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饮食(高血压与糖尿病哪个严重)

赵医师健康驿站 0
文章目录:

高血压糖尿病一起找上门,吃饭到底该怎么吃?家里有老人一定要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血压高、血糖也高,饭都不敢吃了!”这是不少中老年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高血压糖尿病,这两个看似“各管一摊”的病,一旦“联手”,那可真不是1 1那么简单。你可能不知道,它们合并后的危险程度,比单独任何一个都要高出好几倍。

有位70多岁的邻居大爷,平时身体挺壮实,可是一次感冒住院,才发现身体已经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医生一边叹气一边摇头,说他的饮食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

那到底该怎么吃,才能不“踩雷”又吃得健康?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事讲个明白。

很多人以为,高血压糖尿病的饮食限制差不多,低盐低糖就行了。但其实远比你想象的复杂。控盐、控糖只是基础,控油、控量、控胆固醇、控碳水,全得上!

最关键的是,这两种病在饮食上有“共通点”,也有“矛盾点”。如果不懂得平衡,反而会帮了倒忙。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降血糖,一口主食都不吃,结果低血糖发作,反而让血压飙升;还有人听说粗粮好,一天三顿吃杂粮,结果肠胃不适、营养跟不上,反倒引起低蛋白血症

所以说,吃得对,才是真正的“降压降糖药”。接下来,我们把话说得再细一点:

主食不能随便减,更不能盲目戒碳水。但要选对种类,比如燕麦、小米、荞麦这类低升糖指数的粗粮,可以替代一部分白米饭,但不能全换。为什么?因为全是粗粮会影响蛋白质吸收,还容易让肠胃出问题。

而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也不能只靠“少吃”来应付。糖尿病患者如果一天摄入的碳水太少,肝脏会自己“制造糖”,反而让血糖更难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反弹式高血糖”。

所以与其纠结“吃多少”,不如掌握“怎么搭配”。用一句俗话说:吃饭不是看量,而是看“搭子”。一碗米饭加上一些豆腐、青菜、一点瘦肉,这样升糖速度就会慢很多。

再来说说盐的问题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也就是一个普通啤酒瓶盖的量。可你知道吗?酱油、咸菜、豆瓣酱这些调料,全是“隐形盐”。

有人说,“我不吃咸菜就行。”可炒菜放两勺酱油、煮面条放点味精,这盐早就超标了。尤其是老年人味觉变钝,更容易越吃越咸

做饭时少放调料,用天然食材提味,比如用洋葱、香菇、西红柿来调鲜,比加盐健康多了。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那就是油脂摄入。很多人觉得植物油就健康,放开吃。可你知道吗?植物油再好,也是油,每天不能超过25克。尤其是炸鸡、油条、煎饼这类“外卖食品”,一口下去,盐油糖全占了,真的不适合三高人群

更别说那些“低糖”糕点、“无糖”饮料了。很多人以为这些可以随便吃,其实它们含有的代糖添加剂,对肾脏、肝脏也有负担。无糖≠健康,这是个大误区

再来说说蛋白质。很多老人怕“补过头”,一天三顿都稀饭咸菜。这样反而容易导致营养不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更要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比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牛奶,但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蒸煮炖,避免煎炸。

还有不少人听信偏方,说“多吃苦瓜、洋葱可以降糖降压”,于是天天吃。这些食物确实有一定帮助,但不能替代药物,更不能过量吃苦瓜吃太多,反而容易刺激胃酸,影响消化。

饮水也很关键。每天1500~2000毫升的温水,是最好的“调节剂”。很多人怕水肿就不喝水,其实适量饮水能促进代谢,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糖。尤其是早起后的一杯温水,千万别省。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停药或换药,更不能靠饮食“顶替”药物治疗。饮食是辅助治疗,不是主力战将。真正要稳住病情,还得靠规范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一起上。

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陷阱——水果。很多糖友怕吃水果,干脆全戒了。其实这是错误的。适量选用低糖水果如黄瓜、番茄、圣女果、柚子、苹果,是可以的。但要记得:最好在两餐之间吃,控制在每天200克以内

很多人习惯晚饭后吃点水果“解腻”,这恰恰是最容易引起夜间血糖波动的做法。正确方法是,饭后两小时再吃,才不会影响血糖稳定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多讲究,我还怎么吃?”其实只要掌握一个核心原则:少油少盐不过量,杂粮蔬菜搭配好,蛋白充足糖要控,三餐规律不乱套。听起来复杂,做起来并不难。

保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这些生活细节往往决定了治疗效果的“上限”。

总有人问:“我都这么注意了,怎么血糖还是高?”那可能你忽略了一个问题:情绪和压力。焦虑、睡眠不好、情绪波动大会直接影响内分泌,导致血糖血压忽高忽低。保持心情平稳,也是控制三高的一剂良药。

家里有老人,或者你自己就是“血压 血糖”双高人群,一定要把这篇文章收藏、转发给更多人。防在前头,病才不会来得猛。

吃得明白,病就不敢“放肆”;吃得糊涂,病就开始“捣乱”。

再次提醒一句:饮食控制不是禁食,不是清汤寡水,而是有原则、有选择的享受。健康不是忍出来的,是吃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李雪,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年第38卷第4期

2. 《糖尿病患者合理营养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陈丽,中国现代医生,2021年第59卷第8期

3. 《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干预效果观察》,张小燕,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年第29卷第6期

健康知识第十二集:当高血压遇上了糖尿病

持续为您的健康加油!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饮食指南:避开5个致命雷区,吃对了少跑医院!

为什么说“吃错一口,药白吃三顿”?

当高血压遇上糖尿病,血管就像同时被“高压水枪”和“蜜糖”侵蚀——高血糖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则让血管长期承受冲击,二者叠加会使心梗、肾衰、眼底病变的风险暴增3倍!而饮食管理正是打破这个“死亡循环”的关键第一步。

雷区1:「重口味陷阱」——高盐高糖双暴击

错误操作:咸菜配粥、糖醋排骨、奶茶当水喝……

致命危害:

食盐超量(>5g/天)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飙升;

精制糖(如蔗糖、果糖)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同时诱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升高血压。

正确吃法:

✅ 用葱姜蒜、柠檬、花椒等天然香料代替盐,炒菜时加醋提味;

✅ 甜味来源换成低GI水果(苹果、蓝莓),或用赤藓糖醇、甜菊糖等代糖;

✅ 警惕“隐形盐糖”:酱油(10ml≈1.5g盐)、蜜饯、方便面调料包。

雷区2:「主食刺客」——精制碳水吃太多

错误操作:顿顿白米饭、馒头,早餐油条配豆浆

血糖血压双冲击:

精制碳水(小麦粉、白米)升糖指数(GI)超70,吃完2小时血糖直冲11.1mmol/L;

血糖骤升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压短期内升高20mmHg。

黄金替换法:

✅ 主食“1 1”原则:1/3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 1/3杂豆(红豆、鹰嘴豆) 1/3精制主食;

✅ 举例:午餐吃“二米饭”(大米 小米),搭配蒸南瓜代替部分主食;

✅ 注意:土豆、红薯算主食,吃了要减少米饭量。

雷区3:「脂肪迷局」——坏脂肪偷偷堵血管

危险信号:油炸食品、动物内脏、植脂末奶茶天天见

血管杀手组合:

饱和脂肪(肥肉、黄油)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加速动脉硬化;

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烘焙点心)同时升高血糖和血压,诱发炎症反应。

聪明吃脂肪:

✅ 优选Omega-3脂肪酸:每周2次深海鱼(三文鱼、秋刀鱼),或每天1小把核桃;

✅ 烹饪用油选橄榄油、菜籽油,避免反复油炸;

✅ 警惕“健康伪装者”:椰子油、棕榈油含大量饱和脂肪,别多吃!

雷区4:「纤维缺失」——肠道和血管都缺“清道夫”

常见误区:觉得蔬菜“占肚子”,不如多吃点肉

双重损失:

膳食纤维不足(<25g/天)会导致便秘,排便用力时血压可瞬间升高30mmHg;

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菌菇)能吸附肠道糖分和胆固醇,缺了它血糖血压更难控制。

纤维补给清单:

✅ 早餐:燕麦片 奇亚籽(10g奇亚籽≈5g纤维);

✅ 午餐:炒杂菌(平菇、香菇) 凉拌芹菜;

✅ 加餐:带皮苹果 一小把杏仁(带皮吃纤维更多)。

雷区5:「饮食混乱」——饥一顿饱一顿毁代谢

危险行为:熬夜后狂吃宵夜、空腹吃药后不及时吃饭

连锁反应:

暴饮暴食会导致血糖在3小时内从4.9mmol/L飙升至16.7mmol/L,同时血压骤升;

空腹吃药 延迟进餐,易引发低血糖,低血糖又会反跳性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时间管理法:

✅ 固定三餐时间:早餐7-8点,午餐12-13点,晚餐18-19点;

✅ 吃药与进餐配合:磺脲类降糖药需饭前30分钟吃,吃完15分钟内必须吃饭;

✅ 睡前加餐原则:血糖<5.6mmol/L时,可吃1片全麦面包 100ml低脂牛奶。

终极饮食公式:“321餐盘法”,照着吃就对了!

区域 食物类型 示例

1/2盘 非淀粉蔬菜 菠菜、西兰花、番茄

1/4盘 优质蛋白 鸡胸肉、豆腐、虾仁

1/4盘 全谷物主食 糙米饭、荞麦面

一拳 健康脂肪 10颗杏仁 5ml橄榄油

最后提醒:这3种“假健康”食物别踩坑!

1. 无糖饼干:淀粉含量高,升血糖速度不输白面包;

2. 咸味坚果:100g盐焗腰果含钠500mg,相当于1/4勺盐;

3. 果蔬汁:榨汁后纤维流失,喝1杯=吃3倍糖分,建议直接吃水果。

饮食管理 规律用药 定期监测(血压≥140/90mmHg或血糖≥7.0mmol/L需立即就医),才能真正降低并发症风险。转发给需要的人,让科学饮食成为健康的“保护伞”!

糖尿病+高血压,双重“杀手”如何破局?糖友要牢记这些要点!

#名院名医##高血压##糖尿病#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血压值160/100毫米汞柱,血糖值8.5毫摩尔/升,这种高血压和糖尿病“结伴而行”的现象越来越多,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

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内膜受损、弹性下降;而糖尿病会引起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长期超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脂质沉积形成斑块。当这两个疾病同时出现,会对身体产生以下危害:

1. 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高血压和高血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引发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管狭窄、堵塞,继而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病率是单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数倍。临床数据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比正常人高4~6倍。

2. 肾脏不堪重负

肾脏是人体的“过滤器”,高血压会增加肾脏的压力负荷,糖尿病会损害肾脏的微小血管,二者共同作用,会快速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导致肾衰竭,需要依靠透析维持生命。

3. 眼睛陷入危机

高血糖会引起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又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甚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压会加速这一病变的发展。

合理药物与生活方式“双管齐下”

1.合理用药

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培哚普利、氯沙坦等。

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保护肾脏和心脏,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若单药控制不佳,可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②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它不仅可以降糖,还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可优先考虑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在降糖的同时,还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服用降压药,还是降糖药,都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用药过程中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控制饮食:饮食方面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尽量少吃腌制、油炸等不健康食品;控制主食量,多食用蔬菜、全谷物、豆类食物,避免食用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日常饮食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②适量运动:每周进行5~8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球类运动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同时改善心血管功能,帮助控制血压。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③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加重病情。男性每天的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④规律作息: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⑤调节情绪:长期精神紧张、焦虑会导致血压和血糖升高,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衡南县云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碧莲】

【编辑:92 】