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发热(糖尿病 发热)

徐主任健康说 0
文章目录:

3天就死亡!医生:天热糖尿病患者若出现这3种情况,要马上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他本来只是感觉口渴,尿多,身体有点疲乏。我本以为这只是糖尿病常见的症状,但几天后,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身体出现浮肿,情况越来越严重,最终,他在3天后因严重感染而去世。”这是张女士的亲身经历。

她的丈夫曾患有糖尿病,平时控制得还算不错,然而在一个炎热的夏季,他出现了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但在张女士没有足够重视时,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导致了死亡。

张女士痛失丈夫后深感后悔,认为若她在初期阶段重视糖尿病的并发症,或许能够挽救丈夫的生命。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现代医学能够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管理方法,但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风险。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更容易受到威胁,尤其是当他们忽视了病情的变化。

医生多次警告,在炎热的夏季,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酮症酸中毒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多见,不过 2 型糖尿病患者同样有发病可能。

当患者血糖持续失控且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葡萄糖无法参与代谢供能,机体被迫分解脂肪生成酮体;酮体过度积累会使血液酸化,进而诱发酮症酸中毒。

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体内的水分流失增加,血糖可能会因为脱水而升高,酮症酸中毒的风险进一步加大。

酮症酸中毒的症状包括:口干、极度口渴、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嗜睡、呼吸带有水果味等,当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说明体内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代谢紊乱,需要立即就医。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酮症酸中毒会引发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持续高血糖的情况下,尤其是伴随有上述症状时,必须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夏季高温更容易导致脱水,糖尿病患者要时刻监测血糖,避免血糖长期处于高位,要特别留意体内水分的补充,避免因体液失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感染伴发热。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高血糖,免疫系统的功能相对较弱,导致他们更容易感染,尤其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当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感染发生后,体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更加严重。

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类型的感染,这些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身体状况迅速恶化。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时,体温往往会升高,如果伴随着剧烈的寒战、发热、寒冷出汗等症状,可能意味着感染已经进入严重阶段。

此时,若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感染反应可能加剧,导致血糖波动加剧,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危险情况。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并伴随有发热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抗感染治疗。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糖尿病与感染并发加重患者的病情。

呼吸困难和浮肿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是当患者有高血糖、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性心脏病时,这些症状通常提示心脏或肺部功能出现了问题。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心脏与血管健康易受损,进而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当高血糖引发的代谢紊乱进一步损伤血管壁时,可能导致液体积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下肢,造成浮肿。

浮肿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胸闷、乏力等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心脏功能衰竭或其他心血管问题。

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等手段,查明病因,及时处理。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加重患者的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甚至导致生命危险。

在高温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面临更多的挑战,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导致身体失水,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过多,容易引发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波动,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夏季的高温和湿度环境利于细菌滋生,致使感染风险提高,而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较差,往往更易被感染问题所困扰。

最后,由于炎热的天气使得人体代谢加速,糖尿病患者在高温下的心脏负担也加重,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心血管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夏季要格外注意监控血糖水平,并定期就医检查,确保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若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持续高血糖、浮肿等症状,要立即就医,不要拖延,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糖尿病并不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疾病,它是慢慢积累的结果,然而,在出现一些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时,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下。

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高血糖伴酮症、严重感染伴发热、呼吸困难伴浮肿等症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医,确保身体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应当提高警惕,及时识别这些危险信号,避免因延误治疗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合理饮食,定期监测血糖,避免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和急性危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患者若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

糖尿病身体这些部位感觉燥热难耐,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

糖尿病作为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且在中医理论中,这些并发症往往与人体内部环境的失衡、气血失调以及脏腑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当糖尿病患者身体出现某些部位燥热时,这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

具体表现及中医观点如下:

1,阴虚燥热: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阴虚燥热有着深刻的联系。阴虚指的是体内阴液不足,无法滋润和濡养各脏腑器官,导致身体失去平衡。燥热则是因为体内燥热之气过盛,进一步消耗阴液,使得身体更加干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心、胸口等部位燥热时,这往往是阴虚内热的典型表现,称为“五心烦热”。

2,脏腑功能失调: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虚、肾虚等。脾虚导致运化失职,不能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反而生湿生热;肾虚则无法固摄津液,使得体内水分流失加剧,进一步加重燥热症状。这种脏腑功能的失调,不仅加剧了糖尿病本身的病情,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

3,气血失调: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失调会导致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失调。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气血不足或气血瘀滞的情况,使得身体各部位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和濡润,从而出现燥热、干燥等症状。此外,气血瘀滞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

哪些情况,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前兆?总结如下;

1. 糖尿病神经病变: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肢体末端如手脚心燥热并伴有麻木、疼痛时,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前兆。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异常和疼痛。

2. 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周围热,眼睛干涩、视力模糊或夜尿增多、腰膝酸软等。这些燥热症状可能是微血管受损、血液循环不畅的表现。

3. 感染: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时,机体会出现发热、不适和代谢率增加等症状,进一步加剧燥热感。

针对糖尿病患者身体燥热的症状,中医建议采用滋阴清热的方法进行调理。饮食方面,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生冷、油腻及含糖多的食物。适当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糖尿病患者身体出现燥热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燥热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反复发热不愈,确诊肺部霉菌感染,潮热天气警惕霉菌致病

一个多月反复发热,查不出明确病原体,用药亦不佳。近日,一名山东患者来京就诊,后查出肺毛霉菌病。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种类繁多,不仅可导致肺部感染,还能引发过敏、食物中毒,严重可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霉菌喜湿热,夏季空气中霉菌的含量升高,霉菌过敏、免疫力低下等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做好环境控制。

反复发热不愈,确诊肺毛霉菌病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诊了一位来自山东的52岁男性患者。该男子近1个多月出现反复发热,伴有畏寒、乏力、食欲减退,外院检查均未发现明确致病菌,考虑真菌感染可能后应用药物治疗不佳,因病情持续进展来京求治。

据了解,该患者有急性髓系白血病6个月病史,曾化疗4次,进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功能低下。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牟向东接诊该患者后进行了一系列检查检验。气管镜对右上叶前段、右下叶内基底段进行病理活检,可见坏死组织内大量毛霉菌菌丝,菌丝侵袭血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组织病理二代基因测序(mNGS)显示为少根根霉,最终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肺毛霉菌病。

肺毛霉菌病病情凶险,常有进展迅速、诊断困难、预后不佳等特点,易出现大咯血,可危及生命,尤其对于患恶性血液病、曾进行器官移植等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临床预后更差。由于毛霉菌常累及支气管,导致其内有大量的坏死组织及毛霉菌丝,抗真菌药物无法到达病变的肺组织发挥作用,且药物全身副作用较大,患者往往难以耐受,治疗难度大。

该患者之后接受了注射用药物抗真菌治疗,以及全麻下应用冷冻等介入方法多次清除支气管内毛霉菌菌丝体,经过综合治疗后,复查胸片显示肺部病变较前明显吸收好转。

据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毛霉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其感染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如接受放疗或化疗的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

不仅可入肺,亦可导致过敏、食物中毒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除了毛霉菌,曲霉菌等也可导致肺部感染。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而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与花粉、尘螨一样,霉菌还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记者曾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接触一位17岁的花粉、霉菌过敏患者,发病时呼吸音沉重、上不来气,已进展到过敏性哮喘。

当人体吸入霉菌孢子或接触其产生的代谢产物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霉菌过敏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此外,霉菌也可导致食物中毒。记者从北京市疾控中心获悉,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食物容易发霉,当霉菌带有产毒基因且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真菌毒素。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等。食入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引发恶心、呕吐、腹痛和过敏等食物中毒症状,长期慢性摄入还可能产生致癌和致畸等危害。

霉菌喜潮湿,潮热天气下相关人群应注意防护

值得注意的是,霉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大部分霉菌生长的温度为10-40摄氏度,当环境湿度达70%-99%时,霉菌的生长速度极快。

今年夏季,山东、北京等北方地区因降雨频繁,迎来了类似南方的潮湿闷热天气。据天气预报,北京市今日有雷阵雨,未来多日为多云、雷阵雨天气。因此,相关人群尤其应当注意防护。

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支玉香表示,进入夏季之后,空气中霉菌的含量有所升高,因此慢阻肺患者如果对霉菌有过敏反应,在夏季时症状会有加重。

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王学艳告诉记者,对霉菌过敏人群,要注意防控环境中的致敏因素,降低室内湿度、保持干燥、常通风,以控制霉菌的生长。

此类人群还要警惕雷暴哮喘。支玉香提醒,立夏之后雷雨天气增加,在雷暴来临之前,霉菌也可能导致过敏性哮喘的急性发作。患有过敏性鼻炎或者以前患有过敏性哮喘的患者一定要规律用药,控制好气道的炎症,尽可能少外出,以降低雷暴哮喘发作的情况。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