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羊肉(糖尿病吃羊肉怎么配料比较好)
糖尿病人可以吃羊肉吗?为什么很多人不建议吃?
寒冷的秋冬更容易导致糖友血糖波动,一是因为运动量减少,二是因为秋冬是进补的最佳时间,吃的补品也比较多!比如都称羊肉能补血益气、温中暖肾,是秋冬佳品。但糖友可以吃羊肉吗?为什么很多人不建议吃?
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很多人在秋冬会食用羊肉来促进血液循环,驱寒暖身。
每100g羊肉热量有203大卡,如果是瘦羊肉热量会降差不多一半只有118大卡,升糖指数是45。而且羊肉中的含糖量为中等,所以糖尿病友可以适当地吃一些羊肉。
因为羊肉虽然升糖指数中等,但羊肉是热性食物,属于"发物",身体有溃疡、伤口、高血压、胃肠疾病、肺部疾病等是不能吃的,而且羊肉容易上火,要调整好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可能一星期下来血糖都会出现较大波动。
所以为了让血糖平稳,就不太建议糖友吃羊肉,尤其是并发肾病的糖友不宜吃羊肉!糖友们尽量选择鸡肉、鸭肉、鱼肉这样的禽肉,少吃猪牛羊这样的畜肉,因为后者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往往较高,吃多了不利于控制三高。
实在想吃的糖友在血糖平稳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一些精瘦的羊肉,每日适宜的量在50-100g之间,最好不要喝肉汤,因为肉汤中融入脂肪、嘌呤以及胆固醇,如果喝多了很有可能增加自身胰岛素的抵抗。
喜欢就点个关注吧!
糖友能不能吃羊肉,今天一次说清楚,现在知道还不晚
糖友能否吃羊肉?今天一次说清楚,现在知道还不晚。
经常有糖友问我:糖尿病十来年了,晚上想吃点烧烤,我能不能吃羊肉?周医生在这里告诉大家怎么吃。在此之前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唯止青衣,擅长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始终认为我坚持科普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觉得我做的还不错,也可以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家人,让他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时做到疾病的防治,也希望大家的疾病在这里能够有所缓解。
·首先在吃羊肉的时候尽量吃瘦肉,因为羊肉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维生素,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食用的时候要减少可见脂肪的摄入,并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煮、炖或者蒸,避免油炸。
·其次要适量,羊肉作为一种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饱和性脂肪酸过量摄入可能对心脑血管产生不利影响,而心血管健康是糖尿病患者重点防患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要考虑到羊肉在食物中总热量的比例,确保整体饮食的均衡,这样才有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
羊汤真能祛湿?糖尿病人常吃羊肉,医生揭示其中关键!
►
本文169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今年62岁,糖尿病史已有8年。最近降雨频繁,她总觉得身体沉、腿脚乏力。邻居说她体内“湿气重”,建议她多喝羊汤,能“祛湿除寒”。她试了几次,不仅没感觉轻松,血糖还突然飙高,吓得家人赶紧送她去医院。
临床中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不少,很多人相信“以热制湿”“羊肉壮阳补气”的说法,见谁都推荐羊汤。但羊肉真的能祛湿吗?糖尿病人能不能常吃?答案远比想象中复杂。
“羊汤祛湿”靠谱吗?先看“湿气”这个词到底指什么中医里所谓的“湿气”,是一种病理状态,常表现为四肢沉重、食欲差、大便黏滞、舌苔厚腻等。湿气重,确实让人难受。但很多人误解了“祛湿”的方式。
羊肉性温偏热,确实能温中散寒,但并不直接“祛湿”。如果是寒湿困脾,适量食用可以改善症状。但若是湿热体质或脾胃虚弱,喝羊汤反而可能加重症状。
医学上没有“湿气”这个指标,但从现代角度看,湿气重常对应代谢紊乱、脾胃功能差、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这并不是靠一碗羊汤就能调理好的。
糖尿病患者喝羊汤,最大的问题不是“湿气”,是热量和脂肪羊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也高。100克羊肉含脂肪达15克以上,尤其是肥羊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炖羊汤时,脂肪大量进入汤中,尤其熬得越久,油越浓。
糖尿病人本身胰岛素抵抗,摄入高脂食物会进一步干扰血糖控制。
张阿姨喝完羊汤后血糖飙升,就是因为汤里脂肪含量太高,加上汤中常加的米酒、粉丝、胡萝卜等含糖食材,导致总热量超标。
很多人以为只喝汤不吃肉就“安全”,其实羊汤的脂肪含量甚至比同量羊肉更高,特别是冷却后表层浮油那一圈,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喝一碗就可能让血糖上升两三个小时。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羊肉中的隐性风险:嘌呤和胆固醇很多人忽视一个问题:羊肉是高嘌呤食物,100克羊肉含嘌呤在70毫克以上。
对于尿酸偏高、痛风倾向或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摄入高嘌呤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诱发痛风发作。
此外,羊肉的胆固醇含量也不低,每100克含胆固醇65毫克左右。糖尿病人本身心血管风险高,频繁吃羊肉,尤其是配合油炸、炖煮等高油烹调方式,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那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羊肉?可以,但要有“方法”第一,控制频率和分量。糖尿病患者每周吃羊肉不应超过两次,每次控制在50~75克以内,煮熟去油后食用。
第二,选择部位很关键。建议选择瘦羊腿肉、羊里脊等脂肪含量较低的部位,避免带皮羊肉、羊排、羊油等高脂部位。
第三,烹调方式需清淡。推荐清炖、白灼、少油爆炒。不要长时间熬汤,更不要加米酒、甜味调料、淀粉类食材一起炖。
第四,搭配蔬菜和粗粮。吃羊肉时建议搭配苦瓜、冬瓜、芹菜、荞麦等低升糖、高纤维的食材,有助于平衡血糖波动。
第五,监测血糖变化。餐后两小时测一次血糖,如果发现明显升高,要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胰岛素使用。
很多人把“祛湿”寄希望于食补,但体内代谢是否畅通,根本还是看肠胃功能和运动量。久坐少动,饮食油腻,再多的羊汤也只会“添湿”。
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少吃冷饮甜食,才是改善代谢、防止湿气积聚的核心。尤其是糖尿病人,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调节血糖、改善代谢、减轻“湿重”感帮助巨大。
“羊肉补身体”这句话没错,但不适合所有人,更不适合随便吃冬天进补是传统,但进补不能盲目。糖尿病人若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和代谢状态,盲目吃羊肉、喝羊汤,不仅祛不了“湿”,反而可能招来高血糖、高血脂甚至痛风。
只有搞清楚身体的实际状况,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科学饮食,才是真正的“补”。否则,看似补,实则伤。
结语:羊汤好喝,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糖尿病人要“补”,先补知识。不盲信食补神话,不忽视身体信号,日常多动少油,才是真正的调理之道。
参考资料:① 高飞, 王玉洁. 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研究进展[J]. 医学信息, 2022,35(15): 44-46.
② 张莉. 羊肉营养成分分析及食用建议[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42(6): 120-123.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