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转化糖(糖化转换血糖)

Mr.张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喝完酒后,血糖为什么会降低?喝酒对糖尿病人有哪些影响

本文184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爸喝了一杯白酒,血糖竟然掉到了3.2mmol/L,人还晕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是个例。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过类似经历:饭前喝点小酒,饭后血糖不仅没升,反而还降了。于是有人开始误以为:喝酒能降血糖?是不是糖尿病人可以靠喝酒来“控制血糖”?

等等,别高兴太早,这个“血糖下降”的背后,其实藏着很大的风险。今天,咱们就说清楚:

糖尿病人喝完酒后,血糖为什么会下降?喝酒到底对糖尿病人有哪些影响?

酒精“降糖”?其实是肝脏的“救命功能”被打断了

我们身体里,肝脏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在血糖低时“放糖”:把储存的糖原分解,或者通过糖异生把其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

但酒精一进肝,肝脏的“注意力”就被完全吸引过去了。

因为酒精是“有毒”的,肝脏要优先把它代谢掉。

于是,原本用于“补糖”的葡萄糖合成停止了,肝脏不再释放葡萄糖。结果就是:血糖持续下降,甚至出现低血糖。

尤其对于空腹喝酒的糖尿病人,这种低血糖风险更高,而且来得更猛。

糖尿病人“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凶险

高血糖是“慢性折磨”,低血糖则可能是“突然送命”。

正常人血糖低了,身体会自动释放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这些激素,把血糖拉回来。

但糖尿病人尤其是长期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降糖药的人,这种调节机制往往变得迟钝,低血糖的症状不明显,反应也慢

有研究显示,低血糖是糖尿病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昏迷,甚至脑损伤。

酒精会让低血糖“无声无息地到来”

喝酒之后,糖尿病人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会变得不典型。

比如说,头晕、乏力、出汗、手抖,这些低血糖的早期信号,很容易被误以为是喝醉了。

更危险的是——酒精还能削弱大脑对低血糖的警觉性,有些人血糖已经降得很低了,还浑然不觉,结果就是突然晕倒,措手不及。

酒精和降糖药物,会“联手作祟”

对于正在使用降糖药的患者,酒精的影响不只是“打断肝脏放糖”这么简单。

酒精还会增强某些降糖药的药效。

比如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本身就有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如果再加上酒精的协同作用,低血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而且,酒精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还可能引发乳酸中毒,尤其是正在服用二甲双胍(如美托福明)的人,更要小心!

喝酒后,血糖一降到底?未必!

别以为喝酒只会让血糖降低,有些酒里糖分并不少,尤其是甜酒、果酒、调制鸡尾酒。

它们在初期可能让血糖下降,但几个小时后,血糖可能会又飙上来,形成“低高血糖过山车”。

这种波动对血管、眼睛、肾脏的伤害远比稳定的高血糖更大。

喝酒不仅影响血糖,还可能“毁掉”治疗计划

糖尿病人喝酒,远不只是“血糖降了”这么简单。

  1. 干扰用药计划:有些药物必须在饭后或饭前服用,喝酒常常打乱正常饮食节奏,影响药效稳定。
  2. 增加体重负担:酒精本身是高热量物质,1克酒精约7千卡热量,长期饮酒容易导致体重上升,胰岛素抵抗加重。
  3. 升高三酰甘油:酒精代谢后促进脂肪合成,增加血脂水平,诱发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那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喝酒?

能不能喝,得分情况。

第一,以下几类人群,不建议碰酒:

  • 曾有低血糖昏迷史的人
  • 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控制血糖的人
  • 有高血脂、脂肪肝、胰腺炎病史的人
  • 肝功能异常的人
  • 已经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人(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

第二,确实想喝的,记住这几条命门:

  • 不能空腹喝酒,必须搭配主食;
  • 清酒优于甜酒,白酒、红酒比果酒、啤酒更安全;
  • 控制量:男性每天不超过25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一两白酒或一瓶啤酒);
  • 喝酒当天要密切监测血糖,尤其是睡前;
  • 不要在服药时间喝酒,避免药酒“叠加”;
  • 家人要知情,一旦出现低血糖,有人能帮得上忙。
喝酒不是“降糖药”,反而是“埋雷”

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本就像走钢丝,喝酒等于在钢丝上跳舞,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来。

短期内血糖下降,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喝酒导致的“假性降糖”,更可能是低血糖的前兆。

科学控糖,远比靠酒“试运气”来得靠谱。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年版)》
[3] 杨文英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11): 837-842
[4] 王丽等.《酒精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8): 675-678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血糖都去哪儿了?

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这可能是很多糖友最感兴趣的问题。

但是,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很多不同的方面。我打算分成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跟大家讲清楚。

今天咱们来聊聊:吃完饭之后,那些葡萄糖都跑哪儿去了?

想象一下,你刚吃完一碗香喷喷的米饭,食物在胃肠道内被消化,其中的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进入血液。

这些葡萄糖空有一身“能量”,却进不去细胞的大门,报国无门,只能随着血液的流动,在体内到处溜达。

01

这时候,胰岛素这个"猎头"就出场了。它拿着肝细胞、肾细胞、心脏细胞、脑细胞等全身各个“单位”的介绍信(受体),领着葡萄糖敲开细胞的大门,把它们安排到各单位去干活。

虽然葡萄糖“能量”丰富,但是身体并不能直接使用。于是,它们进入各种细胞后,会被送到细胞内的"发电厂"(线粒体)。

在这里,它们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被进一步改造加工,最后变成身体能直接使用的“能量块”——三磷酸腺苷(ATP)。

02

不过,身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不是所有葡萄糖都会被转化为能量块。

多出来的那些,会被送到"临时仓库"储存起来,变成糖原。

身体里有两个临时仓库:肝脏和肌肉。

其中,肝脏能存100克的葡萄糖;肌肉能存400克。剩下的极小一部分会继续留在血液中,以备不时之需,总量大约在5克。

虽然都是临时仓库,但是肝脏和肌肉这两个仓库还有所不同。

肝脏就像“公共仓库”,身体需要的时候,一般会优先调用肝脏中储存的葡萄糖。

而肌肉更像“专用仓库”,大部分时候只负责为肌肉提供能量,其他器官不能随便调用。

03

要是你吃得太多,连临时宿舍都住满了,剩下的葡萄糖也不会被白白“浪费”掉,它们会被送去"战略储备仓库",也就是脂肪组织。

在这里,它们会被压缩成能量密度更高的“高级能量块”——脂肪。这就是为什么吃太多容易发胖的原因。

04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些葡萄糖会被送去"职业培训中心",改造成其他物质,转行干别的。

有的变成建筑材料——核糖和氨基糖(比如细胞膜的组成部分),有的去当"营养师"——乳糖(比如变成乳汁中的乳糖),还有的甚至能转行去当"建筑工人"——氨基酸(参与蛋白质合成)。

以上就是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4条正常“去路”。

05

总之,葡萄糖的主要角色,就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并兼职干一点点其他工作。

由食物转化而来的葡萄糖,通过这个系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一点也不会浪费。

正常情况下,这足以应付身体的各种“能量需求”。

但这并不是血糖的唯一来源。

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普通人长时间不吃饭,为什么血糖不会低?这些血糖是从哪儿来的?

明白了上面讲的内容,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

答案是:这种情况下,血糖的去路就成了它的来源。

06

比如,要是你很久找不到食物,身体处于极度饥饿的状态,血糖下降,身体就会下令把“临时仓库”里的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救急。

这个过程的启动大概在血糖下降后的5-30分钟,可维持血糖约2-4小时。

07

当肝糖原耗尽后,如果身体还没有获得食物,身体会把先前“转行”的那些葡萄糖再转回老本行——血液中的氨基酸、甘油、乳酸等物质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通过“糖异生”的方式转化为葡萄糖。

长期饥饿时,肾脏也会承担一部分转化工作。

08

如果血液中的其他营养素耗尽,你还在继续挨饿,比如极端节食、辟谷、马拉松后期阶段等情况,身体就要开始动用“战略储备”——脂肪。

在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升糖激素的统筹安排下,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进入肝脏参与糖异生,脂肪酸则直接为心脏、肌肉提供能量。

09

如果你的持续饥饿时间超过48小时,生命就会面临危险,这时,身体就会动用终极手段——蛋白质分解。

身体把肌肉蛋白分解产生氨基酸,通过糖异生转化为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

这就像是拆掉房子的木头用来生活取暖,会伤筋动骨,是为了活命而采取的不得已手段。

身体会优先分解非必需蛋白(如骨骼肌),保护心脑等关键器官。这个过程每天约消耗75克肌肉。

你看,就这么一碗米饭下肚,身体里就能上演这么一场精彩的大戏。

所以说啊,咱们的身体才是世界上最精密的机器!

代糖概念

代糖概念 是指以低热量或零热量的甜味剂替代传统糖类(如蔗糖、果糖等)的食品添加剂或天然成分,旨在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的同时减少糖分摄入。代糖广泛应用于无糖饮料、低卡食品、糖尿病友好型产品等领域,近年来因健康饮食和控糖趋势而备受关注。

赤藓糖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醇(多元醇),甜度约为蔗糖的70%,热量仅为蔗糖的5%(0.2 kcal/g),且几乎不升血糖(GI=0),是目前代糖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尤其受无糖饮料和健康食品青睐。

生产工艺

1. 发酵法(主流工艺)

原料:葡萄糖(玉米、小麦等淀粉水解获得)。

过程:通过酵母或霉菌(如解脂假丝酵母)发酵生成赤藓糖醇,再经结晶提纯。

2. 化学合成法

以丁烯二醇为原料,但成本高、环保性差,已逐渐被淘汰。

主要应用领域

1. 无糖饮料

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品牌使用“赤藓糖醇 甜菊糖苷”复配,平衡甜感和成本。

气泡水、茶饮、功能性饮料中常见。

2. 低糖烘焙

耐高温特性适合饼干、蛋糕等烘焙食品(需与其他代糖复配提升甜度)。

3. 糖尿病友好食品

无糖巧克力、糖果、酸奶等,满足控糖需求。

4. 口腔护理

用于无糖口香糖(防龋齿,与木糖醇类似但更温和)。

市场现状与趋势

健康需求:无糖饮料爆发(如元气森林带动赤藓糖醇需求)。

政策支持:中国《健康中国2030》鼓励减糖,欧美“糖税”推动代糖替代。

技术改进:复配技术(如 甜菊糖苷)优化口感和成本。

阿洛酮糖(D-阿洛酮糖,D-allulose或D-psicos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稀有糖,属于己酮糖,是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以下是关于阿洛酮糖的详细介绍:

1. 基本特性

化学式:C₆H₁₂O₆(与果糖、葡萄糖相同,但结构不同)。

甜度:约为蔗糖的70%,但热量极低(约0.2-0.4 kcal/g)。

口感:与蔗糖相似,无后苦味,清凉感强。

溶解性:易溶于水,适合用于饮料和食品加工。

2. 天然来源

阿洛酮糖在自然界中微量存在于:

无花果、葡萄干、小麦等植物中。

通常通过酶法转化果糖工业化生产(如用D-塔格糖-3-差向异构酶催化)。

3. 健康益处

低热量:几乎不被人体代谢,适合控糖和减肥。

血糖管理:不显著升高血糖或胰岛素水平(GI值接近0),对糖尿病患者友好。

抗氧化与抗炎:研究表明可能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保护胰岛β细胞:动物实验显示潜在保护作用。

三元生物(山东三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赤藓糖醇及其衍生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以下是关于该公司的关键信息整理:

核心业务与产品

1. 赤藓糖醇

主营产品,一种天然零热量甜味剂,广泛应用于无糖饮料、食品、保健品等领域。

客户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元气森林等知名品牌。

2. 其他代糖产品

逐步扩展至罗汉果苷、甜菊糖苷、阿洛酮糖等天然甜味剂,形成多元化产品线。

市场地位

全球赤藓糖醇龙头:2021年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30%,产能领先。

上市情况:2022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1206)。

财务与产能

营收表现:

2021年受益于无糖饮料风口,营收达16.75亿元,净利润5.35亿元。

2022年后因行业竞争加剧、需求波动,业绩有所回落。

产能布局:

2023年募资布局阿洛酮糖产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