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糖尿病(适合糖尿病吃的鱼)
鱼吃对了能养血管!吃哪种、怎么吃,有讲究,别弄错~尤其是这3种鱼,会伤身
老话常说“无鱼不成席”,鱼类是人类食品中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进补的好食材。
按时吃鱼,有益血管
在肉类中,鱼肉是最容易消化的,很适合体质虚弱之人、大病初愈之人、中老年人、儿童和产褥期、哺乳期女性食用。
而且,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有些鱼类富含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元素更是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
此前,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对18215名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受试者进行了长达11年多的随访,结果发现: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3份(每份50g)的受试者,每周食用鱼类4~6份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
而这就与鱼肉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很大关系。
此外,鱼肉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获取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B2的良好来源。
根据近几年的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摄入鱼虾水产品相对较高的地中海饮食模式人群和我国江南地区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鱼肉应该怎么吃?
1
适量
每周最好吃1~2次鱼,每周不要超过300克,还要吃其他禽畜肉、蛋奶和大豆坚果,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2
清蒸
鱼的最佳烹饪方法是清蒸,不提倡油煎和油炸的做法。清蒸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中的营养物质,还能避免油脂的过量摄入。
出于饮食安全考虑,建议蒸鱼时间大于2分钟。
3
不吃鲜
鱼类烹饪的最佳时机是鱼杀掉后泡1个小时,或者静置2~3 个小时后。
这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刚杀的鱼中的寄生虫、细菌没有死,如果处理不当会有风险。
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后,表面的细菌和寄生虫就会死掉一部分,相对来说就更安全,另外就是鱼的结缔组织也会松一点,吃起来鱼肉的口感更好。
但注意不要久放,以防变质。
4
去“毒”
一些鱼类会自带天然毒素,可导致人类食用后中毒。这些鱼类的毒素分布也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
肝毒鱼类:常见的有马鲛鱼、鲨鱼、河豚等;
胆毒鱼类:常见的有草鱼、鲤鱼、青鱼、鲢鱼、鲂鱼、鳙鱼等;
卵毒鱼类:常见的有鳇鱼、光唇鱼、厚唇鱼、线鳙鱼等;
血毒鱼类:常见的有河鳗、黄鳗等。
食用这些鱼类要分外小心,要仔细去除有毒部位,并使用高温烹饪,避免中毒。
5
3类鱼少吃
1、腌制咸鱼: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把中国式咸鱼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其中含有的亚硝酸盐,是一种2A类致癌物,长期食用容易使血管扩张,增加致癌风险。
2、生滚鱼:淡水鱼类细菌及寄生虫污染问题严峻,未经严格处理的生鱼片或生滚鱼片有较高的致病风险。
因此,吃淡水鱼一定得煮透,而吃鱼片至少要用90~100℃的沸水至少焯煮15秒以上才安全。
3、野生鱼:野外环境下,塑料微粒、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都是无法把控、预测的,甚至还可能会有一些有毒的菌、藻、寄生虫,因而不建议盲目食用。
不同鱼类,功效不同
1
鲫鱼
功效:性温,补脾开胃、利水除湿。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呕吐或腹泻;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虚弱。
2
带鱼
功效:性温,补脾益气、益血补虚。
用途:用于营养不良、毛发枯黄或妈妈产后乳汁减少,病毒性肝炎、食欲不振、恶心、体倦。
3
鲤鱼
功效:性平,补脾健胃、利水消肿。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食欲不振,脾虚水肿,小便不利,脚气,黄疸,气血不足,产妇乳汁减少。
4
鲈鱼
功效:性平,补肝肾、益脾胃。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或气血不足,伤口久不愈合,脾虚水肿,肝肾不足,筋骨不健,孕妇胎动不安。
5
桂花鱼
功效:性平,健脾益气、开胃消食。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少食腹泻,营养不良,脾虚水肿。
6
银鱼
功效:性平,益脾胃、补气润肺。
用途: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营养不良,虚劳咳嗽,干咳无痰。
7
鲳鱼
功效:性平,补脾益气。
用途: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8
白鳝
功效:性平,祛风湿、补虚益血。
用途:常用于虚损劳瘵,骨蒸发热,消瘦体倦,小儿疳积。
9
泥鳅
功能:性平,补脾益气、除湿,兴阳。
用途:常用于脾虚瘦弱,黄疸,小便不利,肾气不足。
10
鲥鱼
功效:性平,滋补强壮、清热解毒、补益脾肺。
11
黑鱼
功效: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
用途:延缓衰老、缓解疲劳。
12
鳜鱼
功效: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
用途:适合体弱无力、脾胃气虚、营养不良的人群食用。
来源: 约见名医
糖友吃鱼好处多,这样吃血糖好上加好,延缓并发症的到来
可能大家听说过“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这是著名营养学家李瑞芬教授针对老年人提出来的营养建议。意思是说,吃猪肉、牛肉和羊肉不如吃鸡肉、鸭肉和鹅肉,吃禽肉不如吃蘑菇,吃蘑菇不如吃鱼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同样,这句话对糖尿病病人来说也很有道理。
为何糖友吃鱼有利于健康1. 提供优质蛋白质和营养元素
©图片来源摄图网
鱼肉是人类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5%~22%,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尤其富含亮氨酸和赖氨酸。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一般较为平衡,与人体需要接近,利用率高。
2.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鱼肉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A、D、E、维生素B2和烟酸等。增加鱼肉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鱼肉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有一定作用。
3.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在中国人群鱼肉摄入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中,部分研究显示认为食用鱼肉能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4. 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可加速患者认知功能衰退。鱼肉中含有的大量DHA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退行性症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列举10种鱼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1. 平鱼(又叫鲳鱼)
蛋白质:18.5
脂肪:7.3
胆固醇:77
2. 鲅鱼(又叫燕鲅鱼)
蛋白质:21.2
脂肪:3.1
胆固醇:75
3. 带鱼
蛋白质:17.7
脂肪:4.9
胆固醇:76
4. 黄花鱼(大黄花鱼)
蛋白质:17.7
脂肪:2.5
胆固醇:86
5. 三文鱼
蛋白质:17.2
脂肪:7.8
胆固醇:68
6. 鲈鱼(鲈花)
蛋白质:18.6
脂肪:3.4
胆固醇:86
7. 黄鳝
蛋白质:18.0
脂肪:1.4
胆固醇:126
8. 鲫鱼
蛋白质:17.1
脂肪:2.7
胆固醇:130
9. 罗非鱼
蛋白质:18.4
脂肪:1.5
胆固醇:78
10. 草鱼
蛋白质:16.6
脂肪:5.2
胆固醇:86
注:以每100克可食部计,蛋白质和脂肪的单位为克(g),胆固醇的单位为毫克(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糖友怎样吃鱼更健康下面我们从挑鱼、做鱼和吃鱼三方面教糖友健康吃鱼。
1. 优选新鲜鱼
©图片来源摄图网
鲜鱼不一定要是活的,也可以是剖腹处理好的鱼,体硬不打弯,眼睛发亮,鳃盖紧合,腮鲜红,鳞片紧附鱼体,体两侧有光泽,肉质紧密富有弹性,稍有腥味的鱼品质佳。如果要将鲜鱼以冷冻存放,也不要久存,最好在半个月内吃完。
2. 优选清蒸,其次炖煮,少煎炸红烧
©图片来源摄图网
糖友做鱼时,建议以清蒸为主,这样可以用最短的时间令鱼肉成熟,把对营养素的破坏和有害物质的生成减少到最小限度,同时保持鱼肉的嫩度。同时不要蒸的时间太长,以免鱼肉变硬,有益脂肪酸的损失也将增加。
清蒸时应尽量减少油和盐,保持其清淡特色。蒸时,将鱼放在葱上,便于热气流通,可缩短蒸的时间。腌制时盐要少放,鱼肉仍应保持淡味,食用时用蘸汁来调味,便于食用者个人进行控制。
炖煮鱼也可以很好地保持鱼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脂肪酸。有研究测定发现,在炖煮温度下,鱼类的脂肪酸比例没有明显改变。
水炖鱼时建议先加油爆香各种香辛料,再加水和酱油等煮沸,放入鱼,小火慢炖,直到鱼肉入味。做炖鱼时,要讲究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可放茄子和豆腐。
烤鱼容易烤焦糊,而生产有害物质;红烧鱼容易摄入过量的油脂,因此,均不推荐糖友选择。
3. 每天能吃多少鱼?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适量吃鱼,建议成人每天平均摄入水产类40~75克,每周吃鱼280~525克。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周可吃2~4次鱼,最好有1次是ω-3脂肪酸含量丰富的海鱼。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科普版》则建议以深海鱼为主。
4. 吃鱼注意事项
- 由于90%鱼类中嘌呤含量高于100mg/(100g),糖尿病合并痛风病人应注意控制食用量。
- 污染物一般蓄积在肝、肾和肺等内脏组织,肌肉中含量较低,比如镉在鱼类中的富集部位会表现为内脏>骨骼>鳃>肌肉。另外,体积较大的肉食性鱼类处在食物链较高阶层,体内富集的污染物较多。因此不吃或少吃鱼头、鱼皮和内脏,并且尽量食用体积小的鱼类。
最后提醒糖友,糖尿病饮食讲究的是食物多样性,只有当食物种类够杂,才能使营养均衡。而不是因为某一种食物的营养好而盲目摄入很多。因此,糖友吃鱼虽好,也要注意营养均衡!
糖尿病患者常吃这10种鱼,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2022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周最好吃2次鱼或每周吃300-500克鱼。
合理吃鱼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可以帮助预防某些糖尿病并发症。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吃什么鱼,怎么吃鱼呢?
吃鱼有助于预防3种糖尿病并发症
0 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鱼肉的脂肪含量比较低,食用鱼肉不会增加身体的脂肪含量,并且鱼肉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预防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还可以降低体内甘油三酯的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同时,鱼肉含有丰富的镁元素,适量补充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0 预防糖尿病肾病
有调查显示,每周吃鱼超过2次的糖友出现蛋白尿的比例远远低于每周只吃1次鱼的糖友。
蛋白质摄入量的多少并不是造成肾脏损伤的关键,而蛋白种类比摄入量对肾脏的影响更为重要。
鱼类含有的营养成分,可通过改善血糖控制或血脂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0 有助于预防失明
发布在中国食品学报的一篇文章显示:每周吃2次鱼可能会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风险。
因为视网膜含有丰富的长链n-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鱼类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为n-3系(包括亚油酸、EPA、DHA等),因此多摄入鱼类会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风险。
推荐糖尿病患者吃这10种鱼
①金枪鱼:金枪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和热量都较低,有利于控制血糖。
很多糖友因为饮食控制,一定程度上存在营养不良。而金枪鱼富含优质蛋白可以很好地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不用担心升高血糖,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平衡。
②黄花鱼:黄花鱼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脂肪含量为2.5%-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达20%左右,能够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尤其适合伴有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
③河鳗:鳗鱼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其含有的大量DHA及EPA被称作“脑黄金”,对于老年糖友而言,可以延缓大脑的功能衰退。
④鲈鱼:鲈鱼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鲈鱼含有的铜元素,可以维持神经系统及多种物质代谢关键酶的正常功能。
⑤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易于被人体吸收,并能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有预防血脂异常的功效,对于糖友而言,能有效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三文鱼中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⑥鳕鱼:鳕鱼肉富含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D,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所以说鳕鱼可以作为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来源。
⑦带鱼:带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不饱和脂肪酸、磷、钙、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强心补肾、消除疲劳的功效,尤其适合糖尿病合并气短乏力、久病体虚、血虚头晕以及皮肤干燥者食用。
⑧鲤鱼:鲤鱼是一种常见的鱼类,也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鱼,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摄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而且其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利于降糖、保护心血管。糖友常食鲤鱼,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⑨鲫鱼:鲫鱼所含蛋白质齐全且优质,容易被消化吸收,是糖尿病患者摄取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⑩草鱼: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硒元素,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有一定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吃鱼的2个注意事项
① 控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糖友每周最好吃2次鱼,每次100克左右为宜。
②烹饪方式:首选清蒸、清炖,这样既可以保证蛋白质的鲜美,又不会增加过多油脂的摄入。
同时不要吃烤鱼、咸鱼、腊鱼、油炸鱼,这些高盐、高脂饮食容易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血糖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