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白蛋白(糖尿病白蛋白低要警惕四种病)

肾病内分泌刘伟敬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发现微量白蛋白,要及时行动,守护肾脏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但当糖尿病患者检查出微量白蛋白时,就需要我们格外警惕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微量白蛋白。

白蛋白是一种在血液中存在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它很少会通过肾脏排泄到尿液中。

但当肾脏受到损伤时,白蛋白的排泄量就会增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就是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虽然高于正常,但还未达到大量蛋白尿的程度。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间断性地出现微量白蛋白可不是一件小事。

它就像是一个信号灯,提示我们糖尿病已经对肾脏产生了影响。

换句话说,只要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无论是微量还是大量,医学上都会将其视为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同样,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也提示可能存在高血压肾损伤。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当你发现尿液中有时出现微量白蛋白,有时又没有时,这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说明肾脏的损伤并不严重,还处于一个可逆的阶段,只要我们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避免肾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微量白蛋白的间断出现是糖尿病肾损伤的早期信号。

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及时采取行动,就有可能避免肾脏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延缓糖尿病肾病,减轻蛋白尿是关键!医生:四类药物优先选择

来自国外的研究数据显示,每一百位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有一位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每一百位合并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每年有六位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衰竭。因此,减轻蛋白尿是延缓糖尿病患者肾脏病变的重要着力点。

糖尿病可损害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等多种肾脏结构,其中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可使尿液中的白蛋白显著增多,当随机尿液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月的时间内连续检查三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若有两次达到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诊断标准,说明已经发生了蛋白尿。作为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依据之一,蛋白尿不仅可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降低,使肾脏过滤肌酐、尿素、有机酸等物质的能力下降,还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不同程度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蛋白尿,且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控制蛋白尿。

在多数朋友的观点中,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减轻蛋白尿,药物必不可少,但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同样重要。由于糖尿病肾病会丢失不少蛋白质,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有“丢多少,补多少”这样的想法,作为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我们确实应合理补充蛋白质,但糖尿病肾病患者补充蛋白尿重在“适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大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仅可使尿蛋白增多,还可加速肾功能减退,而蛋白质摄入过少有可引起营养不良,因此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的摄入较为严格,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为宜,优选生物学效价高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家禽瘦肉等食物。

在控制蛋白质的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控制钠盐的摄入,不少朋友认为钠盐只会升高血压,然而钠盐还可增加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钠盐摄入应控制在6克以内,当然钠盐摄入并非越少越好,相关研究发现极低的钠盐摄入反而可能增加终末期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每日钠盐摄入控制在3-6克为宜。与此同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规律运动,运动在早期虽然可使蛋白尿轻度增多,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由于改善了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反而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此外,吸烟可增加尿蛋白尿并降低肾功能,因此戒烟也应纳入糖尿病肾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之中。

当然,生活方式干预多为辅助治疗,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血糖显著升高是引起肾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所选药物若能同时兼顾控制血糖、保护肾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往往事半功倍。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用加强对血压的控制,一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二是高血压也会增加蛋白尿,使肾功能减退,研究发现,收缩压超过140mmHg以后,肾功能每年会下降13.5%,而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内,肾功能每年仅下降1%,糖尿病患者若将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内获益更大。常用药物中,有四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其中有两类药物可兼顾降血糖,另两类药物可兼顾降血压。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这类药物英文缩写为SGLT-2i。SGLT-2i主要通过抑制吸收尿液中的葡萄糖降低血糖,降糖疗效显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约0.5%-1.0%,常见药物主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多项研究显示,SGLT-2i不仅可降低大量蛋白尿的发生风险,还可降低血清肌酐翻倍的发生风险。因此SGLT-2i的应用不能仅是停留在控制血糖这一层面,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另一类兼顾降血糖、保护肾脏的药物为GLP-1受体激动剂,常见药物主要有利拉鲁肽、艾塞拉肽等。与SGLT-2i一样,GLP-1受体激动剂在降血糖的同时,也可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

其次,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考虑选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类药物虽然常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但却可发挥降压以外的多重作用,在心血管方面,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可抑制血管与心室重构,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在保护肾脏方面,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一方面可通过控制血压减轻肾脏损害,另一方面可通过减轻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若糖尿病肾病诊断明确,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的患者中,即便未合并高血压,选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依然可受益,但不推荐无高血压、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预防性使用这两类药物。但在用药期间尤其是前两月,应密切监测肌酐,若肌酐升高>30%说明存在肾脏缺血性损害,应立即停药。

综上,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月的时间内连续检查三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若有两次达到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诊断标准,说明已经发生了蛋白尿,可能为糖尿病肾病所致。诊断明确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蛋白尿可有效延缓肾脏损害,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干预上,蛋白质的摄入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为宜,钠盐摄入控制在3-6克为宜,同时应合理运动、戒烟。在药物的选择上,SGLT-2i与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还具有减轻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压,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可兼顾降血压、减轻蛋白尿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在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护肾先锋丨当糖尿病病友出现蛋白尿.......

开栏语

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为了唤起民众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王立新教授带领团队特开设此专栏,目的在于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慢性肾脏病及预防并发症。护肾先锋,与您相伴!

60岁的梁叔患有糖尿病10年,一向重视综合管理,饮食,运动,药物多管齐下,血糖控制良好,未有任何不适,定期复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完全正常。3月之前,梁叔发现尿中大量泡沫,而且久久不散,初期未予重视,近一月逐渐出现了双下肢水肿。经人引荐就诊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内科,系统检查后发现梁叔血糖、血压、血脂、尿酸等都控制良好,眼科会诊也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但他尿蛋白明显增高,血中白蛋白明显降低,肾功能完全正常,临床诊断了肾病综合征。进一步肾穿刺活检提示为膜性肾病,是一种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没有任何关系。经过6个月的系统规范治疗,梁叔蛋白尿转阴,临床已经完全治愈。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病友出现蛋白尿,哪些是糖尿病肾病?哪些是非糖尿病肾病?还会有哪些情况?

01

第一种情况:糖尿病肾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4%,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患者中约3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因此临床糖尿病肾病非常常见。糖尿病患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后,即可在临床中考虑糖尿病肾病:

(1) 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UA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至少2次 ≥ 30 mg/g;

(2) eGF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60 mL/min/1.73 m² 并持续3个月以上。

02

第二种情况:原发性肾病(非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不一定都是糖尿病肾病,伴以下情况应考虑到可非糖尿病肾病的存在:

①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肾小球滤过率(GFR)快速下降;

③蛋白尿急剧增多或肾病综合征;

④顽固性高血压;

⑤活动性肾沉渣异常,比如说有血尿;

⑥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⑦使用普利类降压药(ACEI)或沙坦类降压药(ARB)治疗后2-3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30%。

以上建议行肾活检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后给予特异性治疗。

03

第三种情况:糖尿病肾病+原发性肾病

临床中有一种情况,患者既有糖尿病肾病改变,又存在非糖尿病肾病改变,虽然不多见,但也时有发生,需要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肾穿刺活检是诊断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共存的金标准。

Q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哪些需要尽早肾活检?

①有肾损害,但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②糖尿病与肾损害同时出现;

③存在大量肾性血尿;

④糖尿病病史不足5年;

⑤短期内出现表现大量蛋白尿。

A

Q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如何治疗?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而原发性肾病为免疫性疾病,由于发病机理不同,治疗是完全不同的。糖尿病肾病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具体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减重、戒烟、限酒、降压、调脂、抗血小板治疗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肾脏病和心血管疾病事件及死亡风险。由于列净类药物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使用,很多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可以明显延缓肾脏病进展的风险。原发性肾病的治疗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可以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可能临床完全治愈。

A

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肾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国家慢性肾脏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区域中医肾病诊疗中心。专科致力于运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各种肾脏疾病,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早中晚期慢性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心。

科室拥有病床25张,透析室23张,医护人员共40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5名,包括“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青年拔尖人才”。科室同时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免疫性肾病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科室在学术带头人杨霓芝教授、专科带头人刘旭生教授及科主任王立新教授的带领下,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积极开展中医专科建设,将中医药和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结合,突显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提高了整体疗效水平。

科室日常医疗工作由病房、血液透析室、腹膜透析室、慢病管理、门诊等组成,下设免疫性肾病、代谢性肾病、慢性肾衰非透析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专业方向,主攻病种为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等免疫性肾病,年出院患者1000人次以上,年透析台次1.4万以上,腹透置管近500人,维持随访300余人。经过十余年的临证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收治了来自全国各地尤其一些疑难肾脏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建立起良好口碑。

仁爱、敬业、务实、进取是我们全体医务人员的座右铭,我们继续秉承广东省中医院“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每一个患者提供优质的技术与人文服务。

供稿:芳村医院肾病科 王立新

执行编辑:李蕴淇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