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疼痛的治疗(糖尿病疼痛难忍怎么办)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身体出现疼痛的9个原因及对策,你得知道

临床工作中,经常听糖尿病患者诉说身体疼痛,担心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

其实身体疼痛未必是糖尿病并发症惹的祸,今天咱们就分析糖尿病身体疼痛的9种常见原因及对策。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四肢未稍对称性、呈手套袜套样表现,疼痛的性质可以是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痛等,呈上行性发展。

对策

  • 如果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用硫辛酸、甲钴胺、依帕司他等治疗。

  • 疼痛严重者,可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如改善患者神经痛的症状,如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度洛西汀、文拉法辛等,美洛昔康、塞来昔布、辣椒素等,也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

  • 最重要的治疗是控制好血糖。

2.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引起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如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等,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胀痛,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表现,如皮肤苍白、发绀、坏疸等。

对策

  • 轻症者,在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凝状态等基础上,戒烟是治疗的关键。

  • 药物治疗可选用扩血管、抗凝等治疗,如羟苯磺酸钙、硫辛酸、阿斯匹林、氢氯吡格雷等,也可以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效果明显,治疗后"三多一少"的糖尿病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或消失,高血压、高血脂、肾脏以及神经系统损害等并发症也能获得改善和恢复。

  • 严重者需做下肢血管造影,了解血管堵塞程度,可放置血管支架疏通血管,解决下肢未端缺血缺氧。晚期有坏疸者,需要截肢治疗。

3.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

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体质差,免疫力低下,是疱疹病毒感染的易感因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易侵犯外周神经。表现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持续性的、沿神经走向的放电样刺痛、灼痛、触摸痛。

一般是先有感冒表现,后出现受侵犯的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疼痛2-3天才出现疱疹。带状疱疹经治疗后好转,但是疼痛可持续多年。

对策

  • 一旦发生带状疱疹,积极控制好血糖。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干扰素等,严重的可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 治疗疼痛可以用:①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塞乐特)、氟西汀(百优解)、氟伏草胺、舍曲林等;②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③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美施康定)、羟基吗啡酮(奥施康定)、羟考酮、芬太尼(多瑞吉)、二氢埃托菲、路盖克等。④非麻醉性镇痛药,如曲吗多、乌头生物碱、辣椒碱等治疗,同时可配合理疗、中医中药等治疗。神经阻滞,神经毁损。

4.糖尿病合并椎间盘突出

2型糖尿病以老年人多见,往往因骨质疏松及长期劳作,致使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表现为:沿神经行程的疼痛,疼痛性质为触电样麻痛、胀痛,伴患肢无力。

多为单个肢体或单根神经行程区域痛,有明显的定位征,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无关。

对策

  • 治疗上,一旦考虑有椎间盘突出或脊椎骨质增生,应做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

  • 轻症者可以用绝对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理疗和推拿、按摩、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中医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等方法治疗。

  • 病情严重,疼痛难忍或导致瘫痪的可行手术治疗。

5.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

疼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对策

  •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

  • 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6.糖尿病合并痛风

疼痛表现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

对策

  • 迅速控制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 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 药物治疗:1.抑制尿酸生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等;2.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氯沙坦及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3.新型降尿酸药; 4.碱性药物: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应碱化尿液。5.止痛,秋水仙碱、塞来昔布、痛风定等。

  • 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7.糖尿病合并风湿病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

对策

  • 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使用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现在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

  • 有糖尿病的人应避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如果使用,应严密监测血糖,用控制餐后血糖控制好血糖。

  •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 其他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8.糖尿病合并肿瘤

2型糖尿病常常在老年人中多见,肿瘤的发生率高,很多肿瘤最早的表现是疼痛。癌性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88%;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约占11%;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约占1%。

对策

  • 对不明原因的疼痛,应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排除肿瘤的可能,早期发现有利于早期治疗。

  • 对于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多选择手术治疗。如果转移性肿瘤,可全身多处疼痛,只能用止痛药处理,晚期用吗啡等对症治疗。

  • 肿瘤治疗引起的疼痛,多因组织细胞破坏后代谢产物增多引起,对症治疗即可缓解。

  • 肿瘤间接引起的疼痛,主要是肿瘤转移后,特别是骨转移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骨质破坏或骨质疏松引起疼痛。治疗可给予止痛药物、补钙、维生素D和活化维生素D等治疗。

9.其他

其他身体疾病也可以表现体表的疼痛,如心梗、肺梗、肺炎、胸膜炎、胆结石、肾结石、阑尾炎等。

对策

一旦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胸腹的疼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医生忠告:糖尿病患者身体疼痛原因很复杂,一旦身体出现疼痛,需要及时看医生,由有相关专业知识、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后确定,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耽误了病情。

简介作者:向建平主任医师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学术带头人

湖南省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会长

顽固性糖尿病足疼痛有了“新疗法”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范晓苹

日前,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孔军带领团队,为两名饱受糖尿病足截肢术后疼痛困扰的患者顺利实施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SCS)。这在全省开创了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足的先河,填补了技术空白,为饱受顽固性疼痛折磨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诊疗方案。

患者于先生73岁,双足发黑坏死5个月余,诊断为Ⅱ型糖尿病足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经过常规治疗后,于先生的脚部疼痛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加严重,疼痛导致他彻夜难眠。虽然遭遇截肢,但于先生和家人没有放弃希望。孔军对他的症状做了一系列评估,认为目前最适合的疗法是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该疗法也是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

为于先生手术过程中,孔军先选择好手术部位,然后将电极放置在脊柱特定节段硬膜外。因为脊髓质地脆嫩,对术者的要求极高,必须以极其轻柔、精准的技术操作,避免脊髓损伤。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医生将程控参数调至患者舒适的状态。手术过程十分顺利,1小时后于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双足的疼痛感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酥酥麻麻的感觉。于先生事后感激地说:“当晚我便睡了个好觉,终于不用每天被疼痛折磨了。”疼痛缓解的同时,于先生双腿皮温也迅速提升,这说明他的双下肢血液循环得到迅速改善。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约有1亿人以上患有糖尿病,其中8.1%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足,这也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5%至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2%至16%的患者会截肢,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22%。面对如此“凶险”的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友甚至到了“谈足色变”的地步。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作为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调控技术,缓解疼痛的同时,可帮助患者降低截肢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更大程度降低截肢风险。

据孔军介绍,脊髓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微创局麻手术,该疗法通过植入脊髓硬膜外腔的电极导线,将神经刺激器产生的电脉冲传至脊髓,对脊神经进行低压电刺激,阻断和干预疼痛信号的传导。这在有效缓解由糖尿病足导致的疼痛的同时,可帮助舒张下肢血管,改善肢端微循环,进而一定程度上避免坏疽和溃疡的产生或恶化,并促进其愈合和修复,为患者保肢带来正面积极的作用。第一期手术是“体验治疗”,如果患者对止疼效果满意,肢端微循环改善明确。第二期手术会将脉冲发射器植入皮下,来持续发射电脉冲,改善患者肢端微循环,降低疼痛。

植入脊髓刺激器并不是治疗的结束,术后的程控和综合管理是关键。患者植入电极后,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电压、频率等刺激参数设置,才能使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也将开设程控门诊,为复诊患者进行术后的程控,确保参数设置,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专家简介

孔军,海慈医疗集团脑科诊疗中心神经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脑膜瘤、垂体瘤、胶质瘤等肿瘤切除术;熟练掌握三叉神经痛、癫痫以及帕金森等神经外科手术。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脑功能监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神经调控与康复学组委员、浙江省癫痫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作者:范晓苹

来源: 青岛日报

专家在身边丨双脚每天被刀割一样痛!“鸡尾酒疗法”打破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魔咒

【来源:杭州市卫健委_工作动态】

本期专家

牟新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凤起院区)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市级名中医

个人简介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外对于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水盐代谢紊乱、代谢性骨病(原发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疾病等)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期看点

为什么会出现痛性神经病变

多靶点协同治疗:现代医学的精准阻击

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治络之道

01

糖尿病患者突然双脚剧痛三个月

“哎哟!疼疼疼!”这段时间,55岁的张先生(化名)每晚都会被双脚传来的阵阵“刀割样”疼痛折磨得睡不着,即便服用了止痛药也缓解不了。

张先生罹患糖尿病10年,平时血糖控制不太理想,近三月来突然出现了双足疼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此后辗转多家医院就医治疗,但都改善甚微。于是在朋友推荐下找到了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凤起院区)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牟新主任中医师,求助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您的情况适合‘鸡尾酒疗法’。”收住入院后,牟新团队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过控制血糖、降压、调脂、营养神经、抗氧化应激、改善微循环、辨证论治中药熏洗、耳穴压豆、针灸等综合疗法,一周后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这就是牟新所说的痛性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鸡尾酒疗法”。

稿源供图

02

为什么会出现痛性神经病变呢?

牟新介绍,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多种形式的疼痛,如灼痛、电击样疼痛和锐痛,也有酸痛、冷痛、瘙痒或者诱发性疼痛。人体的神经就像电线一样传导我们的感知和支配肌肉的运动,长期高血糖如同浸泡神经的腐蚀剂,通过多元醇代谢途径激活“糖毒风暴”。

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醛糖还原酶将过量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这些物质在神经细胞内堆积,引发渗透压失衡和氧化应激。同时,高血糖环境导致神经内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神经纤维因缺血缺氧逐渐失去髓鞘保护。

张先生的血糖长期控制不佳,高糖状态持续侵蚀着他的周围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双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定量感觉测试提示温度觉阈值异常,这些都是典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客观证据。

稿源供图

03

多靶点协同治疗

现代医学的精准阻击

血糖控制:筑牢生命防线

控制血糖是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治疗方案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模式,通过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曲线,使张先生的空腹血糖稳定在6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8-10mmol/L以内。

神经修复:重建受损网络

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的"黄金组合"发挥协同效应。前者作为甲基转移酶辅酶,促进核酸与髓鞘蛋白合成;后者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的应用,则像给神经细胞注入"生长因子",促进轴突再生。

微循环改善:打通生命通道

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通过靶向沉积在病变血管壁,显著改善神经内膜血流灌注。另外活血化瘀中药的熏洗治疗也对改善微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末梢神经的供血得以改善,从而提升了神经的修复能力。

04

中医智慧:千年传承的治络之道

中医药治疗如痛性神经病变为代表的糖尿病并发症特别重视综合治疗,强调中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治疗与食疗、运动疗法、针灸、推拿、养生等非药物疗法相结合。这种综合治疗可以提升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中药熏洗:透皮给药的玄机

中药熏洗治疗是指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配伍组方,并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气熏蒸机体某一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科室经过了多年的临床积累,研发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协定处方,如“温通洗药”、“止痒洗药”、“解毒洗药”等。

针灸疗法:经络调控的艺术

针灸治疗对疼痛的改善也是有目共睹的,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显示,针灸能激活前额叶皮层疼痛调控中枢,使血清β-内啡肽水平升高2.8倍。张先生在接受针灸治疗时,自述有"电流传导感"直达足底。

穴位贴敷:经皮给药的创新

中药穴位贴敷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特定药物,刺激特定的经络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的特点。国内有学者人在常规基础干预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结果表明实验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以及中医证候疗效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

05

疗效见证:1 1>2的协同效应

这种综合疗法展现出独特优势:西药快速控制急性症状,中医手段持续改善病理基础;现代医学精准打击靶点,传统疗法整体调节内环境。二者结合不仅缩短病程,更通过多靶点干预打破"疼痛-失眠-血糖波动"的恶性循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