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李子(糖尿病李子)

糖尿病非药物控糖 0
文章目录:

李子糖尿病人可以吃吗?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人是能够吃李子的,可是,要注意适量,不能过多食用,避免引起身体不适。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糖尿病人能够吃吗

李子糖尿病人能够适量吃。 李子能帮助糖尿病人消渴,并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因而,糖尿病人是能够吃李子的。但吃法有考究,宜两餐之间食用,每次把控在5颗左右。李子尽管含糖量很低,可是也不适合过量的食用。

  糖尿病人吃李子的注意事项

1、血糖控制理想可适量吃

当血糖控制理想时,即空腹血糖能操控在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操控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操控在7.5%以下,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并发症把控良好,这是所有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水果的先决条件。

2、水果进食时间有考究

水果一般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吃,这能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专家提示,糖友最好不要在餐前或餐后当即吃生果。

3、进食次数有考究

糖尿病人每天进食水果的量是固定的,专家建议,每天进食的水果能够分开两次吃,比如上、下午各吃100克,这样既能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也能给糖友解解馋。

夏季成熟的小水果,又被誉为“肝之果”,开胃又解毒,价值很珍贵

盛夏是桃李满天下的季节,李子除了富含糖,水果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C以及钙,磷,铁等营养素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李子可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并具有增强肠胃蠕动的作用,因此特别适合消化不良的人。除了提供新鲜食品外,李子还可以制成蜜饯,李干,果酒,罐头食品等。

1.促进消化。李子可以促进胃中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并具有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因此,吃李子可以促进消化,增加食欲。对于胃酸缺乏症,进食后饱胀和便秘的人来说,它是一种很好的治疗产品。

2.预防心血管疾病。李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钾和钙,对贫血和低血钾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适量吃李子可预防糖尿病和与肥胖有关的心血管疾病。

3.清肝利水。新鲜的梅子肉含有多种氨基酸,例如谷氨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对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很大的益处。

4.清热解毒。李子扁平,发酸,具有清热除热的作用。它们主要在胃和肝中。因此,生李子对胃火和肝火引起的火和口腔溃疡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李子大量上市!医生提醒:李子真实身份是“五味药”,可别错过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每年夏至前后,水果摊上最吸引人的,除了西瓜和荔枝,就属那一筐筐紫红诱人的李子了。圆润饱满、酸甜多汁,不管是拿来解馋,还是作为饭后水果,它都能轻松俘获一大批“吃货”的心。

很多人不知道,这不起眼的小李子,在中医眼里,可不是单纯的水果。它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一味“五味入药”的宝贝。

李子,不只是饭后小点,更是一位藏在篮子里的“医生”。

从古至今,中医典籍中对李子的记载不在少数。《本草纲目》里有明确记载:“李子,味酸甘,性平,有润肺生津、清肝热、助消化之效。”

很多人不知道,在“药食同源”的理念下,李子早就成了老祖宗餐桌上的“天然药丸”。

酸、甘、涩、苦、微辛——这是中医对李子的五味定性。也就是说,它能调理的不只是口味,更是身体内部的一整套系统。

吃对了,是补药;吃错了,是“苦药”。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火气大,这些问题在李子这里,其实都能找到一丝调解的可能。前提是你得懂它、会吃它。

先说说它的润肺生津的作用。夏天燥热,人容易口干舌燥、咽喉发紧,尤其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皮肤干、眼睛涩,连大便都开始“打架”。

这个时候,一颗李子,酸中带甜,吃进嘴里立马生津止渴。中医认为,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它的双重味道正好调和五脏,就像给身体灌了点“润滑剂”,让内火得以平息。

再看看它的清肝热作用。很多人一到夏天就发现自己特别容易发脾气,动不动就上火,晚上还睡不好,这其实跟肝火旺有很大关系。李子性平不燥,酸味入肝,能疏肝理气、缓解情绪。

尤其是那种吃了油腻东西后胸闷腹胀的感觉,吃点李子,能“通一通气”,就像打通了身体的“堵点”

第三,李子在助消化方面也颇有一手。它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像是苹果酸、柠檬酸,这些成分能刺激胃液分泌,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

特别是吃了大鱼大肉或者感觉肚子沉重时,吃几颗李子,胃口立马好转。有些老年人胃口差、不想吃饭,医生就会建议适当吃点酸味水果,其中李子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一好,必有一“限”。李子虽好,可不是人人都能“敞开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吃多了反而容易“翻车”。

门诊上经常能碰到一些患者,刚吃完李子不久,肚子就开始“唱歌”,甚至腹泻不止。其实这是因为李子性滑,有轻泻作用。尤其是空腹吃的时候,胃肠敏感的人更容易“拉肚子”。

还有糖尿病患者,李子虽然味酸,但糖分不低,每100克含糖量可达10克左右,不加注意,很容易让血糖“坐过山车”。

别看它小小一颗,吃起来得讲究“分寸感”。

再说个中医上很讲究的点——“生津不等于补水”。很多人误以为李子多汁就能补水,其实不然。

李子确实能生津止渴,但如果身体已经明显虚寒,比如手脚冰凉、体质偏弱,再吃大量的李子,反而会让寒气更重。尤其是女性,月经期间、产后恢复期,吃多了李子,容易出现腹痛、寒凉等症状。

说到底,李子是“寒中带补”,不能乱吃,也不能多吃。

它的核也不是“闲着的”。中医认为,李子核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古代有些跌打损伤、瘀血疼痛,就会把李子核研磨入药。

虽然现在已经很少见这种用法,但这也说明了李子全身都是“宝”。

那问题来了,李子到底怎么吃才更健康、科学?

适量是关键。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吃35颗中等大小的李子就足够了。

小孩子和老人则要更谨慎,建议控制在2-3颗以内。吃的时候最好在饭后半小时,既能帮助消化,又不刺激肠胃。

第二,要注意搭配。李子味酸、性凉,不适合与寒凉食物一起吃,比如绿豆汤、凉粉、冰西瓜等,容易加重脾胃负担。

可以搭配温性食物,比如红枣、姜片煮水饮用,既能中和其寒性,又能增加养生效果。

第三,有不少人喜欢做成李子干、话梅或者腌李子来吃。这些加工类李子虽然风味独特,但盐分和糖分偏高,长期食用不利于血压和血糖的控制。建议当零食偶尔吃一两颗解解馋,别当主食。

除了食用,李子还能入药应用。民间有种叫“乌梅丸”的中药方子,主药之一就是李子加工后的“乌梅”。

这种乌梅经过熏制、烘干,性味发生变化,更具收敛止泻、安蛔止痛的功效。对于慢性腹泻、蛔虫腹痛等症,有不错的辅助治疗效果。

但要注意,乌梅虽是李子的“变身”,可药力更强,不能随便自制服用,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说到这儿,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李子虽小,却能“上通五脏、下调肠胃”,真不是个“简单角色”。它是水果,也是药材,是美味,也是调理身体的“小助手”。

可惜的是,在门诊接诊过程中,仍有不少人对它的误解很深。

有人为了减肥,一天吃十几个李子,结果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滚;也有人听说李子能“清热解毒”,每天空腹吃,搞得胃酸倒流、反酸烧心。这些都说明一个问题:再好的食物,不懂用,不如不用。

李子不是万能的,但它可以成为你生活中“小而美”的健康助手。

在这个李子大量上市的季节,不妨放慢脚步,挑几颗熟透的李子,细细品味它的酸甜,也顺带给身体一个“夏日清凉”的信号。别忘了,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吃当季、顺节气,本就是最朴素也最实用的养生智慧

这个夏天,别让李子只是你嘴里的“果”,它还能成为你身体里的“药”。关键,就看你是否真正懂它。

参考文献:

1. 《本草纲目》,李时珍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版

2. 《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3. 《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