄酮,能促进胰岛素的利用,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糖友们能吃哪些豆制品?
豆腐:豆腐是我们最常吃的一种豆制品,热量低营养高,价格也比较低廉。豆腐用来炒食、煮汤均可。南北豆腐都有一定的豆腥味,北豆腐还有轻微的苦涩味,为了去除异味,建议在烹饪豆腐前,把豆腐放水里焯一下。
豆浆:豆浆热量低营养高,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磷脂,且极易被人体吸收。豆浆中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豆浆除了直接做饮料喝,还可以用来煮米饭,做小窝头、蒸蛋羹等。
豆腐脑:豆腐脑细嫩鲜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豆腐脑的口味有南北之分,北方豆腐脑的卤多含盐量较高,南方的豆腐脑喜欢放糖,糖友吃的时候应该少放盐少放糖,如果实在觉得口味欠佳,可以放点木糖醇这样的代糖。
豆腐乳:豆腐乳是一种发酵食品,与豆腐相比营养几乎没有什么损失。但豆腐乳含盐量较高,糖友们在吃豆腐乳的时候,要相应的减少其他用盐量。
豆芽:黄豆发芽后富含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黄豆芽可以素炒着吃,也可以煲汤,煮面。
豆豉:豆豉是益生菌的良好来源,它能减缓小肠对糖份的吸收,延缓餐后血糖迅速上升。豆豉中含有多种维生素、酶、氨基酸,但豆豉的含盐量较高,糖友们最好选择脱盐的豆豉。
豆渣:豆渣中含有多糖、纤维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能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延缓餐后血糖上升,促进肠道健康。豆渣可以做成豆渣小窝头、豆渣煎饼、豆渣蛋饼、豆渣丸子、豆渣炒虾米等。
糖友们吃多少豆制品比较合适?
推荐糖友们每天吃 25 克左右的大豆,约一小把的量,如果按热量来换算成豆制品,相当于:50 克豆腐干;400 克豆浆;100 克北豆腐;150 克南豆腐;50 克豆腐丝;30 克油豆腐;125 克内酯豆腐。
这些豆制品之间是可以互相交换的,糖友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轮换来吃。我们在吃豆制品的时候,不要用红烧、煎炸等油多的形式,多用清炒、清蒸、煲汤、凉拌等清淡的烹调方法。
这里小糖还要提醒大家,并发有肾病、痛风的患者,需要限量食用豆制品。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注意!这种豆子很多人爱吃,却差点要了浙江七旬大爷的命
眼下正是新鲜青豆上市的时候,由于口感软糯,很多人都爱吃。但需要注意的是,青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
家住浙江宁波的阮爷爷年过七旬,患有帕金森病,平时进食就有呛咳,吞咽动作并不是十分利索。最近,他因为吃了些新鲜青豆,竟然出现了严重的呼吸衰竭……
5月4日入夜,伴随着救护车尖锐的警笛声,一位老爷爷被送入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家属说,他“感冒”了。然而,急诊医生接诊后,发现这位阮爷爷绝不是简单的“感冒”,而是严重的呼吸衰竭——老人在大流量吸氧下的血氧饱和度仅有70%左右,同时呼吸困难、口唇青紫,人也叫不醒,随时会因为重度缺氧而出现生命危险。
急诊医生一边呼叫麻醉科气管插管,保持其通畅气道,一边联系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前来会诊。一番紧急抢救后,老爷爷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下来,看着监护仪上的数字慢慢好转起来,所有人悬着的心却不能放下来,为了进一步抢救治疗,阮爷爷被送到了ICU。为什么普普通通的“感冒”会让老爷爷差点一脚踏入鬼门关了呢?
为了解老人的病因,ICU医生史超路和黄钦从呼吸内镜中心取来纤维支气管镜——这是一种可以插入气管内检查的特殊器械,必要的时候可以夹取少量组织化验检查甚至可以将小型异物夹取出来。在医护人员娴熟的技术配合下,支气管镜顺利的插入阮爷爷的气管内,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阮爷爷的气管内竟然塞满了一颗颗圆圆的绿色东西。
黄钦医生小心翼翼的取出一颗,竟然是青豆!史超路医生见状,赶紧询问阮爷爷的家人,原来老爷爷患有帕金森病,平时进食就有呛咳。这几日青豆新鲜上市,家人就给他“尝了尝鲜”,谁知道竟然惹出这么大的祸端。
小小的豌豆质地松软稚嫩极难夹取,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夹碎成多个小块,导致下部更细一级的支气管堵塞。轻则引起肺不张,重则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危及生命。黄钦医生有条不紊,仔细在气管内寻找“豆子”,经过4个小时不懈努力,从阮爷爷的气管内取出了10多颗青豆……老人的呼吸终于顺畅了。
“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病人的经验,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进食误吸所导致,尤其高龄老年人风险更大。”宁大附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颜碧清表示,少量误吸在健康状况良好者身上可能不会发生肺炎,但在全身状况差、处于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中或患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身上则很容易继发肺部感染。一旦发病,全身和局部营养、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如果再加上反复误吸,可使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
当误吸发生时,现场急救尤其重要。颜碧清表示,一旦误吸,应拍背协助患者尽快咯出异物,亦可握拳放于患者的剑突下向膈肌方向猛力冲击上腹部,造成气管内强气流,使阻塞气道的食团咯出。对老年人,则要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予以指导,如最常见的脑血管病、老年痴呆的吞咽困难患者,应告知其选择合适的食物,避免进食汤类流质及干硬食物,应将食物做成糊状。进食不宜过快、过急,要咽下一口,再吃一口。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分钟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反流。咳嗽、多痰、喘息的患者,进食前要鼓励患者充分咳痰,最好吸氧15至30分钟,以减轻喘息,避免进食中咳嗽导致误吸。
【医生提醒】青豆不是所有人都能吃
近段时间,青豆作为时鲜菜,深受市民喜爱。青豆富含纤维及钾元素、镁元素、锌元素、铜元素、B族维生素,同时还含有膳食纤维,叶酸,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经常吃一些青豆能够让记忆力变得更强,还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大豆磷脂以及脂肪酸,能够让血管的弹性变得更好。
虽然青豆含有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宁大附院中医科主任娄海波提醒市民,青豆属于寒凉性食物,如果一次性吃太多青豆,对脾胃会造成伤害,导致脾胃虚寒问题出现。同时,豆类食物里面含有比较多的嘌呤,容易引发痛风,所以有痛风问题的人最好也不要吃青豆。尿路结石和慢性胰腺炎患者、糖尿病患者、消化不良者还是最好少吃或者不吃。此外,若是家里有像阮爷爷一样吞咽动作并不是十分利索的老人,最好还是不要吃青豆这类食品。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高嵩、通讯员朱依琼报道
糖友主食可选择的替代物——杂豆升糖慢、饱腹感强
主食怎么吃?在糖尿病饮食控制中是最重要的一个细节问题,因为主食既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决定着血糖的高低,也影响着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所以合理安排主食可以说决定着饮食控制的成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有糖尿病的人所吃的主食中应当饮食三分之一的粗粮或杂豆,尤以杂豆为佳,那么哪些豆属于杂豆呢?
简单地说,日常所吃的豆类食物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大豆,二是杂豆。大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脂肪,主要是指黄豆、黑豆、青豆等,比较适合做豆腐、腐竹、豆浆,可能当作植物肉来对待;而杂豆则主要含有的是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指绿豆、红豆、蚕豆、豌豆、芸豆等,多用来做粉条、粉皮、豆沙、熬粥,可以按主食对待。
也正因为如此,杂豆更适合当作主食的替代食物,每餐中替代三分之一的主食会带来几个益处:
•杂豆的蛋白质含量比米面含量高2-3倍,蛋白质在胃肠中消化速度比碳水化合物慢得多,可以更长时间地占据胃肠空间而增强饱腹感,同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就是血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调节血糖作用。
•杂豆含有的膳食纤维比米面高很多,这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在胃肠中可以起到像海绵吸水一样的作用,将葡萄糖、脂肪暂时“隐藏”起来,减慢吸收的速度,餐后血糖的长高幅度会变的平缓,避免了大起大落,从而减小了餐后血糖的波动。
•杂豆中含有的一些具有抗氧化、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细胞恶性变等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有糖尿病的人可以在每天的饮食中,将主食最的三分之一换成杂豆,有研究显示:有糖尿病的人每天吃50克的杂豆,相比于很少或不吃杂豆的人,全因死亡率将下降约30%。
有糖尿病的人,用杂豆替代主食有助于控制血糖,哪些豆属于杂豆?
此外,与杂豆有类似作用的食物还有一类,即根茎类食物,比如红薯、土豆、山药、藕根、魔芋等等,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比米面少三分之一,但含有的膳食纤维却高很多,既可增强饱腹感又耐饥饿,特别是含有的一些特殊成分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比如:
山药中含有的抗淀粉酶,可以减缓胃肠对淀粉的消化,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土豆富含钾元素,有助于促进体内钠的排出,调节血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藕根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有利于防治血管病变等。
总之,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点是合理安排饮食,杂豆和根茎类食物是非常有利于控制血糖的主食替代食物,即便是正常人也应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对减轻体重、预防“三高”有积极意义。
图文综合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