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拉屎(糖尿病拉屎出血正常吗)
糖尿病人便秘,多数是这6个原因引起!
有研究调查,大多数糖尿病人伴随着便秘的发生,而便秘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很多糖尿病人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血糖高,却总是出现便秘,这让他们特别的疑惑,也特别的烦心,其实糖尿病人经常发生便秘可能是因为以下这几个原因导致。
糖尿病人多数发生便秘主要是哪些原因导致?
一、不良的饮食习惯
有一些糖尿病人为了让自己的血糖稳定就降低自己每餐进食的食物量,这样就容易让身体没有食物可以进行排泄,就会让自己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二、不良的排便习惯
有一些糖尿病人是属于上班族,他们很多会因为工作繁忙而让自己在有便意的时候没有及时排便,而却不知道多次反复的抑制排便会让粪便在身体中停留过长时间而让水分流失,就容易引起便秘的发生。
三、压力过大导致
很多糖尿病人会因为血糖得不到控制或者是因为糖尿病引发一些并发症让自己压力过大,而长期让自己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就会让自己的神经系统也跟着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让肠蠕动变差,也就容易引起便秘的出现。
四、血糖控制不佳
由于患者长期的高血糖不能够得到稳定,就会导致身体的自主神经受到损伤,而身体肠胃是由自主神经控制的,当自主神经发生问题的时候就会让肠胃蠕动也跟着变差,就容易让大肠的排空减慢,从而导致粪便在肠道中滞留的时间过长,进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五、肠道菌群失调
一般一个正常的肠胃是有一个正常的菌群,正常的菌群能够保护我们肠胃正常的运作,而糖尿病人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就容易让肠胃菌群失去平衡,这样就容易让病菌侵入而导致便秘的发生。
六、缺水
由于糖尿病人会出现多尿的现象,经常排尿会让身体多余的水分被排出体外,这样就容易让大肠内的水分减少,从而让粪便不能够被充分软化,变得干燥,也就容易让粪便不能够顺利排出而引起便秘。
温馨提示,在生活中有大多数糖尿病人会出现便秘的现象,因此糖尿病人要知道如果自己有出现便秘的情况,就要及时寻找原因,并且根据相对的原因采取相关有效措施,这样才能够让自己便秘得到改,。进而防止便秘让自己的生活以及身体造成影响。
糖尿病友如何应对便秘?看看好方法
糖尿病控制不好,会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除了这些,其实便秘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大约2/3的糖友都有便秘,那糖友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发生便秘又该如何缓解呢?
01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便秘?
一、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多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常见。而人体正常的肠道蠕动,正常的排便是受神经支配跟调节的,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可能会出现肠蠕动减少、腹胀、水分重吸收增加,大便就比较硬、干结、难排,出现便秘的症状;
二、饮食不合理。
糖友如果吃的太少,或者饮水不足、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摄入不足,都会影响肠道蠕动,给顺利排便造成障碍。
三、降糖药的副作用。
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依靠降糖药维持血糖的稳定,而这些降糖药无论是口服的,还是注射的胰岛素,药物的副作用均会对人体胃肠道产生损害,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排便困难。
四、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
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他们年龄高,存在多种疾病,需长期卧床,导致腹肌收缩无力,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另外,还有一些病人活动量少,也会有影响。
五:负面情绪影响。
由于长期患病,糖友很容易情绪低落,而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情绪会抑制胃的正常运动与分泌,也会抑制肠道蠕动,从而导致便秘发生。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便秘不仅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甚至烦躁焦虑,还可导致痔疮、肛裂,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的原因,而一旦糖尿病患者发生便秘,又合并心脑血管病时,用力排便还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心脏猝死,肠破裂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倍加重视便秘防治。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缓解和预防便秘?
1、饮食疗法:多饮水,多食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如芹菜、丝瓜等。适当吃一些瓜果及“产气”食物,如豆腐、笋、萝卜等,都可以促进肠蠕动,利于通便。同时,还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油腻的食物。
2、按摩:每日揉腹、做收腹提肛运动,提高排便能力。腹部按摩(尤其对有关穴位)有助于胃肠道蠕动、消化与排泄。腹部按摩应沿大肠走向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形按摩,可促进大肠蠕动,有机械推动粪便前行的作用。
3、增加运动:久坐不动是诱发便秘的不良行为,所以,糖友要想预防便秘,应该适当增加活动量,可以选择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慢跑等。便秘者可重点加强腹肌力量的锻炼,如收腹抬腿、仰卧起坐、下蹲动作等,以促进肠蠕动。对于卧床患者适当增加活动量,指导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
4、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排便的习惯。良好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万能药,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克服焦躁、忧郁等坏情绪。另外,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日或隔日1次);但注意每次蹲厕所的时间不要太长,便意不强烈时千万莫用力排便,当心诱发脑出血、心肌梗塞。
5、药物疗法。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逐步使血糖平稳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便秘的治疗效果也越好。另外,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建议医生开一些促进肠胃的药物,帮助治疗便秘。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人总是排便困难?5招让你润肠通便,糖友试试
许多糖友反映,自从得了糖尿病,便秘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经常一上厕所就是半小时,解出的大便又黑又硬,苦不堪言。事实上,便秘的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尤其是老年患者。顽固性便秘不仅可引起患者腹痛、腹胀,还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痔疮、肛裂,增加肛周感染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又该怎么解决呢?
1、长期高血糖。由于高血糖使体内缺水,大肠水分减少,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造成硬结,以致出现便秘。
2、饮食原因。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在饮食上比较注意,容易出现进食量少或食物过于精细的情况,这会导致大便量较少,不能有效刺激肠蠕动,长时间累积在肠道内,引起排便困难。
3、缺乏锻炼。糖尿病人常伴有肢体麻木、视力下降、反应迟钝以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体弱患者,体育锻炼或活动量减少,可致肠蠕动减弱,引起便秘。
4、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随之减少,参与排便的肌肉张力变低,也会引起便秘。
5、精神心理因素。糖尿病是内分泌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程较长,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忧郁等情绪,这些情绪可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便秘。
6、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也是引起便秘的原因之一。
每一个便秘的患者,都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内镜检查、胃肠道X线、结肠传输试验、粪便造影、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肌电图检查等。
对于器质性便秘,应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功能性便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缓解:
1、多饮水,注意饮食搭配
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吸收水分,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糙米,胚芽粳米、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还应避免过度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如辣椒、煎炸食物等。
平时多饮水,保持每天饮水量在 2000ml 以上,每日早晚各饮1杯约300~500ml的温开水,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防止便秘。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早晨起床后,无论有无便意,都尽量用力做排便动作,反复多次。因为通过肛门的节律性收缩运动,可以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梢,使直肠运动加强,产生便意。
排便时集中精神,不要阅读报纸和玩手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3、适当补充益生菌
便秘患者常常缺乏双歧杆菌,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道正常的酸碱度,避免渗透性水分流失导致的大便干结,促进肠道平滑肌收缩蠕动,有利排便。
4、药物治疗
应用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等,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进行辅助治疗。胃肠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片、伊托必利等,可增加肠蠕动,从而增加患者排便频率。有些中药,如四磨汤、六味安消、麻仁润肠、复方芦荟等,对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5、运动锻炼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使盆腔肌肉、肛提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强,促进排便。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最首要的是将血糖控制好,出现慢性便秘时(持续>12周)或不适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