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糖尿病(名医治糖尿病医案)
肖相如教授半夏泻心汤合白虎汤治疗糖尿病案(临证应知医案12)
肖相如
一、病案记录
患者,男性,67岁。
患糖尿病6年,服西药降糖药控制不理想,就诊的时候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4mmol/L。
临床表现有口苦口干口粘,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汗多,大便溏泄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这是病人的临床表现。
我再重复他的临床表现:口苦口干口粘,胃脘胀满,食欲不振,汗多,大便溏泄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
大家应该能开出来方来,我开的方是半夏泻心汤加味。
药物组如下:半夏,干姜,黄连,黄芩,西洋参,炙甘草,大枣,茵陈,生石膏,知母,丹参
服用方法:7付,每天1付,水煎取1000ml,去滓后,再煎取600ml,分3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
二诊:服上方一周以后,口苦口干口粘减轻,胃脘胀满减轻,出汗减少,舌苔黄腻也变薄,脉象较前缓和,上方去知母、加苍术,再服1个星期。
三诊:临床症状消失,舌苔薄腻稍黄,检查: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1mmol/L,此后患者凡是血糖不稳定,吃这个方大多时候都能恢复正常,这就是这个病案。
二、辨证 分析
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诊断,仅仅有糖尿病,我们还不能进行治疗。这个患者西医诊断是糖尿病,但是他有突出的半夏泻心汤证,就是有胃脘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不爽。
我上次和大家讲到了,《伤寒论》里面应用半夏泻心汤的标准是呕利痞并见,这个病人有痞有利,没有明显的呕,有明显的食欲不振,所以这已经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再加上舌质红苔黄厚腻,还有口苦口干口粘,这是中焦湿热的特征。
我上次也跟大家讲到,如果病人有消化系统的表现,同时有口苦口干口粘,舌苔黄腻,这也是半夏泻心汤证。
这个病人用半夏泻心汤的根据是充分的,还有加法,加了什么呢?加了生石膏、知母。
加生石膏、知母依据是什么呢?
大家思考一下,就是这个病人除了口干,同时还有汗多,同时他的舌质是红的、脉是滑数的。
如果这个病人有口干、多汗,舌红苔黄脉滑数,这是什么证呢?
《伤寒论》里面的白虎汤证,大家学方剂的时候学到了白虎汤证是四大:大渴、大热、大汗、脉洪大。
白虎汤证典型的会有高烧、汗多、口干,但是大家要记住,白虎汤证在《伤寒论》里,脉象是滑的,或者是浮滑的,并不是洪大的,因此白虎汤是用于典型的高热、口干、大汗,然后脉滑或者是脉浮滑。
这个是热病,也就是外感热病的过程中。
但是,白虎汤也经常用于没有高烧的病人。大家学习糖尿病的时候,说糖尿病是肺燥胃热肾虚,糖尿病如果是胃热为主的时候,是有很多机会用白虎汤的。
这个病人有汗多、有口干、有舌质红苔黄腻,虽然苔腻是湿,但苔黄是热的。这就告诉我们这个病人不是一个虚证。
汗多的时候,有可能是气虚的,对不对?如果没有高热,他有可能是气虚的,也有可能是阴虚的,但是他的脉是滑数的,所以不支持他是虚证。
汗多、口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是用石膏、知母的根据。石膏、知母是白虎汤的主要的组成,这里面石膏量不是很大,但是方义是有了。
加茵陈的目的是什么?茵陈主要用来干什么呢?
凡是湿热,都可以加茵陈,肝胆湿热的黄疸,当然是要用茵陈的,其他地方的湿热也可用茵陈,凡是见到湿热,就是舌苔黄腻的病人,为了加强清利湿热的作用,都可以加茵陈,茵陈清利湿热是很好的。
还有一个丹参,丹参养血活血,年纪大的人、病程长的人都容易有瘀血,所以可以加活血的药,丹参是可以加的,往往对于病程长的人、年纪大的人,加了以后疗效会好。
这就是这个方为什么要加这些药的根据。
中医调理糖尿病:黄芪桂枝五物汤30年糖尿病,血糖稳定无并发症
彭奶奶,今年83岁,糖尿病发现30年余,1991年6月12初次就诊。一身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白形肥,口渴不甚明显小便数多而色清白,舌白质嫩且润,脉象濡软,按之缓大而虚,血糖230mg/dl,尿糖 ~ 。西医降糖后改用中医辅助调理血糖,现在30年过去了,血糖稳定没有并发症。
辨证:气阴两虚、中阳不足,宜用益气补中、养阴补肾法并举。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是贯穿糖尿病全程的核心病机。糖尿病各阶段病机变化如下: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或素体阴虚,肝火旺盛,损伤气阴,或脾气亏虚,气不散精,变生血浊,化火伤阴,虽起点不同,但最终转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成为进入糖尿病本病期的关键节点。
糖尿病前期病机以脾虚为本,痰瘀为标,但同时强调此类患者虽无典型的阴虚症状,但因禀赋有亏,早已有气阴两虚之实,即气阴两虚隐匿于糖尿病前期过程之中。在本病期阶段,脏腑虚损,气虚无以化生精微,精微不布,浊瘀内阻,阴精虚损,血行不畅,痰瘀气滞,脉络阻塞,心、眼、肾等各组织脏器次第受损,发生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即进入并发症期阶段。
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方:黄芪9g,芍药9g,桂枝9g,生姜18g,大枣4枚。
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治》篇。其主要发挥为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作用。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固表实卫,外可扶正御邪,内可和营止汗,为治肌肤麻木之要药,为君药。桂枝发散风寒,温经通痹,助黄芪温阳强卫。黄芪得桂枝,则固表而不留邪;桂枝得黄芪,则邪散而不伤正,且使温通之力大增。芍药养血和血,益阴敛营,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共为臣药。倍用生姜,助桂枝以散外邪。大枣甘润,助芍药以和营阴。姜枣相合,又可调和脾胃,二味共为佐使。五药相合,使卫阳复,营卫调和,则气血得行,筋脉通利,肌肤得养,诸症可除。
不苦的降糖药
组方:枸杞10~15克,地骨皮10~15克,麦冬10克,大生地10克,夏枯草10 克。
用法:加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前期至中期有很好的降糖效果。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子是针对大多数体质燥热的人而设计。如果脾胃虚寒的人,则应适量加入山药、白术、人参等药调节。
消渴茶方
组方:桑椹15克、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茶适量。
主要功效:清热、生津、止渴、降糖
本方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不但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降糖功效。如果烦渴较重,饮多、尿多者,上方加入桑15克。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经。清肺润燥,泻肝降糖。所以,效果会更好些。生地黄可改成鲜地黄20克,扎汁兑服最佳。
糖尿病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
很多糖尿病病人以为不吃米饭、甜食就能减轻体重控制糖尿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是有足够热量的均衡饮食,根据病人的标准和劳动强度,制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
米面摄入过少,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肉食品摄入过度减少,也会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更易发生感染。
2、严密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在减肥期间,必须要严密的监控血糖,否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危险。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三餐后两小时测血糖,这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食量和进食种类是否对血糖活动产生了影响,如果产生了影响,一定要及时的调整饮食方式。
中医治疗糖尿病医案1则,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
【医案】:患者男,2018年5月18日初诊,症见口干,晨起口苦、口黏,时有头部昏蒙,心烦,纳呆,食后胃部不适,时有腹胀,右胁部隐痛不适,双下肢酸困,眠可,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夜尿1~2次。舌质暗胖,舌尖有红点,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
【主治】:糖尿病(湿热内蕴证),适用于因饮食失调、过食肥甘厚味等损伤脾胃,积湿蕴热
【方药】:川黄连,川厚朴,炒栀子,芦根,姜半夏,淡豆豉,生薏仁,嫩黄芩,川牛膝,炒苍术,粉葛根,柴胡根,升麻片,生甘草
【治则】: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
【用法】:上药入锅,加水1200毫升,浸泡120分钟,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40分钟,滤出药汁,如法再煎1次,两汁混匀约700毫升,分早、中、晚三餐前温服
【疗效】:服药两个月,随访半年,患者空腹血糖稳定在6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9mmol/L以下。
【方解】:方中以黄芩、黄连、厚朴为君药,黄连、黄芩味苦性寒,清中上焦湿热,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化湿,三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行气畅中之功效;柴胡苦平质轻,入肝胆经,能疏泄肝胆郁滞以疏木达土,并助黄芩清化、和解湿热,栀子清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去,栀子还能泻肝胆之火,防肝木戕伐中焦,姜半夏化痰祛湿,降浊和胃,与黄连配伍,有辛开苦降,调气除痞之功,共为臣药;
苍术辛苦而温,健脾燥湿,生薏仁甘淡微寒,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淡豆豉辛浮宣透郁热以除烦,芦根甘寒质轻,既能清利湿热,又能生津养阴防诸药苦燥伤阴,粉葛根升发津液以辅佐君臣药运津化痰,生津止渴,与芩连合用又有化湿清热、厚肠胃之功。
川牛膝活化湿热蕴结中之瘀血,引湿热瘀血下行,升麻辛甘升举脾胃清阳,二药与姜半夏、柴胡、葛根构成升谷津之清,降痰湿瘀血之浊的“三升两降”,清升浊降,气机调畅,脾胃得和,肝脾得调,谷津布散如常,是以不降糖而血糖自平矣,共为佐药;生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使药。全方寒温并进,升降并用,标本兼治,共奏清热化湿,升清降浊,和中调糖之功效。
【加减】:大便黏滞不爽者加广木香。口苦或口中异味明显者,加藿香1、佩兰以醒脾化湿。头身困重明显者,加荷叶以清利头目;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琥珀粉;瘀血明显者,加紫丹参以活血化瘀;眼睑、下肢肿胀者加茯苓以利水消肿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声明:文中所用的资料与图片来源于网络和文献,仅作医学知识的科普所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