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是高血糖吗(糖尿病是高血糖嘛)

民福康 0
文章目录:

高血糖和糖尿病啥区别?看完这篇不再傻傻分不清

体检报告上的“血糖偏高”让人心里一紧,长辈口中的“糖尿病要忌口”更添焦虑——高血糖和糖尿病,这两个词如同孪生兄弟,时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有人认为高血糖就是糖尿病,也有人觉得偶尔血糖高没关系。事实上,它们既有关联又有本质区别,就像“发烧”和“感冒”的关系:高血糖是一种状态,而糖尿病是一种疾病。本文将系统解析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助你走出认知误区,科学管理血糖。

一、高血糖与糖尿病的核心区别

1.定义与性质不同

高血糖:是一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状态,可以是生理性的(如餐后)、暂时性的(如应激性)或病理性的(如胰岛素抵抗),不一定构成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明确的慢性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特征,伴有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可导致多器官并发症。

2.持续时间与稳定性不同

高血糖:可能是短暂的、一次性的,如餐后血糖升高,也可能是持续性的,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如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是长期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若不进行干预,血糖会持续升高,且无法通过自身调节恢复正常。

3.诊断标准与临床意义不同

高血糖:包括正常人群的暂时性血糖升高、糖尿病前期(IFG/IGT)和糖尿病状态。糖尿病前期属于高血糖,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一旦确诊,意味着需要进行长期的疾病管理,以预防并发症。

4.危害程度不同

暂时性高血糖:如餐后血糖升高,若能及时回落,对身体危害较小;但长期持续性高血糖(如糖尿病前期)会对血管、神经等造成慢性损伤,增加糖尿病及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可能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失明)、糖尿病足(可能导致截肢)、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二、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密切联系

1.糖尿病必然存在高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以高血糖为主要依据,没有高血糖就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血糖轻度升高,容易被忽视。

2.高血糖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即糖尿病前期(IFG和/或IGT)。这个阶段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窗口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约30%-50%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逆转或延缓进展为糖尿病。

3.糖尿病前期是高血糖向糖尿病过渡的阶段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他们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10倍。研究显示,未经干预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年约有10%-15%会进展为糖尿病,而积极干预可使进展风险降低40%-60%。

三、常见认知误区澄清

1.没有症状就不是糖尿病?

错误。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血糖轻度升高,被称为“无症状糖尿病”。但此时血糖异常已对身体造成损害,若不及时干预,并发症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因此,不能以症状作为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的依据,定期体检检测血糖至关重要。

2.高血糖就是糖尿病,需要马上吃药?

错误。高血糖包括多种情况,只有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高血糖才需要按照糖尿病进行治疗。对于糖尿病前期的高血糖,首选生活方式干预,而非立即用药。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应在医生评估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避免过度治疗。

3.糖尿病前期不用管,反正还不是糖尿病?

错误。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时期,积极干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还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忽视糖尿病前期,相当于放任“糖尿病的种子”在体内生根发芽,最终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健康代价。

当我们清晰认识到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区别与联系,就能以更科学的态度对待血糖问题:既不因偶尔的高血糖过度焦虑,也不忽视持续高血糖的潜在风险;既不将糖尿病前期视为“小事一桩”,也不把糖尿病当作“不治之症”。从定期监测血糖到科学管理生活方式,从糖尿病前期的积极干预到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治未病”和“慢性病管理”的智慧。毕竟,了解真相才能更好地应对,科学管理才能守护健康。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血糖高不一定就是糖尿病,通常还需要结合伴随症状进行判断。

血糖升高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生理性血糖升高和病理性血糖升高。如果在短期内食用了大量的甜食,比如蛋糕、巧克力等,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血糖升高,一般不会伴有明显的不适,无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恢复。而病理性血糖升高多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是糖代谢发生紊乱的一种内分泌疾病,患者不仅会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还可伴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因此,若有此类症状,需警惕糖尿病。

若确诊糖尿病,患者应引起重视,可遵医嘱使用降糖药控制病情,如倍长平考格列汀片。该药物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主要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具有平稳且长效的降糖作用,每两周吃一次药,不受进食限制,不仅用药时间自由,也明显降低了用药频次,可提高患者的用药方便性和依从性。研究证实,该药安全性高,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少,不易发生低血糖,且肾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遵医嘱放心服用

若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且血糖控制不理想,可遵医嘱将该药与其他降糖药联用,如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片,能进一步控制血糖。若患者同时还存在血脂升高的情况,则可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如美达信阿托伐他汀钙片,能兼顾降糖和降脂效果。

血糖高的人还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糖分、脂肪的摄入。同时加强健康监测,定期检查血糖水平。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这些真相你可能还不知道!

"不就是血糖高点嘛,按时吃药就行"

"没啥不舒服不用太在意"

这些话害惨了30%的糖友!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3个糖尿病患者就有1个不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甜蜜凌迟"...

血管在"熬糖浆"?全身器官遭殃!

当血液变成黏稠糖水

你的血管正在经历:

365天不间断"糖水煮血管"

毛细血管像泡发的腐竹般脆弱

动脉硬化速度比常人快3-5倍

这会导致:

心脏:突发心梗概率翻倍

大脑:脑卒中风险提高400%

双脚:每3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足截肢

眼睛:悄悄失明的"甜蜜刺客"

这些症状在报警!你可能已经站在悬崖边 ‍

手脚像有蚂蚁爬(神经病变)

看东西自带磨砂滤镜(视网膜病变)

泡沫尿持续不散(肾脏求救)

伤口半个月不愈合(血管预警)

控糖秘籍:这样做和并发症说拜拜

吃饭顺序革命:先吃1拳蔬菜→再吃2口蛋白→最后半碗杂粮饭(血糖波动直降40%

黄金运动时段:餐后1小时快走20分钟(自带"降糖buff")

监测黑科技:动态血糖仪 AI膳食记录(精准找到你的血糖地雷)

救命时间表:每年必须做的4项检查(眼底/肾功能/神经/心血管)

划重点:

️空腹<6.1,餐后<7.8才是安全区

️糖化血红蛋白>7%必须立即就医

️出现任何一个异常症状马上检测

转发提醒家人

别让甜蜜变成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刘锋

来源: AHTV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