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蜂王浆对糖尿病(蜂王浆对糖尿病人)
糖尿病能吃蜂王浆吗 对糖尿病有作用吗
蜂王浆是超级的营养补品,适合当做礼物送给他人。那么,糖尿病能吃蜂王浆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糖尿病能吃蜂王浆吗
可以吃的,蜂王浆中有铬、镁、镍、钙、锌等矿物质,铬有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均有疗效。
实验证明,蜂王浆能降低动物的血糖,也能降低患糖尿病动物的高血糖和代谢性高血糖,给服蜂王浆2~6小时后,血糖分别降到35.6%和40.3%。蜂王浆中含有的几种胰岛素样肽类,可能在降低血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蜂王浆对糖尿病能够起到治疗作用,其主要原因是
1、胰岛素样肽类的作用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物,而蜂王浆内含有胰岛素样肽类,其分子量与牛胰岛素相同,因而对糖尿病患者有医疗作用。
2、改变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
糖尿病的发生和胰岛素细胞受损功能失调有关,蜂王浆具有恢复受损细胞的作用,这样就能将引发糖尿病发生的胰岛素恢复,促进分泌胰岛素,发挥正常的降血糖作用。
3、常量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经研究,铬系一种新的降糖因子,对各种类型的糖尿病都有奇效,对型糖尿病的效果好于型,对葡萄糖耐糖损伤效果最好;镁参与胰岛β细胞的功能调节,可改善糖代谢指标,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镍是胰岛素畏酶成分;钙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释放;锌可维持胰岛素的结构与功能等。蜂王浆中所含的多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生物活性好,易于吸收利用,所以它对糖尿病治疗非常有利。
4、维生素的作用
蜂王浆中含有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多达10种,对脂肪代谢和糖代谢能起到良好的平衡调节作用,可把肥胖者的高血脂、高血糖降为正常。蜂王浆中还含有丰富的乙酰胆碱(每克蜂王浆中含量达1毫克),有降低血压和降血糖的作用。
蜂王浆的功效与作用
1、辅助降低血糖。此作用主要因其含有的胰岛素样肽类推理得来,胰岛素样肽类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物
2、能够抵抗衰老、辐射,提升记忆力
3、抗氧化功效。此作用是蜂王浆被大众普遍肯定的作用,它对细胞的修复以及再生具有很强的作用。在蜂王浆中检测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抗氧化的主要成分
结语:
通过文章的介绍,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食用蜂王浆的,能对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它还能提高记忆力,对孩子也有很好的效果。
常吃蜂王浆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孙燕明 文/摄
时下,关于蜂王浆有两种说法流传甚广,一是它雌激素超标,人们常吃蜂王浆会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它属于高激素类食物,女性常吃会导致乳腺癌。
对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华夏香山蜂蜜研究所所长许正鼎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蜂王浆中含有痕量天然激素,其种类、含量对人体健康均有益无害,也是补充天然激素的优质食物,完全可以放心长期服用。
他分析说,实际上,人体健康一刻也离不开激素,人体除了自身合成激素外,还需从食物中补充。一般每人每天所需性激素量为5000至7000微克。即使按较大剂量计算,即成年人每天服用20克鲜蜂王浆,每个月只会补充4.8微克性激素。即使每人每天服用500克鲜蜂王浆,所含性激素也不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更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许正鼎表示,蜂王浆是5至15日龄蜜蜂的舌腺和上腭腺所分泌的一种乳状液体。新鲜蜂王浆外观呈现淡黄色、乳白色及半透明的乳浆状,为半流体,表面有光泽感,无幼虫、蜡屑等杂质,无气泡。而伪品或腐败变质的蜂王浆,朵块不明显,无光泽,有气泡或发酵现象。
人体需要适度补充天然激素
科学研究表明,每百克鲜王浆中所含各种性激素的总量不超0.8微克,包括保幼激素、17-酮固醇、17-羟固醇、雌二醇、睾酮、孕酮、去甲肾上腺素、氢化考的松、类胰岛素样激素等。其中,每克蜂王浆中含17-酮固醇1.11毫克,17-羟固醇4.1毫克。“蜂王浆中的激素含量远远低于大部分动物性食品。”许正鼎表示,2000年,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在对动物性保健食品性激素含量进行调查时,对市场销售的一般性动物性食品中的性激素进行检测发现,牛肉、猪肉、羊肉、鸡肉、鸡蛋、牛奶等7类17件样品中5种性激素均有检出,牛肉、羊肉雌二醇最大含量是蜂王浆的400倍和180多倍,牛奶的睾酮含量是蜂王浆的100倍,而经检测每单位蜂王浆中雌二醇的含量只有鸡蛋的1/20。
“性激素在日常动植物食品中普遍存在,是食物中正常的生物活性营养成分。”许正鼎分析说,性激素是内分泌代谢和生理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体内细胞的各种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人体需要不断增加和保持适度的激素水平,才能增强、维持人体的健康与活力。
人体需要适度补充天然激素,蜂王浆是最佳性激素补充物。如果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性机能失调、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风湿病等疾病。
例如,侏儒症往往是由于生长激素缺失所导致;女性到了更年期,由于性激素分泌减少或停止,往往会引起许多生理变化,最典型的当数更年期综合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蜂王浆中包含有多种激素,这些激素是天然的,适量补充对人体有益。特别是老年人群各种生理机能减弱,垂体分泌激素的能力降低,适量服用蜂王浆可以起到改善睡眠、增强记忆力、增强食欲、保持精力旺盛等作用。
有些人认为,蜂王浆含糖量较高,长期服用会导致血糖升高。对此,吴崇明表示,蜂王浆中的糖类约占10%,而果糖和葡萄糖又占95%以上,这两种糖是单糖,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人们每天服用几克或十几克蜂王浆,不足以对血糖造成影响。相反,由于蜂王浆中含有多种胰岛素肽类,长期服用能保持人体血糖的正常浓度。
同时,蜂王浆中含有多种含氮的活性蛋白和活性多肽,这类营养物质在空腹时服用,可以减少胃酸对它的分解破坏,有利于增加经消化道系统吸收后进入血液的含量。
首选原生态鲜蜂王浆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目前,市场销售的除了鲜蜂王浆产品外,还有大量以蜂王浆为主要原料的各种养生食品,包括蜂王浆含片、蜂王浆蜜、蜂王浆口服液、蜂王浆晶、蜂王浆花粉晶、蜂王浆酒、蜂王浆饮料、蜂王浆冰淇淋、蜂王浆巧克力、蜂王浆奶糖等种类,各类产品超过100种。“蜂王浆产品的种类很多,消费者应首选原生态鲜蜂王浆。”许正鼎表示,鲜蜂王浆是一种纯天然产物,保持了固有的营养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未受到破坏,能达到真、纯、鲜的蜂王浆顶级标准,各种功效最佳。
如果将蜂王浆加工成其他剂型的产品,或将蜂王浆与其他天然以及化学合成的物质复配,受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机械运动、添加剂等因素影响,都可能对鲜蜂王浆的成分产生破坏作用,也必然影响其食用功效。
许正鼎提醒,由于蜂种不同,所产蜂王浆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产量越高,质量越差。低产蜂种每年每群可产鲜蜂王浆1至3公斤,高产蜂种每年每群可产鲜蜂王浆8至15公斤。
同时,使用不同饲料对鲜蜂王浆的质量影响很大。在同一蜂场,给两组同品种蜜蜂的蜂群分别饲喂天然蜂蜜、蜂粮、人工花粉代用饲料、白砂糖后,对生产出的鲜蜂王浆进行成分分析表明,蜜蜂食用天然蜂蜜和蜂粮(花粉转化物)所产的蜂王浆质量更好。
蜂场环境对蜂王浆的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一个蜂场周围是农田、果园、菜园,而农民为了治病防虫,经常会使用各种农药。当蜜蜂采集其中的花蜜、花粉并将其加工成蜂王浆,很可能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如一个蜂场位于有严重污染的工厂附近,或位于有大量汽车通行的公路旁,所产蜂王浆也会受到污染。
“没有冷链保存的蜂王浆营养价值会大打折扣。”许正鼎表示,蜂王浆含有丰富的活性营养物质,如果较长时间放置在高温环境中,其活性成分必然遭到破坏。
蜂王浆不得人为添加其他成分
记者了解到,2008版《蜂王浆》国家标准规定,蜂王浆中不得人为添加任何成分。
对此,许正鼎解释说,蜂王浆和蜂王浆制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蜂王浆是以纯蜂王浆为原料制成,不添加其他任何成分,只要在检测中发现蜂王浆存在人为添加其他成分的,均应视为假冒产品,一律不得销售;而蜂王浆制品允许添加其他成分,如辅料、添加剂等。
许正鼎指出,蜂王浆是一种珍贵的纯天然高级营养保健滋补品,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市场价格较高,自然也刺激着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家铤而走险。
2008版《蜂王浆》国家标准规定,根据理化品质,蜂王浆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两个等级。优质品蜂王浆产品10-羟基-2-癸烯酸≥1.8%,合格品蜂王浆产品10-羟基-2-癸烯酸≥1.4%;总糖(以葡萄糖计)≤15%,蛋白质占11%至16%,淀粉不得检出。涉及蜂王浆产品的感官、等级、理化及卫生等各项指标均由推荐性要求改为强制性规定。
许正鼎表示,近年来,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按照国家蜂王浆标准中的理化指标能精准配制出假冒蜂王浆,而且成本低得惊人,但这种蜂王浆绝对不会有天然蜂王浆的各种功效。
同时,在市场上兜售的伪劣蜂王浆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销售变质蜂王浆;二是将鲜蜂王浆主要营养成分10-羟基-2-癸烯酸提取后销售,或掺入其他成分做成各种蜂王浆制品销售;三是在蜂王浆中掺入奶粉、淀粉、蜂蜜等成分,制成所谓的“蜂王浆”销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某些不法企业将淀粉、变性淀粉、琼脂、饴糖等进行熬制,再加上柠檬酸使它变得酸涩,这些物质如果被糖尿病人所服用,会直接导致血糖指数升高。同时,还有不法企业在蜂王浆中掺滑石粉。
专家提示,真假蜂王浆的口感也是有区别的,真正的蜂王浆口感是涩、酸、辛辣,咽下去之后在喉咙处呈现出的是辛辣味,而假的没有这么丰富的口感,味道平淡,一般以酸为主,后味短暂,或有淡淡的奶味、蜂蜜味、酸败的馊味、臭味等其他异味。
另外,消费者可以用鼻子闻,真蜂王浆会有独特的芳香气味,而假货则往往带有腐败发酵的杂味。
糖尿病孕妇不能一顿擂茶一顿米粉 预防乳腺癌少吃雪蛤、蜂王浆
广中医三院诊台前,排队看关节、涂药油、刮痧的居民络绎不绝。
棉湖二中高一年级的近70名同学来到现场。
来自揭西县棉湖华侨医院的志愿者(左二)为广州来的医生当起了“翻译”。
10月12日上午9点,2024年健康广东科普进乡村活动、名医走基层健康岭南行广东好医生好护士志愿服务行活动暨健康素养66条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揭西县人民医院、揭西县棉湖华侨医院5家医院的专家义诊团队,为居民带来义诊咨询、科普讲座、免费体检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服务。本活动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承办,南方都市报、揭西县卫生健康局、中共棉湖镇委、棉湖镇人民政府协办,此次是系列活动的第三场。
拓宽多元健康科普渠道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潘正钦建议,健康素养提升活动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充分发动广大一线医护工作者、专家参与健康科普宣传工作。发动社会各界参与、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共同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动的健康科普宣传体系,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一老一小”和慢性病患者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精准健康科普宣传教育。
“今天的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将更多科学、实用、接地气的健康科普知识传递给城乡居民。”揭阳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锦泉希望,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积极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投身健康科普工作,围绕人民群众所需,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温度的科普作品,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揭西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巫丽琼表示,近年来,揭西县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有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2023年,揭西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7.15%,比2021年的19.46%提升了7.69%。“此次活动不仅是全县人民群众的福音,更将加快推动全县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拓宽揭西县多元健康科普渠道。”
现场
预防乳腺癌,控制脂肪和动物性蛋白摄入
现场的专家义诊团队,通过一场趣味、实用的“健康集市”,为居民带来义诊咨询、科普讲座、免费体检等多项综合性医疗服务。
义诊环节刚一开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带来的智能乳腺超声机器人巴士前就排起了队。这台设备将超声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等多技术融合,实现了乳房的全自动扫描检查。医务人员为群众免费进行乳腺疾病筛查后,可在线上自动生成检查报告,医院天河院区乳腺科主任林欢博士现场为群众解读报告。“基层乳腺癌防治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早筛、早诊的环节。”林欢提醒,尽早发现乳腺癌,分期会比较早,治疗效果也更好,患者的家庭负担也会更轻。
作为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防治领域的专家,林欢还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融合进乳腺癌预防中。在科普讲座中,他提醒现场观众,要控制脂肪和动物性蛋白摄入,加强锻炼、避免肥胖;少吃或不吃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如雪蛤、蜂王浆等;优先选择母乳喂养;避免不必要的外源性雌孕激素治疗。
胃肠道患者 有的喜生冷、喜油腻
消化问题是此次义诊居民的常见病。揭西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治医师张晓琳表示,当日去找她义诊的居民大多是胃肠道问题,部分居民平时有喜生冷、喜油腻的饮食习惯。
广中医三院消化内科的赵静医生也接待了不少消化问题咨询者,一位年轻妈妈带着自己两岁的孩子过来,咨询孩子大便干结、消化不良的问题。详细询问情况后,赵静建议给孩子吃点益生菌,和适合孩子促进肠胃蠕动的中药材。
同样强调饮食健康重要性的,还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睿。作为定点帮扶专家,张睿已在揭西县人民医院参加了半年的帮扶工作,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当地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问题。
“一些患者经常一顿吃擂茶、一顿吃米粉,这样时而零碳水、时而全碳水的饮食习惯,会造成血糖忽高忽低,影响胎儿的发育,孕妇也容易发生酮症和低血糖。我经常反复提醒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每餐坚持均衡饮食。”
老年人爱中医体验 中学生爱游戏互动
活动现场,在广中医三院诊台前排队看关节、涂药油、刮痧的居民络绎不绝。广中医三院关节中心关节科、骨病科主管护理师林静娥介绍,前来咨询的多是有慢性骨关节病的,比如腰椎间盘突出、颈腰椎劳损等,医护们从广州带来了中药涂擦、温通刮痧、耳针、揿针等,还有多种院内制剂,可以为患者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促进睡眠。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一些融合新版“健康素养66条”知识、八段锦健身动作、人体内脏结构知识的健康小游戏,吸引了大量居民,来自棉湖二中高一年级的近70名同学也来到现场。王同学通过踊跃参加游戏获得了一个艾草锤,准备下课后就用它敲打一下肩颈,缓解酸痛。“我们平时会在课堂和网络中学习健康知识,‘健康集市’提供了一个在游戏互动、科普讲座中学知识的场景,强化了我们的健康素养知识体系。”他说。
义诊现场,来自揭西县棉湖华侨医院的志愿者团队还为广州来的医生当起了“翻译”,以免医生听不懂潮汕话或居民说不了普通话。
科普
喝豆浆易得乳腺癌? 大豆异黄酮对东方人群乳腺有益
在活动的科普环节,三位专家分别带来关于寒露时节的中医养生、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及其防治科普讲座,为现场群众分享了专业、实用的健康知识。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其发病率逐年攀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天河院区乳腺科主任林欢带来了有关乳腺癌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及其防治的科普讲座。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226万,历史上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2022年,乳腺癌发病数量低于肺癌,但新发病例达到了230万”,林欢主任带来了世卫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
什么样的女性易得乳腺癌?年龄、家族史、不典型性增生、乳房密度、月经过早而绝经过晚等是女性自身无法改变的风险因素,但同时,也有一些风险因素是女性可以通过行动改变的,比如生育年龄(未生育过的或第一胎晚于30岁的女性风险更大)、母乳喂养(哺乳女性风险低于未哺乳女性)、饮酒、肥胖等。
民间有“喝豆浆易得乳腺癌”的说法,也有观点认为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对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进行双向调节,能够保护乳腺,到底哪种说法有道理?林欢主任通过PubMed查找了97项文献报道的循证医学证据,发现:“对东方人群来说,大豆中的大豆异黄酮可以让人获益,而在西方人群中,这种获益不明显;另一方面,大豆也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复发风险。”
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林欢借活动机会对女性朋友说:“乳腺癌是可防可治的,我们要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在科学的指引下愉快地工作、生活。”
“我们和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牵头,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和广中医一附院的“铿锵玫瑰”基金项目,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妇女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今天现场的机器人乳腺自动筛查活动,也是基金项目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未来可以覆盖更多的区域,服务好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林欢说。
孕期用药 不必“谈药色变”
孕期用药一直是准父母关心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母婴双方的安全与健康,广东省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常务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张睿带来了一场关于孕期安全用药的科普讲座。
对于孕期用药,孕妈妈们往往持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谈药色变”,有的到处寻找营养品和药材,希望让宝宝长得更好。张睿说,这两种态度都不全对。
事实上,孕期的必要用药,一类是必需的营养素,如叶酸、碘缺乏地区的补碘剂;另一类是部分孕妇需要使用的保胎、安胎药物;第三类就是对孕期各种合并症的治疗药物。
怎样选择合适的药物?张睿表示,一方面不能滥用,要有明确指征才用;一方面是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如果遇到需选择的情况,已有长时间使用历史的“老药”一般比新药更安全,能用一种药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多种药物。
在临床中,张睿经常接到刚刚发现怀孕的孕妈妈来咨询之前用的药对胎儿是不是安全,她提醒,医生判断需要准确信息,咨询前孕妈妈需要把药物信息、最后一次月经时间(或推测受孕时间)、用药的量和频率搞清楚,“提醒大家,一定要学会看药品说明书,帮助判断孕期用药的安全性”。
保脾胃健康要养生 也别忘了做胃肠镜体检
寒露时节过后怎样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治中医师赵静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医药养生的科普讲座。
寒露时节,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容易诱发胃肠道疾病,赵静提醒有“老胃病”的公众,要注意胃部保暖,如果出现胃痛、反酸严重,要及时就医。赵静说,就在本次活动之前,有一个病人的活检报告提示了胃癌,这个病人就是感觉胃部反酸一个多月,做了胃镜,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溃疡病变。
对于平时容易手脚冰凉、体质偏虚偏寒的人,赵静提醒,寒露之后就该适当保暖,戒掉吃冰饮、长期吹空调等贪凉的行为,可以多吃温性食物,如牛羊肉、鸡肉等,做菜可多加生姜。
秋冬季节如何调理脾胃?赵静提醒,首先要规律作息,注意保暖,调整情绪,安神养气,同时适度运动,避免长期的抽烟、饮酒、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以保护胃黏膜,还要谨慎贴秋膘,“民间素有‘贴秋膘’的说法,但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大量进食肥甘厚腻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适当增加食物”。
作为消化内科医生,赵静也提醒,要重视胃肠镜的检查,因为大多数消化道肿瘤早期没有症状,胃肠镜是最直观的检查手段,“45岁以上人群,不管是否有消化道问题,都应该在常规体检中进行胃肠镜检查;如果平时有反复发作的消化道不适症状,或者有家族史,或者有一些高危生活习惯,就不一定要等到45岁了,及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