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13糖尿病(糖尿病13.3是不是很严重)

内分泌糖大夫 0
文章目录:

我患糖尿病13年,靠这3个办法,降糖药量减半,今天分享给你们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控糖故事,让患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对我们讲述。

我患糖尿病13年了,刚开始确诊时候,我很焦虑甚至是恐慌,我感觉自己一辈子就这样完了,在医院里住院治疗了1星期后,我出院了。出院前医生交代我,要坚持吃药,要管住嘴迈开腿。一个人的控糖路总是艰难的,所以我找到了一个糖友交流群并加入了他们。

我的心态一向比较好,接受了自己确诊了糖尿病这个事实后,我便开始了学习,并在医生和“过来人”的建议下给自己制定了饮食和运动的控糖方案,2年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直到目前为止,我的糖化血红没超过5.5,空腹血糖也在4.5-6.0之间,餐后血糖在8.0以内。而且,因为血糖控制的很理想,医生把我的降糖药减量了。并说我是百分百的糖尿病人。

开心之余,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控糖“十六字诀”:坦然面对、正确认识、积极应对、认真防范;

1,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坦然面对说的就是心态了!得病前我的饮食习惯很不好,烧烤啤酒宵夜样样沾。但是,在确诊糖尿病后,我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我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觉得既然得了这个病,那不如反将之利用,用这个病来督促我回到健康的生活。

所以我也感谢这个病,让我恢复了健康的生活状态。而且,那些得了不治之症的癌症患者都在苦苦求活,我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呢,你说是吧?

2,不盲目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不要去相信外面广告宣扬的所谓的“断根治疗”,糖尿病逆转是有可能,但我们需要能正确认识到,得了病最正确的方法是上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才是靠谱的。

3,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

积极应对说的就是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了。

在饮食上,我的做法是计算自己每天所需要消耗的能量,然后根据这个数字来搭配自己的饮食。

消耗量>进食量,体重下降(血糖好了,但是身体营养不够);

消耗量<进食量,体重上升(血糖高还有抵抗);

因此,每天最好的饮食量是跟消耗能量持平。要做到这么精准不容易,我建议大家买一个食物称,每餐吃之前称一下,做到心里有数。

运动不能懒

我每天午饭后一小时都会快走,时长在30-40分钟,身体微微感觉出汗就行,这样既能消耗餐后血糖又能平衡血糖值,碰上下雨,我就在家里客厅练太极。现在夏天天气热,可不建议大家中午饭后外出运动,可在晚餐后进行。

每隔4到5天做一下抗阻运动,增加肌肉的含量,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包括:仰卧起坐,杠杆等等,有很多种方法,只要能锻炼肌肉就行。另外,别找借口,一找借口人就懒了。

4,做好血糖监测和其他检查

虽然确诊的是糖尿病,但血压、血脂等的控制也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防止血糖过高引起的急性代谢紊乱以及防范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友需要时时监测好血糖情况,以及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尿常规和肾功能等,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坚持控糖这么多年,我想对大家说,医生只是我们控糖路上的指引人,只能指引我们大致的方向,最终大部分还是得靠我们自己。患者及家属的医疗常识、重视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才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想让大家知道,只要态度有了,方法对了,最后可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当我们做到成功驾驭了糖尿病以后,糖尿病就不再是我们的累赘,而是成为我们健康路上的伴侣。说到底还要感谢糖尿病,让我的身体更健康充满了活力。

#糖尿病##好医生为健康护航##糖尿病饮食##关注糖尿病#

杭州13岁男孩确诊糖尿病!妈妈后悔:他每天都喝……家长不能太宠了

来源:杭州日报

作为饮料的忠实爱好者

杭州13岁的峰峰(化名)

几乎每天都要喝一瓶

不管是甜甜的果汁、香浓的奶茶

还是让人酸爽的“快乐肥宅水”

他都很喜欢

可谁能想到,就在几天前

他像往常一样,喝了一瓶饮料后

竟陷入了重度昏迷,还差点丢了性命

1、一瓶饮料下肚,13岁肥胖男孩进了ICU

事情发生于两天前,峰峰像往常一样喝了一瓶饮料,过了不久他突然开始呕吐,整个人昏昏沉沉,连饭也吃不下。家人以为他感冒加上肠胃不舒服,就给他吃了点感冒药和健胃消食片。

可过了一段时间,峰峰恶心呕吐的症状并没有缓解,嗜睡的症状还加重了,最后甚至对外界的呼唤反应很差。

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了浙大儿院,到达急诊时,峰峰已陷入了昏迷,GCS评分7分,精神差,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酸中毒,pH值低至6.89,实际碱剩余 -28.5mmol/L,血糖38mmol/L(正常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

如果再不接受治疗,随时会危及生命。孩子随即被转入PICU,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

2、孩子长期肥胖,暗暗得了糖尿病

PICU医生不久后就召集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了会诊,峰峰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伴酮症酸中毒

看到这一长串的诊断,峰峰家人感到吃惊。因为虽然看不懂专业的医学名词,但糖尿病几个字他们还是知道的。

也就是说孩子之前就已经得了糖尿病?

内分泌科医生戴阳丽解释,峰峰身高170cm,体重却有112.2kg,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达38 kg/m2,已经远远超过儿童肥胖的标准。如果一直肥胖,人体的胰岛可能会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有朝一日可能就会“罢工”。

“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和肥胖有关。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戴阳丽说。

得益于疾病的快速、正确诊断,峰峰及时进行了补液、降颅压、胰岛素应用等治疗。经过积极治疗,峰峰的酸中毒逐渐纠正,血糖稳步下降,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目前血糖控制良好,定期随诊中。

3、医生:体重超过这个界限都要注意

糖尿病风险会急剧上升

我们知道太胖不好,但想着孩子还小没关系,没想到真会因此得糖尿病啊。” 峰峰家人后悔不已。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主任医师表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患者内脏脂肪增多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正常血糖,胰岛β细胞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出现高胰岛素血症。此过程伴随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受损,患者胰岛功能逐渐减退,不能代偿胰岛素抵抗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所以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这个孩子BMI高达38 kg/m2处在糖尿病的高风险体重区。

她表示,在中国,成人BMI≥24 kg/m2时糖尿病风险开始显著增高,BMI≥28 kg/m2时风险急剧上升。怎么计算自己的BMI是否超过28这个界限?

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也就是说,如果您的身高是160cm,在体重达到71公斤的时候,BMI就达到了28 kg/m2;如果您的身高是170cm,在体重达到80.9公斤的时候,BMI就达到了28 kg/m2。

而儿童的超重、肥胖BMI标准随年龄不同,详见附表。

4、谨记:肥胖增加糖尿病风险,小孩也不例外!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三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如新生儿糖尿病和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儿童糖尿病中接近90%是1型糖尿病,大多患儿发病年龄在学龄前期,其次在青春期;2型糖尿病占比不到10%,虽然并不算高,但比例却日渐增加。

2型糖尿病以前常被认为是“成人的糖尿病”,但现如今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2型糖尿病发病已越来越年轻化。儿童2型糖尿病主要和肥胖有关,因此,控制好体重,无论是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都非常重要。

知识1 1:孩子太胖了怎么办?

一是日常采取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鱼、海鲜、豆类、坚果类食物,其次是谷类,烹饪时要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二是让胰岛充分休息。一日三餐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了,尽量不要喝饮料、最好不要加餐,特别不要吃夜宵,让胰岛可以休息足12个小时,有助于代谢健康。

三是适量运动。运动好处多,不管是有氧运动还是抗阻力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放松身心,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提醒运动45分钟后才开始燃烧脂肪,所以要保证足量的运动时间。

四是充足睡眠。睡眠对身体机能的调控很重要。人在睡眠中,体内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高峰时的分泌量超过白天分泌量的5-7倍,儿童最好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8点半到早上6点左右。

来源:浙大儿院

13岁160斤的小胖墩查出了糖尿病

【13岁160斤的小胖墩查出了糖尿病】13岁男孩天天喊口渴,一查竟是糖尿病?近日,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小儿内科病房主任崔岚巍教授收治了一名13岁、体重80KG,血糖8.41mmol/L,并患有脂肪肝的Ⅱ型糖尿病患儿。崔岚巍主任提醒,糖尿病并不只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肥胖儿童,需要注意血糖情况。小强(化名)今年13岁,最近一个多月孩子经常大量饮水,起初家属并没有在意,但因为孩子的爷爷和母亲都患有糖尿病,家长便领着小强来到群力院区儿科,找内分泌肾病专家崔岚巍主任就诊。患儿在门诊测量空腹血糖,发现患儿血糖为8.41mmol/L。崔岚巍主任建议患儿入院进行全面检查。患儿入院后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为6.1%,血清C肽为1.89ng/ml,结合患儿体征和其他检查以及患儿糖尿病遗传家族史,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腹部彩超也提示有脂肪肝。在治疗期间,院方还为患儿进行了眼科会诊,眼科医生对患儿眼底进行仔细检查,以防出现早期糖尿病眼病。在住院期间,经过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口服降糖药物及点滴治疗,积极检测血糖等处置,患儿血糖逐步趋于正常。出院回家后仍需每日监测血糖,遵医嘱口服药物,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等化验指标。崔岚巍主任还提醒家长,要让孩子多锻炼,健康饮食,必要时进行营养科咨询,制定健康食谱,控制体重。如有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记者:周琳;通讯员:金澳淇 徐旭

来源: 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